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院自1992年—1998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在40岁~78岁之间,平均59岁。本组病例均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检查中确诊,其中偶发室早31例,频发室早15例,多源5例,室速、室颤7例。 1.治疗 一般经AMI常规治疗,如果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立即用利多卡因50mg—100mg静脉注射,每5分钟—10  相似文献   

2.
阿托品治疗乌头碱中毒致快室率心律失常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阿托品治疗乌头碱中毒致快室率心律失常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0年5月—2008年8月我院先后收治乌头碱中毒患者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0~68岁,平均52岁。均为口服乌头碱类中草药泡制的药酒中毒,服用20min~2h后入院,主要表现为口舌、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用上海产 GF—1型吻合器及XF—60型缝合器进行消化道脏器吻合术13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1例中,男112例,女19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70岁,平均44岁。15~20岁者6例,21~30岁18例,31~40岁29例,41~50岁岁38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血肿通常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及早手术绝大部分病人均能治愈。近年来,选择性非手术疗法已有多人报道。作者对15例硬膜外血肿病人,采用钻孔—注尿激酶—抽血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5例中男11例,女4例。20岁以下者7例;21~30岁5例;31~40岁2例;40岁以上1例。伤后昏迷在半小时以内9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82例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心电图作一分析报道。男56例,女26例,年龄14~60岁,平均39.1岁。心电图表现特点:(1)各种类型心律失常72例(87.8%),心律失常不但多见,而且具有多样性与易变性,同一病例可以有多种心律失常同时存在,短期内有较大变动;(2)心房肥大15例(18.2%)、心室肥大40例(48.8%),均以左侧病变为重;(3)低电压12例(14.6%)、异常Q波7例(8.5%)、ST—T改变58例(70.7%)、  相似文献   

6.
姜守卿  王珍霞 《吉林医学》1992,13(6):352-353
<正> 我院于1990年2月至1991年12月用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病人4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9岁~72岁,平均45岁,心律失常类型见表。(二)病例选择40例均为住院患者。凡慢性心律失常者观察前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一周;快速心律失常病例在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8小时后使用;凡期前收缩病例平  相似文献   

7.
<正> 心律失常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我院1984年3月至1988年2月收治的尿毒症病例中,资料较完整的有84例,其中22例发生心律失常。一般资料 84例患者,男 55例(65.5%)、女29例(34.5%)、男:女=1.9:1;年龄15~84岁、平均39.6岁,其中40岁以下46例(54.8%),40岁及以上38例(45.2%);病程1年及以内的34例(40.5%),1年以上50例(59.5%);51例舒张压升高(>12kPa),33例舒张压正常。  相似文献   

8.
<正> 洋地黄应用,虽然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中毒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死亡率约占7—50%,且大多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应引起重视。现把我们六年多来,洋地黄所致心律失常67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年龄与性别:<10岁2例,11—20岁3例,21—30岁16例,31—40岁13例,41—50岁11例,51—60岁14例,61—70岁7例,>70岁1例。男36例,女31例。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合并心律失常 ,治疗上较为棘手。笔者将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1月收治的 40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 ,男 2 2例 ,女 18例。年龄 5 3~77岁 ,平均 6 2 .5岁。均存在右心衰竭和肺部感染 ,其中 10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1.2 心律失常分类  40例患者中 ,心房纤颤 19例(4 7.5 % ) ,窦性心动过速 10例 (2 5 % ) ;室性早搏 6例 (15 % ) ,室上性心动过速 5例 (12 .5 % )。1.3 心律失常的原因  40例中有 2 9例为心肌慢性缺氧、心房肥大及心力衰竭等…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的心律失常相当普遍,它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亦可单独存在。本文对我院1979年4月至1984年7月住院的老年患者,经心电图检查证实的276例心律失常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276例中,男168例,女108例;年龄60~85岁,平均66.3岁。其中40~64岁122例,65~69岁63例,0~74岁53例,75~79岁23例,80岁以上者l2例  相似文献   

11.
<正> 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并发症,也是AMI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早期AMI各种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提高治疗率,现将40例AMI心电图资料分析如下: 一、资料。我院1986年至1992年收治入院的AMI患者40例,男38例,女2例,男女之比为9:1,年龄40—60岁32例;60岁以上8例,平均年龄61.7  相似文献   

12.
心肌炎目前在临床发病率急剧增长,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我们在临床上运用生脉、丹参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患者均符合《19年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在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0岁以下7例,20~30岁13例,30~40岁15例,40岁以上5例。病程1年6例,2~3年12例,4~5年15例,6年以上7例。其中心律失常者22例,有心绞痛10例,心律失常伴有心绞痛者8例。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用5%葡萄糖300ml加生脉注射液60ml(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生…  相似文献   

13.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按全国冠心病座谈会修订“冠心病诊断标准”选择病例。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30岁3例,31~40岁4例,41~50岁42例,51~60岁45例,60~70岁6例。诊断分型:心绞痛39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2例,心律失常30例,心绞痛并心律失常12例,合并高血压26例  相似文献   

14.
<正> 酒精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表现,由此而引起的心律失常尚罕见报道,本组20例均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表现,现就其心电图表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年龄、性别:男18例,女2例。年龄:20~29岁7例,30~39岁6例,40~49岁3例,50~59岁2例,60岁以上2例,其中最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4年7月~1997年7月,使用华西医科大学生产的生脉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4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治疗组:43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从16~83岁不等,平均56.4岁.男23例,女20例.其中16~29岁4例,30~39岁3例,40~59岁21例,60岁以上15例.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常并发心律失常,其检出率各家报道不一。为了对心律失常进行有效的预测及防治,现将我院1985年6月~1997年6月收治的136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病例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1.l病例选择本组136例皆为住院患者,均符合我国1977年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男96例,女40例,年龄40~82岁,平均60.26岁,其中40~岁ZI例,50~岁39例,60~岁52例,70~岁21例,>80岁3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1级20例,回级43例,且级40例,IV级33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均在10年以上。l、2检测方法心律失常以心电图和床…  相似文献   

17.
本院受南京药学院委托,自1977年3月至6月用新药“慢心律”治疗了室性心律失常20例,兹特小结如下: 一般情况: 1.本组20例中,8例为住院病人,12例为门诊病人。 2.性别与年龄:男性15例,女性5例。20—29岁4例,30—39岁3例,40—49岁10例,50—59岁3例。 3.病因:20例中,临床诊断为心肌炎者6例,心肌病11例,冠心病3例。 4.心律失常类别:除1例无心电图有关记录外,其他19例中,计室性早搏呈二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我们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对100例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观察了肌苷的疗效,现将结果服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本组100例患者,男性40例,女性60例;年龄15—75岁,平均40±16岁。临床诊断:心肌炎或其后遗症可能50例,冠心病50例,所有患者均有较频繁的室性早搏(室早),部分有成对、成串、多源室早及短阵室速;病程10天至10年不等,平均30.2±4.8个月。在应用肌苷前1周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且均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服药后1周作第2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143例临床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143例65岁以上老年AMI患者与210例41~64岁及15例40岁以下AMI患者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结果:≥65岁组女性患者明显高于41~64岁及≤40岁两组;≥65岁组发病时非典型胸痛,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41~64岁及≤40岁两组。结论:老年AMI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合并症、伴发症及病死率均高于41~64岁及≤40岁两组。  相似文献   

20.
Q—T间期延长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估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对Q—T间期在心肌梗死中变化的意义愈来愈受到重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摔死被认为与Q—TIN期的变化有关、本文将对27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提示Q—TIW期延长是影响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llta床资料1.l一般资料。取自我院收治的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历。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分布40~84岁,其中40岁~50岁6例,sl岁~60岁9例,61岁~70岁10例,71岁以上者2例。1.2方法。测量所有心电图的Q—T间期变化.排除心率、年龄、性别及药物对Q—T间期的影响。根据D。rshazi及Cinca标准,测量AMI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