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少见病。以往我院收治的 5例TTP患者均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输注、抗血小板聚集、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只有 1例存活 ,其余均于 1~ 2个月内死亡。从 1998年起我科采用中小剂量血浆置换剂结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例 ,只有 1例死亡 ,现报道如下。1 研究对象1987~ 2 0 0 1年收治的TTP患者 9例 ,其中男性 3例 ,女性 6例。年龄 10~ 6 5岁 ,平均 30 7岁。病程 2 0~ 5 0天 ,平均 31 4天。其中意识障碍 8例 ,发热 8例 ,肾功能损害 7例 ,血小板减少 9例 ,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血浆置换组合液(o.9%生理盐水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6%羟乙基淀粉500ml+5%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500m1),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ffP)患者血浆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这种置换组合液对60例ITP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每位患者在1周左右进行1—2次血浆置换,每次间隔时间为2~3天。同时加用地塞米松(10mg/d)静滴,每1~2次血浆置换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复查血浆血小板抗体、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结果ITP患者血浆置换治疗1个疗程后血浆血小板抗体下降(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血小板较治疗前上升(P〈0.01)。血浆置换术中枸橼酸盐中毒和低血容量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这种新的置换组合液经济、安全、有效,并且未使用血浆,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也不会因血源紧张而妨碍血浆置换的进行,从而为ITP的患者赢得了治疗的时间,达到尽快提升血小板、减少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196 4年以来 ,我们对 1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作了脾切除术 ,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8~ 44岁 ,平均为18.7岁 ;病程 2个月至 13年不等 ,平均为 2 1个月。大多表现有自发性反复出血倾向。鼻衄 10例 ,牙龈出血 5例 ,消化道出血 3例 ,紫癜 9例 ,血尿 1例 ,脾肿大 3例 ,经血不止 1例 ,月经量多 2例 ,关节痛 1例。实验室检查均血小板计数减少 (2~45× 10 9/ L ) ,出血时间延长 ,凝血时间正常。骨髓穿刺均显示增生活跃 ,巨核细胞发育不够成熟 ,周围缺乏血小板形成或形成不良。 12例均作术后病理检…  相似文献   

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TTD)是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常有出血倾向、贫血、血小板计数下降、紫癜、精神异常以及肾脏损害。以往常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和抗血小板凝聚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效果欠佳,死亡率极高。1995~1998年我科收治5例TTD病人,18~35岁,男1例,女4例。开展血浆置换术治疗(TTD)以后取得良好效果,4例患者经过1~3次置换后(2次间隔3~7天),症状基本缓解,骨髓象各类检查正常,好转出院。1例无效,死于急性左心衰。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血浆置换前护理准备1.1 术前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程急,求治心切,对治疗期望…  相似文献   

5.
VATP方案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于 1 996年 1月采用长春新碱、达那唑、胸腺肽、泼尼松 ( VATP)方案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 2 3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 ,男 9例 ,女 1 4例 ,年龄 1 4~ 62岁(中位年龄 2 9岁 )。中位病程 2 2个月 ( 7~ 68个月 )。所有患者均接受过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 ,正规用药时间 4~ 1 0个月。 5例曾应用丙种球蛋白 ,2例为脾切除后复发 ,1例曾用硫唑嘌呤。所有患者均有皮肤和粘膜出血 ,8例有月经过多 ,6例有牙龈出血。治疗前平均血小板计数为 ( 1 9.2± 8.9)× 1 0 9/L。1 .2 …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2013年间确诊为TTP的10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每日1次,用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每次2 000~3 000ml,治疗2~5次,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检验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2例死亡,8例存活。存活患者在经过3~5次血浆置换后,血小板、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尿素氮、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逐渐降低,治疗前后血液检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置换是TTP的首选疗法,对TTP患者尽早的进行血浆置换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导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26例及我院所见1例IFNα导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共27例,根据发病机制分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2组,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和转归.结果:ITP组24例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血小板显著减少,血小板抗体或血小板相关IgG明显升高,骨髓增生活跃,停IFNα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血小板于1-2 wk上升,预后较好.TTP组3例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显著减少,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损害及肾脏损害.血浆置换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预后差,死亡率高.ITP及TTP多发生在IFNα抗丙肝治疗过程中.结论:IFNα抗病毒过程中可能出现ITP或TTP两种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须提高认识给予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8.
应用ELISA法对 41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和 2 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和 (或 )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抗心磷脂抗体 (ACAIgG)测定 ,并常规血小板计数。发现ITP患者治疗有效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AIgG含量显著降低 ,治疗前较治疗后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且血小板计数与PAIgG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 (r =- 0 .738,P <0 .0 0 1 )。而治疗无效组血小板计数、PAIgG均无明显变化。ACAIgG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且未发现与血小板及PAIgG相关。PAIgG、ACAIgG含量增高提示ITP患者针对血小板磷脂及其他糖类蛋白等不同抗原产生了自身免疫反应 ,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脾动脉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已开展多年。目前使用的栓塞剂均为明胶海绵——一种非永久性栓塞剂 ,可溶解吸收而影响栓塞效果。用彩色多普勒动态观察脾血流变化意在进一步对脾梗塞面积作充分估计 ,并对脾栓塞术的安全性作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1 9例 ITP及 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均系我院住院患者 ,经骨髓等检查而确诊 ,符合文献诊断标准 〔1〕,其中男 7例 ,女 1 3例 ;年龄 8~ 60岁。病程 3个月~ 1 0年 ,系激素依赖或无效患者。1 .2   检测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 (ATL -超 9仪 )分别于术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用7S-丙种球蛋白制剂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本组18例,其中男7、女11例,年龄18~74岁。急性ITP 2例;慢性ITP16例,其中4例已行脾切除术。全部患者均给予免疫球蛋白0.4g/kg静脉注射,连用5天为1个疗程,其中6例使用过2个疗程。如以血小板数升高至少为治疗前的两倍,总数不少于5万/mm~3为治疗有效,则2例急性ITP中有1例、12例慢性ITP未行脾切除者中有7例、4例慢性ITP已行脾切除者全部治疗有效。于治疗后第4~5天血小板数达到峰值。1例急性ITP完全缓解;慢性型的疗效是暂时的,持续18~25天。5例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部分羟乙基淀粉代血浆置换技术应用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进行治疗性研究。方法: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共11例,监测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患者网织红细胞(Ret)、乳酸脱氢酶(LDH)、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Hb、PLT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11例患者作血浆置换治疗59次,有效出院者8例,无效出院者1例,死亡1例,经济原因放弃1例,治疗次数2~4次者有效达87.5%。结论:应用部分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加新鲜血浆作为置换液进行血浆置换是治疗TTP患者的有效措施之一,对血浆置换的方法和方式进行研究,有利于减少血浆的使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钟宁  刘传芳 《山东医药》2003,43(22):43-4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包括急性型和慢性型 ,患者常出现全身皮肤粘膜紫癜及出血倾向 ,部分急性型 ITP患者可出现鼻、牙龈 ,甚至是颅脑、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为尽快使这类患者血小板增加 ,减少出血 ,我们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 ITP患者 2 3例 ,并对其近期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 3例患者中 ,男 6例 ,女 17例 ,年龄 12~ 6 7岁 ,均符合 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出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病时间 5天至 14年。治疗前血小板 8~ 47× 10 9/ L。急性 ITP15例 ,其中 6例治疗前未用其他…  相似文献   

13.
我院儿科从 1 995年 1月起用西艾克与丹那唑联合治疗难治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1 6例 ,取得一定疗效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本院患儿 ,并符合 1 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3~ 1 3岁 ,平均年龄 8岁。1 6例患儿治疗前均已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正规治疗 ,其中 8例曾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7例曾应用α-干扰素 ,5例曾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4例曾用硫唑嘌呤 ,病情反复 ,病程 6~60个月 ,平均 2 5个月。1 .2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不少作者已报道采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但其副作用较大。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治疗本病时地塞米松的合适剂量及用法并与强的松对比。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初发患儿,男20例,女8例,年龄5月~9岁,病程1~37天,均符合全国制定的ITP诊断标准。28例中均有粘膜、皮肤瘀斑,伴鼻血者7例,牙龈出血者5例。分为两组:地塞米松治疗组(12例),强的松治疗组(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经精确概率法X~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一线治疗以口服泼尼松为主。对此疗法无效或须长时间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才能维持血小板计数在安全水平,称为慢性难治性ITP。2003年4月以来,我们采用短期间断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长春新碱的方法治疗难治性慢性ITP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患者8例,符合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和疗效判断标准》ITP诊断标准。男3例,女5例,年龄21~52岁,平均34.2岁;病程1.5~23年,平均5.1年。8例均口服(泼尼松)常规剂量无效、无糖皮质激素依赖者,均未行脾脏切除术。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维持…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 997年 2月~ 1 999年 8月收治 8例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在经泼尼松、达那唑、氨肽素先后治疗无效后 ,改用干扰素 α- lb(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 ,疗效明显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8例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符合1 986年 1 2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 1例 ,女 7例 ;年龄 1 5~ 40岁 ,平均 30岁。病程 1 .5~ 8.0年 ,平均 3.5年。方法 :干扰素α- lb,30 0万 IU/次肌肉注射 ,3次 /周 ,4周为 1个疗程。疗效标准 :显效 :血小板恢复正常 ,无出血症状 ,持续 3个月以上 ,…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缓慢静脉输注长春花生物碱治疗一组难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24例难治性ITP,男11、女13例,年龄15~79(平均48)岁,病程0.5~18(平均6.5)年。其中20例已施脾切除、10例用过环磷酰胺、9例用过硫唑嘌呤、4例用过血浆除去法、18例按常规方法静注长春花生物碱、13例用载有长春花生物碱的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血小板抗体 (PAIgG)、血小板膜蛋白(CD62P)、网织血小板 (RP)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5 8例ITP组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PAIgG、血CD62P、RP、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 ITP组的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PAIgG、CD62P、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在淋巴细胞亚群中 ,ITP组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D8、CD19细胞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CD16+ 5 6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PAIgG、CD62P、RP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较好地反映ITP这一病理过程 ,对提高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 ,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8例 ITP患者及 15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CD80 、CD2 8、CD86 表达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 G)水平 ;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ITP组外周血淋巴细胞 CD2 8表达率降低 ,CD80 表达率略增加 ,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CD86 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2 ITP组 2 1例 PAIg G水平升高 ,均值为 (197.39± 6 7.81) ng/ 10 7PA。 3ITP组外周血淋巴细胞 CD86 表达率与其巨核细胞数值呈正相关 (P<0 .0 5 )。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 CD2 8、CD80 表达无缺陷 ;CD86 表达明显增加。表明 CD86 可能参与 ITP的发病机制 ,应用抗 CD86 单克隆抗体方法可能治疗 ITP。  相似文献   

20.
脾切除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采用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但部分患者常因上述治疗无效 ,伴有较严重出血症状。1 980年以来 ,我院对 54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成人 ITP患者行脾切除治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54例患者中 ,男 2 0例 ,女 34例 ;男 :女 =1 :1 .7;年龄 1 4~ 57岁 ,中位数 31 .5岁。急性型 5例 ,慢性型 49例。病程 <6个月者 1 1例 ( 2 0 .4% ) ,6~1 2个月者 1 7例 ( 31 .5% ) ,>1~ 1 3年者 2 6例( 4 8.2 % )。既往用药物治疗无效者 (包括暂时有效、但停药或减药后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