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7的含量,进一步了解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UC组45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清,应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0和IL-17。结果 UC组血清中IL-10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血清中IL-17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在UC中可能是保护因子,而IL-17可能参与U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7的含量,进一步了解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UC组45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清,应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0和IL-17.结果 UC组血清中IL-10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血清中IL-17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在UC中可能是保护因子,而IL-17可能参与U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蒋银芬  周燕 《淮海医药》2022,40(1):27-30
目的:探讨血清IL-23、TNF-α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治疗的UC患者90例,根据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轻度患者30例,中度患者40例,重度患者2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大肠湿热证、脾虚湿热证、肝郁气滞证、寒热错杂证、脾肾阳虚证,分别为20例、28例、19例、11例、12例。选取同期某院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清IL-23、TNF-α表达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IL-23、TNF-α表达水平对UC病变程度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不同病变程度的UC患者和对照组血清IL-23、TNF-α表达水平比较显示: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53,88.099,P值均<0.05);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UC患者和对照组血清IL-23、TNF-α表达水平呈现:大肠湿热证>脾虚湿热证>寒热错杂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65,19.361,P值均...  相似文献   

4.
<正>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结肠炎症,1859年由Wliks首先提出并描述,我国于1956年首次报道。北欧和北美研究资料显示每年的发病率为2~10/10万。国内文献报道近20年来,尤其最近10年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近10年报告的病例数是前10年的3.8倍。UC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数学者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炎性介质的增多存  相似文献   

5.
TNF-α、IL-6、IL-8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浆TNF-α、IL-6及IL-8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及正常对照组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分别比较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缓解期、正常对照组的TNF-α、IL-6及IL-8的水平的差异;比较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比较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轻、中度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的差异。结果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NF-α、IL-6及IL-8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测定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8、10、22(IL-6、IL-8、IL-10、IL-22)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近3年滕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23例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37例中度和28例重度急性胰腺炎(MSAP+SAP组)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MAP组患者中男...  相似文献   

8.
9.
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病例173例,根据Truelove评分分为轻、中、重度,正常对照组39例,统计各组的血小板计数。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分级有关。结论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8例 UC 患者[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n =23)、中度(n =24)和重度(n =19);根据病变范围分为乙状结肠型(n =18)、左半结肠型(n =25)和全结肠型(n =25)]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分析其与 UC 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 UC 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 UC 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 <0.05);重度 UC 患者脂联素水平与轻、中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直乙结肠、左半结肠及全结肠 UC 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活动期 UC 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其疾病活动指数正相关(P <0.05)。结论脂联素可能参与 UC 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IL-4、IL-17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4和IL-17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1年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LISA检测法对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IL-4和IL-17进行检测,并与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观察IL-4和IL-17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UC组IL-4、IL-17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各期、不同病情程度IL-4、IL-17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C的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IL-4和IL-17变化明显,说明其与UC的炎症的启动和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丁栋  李佳妮  齐冉  陆源  杨勇 《药学研究》2017,36(7):404-40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由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肠病.最新研究表明多种基因异常导致T细胞对一系列肠道共生菌产生异常免疫反应,进而损伤肠黏膜是其主要病因.多种环境因素能瞬时破坏黏膜屏障,与基因异常共同作用,扰乱免疫反应或者肠道菌群,导致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异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异质性决定了其诊断的复杂性,目前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评估,内窥镜检测,组织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盐,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学抗体等.本文总结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结肠炎预防、诊断、治疗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灌肠。两组共治疗8周后分析疗效。测定患者血清hs-CRP和IL-6。结果观察组总疗效为96%,对照组总疗效为84%,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hs-CRP和IL-6均有明显降低,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灌肠可以更明显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施翠英  王旭 《中药与临床》2012,3(1):52-55,63
目的:了解中药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近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CC)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清华同方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文献资源,选出中药及复方治疗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章,分析相关中药复方的功效、病理机制研究目标.结果:中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上以复方为主,单味药及提取物较少.在病理机制的研究中主要是考察组织或血液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论:中药复方和中药单味药及提取物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上具有疗效,且毒副作用较低.在病理机制研究上就中药对细胞因子的调节是有科学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改良式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改良式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40例和对照组(B组)40例。观察组采用药物中加入淀粉成糊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采用缓慢推注替代滴注,同时配合体位调整的改良式保留灌肠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外溢少,保留时间长,治疗效果好。结论:改良式保留灌肠法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美沙拉嗪治疗,每日口服3次,1.0 g/次;对照组加用柳氮磺胺吡啶常规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IL-6和TNF-α变化,记录治疗期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 (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RP和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变更为明显(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4.8%vs.9.5%)(P>0.05).结论 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柳氮磺胺吡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体内的炎性状态.  相似文献   

18.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保留灌肠。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结果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服药物SASP结合药物灌肠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住院的2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1例,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药物灌肠(思密达、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治疗;对照组11例,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药物结合药物灌肠联合治疗UC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