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和CT在癫癎诊断、分型、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VEEG监测和CT对80例癫癎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常规脑电图(EEG)出现瘸样放电33例(41.2%),监测到临床发作2例;VEEG癎样放电62例(77.5%),监测到临床发作15例,VEEG瘸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常规EEG.CT异常24例(30.0%).VEEG与CT两种方法的异常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EG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瘸EEG的瘸样放电率,特别对不典型临床发作表现和无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瘸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尤为有用.CT的应用,成为癫瘸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VEEG与CT二者相互结合,对癫癎的病因、诊断、分型、治疗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2.
卢洁  张明  王春芝  丁勇明 《江西医药》2003,38(6):391-393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VEEG监测,并与普通脑电图(REE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EEG正常47例(75.8%),异常15例(24.2%),其中痫样放电13例(21.0%),临床发作1例(1.6%)。而VEEG监测正常20例(32.3%),异常42例(67.7%),其中痫样放电38例(61.3%),监测到临床发作22例(35.5%)。最终诊断癫痫性发作38例,非癫痫性发作24例。结论:VEEG监测对癫痫发作及非癫痫发作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video-electroencephalography)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27例发作性疾病常规脑电图无痫样放电的患者进行24 hVEEG监测。结果发作性疾病癫痫样放电的患者检出率65.3%。痫样放电多见于NREM(非快速眼动期)Ⅰ~Ⅱ期。结论VEEG可明显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动态脑电图对于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5例癫痫患者的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5例癫痫患者中检出痫样放电312例,检出率75.2%,但不同发作类型间痫样放电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睡眠期检出痫样放电291例(检出率93.3%),觉醒期检出153例(检出率49%),痫样放电主要出现在NREM睡眠Ⅰ~Ⅱ期。结论动态脑电图能明显提高癫痫患者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指导用药及癫痫外科治疗的术前监测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监测在癫痫诊断及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癫痫的390例患者行视频脑电监测,分析临床发作与异常放电的关系、痫样放电发生时相、癫痫发作类型。结果监测到临床发作227例中,177例有临床发作伴异常放电,确诊为癫痫。痫样放电297例,于清醒时记录到131例,睡眠期记录到270例,其中Ⅰ、Ⅱ期睡眠期记录到253例。以癫痫部分性发作43例,全面性发作15例,其他发作18例。结论 VEEG监测明显优于EEG及24h动态EEG,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赵英莉  姚丽娜  胡江敏 《河北医药》2010,32(20):2845-2846
目的研究视频脑电图(VEEG)与24h动态脑电图(AEEG)在儿童癫痫中诊断价值比较。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儿童癫痫的64例患者进行一个睡眠周期(2~3h)VEEG和24hAEEG检查。结果64例中VEEG痫样波栓出率81.25%,AEEG痫样波检出率84.38%(P〉0.05),癫痫类型与痫样波检出率比较(即:阳性率与痫样波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EG的符合率更高一些。结论VEEG在鉴别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确定癫痫类型,价值高于AEE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VEEG检测,并与普通脑电图(REE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EEG监测正常28例(71.8%),异常11例(28.2%),其中痫样放电8例(20.5%),临床发作1例(2.5%)。而VEEG监测正常11例(28.2%),异常28例(71.8%),其中痫样放电24例(61.5%),临床发作10例(33.3%)。结论:VEEG对癫痫发作及非癫痫发作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易晓净  陈军 《首都医药》2008,15(24):21-22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卒中后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连续24h监测,其中包括清醒、睡眠期,分析异常放电出现的时相,癫痫分型与异常放电的关系,临床发作前脑电图的改变,以及临床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异常脑电图的不同表现。结果VEEG癫痫诊断阳性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REEG)(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提高癫痫诊断阳性率,有助于卒中后癫痫的诊断及分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视频脑电图(VEEG)在新生儿癫痫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1月我院小儿内科50例新生儿惊厥发作患儿,均进行VEEG监测,并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 (1)50例新生儿中,15例患儿临床发作与痫样放电同步出现,可诊断为癫痫发作;另有7例患儿为发作期无同步痫样放电,诊断为非癫痫发作。(2)15例癫痫发作患儿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以及VEGG表现可明确其癫痫发作类型,分别为2例局部强直性发作,2例肌阵挛性发作,11例局部阵挛性发作。(3)33例患儿通过VEEG监测到痫样放电,其中睡眠期痫样放电频率63.64%,显著高于清醒期27.27%;(4)33例痫样放电患儿其起源部位多为局灶放电87.88%,且主要以颞区为主。另外,通过探讨痫样放电检出率与病因关系发现,脑器质性病变痫样放电异常率最高75.76%。(5)治疗后3个月随访发现,微小型、单灶阵挛发作患儿其预后90.63%要好于其他惊厥发作类型的患儿,且惊厥性发作持续时间在48h以上、发作次数≥3次的患儿其后遗症发生几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惊厥发作诊治中,应用VEEG不仅能够提高癫痫的临床诊断及分型的准确率,有效鉴别非癫痫发作性疾病,还可用于早期新生儿癫痫发作预后判断的一种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程录像脑电图在监测儿童发作性疾病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发作性事件就诊的60例门诊及住院部患儿,采用长程录像脑电图(VEEG)及常规脑电图法(EEG)进行临测,结比两组临测方式的检出结。结果常规EEG与VEEG痫样放电检出率、总异常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EEG的长时间监测,可提高痫样放电、总异常表现的检出率,为分辩ES与NES、提高诊断准确率,有效且及时地控制病情提供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其病因很多,临床发作类型与病因、病变部位有关,脑电图和CT是诊断癫痫的重要手段。为探索脑电图(EEG)和CT在癫痫的诊断、分型和病因方面的意义,我们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00例癫痫患者所做的脑电图和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癫痫患者剥夺睡眠和常规脑电图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常规和剥夺睡眠脑电图对癫痫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方法:对98例儿童癫痫患者分别行常规和剥夺睡眠脑电图描记.结果:常规脑电图检查出痫样放电33例,占33.7%,异常65例,异常率占66.3%;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出痫样放电74例,占75.5%,异常88例,异常率占89.8%,剥夺睡眠脑电图较常规脑电图痫样放电检出率提高了41.8%.痫样放电以非快速眼动睡眠期S1~S2期占优势,为93.2%.二者痫样放电率和脑电图异常率分别进行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但睡眠痫样放电率与临床癫痫各发作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剥夺睡眠脑电图对癫痫患者的诊断效果优于常规脑电图,在浅睡时行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睡眠EEG对癫痫的诊断价值、优点及诊断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分析应用日本光电4418型EEG仪监测136例癫痫患者睡眠EEG。结果136例,正常28例(20,6%),非特异性异常12例(8.8%),痫样放电96例(70.6%)。结论睡眠EEG可反映睡眠结构和异常放电的发作情况;同时EEG可观察临床发作的全过程及发作时EEG的演变过程,能更明确局限性癫痫诊断及定位,也可为全身性发作者寻找致痫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电图(EEG)对癫痫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2例癫痫和可疑癫痫患者行EEG检查。结果:112例癫痫患者中EEG异常90例,占80%,痫样活动占73%。可疑癫痫30例EEG异常16例,占53%。痫样活动10例,占33%。结论:脑电图检测是癫痫诊断最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临床及EEG随访对患者服药时间长短,停药,预后评估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癫痫为短暂性发作性疾病,其痫样放电亦为间歇性发放.常规脑电图(REEG)描记时间短,常记录不到痫样放电。24h动态脑图(AEEG)因监测时间长!可大大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间125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AEEG检查结果加以分析,以探讨AEEG特点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瘫(CP)患儿视频脑电图(VEEG)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8月于本院行VEEG的60例CP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分析患儿脑电图异常分类、脑瘫类型与脑电图关系、合并癫痫患儿VEEG结果,并观察脑瘫合并癫痫发作类型。结果 60例CP患儿中,脑电图异常者占47例,异常率为78.33%,以局部痫样放电占比最高(38.33%);痉挛型脑电图异常率为83.78%,不随意运动型脑电图异常率为44.44%,混合型脑电图异常率为85.71%,痉挛型与混合型脑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不随意运动型(P 0.05);21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中,以全面性发作占比最高(57.14%);合并癫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95.24%,其中痫样放电发生率80.95%,显著高于未合并癫痫患儿的69.23%、53.95%(P 0.05)。结论 CP患儿VEEG异常率高,通过VEEG异常特征,能辅助判断有无癫痫及发作类型,对CP患儿诊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电图(EEG)检查发现痫样放电,目前仍是癫痫诊断的唯一客观依据。近年来,随着脑电图监测技术的提高,监测时间的延长,提高了痫样放电检出率。1998-08~2002-01,我们对396例临床确诊为癫痫的患者,均进行连续2h脑电图监测。为便于评价其对癫痫的诊断价值,现予以回顾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96例癫痫患者中,男性247例,女性149例;年龄最小100d,最大68岁。发作频率:最多者30次/d,最少者3年发作2次。根据我国1985年制定的癫痫分类方法分为:单纯部分性发作33例,复杂部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脑电图EEG和癫痫发作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对73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患者进行EEG监测,癫痫发作时监测皮层EEG,记录异常放电情况。结果经过EEG监测,73例患者EEG的频率均减慢到7-8 Hz,均出现异常放电情况,且多为α波变慢,波率不规则及背景活动不对称,弥散性或局限性及一侧性出现低中等波幅;慢波增多及单侧的痫样放电,多为中度以上异常。最后总结为局限性异常16例,重度异常13例,中度异常36例,轻度异常8例。结论 EEG监测与癫痫的发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所以EEG作为研究脑功能的医学手段,对预测癫痫的发作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癫痫、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过程中视频脑电图(VEEG)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证据。方法 272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金标准诊断结果分为2组,癫痫组178例,可疑癫痫组94例,采用传统脑电监测(REEG)与VEEG监测仪进行监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EEG与VEEG的诊断效果,同时针对癫痫发作期的VEEG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明确癫痫综合征。结果VEEG敏感度为91.6%,特异度为87.2%,阳性预测值为93.1%,阴性预测值为84.5%,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ROC曲线分析提示VEEG的监测效果要比REEG好,;利用配对设计提示REEG检出率为71.3%,VEEG检出率为91.6%,检出率明显增高(P<0.01);2组的痫样放电(χ~2=98.483,P<0.01)与痫性发作(χ~2=31.176,P<0.01)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癫痫组痫样放电(χ~2=10.841,P<0.01)与痫性发作(χ~2=9.530,P=0.002)在清醒和睡眠状态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和VEEG监测结果,其中有65例患者诊断为癫痫综合征。结论在癫痫诊断及鉴别诊断过程中VEEG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大大提高了癫痫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癫痫患者和78例非癫痫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REEG)和AEEG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癫痫组REEG和AEEG的总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癫痫组与非癫痫组AEEG的总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醒期共出现痫样放电29例(72.5%),睡眠期共出现38例(9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期痫样放电多于清醒期。结论:AEEG对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