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汉书·艺文志》以降,围绕着补充、完善、发展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医学术流派百花齐放,中医药学术内涵不断丰富。当前,对于中医学术流派学术思想与诊疗特色的发掘整理与发展创新,对于传承与发扬中医原创思维,对于保持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象”思维以“主客相融”“整体关联”“意象推理”为特点,是一种在现象层面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认知方式。“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学的核心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医学的发展方向和特质,是中医文化与学术之根,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首要要素。遵循“象”思维的认知路线,总结“象”思维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把握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启悟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方法,引领中医药学自主创新,是中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汉书.艺文志》以降,围绕着补充、完善、发展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医学术流派百花齐放,中医药学术内涵不断丰富。当前,对于中医学术流派学术思想与诊疗特色的发掘、整理与发展、创新,不但对于传承与发扬中医原创思维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而且对于保持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独立性、临床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药学在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中医文化现象,是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诊疗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名医大家的产生。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趋于淡化,发展日渐衰退。中医药文化对整个中医药产业链具有带动作用,称为"以文引医"发展模式,其在中医学术传承创新方面效果明显。本文就中医学术传承创新需首先做好"以文引医"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药学在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中医文化现象,是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诊疗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名医大家的产生。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趋于淡化,发展日渐衰退。中医药文化对整个中医药产业链具有带动作用,称为"以文引医"发展模式,其在中医学术传承创新方面效果明显。文章就中医学术传承创新需首先做好"以文引医"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汉书·艺文志》以降,围绕着补充、完善、发展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医学术流派百花齐放,中医药学术内涵不断丰富。当前,对于中医学术流派学术思想与诊疗特色的发掘、整理与发展、创新,不但对于传承与发扬中医原创思维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而且对于保持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独立性、临床实效性,乃至于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的理念与技术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中医学 术流派是中医学术发展与理论创新的重要形式,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鲜明特色。当前中医学术流派数据 具有异构性、广分布、多样性、海量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提出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 于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期望能为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大数据环境提供一个坚实的支撑平台,推动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从中医药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中医药教育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及其对中医药发展、中医人才培养造成的影响。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导致中医思维方式形成缓慢、中医发展及创新西医化等问题,提出中医教育应当尊重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自身规律,通过树立正确的中医人才标准、合理设置中医药院校课程体系、凝聚社会合力以培植中医药文化土壤等路径解决中医药持续发展的困惑,复兴传统文化并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建立中医学术发展理念、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2010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中医药学术发展缓慢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忧虑”.在今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王国强副部长在谈到“中医药事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时又指出:“中医药学原创思维的内涵挖掘和丰富发展不够,以中医药学原创思维为基础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够,基于名老中医药专家和古典文献的传承研究不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发展不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创造和创造力的分析,提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研究生培养,要注意打造创造性思维教师团队,提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学术氛围,注重培养学生构建最佳的知识结构,广博、深厚的中医药学和西医学知识及娴熟的研究技能,培养其基于中医思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符合中医药特色的现代研究方法及创造性人格特征,这是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研究生创造力,产生高水平中医药创新成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基本理论是指导中医诊断治疗的准则。中医药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当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创新。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是当前中医医院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中医医院的员工,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灵活运用中医药传统理论,吸取现代医学理论的精髓,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医学研究已步入大数据时代。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背景下,传统中医药研究逐渐显现出不足,而基于大数据的中医临床研究更适合真实世界研究。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思维与中医思维相关性、梳理了目前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及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应建立新的研究思路,即大数据临床研究(BCT),并且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数据价值,以期为今后中医药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可行性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跨世纪中医的职责与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中医药学跨世纪的发展,对当代中医工作者的职责与任务作一讨论分析。认为在新世纪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学的优势,推动世界性的“中医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钥匙,灵活运用中医药理论及其辩证论治经验是基础,实现中医现代化是跨世纪中医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中医药》杂志是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主管,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科技期刊。本刊的办刊宗旨为重视并发挥学术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突出北京地区中医药特色,涵盖中医药学科技各个领域,关注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报道中医、中西医结合前沿科技成果,重视理论研究创新,鼓励学术争鸣,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指出 :中医理论是指导实践的规矩准绳 ,处处闪烁着光芒。作为跨世纪的中医工作者 ,要奋发努力 ,迎头赶上 ,才能适应新的形势 ,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从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即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钥匙、灵活运用中医传统的理论及辨治经验是基础 ,实现中医现代化是跨世纪中医的任务。认为 ,中医药学是一门科学 ,应当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创新。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是摆在跨世纪中医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以中医药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与技术方法,创新中医药临床诊疗模式,丰富中医药理论体系,是现阶段中医药创新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然而现代医学背景下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还存在中医传统辨治模式与现代疾病临床诊疗难以有机融合、中医宏观辨治思路与现代医学微观理化指标不能精准对接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据此提出“两个重构”(即重构现代中医诊疗体系与重构现代中医本草体系)理论框架并对其内涵、目的、方法及意义进行系统阐释。认为通过借鉴现代医学疾病认知,继承传统中医审病思维,对现代疾病进行中医分类分期分证,进而可实现现代中医诊疗体系的重构;同时通过吸纳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融汇中药传统功效认识,构建方药量效理论框架推动现代中医本草体系的重构。“两个重构”的实现可在继承并发扬中医调态优势的前提下,突破传统辨证论治局限性,提高中医对现代疾病临床诊疗的精准性,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亚太传统医药》2008,4(2):44-44
香山“中医药发展思路与继承创新思维和方法”学术论坛会于2008年2月23日召开。会议邀请了以中医界为主的多学科跨领域专家与会,共同对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及继承、创新的科学内涵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中医药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医学模式和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为中医药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现代医学以科学技术为辅翼,正飞速发展,形成对中医药学的严峻挑战,中医药学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道路,中医药现代化已是势在必行,中医药科研现代化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目标的必由之路,科研现代化,创新是灵魂,科研如何创新是摆在广大中医药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难题,现仅结合中医药理论的特点及中医药科研的难点,谈一谈中医药科研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药理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渡华  支政  李渡斌  袁同山  谷娜  刘龙  张弘  贾云芳  于丽 《中医杂志》2011,52(22):1895-1897
中医方药归经量化研究首先是科学化问题,其次是数学化问题,第三是现代化问题。目前加强中药归经学说与方剂归经的关系研究、特别是方药归经量化研究,既是中医药规范化、精确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医药特色理论及其应用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挖掘中医药学特色优势、把握中医药学自主学术主体、解决在信息时代多态文化中中医药学自身命运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个关键问题既要明确中医方药归经与中医临证用量的关系、认识中医方药作用及其定位与几千年形成的中医临证用量的历史统一,也要明确中医方药归经与君臣佐使的量化关系、认识其与辨证论治的逻辑统一,还要认识中医方药归经与靶点受体的量化关系、认识物质与信息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学注重经验传承,其理论的形成主要源于自身体会,学科的发展依靠长期经验积累,对制定标准造成很大困难。且中医的两大特质就是“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有人担心,如果建立中医药标准化是否会给中医药带来负面影响,是否会使中医药学术僵化呆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