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三腰椎(L3)椎弓根螺钉最佳钉道位置。方法:选取50例(男30例,女20例)正常成人的腰椎CT扫描数据,通过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建立仿真椎体模型,获取L3椎弓根轴线及最小截面的中心点M。通过"人字嵴"确定进钉点N1并与中心点M点连线模拟钉道T1,"交点法"确定进钉点N2并与中心点M连线模拟螺钉钉道T2,分析模型中钉道位置及角度。8例腰椎骨折患者术前参考仿真钉道设计手术方案,并行螺钉置入,术后观察螺钉位置情况。结果:MIMICS上测量L3椎弓根横径(9.57±0.98)mm,矢径(14.89±0.78)mm。T1钉道与椎体水平面夹角1.5°±1.0°,矢状位夹角12.0°±1.5°;T2钉道与椎体水平面夹角3.0°±1.0°,矢状位夹角10°±1.5°。8例患者应用MIMICS设计钉道方案行腰椎后路固定术,术后影像学显示螺钉位置良好。结论:MIMICS能够精确测量椎弓根各项参数,根据其测量数据设计钉道方案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枢椎椎弓根影像学测量数据探讨实施经皮穿刺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测量40名正常成人中立位寰枢椎二维CT水平位及矢状位断层图像上枢椎椎弓根螺钉经皮置人的标准角度及置钉角度的安全范围,皮肤穿刺点与水平位上颈后中线距离和矢状位上枢椎基底前缘顶点皮肤投影点的标准距离及其安全范围等影像学参数。结果(1)水平位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标准角度为42.34±2.95度.其安全范围为13.68±2.17度;(2)矢状位上椎弓根螺钉置钉的标准角度为27.94±3.98度,安全范围为19.39±2.19度;(3)水平位上皮肤穿刺点与颈后中线标准距离为57.39±7.47mm.安全范围为19.46±3.48mm;(4)矢状位上皮肤穿刺点与枢椎基底前缘顶点皮肤投影点的标准距离为36.50±4.62mm.其安全范围为37.35±4.96mm。结论枢椎椎弓根螺钉经皮置人的标准角度及距离个体差异较大,但在水平面和矢状面上均有一定的安全范围.该手术在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情况下具有一定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下颈椎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0具颈椎标本,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清楚显露颈椎侧块和椎弓根。以侧块外下象限的中心点为进钉点,从C3/4~C6/7直视下经关节突关节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CT重建,测量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钉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均成功置入,螺钉固定方向在矢状面呈尾倾,冠状面呈内倾,理想角度为在矢状面尾倾50.3°±4.9°,在冠状面内倾42.8°±4.0°。螺钉钉道长度为(34.1±1.4)mm,各固定节段间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但置钉时要求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颈椎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成人尸体枢椎干骨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探索一种简便、精确的植钉方法,为临床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60具完整且无畸形的成人尸体枢椎干骨标本,以椎弓根内、外侧缘与侧块交界处连线的中点作纵垂线,经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外侧缘交界处作水平线,两线交点偏外1~2 mm处为进钉点,经椎弓根植钉,分别测量椎弓根高度及宽度、最大进钉长度、钉道至椎管和横突孔最短距离、进钉角度等解剖参数,评估枢椎椎弓根螺钉植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椎弓根上缘、中部、下缘宽度分别为(7.35±0.89)、(5.50±1.48)、(3.97±1.01)mm,椎弓根高度为(9.94±1.16)mm。最大进钉长度为(25.91±1.15)mm,进钉方向与冠状面夹角为(26.95±1.88)°、与矢状面夹角为(22.81±1.61)°。钉道至椎管、横突孔的最短距离分别为(2.72±0.83)mm和(1.98±0.26)mm。结论分别经椎弓根内、外侧缘与侧块的交界处,以及经横突后支与下关节突外侧缘的交界处作为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坐标的定位标志进行植钉,在解剖形态学方面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寰椎椎弓根轴位、矢状位多平面CT重建,测量个体化改良椎弓根进钉路径数据,以期提高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方法:20具成人颈椎标本,男11具,女9具,年龄不详。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在寰椎椎弓根轴位像上建立改良的椎弓根进钉路径,即经椎管外缘和齿突孔外缘划切线L1线,经椎动脉孔内缘画L2线平行于L1线,经L1、L2线之间中点画A线平行于L1、L2线,A线即为改良的寰椎椎弓根进钉路径。根据A线确定并测量椎弓根进钉点、进钉方向等个体化置钉参数,根据测量的置钉参数在标本的寰椎椎弓根置入直径3.5mm皮质骨螺钉。置钉后行螺旋CT扫描,按Ludwing椎弓根置钉安全标准统计椎弓根螺钉误置率。结果:多平面CT重建后影像学测量表明,改良寰椎椎弓根进钉路径的进钉点距寰椎后结节:右侧25.8±1.9mm,左侧25.7±1.8mm,比传统的进钉点(距寰椎后结节18~20mm)更偏外;进钉内倾角度:右侧21.1°±4.6°,左侧20.0°±4.9°,比传统的内倾角(0~10°)更大。20具颈椎标本共置钉40枚,按照Ludwing椎弓根置钉安全标准:0级36枚(90%),1级4枚(10%)。结论:寰椎椎弓根多平面CT重建下建立的改良椎弓根进钉路径,能够获取进钉点、进钉角度的个体化置钉参数。该路径比传统的方法进钉点更偏外,内倾角更大,能够提高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量C7椎板的解剖学参数,探讨C7后路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22具成人C7标本与椎板螺钉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指标包括椎板上、中、下部分的厚度(分别为T1、T2、T3),椎板高度(H),进钉点至椎弓根内侧壁及侧块外侧壁的距离(分别为L1、L2),椎板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α)。结果:椎板上部厚度(T1)平均为(4.30±0.27)mm;中部厚度(T2)平均为(5.32±0.27)mm,27%(6例)小于4.50mm;下部厚度(T3)平均为(4.78±0.26)mm;椎板中下部厚度均大于4.50mm;椎板高度(H)平均为(14.83±0.26)mm;进钉点至椎弓根内侧壁的距离(L1)平均为(26.99±0.48)mm;最长钉道长度(L2)平均(41.60±1.10)mm;椎板与矢状面夹角(α)平均(49.3±1.1)°。结论:C7后路椎板螺钉固定是可行的,适用于多数患者(73%)。与C7椎弓根螺钉技术相比,椎板螺钉技术更简单,神经血管损伤的可能性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量中老年人腰椎经皮椎弓根皮质骨螺钉的解剖学参数并分析其经皮置钉可行性.[方法]选取50例中老年人腰椎三维CT资料并导入Aquarius iNtuition Viewer V 4.4.6软件,测量各节段皮质骨螺钉置钉横断面与矢状面的进钉角度、安全范围、钉道直径及长度、螺钉轨迹皮肤进钉点至椎体上终板的距离和进钉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对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8年行MIS-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57例,年龄51.1±11.8岁(23~73岁),所有均采用经皮置钉的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3个月均行腰椎CT三维重建,并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上评价关节突关节侵扰程度并分级:0级,无侵扰,螺钉不在关节突关节上,且未进入关节突关节面;1级,轻度侵扰,螺钉位于上关节突关节上,但未进入关节突关节;2级,中度侵扰,螺钉经过关节突关节面≤1mm;3级,重度侵扰,螺钉经过关节突关节面。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诊断、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在术前、术后腰椎CT及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解剖相关因素(关节突关节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关节突关节角、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指数、椎板深度)、置钉相关因素(螺钉内倾角、螺钉尾倾角、螺帽-上关节突间距、近端连接棒露出距离、连接棒预弯),并分析潜在侵扰危险因素。结果:MIS-TLIF经皮置钉造成关节突关节侵扰的椎弓根螺钉总计62枚,轻度侵扰螺钉35枚,中、重度程度侵扰螺钉27枚。患者一般情况分析显示,BMI≥30kg/m2、L5为上位置钉节段作为关节突关节侵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性别、术前诊断、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与侵扰无关(P0.05)。解剖因素分析显示,关节突关节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均≥12mm或关节突关节角≥40°时,侵扰率显著升高(P0.05);关节突关节侵扰组与非侵扰组在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指数及椎板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侵扰组较非侵扰组存在较小的螺钉内倾角、螺帽-上关节突间距(P0.05),而在螺钉尾倾角、近端连接棒露出距离、连接棒预弯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MI≥30kg/m2和L5为上位置钉节段的患者,应充分考虑经皮置钉造成关节突关节侵扰的高风险性,且关节突关节肥大(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均≥12mm时)、冠状走行(关节突关节角≥40°)时更易出现上位节段侵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多轴向钉棒系统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多轴向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12例,术前JOA评分平均7.6分;寰椎使用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18~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2 mm的交点处,钉道方向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为进钉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与横断面夹角约25°.[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椎动脉及脊髓损伤,JOA评分平均15.1分,改善率平均为87.3%.[结论]多轴向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复位简单,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对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8年行MIS-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57例,年龄51.1±11.8岁(23~73岁),所有均采用经皮置钉的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3个月均行腰椎CT三维重建,并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上评价关节突关节侵扰程度并分级: 0级,无侵扰,螺钉不在关节突关节上,且未进入关节突关节面;1级,轻度侵扰,螺钉位于上关节突关节上,但未进入关节突关节;2级,中度侵扰,螺钉经过关节突关节面≤1mm;3级,重度侵扰,螺钉经过关节突关节面。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诊断、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在术前、术后腰椎CT及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解剖相关因素(关节突关节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关节突关节角、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指数、椎板深度)、置钉相关因素(螺钉内倾角、螺钉尾倾角、螺帽-上关节突间距、近端连接棒露出距离、连接棒预弯),并分析潜在侵扰危险因素。结果:MIS-TLIF经皮置钉造成关节突关节侵扰的椎弓根螺钉总计62枚,轻度侵扰螺钉35枚,中、重度程度侵扰螺钉27枚。患者一般情况分析显示,BMI≥30kg/m2、L5为上位置钉节段作为关节突关节侵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性别、术前诊断、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与侵扰无关(P>0.05)。解剖因素分析显示,关节突关节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均≥12mm或关节突关节角≥40°时,侵扰率显著升高(P<0.05);关节突关节侵扰组与非侵扰组在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指数及椎板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侵扰组较非侵扰组存在较小的螺钉内倾角、螺帽-上关节突间距(P<0.05),而在螺钉尾倾角、近端连接棒露出距离、连接棒预弯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MI≥30kg/m2和L5为上位置钉节段的患者,应充分考虑经皮置钉造成关节突关节侵扰的高风险性,且关节突关节肥大(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均≥12mm时)、冠状走行(关节突关节角≥40°)时更易出现上位节段侵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