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骨症(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骨症又称Albers—Schonberg氏病、大理石骨,泛发性脆性骨硬化症、硬化性增生性骨病、粉笔样骨等……国内最早是在1955年何天骥蔡士焘等首先报告本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症。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或自体骨内破骨细胞缺陷及代谢紊乱有关。本文收集了20例,西安红  相似文献   

2.
高磷酸酯酶症首先由Bakwin于1956年报告,至1985年为止共有25例,国内只有曹来宾在1985年报告2例[1,2],经在互联网搜索无其他人报告。该病属于体质性骨病的范畴,命名混杂,又称青年性畸形性骨炎、青年性骨皮质肥厚畸形、  相似文献   

3.
张庄熠  高长启  汪荣灿   《放射学实践》2011,26(4):466-467
骨斑点症又称为周身性致密性骨炎、周身性脆性骨硬化症或播散性致密性骨病,是一种罕见病症。1905年由Stie ola首先描述,1915年Albers-Schonbery报道典型病例,1916年由Ledoux命名为骨斑点症[1]。  相似文献   

4.
致密性骨发育不全症(Pycnodysorstosis),系较为少见的以侏儒、骨发育不全伴全身骨硬化、骨脆性增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962年由Marioteux 和Famy 首先提出并命名.迄今为止,国外报告已有百余例,国内报告甚少.我院收治1例,具有典型的临床及X 线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致密性骨发育不全症(Pycnodysorstosis),系较为少见的以侏儒,骨发育不全伴全身骨硬化,骨脆性增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962年由Marioteux和Famy首先提出并命名,迄今为止,国外报告已有百余例,国内报告减少,我院收治1例,具有典型的临床及X线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量骨质溶解症一例江崇廉①刘尚智②大量骨质溶解症是一罕见疾病。亦名鬼怪病、骨幻影征、消失骨、骨自行溶解吸收、进行性骨萎缩、特发性骨溶解症。1938年Jackson首先报告,1958年Johnson和Mcclure命名本病为大量骨质溶解症。我们发现1例...  相似文献   

7.
蜡泪样骨病(MelorhostosisLeri)为一种罕见的骨质硬化性疾病,属于发育不良性骨病中骨硬化症的一种,又名肢骨纹状增生症、单侧象牙性骨质增生症、单肢流波状骨质增生症等,好侵犯单一肢体,增生的骨质自上而下沿骨干一侧向下流注,很象蜡烛表面的烛泪,故命名为蜡泪样骨病或烛泪骨。本症由Leri氏于1928年首先报告,故又称为Leri氏病。我院曾诊治两例蜡泪样骨病,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例1男性,8岁,因右手中、环指屈曲挛缩伴疼痛1年就诊。行X线右手正斜位片检查,发现右手第3、4掌骨及中指近、中节指骨,环指诸指骨骨…  相似文献   

8.
骨韧带样纤维瘤又名骨硬纤维增生性纤维瘤或侵蚀性纤维瘤等,具有局部侵袭力的原发良性骨肿瘤。本病首先由Jaffe于1958年报告5例并正式命名。我们在工作中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石骨症1例报告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莫振钧,周寿康石骨症又称Albers-Schonberg氏病、大理石骨症、广泛性脆性骨质硬化症、硬化性骨增生性骨病、白垩骨(粉笔骨)等,系一种比较罕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症。本文报道一例。患者叶××,男性,78...  相似文献   

10.
致密性骨发育不全系一种罕见的骨密度增高性疾患,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主要特点为侏儒、普遍性骨质硬化、骨发育不全和容易骨折等特点,类似石骨症和颅锁骨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全等。Maroteaux1962年首先将其列为独立的疾患,并命名为致密性骨发育不全。现国内报告仅有3例,我院发现一例,其临床X线表现均较典型报告如下: 患者女,13岁。因活动后双侧足背肿痛三个月,而来我院就诊。查体:身材较矮,身高122cm,营养中等,头大面小,鼻梁塌陷,突眼,眼距较宽,颅缝未闻合,手足指处粗短,指甲平坦,下颌角消失…  相似文献   

11.
石骨症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骨症又名 Albers- Schonberg氏病 ,又称广泛骨质硬化症 ,大理石骨 ,广泛性脆性骨硬化症 ,硬化性骨质增生性骨病 ,粉笔样骨等等 ,系一种少见疾病 ,本文报告 1例。患者 ,女 ,14岁 ,汉族 ,农民 ,行走时不小心跌倒 ,右手前臂肿胀 ,畸形来院就诊摄片发现系石骨症 ,逐摄胸部、腰椎、骨盆 ;另外邀请家庭成员进行 X线摄片均无异常发现。X线表现 :脊柱、骨盆、肋骨、肩胛骨、锁骨包括肱骨头的骨质均显示密度增加 ,骨皮质增厚 ,骨髓腔变狭窄甚至闭塞 ,骨小梁部分或全部消失 ,失去正常骨纹理 ,呈一致性密度增加 ,状如白色粉笔。掌骨、肋骨、指骨及…  相似文献   

12.
畸形性骨炎为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骨病,病因不明,受累骨既有骨质吸收破坏,又有新骨形成。骨质失去正常结构,易发生畸形及病理骨折,有家族发病倾向,现报告一例如下: 1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21岁,因左眼虹视、胀痛、视力下降1年于1991—09—13入院。患者12岁即发现前额长  相似文献   

13.
大量骨质溶解症(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骨质溶解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疾病,病因不明,名称很多,如鬼怪骨,溶骨症等。现将我们遇到的四例报告如下(其中例3已由刘沂报导过)。  相似文献   

14.
石骨症是一种较少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性病变.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以下是本院发现一家族性石骨症病例。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EBV)所引起的急性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早年认为IM多见于儿童和少年,但近年发现16-30岁青年患者占相当大比例,但35岁以上患者少见。我们临床上曾发现2例成人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骨斑点症(osteopoikilosis)病因不明,为骨质异常增生性疾病,1905年由Stieola首先描述,1916年Ledoux将其命名为骨斑点症。国内外报道病例多有家族遗传史。男女发病率无大差别,大多为成人且预后佳。因无任何临床症状、无血液生化改变、无神经或内分泌系统障碍,故极难发现而罕见。  相似文献   

17.
坏血病是一种少见的由维生素 C 缺乏引起的营养失调,成人的临床表现为齿龈肿胀出血,滤泡性角化过度、瘀斑等。小孩则以骨的症象突出。作者报告了两例坏血病的骨改变的闪烁图。例一:患儿为一个八个月的女婴,因右侧大腿肿胀和触痛而入院。体格检查表现倦怠、恶性营养  相似文献   

18.
骨斑点症为一罕见的骨质异常增生性疾患,好发于骨盆、手足小骨、长骨骨骺及骨端。脊椎、肋骨、胸骨、锁骨、肩胛骨及长骨骨干极少发病[1]。本文报告骨斑点症4例的X线表现。临床资料本组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最大51岁,最小26岁。2例因腰痛、1例因双侧髋关节痛摄片发现;1例因外伤摄片偶尔发现。全部病例均摄取全身骨骼X线片,1例行股骨头CT检查。X线表现1.发病部位;4例患者病变范围不一,其中1例较为广泛,除颅骨、脊椎未发现病变外,共累及全身130块骨。肩、肘、膝关节及股骨头受累者2例。局限于手、足…  相似文献   

19.
大量骨质溶解症(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骨质溶解症病,又称为特发性骨质溶解症、大块骨溶解、鬼怪骨、进行性骨萎缩、自发性骨吸收、髟子骨、Corham骨消失综合症等。Johnson和Mcclure于1958年将本病命名为大量骨质溶解症,现被多数人采纳。本文报告4例,结合文献对其病理、临床与X线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石骨症(Osteopetrosis)又称大理石骨(Marble bonedisease)。周身性骨质硬化症(Osteoclerosis generalisata),粉笔样骨(chalk bone)等,是一种罕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性病变。本症Albers—Schonbarg氏于1904年首先报导,1926年Karshner根据其骨骼特点将其命名为石骨症,该名一直沿用至今。本病X线表现比较特异,诊断一般不难。但因本症相当罕见,不少X线医生多年甚至终生难遇一例,因而影响了对该症的深入观察和认识,尤其当单照一张X线局部骨片,影像欠典型时,鉴别诊断仍有困难,为了提高对本症的认识,现结合我院两例石骨症病例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