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内、冠脉内及静脉内3种途径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治疗猪急性心肌梗死的时机及安全性。方法:分别于心肌梗死(MI)后即刻进行心肌内及静脉内移植,于MI后1周进行冠脉内移植。移植BM-MNCs后4周,观察小血管密度、心功能变化及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探讨移植的时机及安全性。结果:①3种途径BM-MNCs移植后4周,小血管的密度均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P0.01);心肌内移植与冠脉内移植相比,小血管的密度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高于静脉内移植(P0.01)。②3种途径移植BM-MNCs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缩短分数(FS)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心肌内移植和冠脉内移植的左室舒张末压(LVDEP)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低于对照;而静脉内移植的LVDEP和LVEDD虽低于对照但无统计学差异。③3种途径移植BM-MNCs后1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明显高于各自对照及术前水平(P0.01)。④3种途径移植BM-MNCs后,均没有发现异常增生、钙化或肿瘤形成。结论:①心肌内及静脉内移植的时机应选在MI后即刻,冠脉内移植的时机应选在MI后1周。3种途径移植BM-MNCs后,均有助于促进缺血心肌中的血管新生,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心肌内与冠脉内移植BM-MNCs均有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减轻心室重构的作用,但在静脉内移植后该作用不明显。②3种途径移植BM-MNCs后,均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冠脉内移植BM—MNCs组(n=6)及冠脉对照组(n=5),移植细胞数2×10^8。移植后4周观察心功能变化及冠脉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冠脉内BM—MNCs移植后4周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5.84±4.94)%]及短轴缩短率[FS:(43.21±5.49)%]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47.21±6.32)%,FS:(27.31±4.07)%](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LVDEP:(7.94±4.5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22.56±5.97)mmHg](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27.27±2.38)mm]低于对照组[(37.82±6.96)mm](P〈0.05);移植组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较对照组明显;移植后1周血清bFGF及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术前水平(P〈0.01)。结论经冠脉移植BM—MNCs有助于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有助于减轻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治疗猪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1只小型猪分为两组:BM-MNCs组(n=6)和对照组(n=5)。心肌内移植BM-MNCs后4周观察移植细胞归巢情况、小血管密度、心功能及冠脉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结果心肌内MNCs移植后4周心肌细胞间可见发蓝色荧光的移植细胞,心肌细胞间有较多新生毛细血管并可见新生的心肌样细胞。移植组小血管密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F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心肌内移植MNCs没有发现异常增生、钙化或肿瘤形成。结论心肌内移植BM-MNCs有较多的移植细胞归巢到宿主心肌,有助于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有改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轻心室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9例拟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例通过放置于梗死相关动脉内的球囊导管,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另外8例对照组患者以生理盐水代替细胞进行移植.结果 3个月随访时,在细胞治疗组梗死的范围显著缩小(32.4%±4.8%到16.9%±2.9%,P<0.001),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较小(16.9%±2.9% 比28.1%±2.8%,P<0.001).只有在细胞治疗组,梗死的心室壁运动速度明显增加(2.05cm/s±1.08cm/s到4.47cm/s±0.59cm/s,P<0.001).细胞治疗组左心室(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期室壁增厚率以及梗死区心肌灌注显著提高.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安全有效.其疗效可能与骨髓细胞引起的心肌再生和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移植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本实验为开放性、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干细胞移植组(20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标准药物+经冠状动脉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接受急诊PCI+标准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6min步行试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9、9 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并记录发病6个月内主要临床事件。结果同对照组相比,6min步行试验、超声心动图、心肌ECT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干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提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修复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细胞移植所显示的改善心功能的效果,可能与心肌和血管再生,限制和逆转了心室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MBMC)移植修复梗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可行性、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常规PCI+细胞移植(n=28)]和对照组[常规PCI(n=10)].随访观察3个月,包括临床、实验室指标、二维超声心动图、正电子发射体层心肌显像(PET),48 h持续心电监测.梯度密度法分离自体MBMC.PCI+MBMC移植或单纯PCI手术在心肌梗死后平均14.6 d进行.21例行超选择性移植,经梗死相关冠脉、气囊充盈下高压注入4×106个MBMC,重复注入6~8次.7例经冠脉选择性移植,气囊未充盈下高压注入移植细胞,细胞数与上相同.结果 28例细胞移植患者手术均安全.3例于细胞注入后15~30 min出现发冷反应,半小时后好转;3例细胞注入时出现短暂自限性室性早搏;术后48 h持续心电监测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15例完成移植后3个月PET随访观察,13例(13/15,86.67%)显示原梗死代谢缺损区出现有代谢活力心肌,平均占原梗死区(40.08±8.82)%.超声心动图随访,MBMC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6.83%(P<0.01),左室每搏输出量增加18.63%(P<0.05);而对照组心功能无改善.结论本研究提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移植修复梗死心肌是安全有效的.细胞移植所显示改善心功能的效果,可能与心肌和血管再生,限制和逆转了心室的重构,及移植细胞本身通过自分泌、旁分泌产生血管活性物质、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对心功能的长期保护作用.方法: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置入]后2周内行择期介入治疗.84例中50例作为细胞治疗组,抽取骨髓40 ml, 提取BM-MNCs,经冠状动脉注入;另34例作为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入20 ml的0.9%氯化钠溶液.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2周(平均9.5 d)时(择期介入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于发病6个月和1~5年时复查;并随访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细胞治疗组患者5年临床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6个月复查时,2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指数(SI)等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细胞治疗组WMSI、LVEF、ESVI、CI等指标及负荷状态下WMSI(△WMSI)、LVEF(△LVEF)均较对照组改善得更明显(P<0.01);5年超声心动图复查时,细胞治疗组EDVI、CI及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体BM-MNCs治疗对梗死后心功能有长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7例,心功能NYHA Ⅲ~Ⅳ级.局部麻醉下以髂后上棘为穿刺点多点穿刺抽取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注入.细胞移植后观察并随访患者症状、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结果细胞移植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由细胞移植前0.34±0.08提高到0.39±0.07,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心室收缩末径、舒张末径、室间隔厚度未见明显改变.同时,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Ⅰ~Ⅱ级.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是安全的且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我院心内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住院患者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治疗组PCI后经冠状动脉行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照组单纯PCI治疗.出院前及移植后定期复查心脏彩超、心肌核素显像(SPECT)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 ①心脏彩超检查:治疗组术后心功能逐渐好转,随访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50.5±6.6)%提高至(63.9±7.9)%(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PECT: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心肌灌注显像明显改善.③6 min步行试验:随访6个月,两组较出院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冠状动脉自体MSCs移植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可能与MSCs再生心肌、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朱红  宋湘  金丽娟  金鹏  刘娴  李学奇 《心脏杂志》2009,21(2):179-182
目的 观察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SM)移植到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区后的生长分化特点和疗效。方法 取日本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经冠脉注射SM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15只。SM移植组取臀肌分离、纯化SM并体外扩增。结扎兔左冠脉前降支(LAD),建立AMI模型。再灌注后,SM移植组经冠脉注射自体SM悬液1 ml(5×106个细胞)。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建立AMI模型,注入等量的无血清培养液。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左前降支外,其余操作均同对照组。4周后,通过HE 染色和抗5-溴脱氧尿核苷(BrDU)抗体、抗骨骼肌特异性慢β-肌凝蛋白重链(slow-MHC)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评价移植细胞的转归。术后24 h和4周,以超声心动图仪测量3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 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 SM移植组在术后4周,HE染色后可在梗死区内找到新生的多核肌样细胞。抗BrdU 抗体和抗Slow-MHC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术后24 h,假手术组的LVEF 和FS 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M移植组(P<0.01)。而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和SM移植组的LVEF和FS明显改善(P<0.01)。结论 经冠脉注射法移植自体SM可在AMI区存活,修复受损心肌并提高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治疗猪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静脉内移植BM-MNCs后4周观察移植细胞归巢情况、小血管密度、心功能及冠脉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静脉内MNCs移植后4周心肌细胞间可见少量发蓝色荧光的移植细胞,散在分布,心肌细胞间有较多新生毛细血管并可见新生的心肌样细胞;移植组小血管密度(68.25±9.54)条/mm~2明显高于对照组(35.14±7.06)条/mm~2(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2.75%±5.08%)、短轴缩短率(FS,40.28%±4.7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46.34%±5.94%)、FS(29.34%±3.86%)(均为P<0.05);移植组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较对照组明显;静脉内移植MNCs没有发现异常增生、钙化或肿瘤形成。结论经静脉移植的BM-MNCs可归巢到宿主心肌,有助于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方法入选184例AMI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在介入治疗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BM-MNCs悬液或等量的肝素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骨髓收集及分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迷走反射(如面色苍白、晕厥、恶心、低血压甚至休克)、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加重等,细胞悬液输注中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低血压、栓塞等不良反应。监测术后1周内体温、心率、血压、心肌酶谱变化,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点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心肌酶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定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计划随访2年,记录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以及肿瘤等发生情况。结果在骨髓收集和分离过程中患者未出现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加重等并发症,迷走反射相关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4.5±8.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1周)4.3%比5.7%(P>0.05);术后3个月为3.5%比2.4%(P>0.05);术后6个月至30个月为11.7%比14.3%(P>0.05)。未发现与移植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感染、心肌缺血加重、支架内再狭窄增加等。随访期间未发生死亡、新发肿瘤、栓塞等事件。同时,与对照组相比,BM-MNCs移植可以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BM-MNCs移植治疗AMI安全可行,且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兔骨髓基质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问题。方法穿刺法抽取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分别进行5-氮胞苷诱导或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取诱导后21天或共培养21天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34只新西兰兔均先后经过骨穿抽取骨髓,BMSCs体外培养,开胸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及心肌内注射等操作,按照对其BMSCs的处理方式和心肌内注射的成分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BMSCs经5-氮胞苷诱导,B组BMSCs未经诱导(A、B两组注射自体细胞悬液),C组(注射生理盐水)。于开胸手术前、手术后1周、1个月采用超声检测左心室功能。手术后1个月取心脏组织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体外培养的BMSCs无论是在5-氮胞苷诱导还是与心肌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均有部分细胞表达横纹肌肌动蛋白。与C组相比,术后1个月时A、B两组梗死的范围显著缩小(P<0.01),梗死的心室壁运动幅度以及收缩期室壁增厚率显著提高(P均<0.05)。A、B两组之间上述心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病理检查示新生的肌细胞呈岛状或散在分布于梗死区变性坏死的心肌细胞及间质细胞之间。电镜检查显示梗死区有毛细血管新生。结论 自体B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其疗效可能与BMSCs引起的心肌再生和血管新生有关,诱导的B  相似文献   

14.
经冠状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共有35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人选本项前瞻性、非随机、开放试验(其中20例患者为细胞移植组,1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的20例患者同时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两组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临床随访及6min步行试验、超声心动图、心肌双核素和心脏核磁等检查。结果3个月的检查结果提示,细胞移植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细胞移植组患者的室间隔中段室壁运动位移和左室收缩末容积也有明显改变,细胞移植组显著增加代谢可恢复心肌区占左室的比例。结论经冠状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促进心肌梗死患者寿窜功能恢复和心肌灌沣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于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后的定植、生长、分化特点和疗效。方法中华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90 m in再灌注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于心肌梗死后1周分别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PKH26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等体积培养基。心肌梗死后6周通过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指标检测心功能变化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在移植了骨髓细胞的梗死区域内可找到发出红色荧光的移植细胞,其VIII因子和Desm in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HE染色、PTH染色及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幼稚的心肌细胞,未见细胞融合现象。移植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示心肌梗死6周时,较结扎后左室舒张末压显著改善(P<0.05),较同期对照组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度显著升高(P<0.05);心肌梗死6周时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术后-术前射血分数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梗死区的小血管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定植于心肌梗死区,并向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同时能显著地促进小血管再生,有改善心功能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的CD151基因转染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以明确CD151体内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 实验用小型猪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4只;(2)rAAV-含绿色荧光蛋白序列(GFP)组6只;(3)rAAV-CD151组6只;rAAV-antiCD151组6只.结扎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包装正义及反义CD151腺相关病毒,分点注射至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心肌进行基因转染.基因转染8周行Westernblot测定心肌组织CD151蛋白表达,氮-13-氨水(13N-NH3)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影(PET)评价心肌血流灌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结果 CD151基因转染促进心肌组织局部CD151高表达.与rAAV-GFP组比较,基因转染8周时rAAV-CD151组心肌缺损面积减小[(11.3±2.4)%与(21.1±2.6)%,t=-5.67,P<0.01],心功能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65.7±4.6)%与(54.7±5.3)%,t=3.98,P<0.05]、左心室短轴缩短率[(36.0±2.9)%与(27.6±3.1)%,t=3.35,P<0.05]、左心室前侧壁的增厚率[(55.4±4.9)%与(36.8±7.8)%,t=3.34,P<0.05]和室间隔的增厚率[(35.2±6.0)%与(26.7±4.4)%,t=9.27,P<0.01]均增加,左心室前侧壁和室间隔的厚度亦增加(P<0.05).rAAV-antiCD151组各参数则低于rAAV-CD151组(均P<0.05).结论 rAAV-CD151能有效转染小型猪心肌,增加缺血心肌血流灌注,减小梗死面积,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