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医药》2012,(2):174-174
R(呼吸)E(嗜酸粒细胞)PLT(血小板)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R(心率)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P(血压)TG(甘油三酯)RBC(红细胞)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2010,(8):737-737
T(体温)N(中性粒细胞)BUN(血尿素氮)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R(呼吸)E(嗜酸粒细胞)PLT(血小板)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R(心率)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细胞计数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住院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NSTEACS)的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按其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ineKinase—MB,CK—MB)峰值水平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组,以同期住院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1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数及血小板计数。结果NSTEACS患者组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上无明显差异。NSTEMI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UA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上无明显差异。结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预测NSTE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史虹莉 《家庭用药》2008,(11):33-33
许多糖尿病患者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会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常有偏低。  相似文献   

5.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2):3480-3480
胎牛血清(FBS)磷酸盐缓冲液(PBS)变异系数(CV)磁共振成像(MRI)血红蛋白(Hb)核因子-κKB(NF—κB)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监护病房(CCU)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类计数与冠心病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选择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各种白细胞亚型的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4组之间的白细胞(WBC)总数、中性粒细胞(N)计数、单核细胞(M)计数、淋巴细胞(L)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嗜酸性粒细胞(E)计数及嗜碱性粒细胞(B)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总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的升高可能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和急性病变的情况,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事件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白细胞总数可能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阑尾炎临床病理体征的关系。方法以本院收治的78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检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体征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病情、病原菌类型及病理类型下患者各指标的水平。结果在阑尾炎病情上,急性阑尾炎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慢性阑尾炎组(P〈0.05);在病原菌类型上,大肠埃希菌组、铜绿假单胞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类型上,坏疽性阑尾炎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化脓性阑尾炎组〉单纯性阑尾炎组(P〈0.05)。结论 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阑尾炎病情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其检测可为阑尾炎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虽然他汀类降脂药在脑血管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有研究证实该类药物剂量加倍后疗效提高非常有限.且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呈线性增长。而且,他汀类降脂药降低总胆固醇(TG)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作用较弱。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单纯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远不能避免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为此在脑梗塞患者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中,联合应用降脂药以同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TG,升高HDL—C已经成为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中的新热点。有报道称,  相似文献   

9.
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Framingham的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呈负相关。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R—FIP)对222名年龄35~37岁的男性随访6年的结果指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411例临床怀疑CHD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浓度。计算non—HDL—C及LDL—C/HDL比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偏相关分析non—HDL—C与CHD的关系。结果CHD组与非CHD组相比,血浆non—HDL—C[(3.40±1.01)mmol/L比(308±0.65)mmoL/L,P〈0.05]、LDL—C[(2.63±0.84)mmol/L比(2.40±0.54)mmol/L,P〈0.05]、TC[(4.48±1.07)mmol/L比(4.23±0.69)mmol/L,P〈0.05]及LDL—C/HDL比值[(2.52±0.96)比(2.21±0.74),P〈0.05]均显著高于非CH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on—HDL—C是唯一与CHD存在相关性的血清学指标。偏相关分析提示non.HDL.C与冠脉病变支数(r=0.250,P〈0.01)及冠脉病变积分(r=0.116,P〈0.05)正相关。结论non—HDL—C是CHD独立的危险因子,且能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0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常规测定血液生化。结果:单纯性肥胖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载脂蛋白A—I(ApoA—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和单纯性肥胖患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齐丽红 《中国药业》2010,19(18):81-81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0例高脂血症患者,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3次/d,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早晨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降低患者TC,TG,LDL—C,治疗前后比较,均P〈0.01;而HDL—C升高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1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水平分为A组85例(1级高血压)、B组65例(2级高血压)、C组36例(3级高血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6例为D组,比较各组CI:I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B、C组CRP、TC、TG、HDL—C、LDL-C水平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三组问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三组CRP水平与TG、TC、HDL—C、LDL—C水平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高血压水平与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脂和载脂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6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检测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另入选58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G、TC、LDL—C、apoB升高,而HDL—C、apo—A1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肌梗死患者TG、TC、LDL—C、apoB水平低于心绞痛患者。HDL—C、apo—A1高于心绞痛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TG、TC、LDL—C、apoB水平低于多支病变组,HDL—C、apo—A1高于多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脂和载脂蛋白异常,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联合脂必妥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中心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68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洛伐他汀+脂必妥)和对照组(洛伐他汀),均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实验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HDL—C/HDL—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洛伐他汀联合脂必妥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一、血脂和血脂异常的概念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磷脂及游离脂肪等,通常所说的血脂是指血浆中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不能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必须以脂蛋白的形式才能在血液中被转运。临床主要检测血浆脂蛋白中所含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各类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注:LDL—C是通过Friedwald公式计算而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国人群血脂异常的患者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升高和/或甘油三脂(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及早发现血脂异常并加以治疗,不但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武悦  张洪珠 《黑龙江医药》2009,22(5):762-76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作为冠心病、动脉硬化、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的血脂异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已得到公认,高甘油脂血症,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各地区人群生活条件、饮食结构、气候条件的差异,其血脂水平也有差异,为此我们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的1018名中老年人的TC、TG、HDL—C、LDL—C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3):F0003-F000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中药结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100例单纯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高血脂患者予晚上临睡前服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共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TC,TG,LDL—C较入组前分别下降了30%,28%,34%(P〈0.01),HDL—C升高了12%(P〈0.05),其中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62.50%,95.00%,58.75%。治疗过程中除有6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微升高、2例胃肠道不适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高脂血症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