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癌颈淋巴清扫术不同术式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舌癌不同颈淋巴清扫术式的疗效,为舌癌颈淋巴清扫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342例舌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颈淋巴清扫术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治疗性颈清术212例(222侧),选择性颈清术130例(133侧)。经3年随访,舌癌根治性颈清术、改性根治性颈清术、功能性颈清术、非连续性根治性颈清术和舌骨上清扫术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4.8%、7.3%、0、13.6%和40.0%,舌骨上清扫术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术式(P<0.05)。其余各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性颈清术术后近1/4病理证实有转移,对于T2期以上患者应考虑选择性颈清扫术。舌骨上清扫术的术后颈部复发率明显地其他术式,临床上应摒弃此术式;改良性根治性颈清术既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又可达到与舌癌根治性颈清术相近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口底区域淋巴组织清扫术在舌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减少舌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探讨口底区域淋巴组织清扫术的范围、术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随访2000年5月~12月本科舌癌手术患者20例(原发灶T2或T3,未明显侵犯口底,颈部N0)。同期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术中于颏孔前断离并外展下颌骨,以利直视下彻底清扫同侧口底中间带淋巴组织,达到完整舌-(颌)-颈根治。同期调查我院和外院舌癌手术后患者20例(术中口底中间带淋巴组织保留或未彻底清扫)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结果:实验组局部无1例复发,对侧淋巴结转移2例(T3),转移率10%。对照组口底或下颌下复发7例,对侧颈淋巴转移5例,复发转移率60%。P<0.05,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传统非连续性颈清扫并不能清除所有可能受累的淋巴结。对T2以上的舌癌患者,宜在传统的颈清术式基础上,断离、外展下颌骨,行同侧口底中间带组织的彻底清扫。  相似文献   

4.
杨何平  张洪武  王君 《口腔医学》2011,31(7):425-427,435
目的 探讨改良后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舌癌连续整块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6月,对23例舌癌患者采用改良后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舌癌连续整块切除术后缺损;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并随访评价再造舌形态、功能,皮瓣供区功能及皮瓣对术后放疗的耐受性。结果 23例病例肌皮瓣全部存活;再造舌外形满意,全部病例半年内吞咽、语言功能基本恢复;供区瘢痕减少,无功能障碍,放疗患者未出现皮瓣坏死。结论 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安全可靠,修复效果好,是修复舌癌连续整块切除后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舌癌术后远期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舌癌术后无瘤生存5-15a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91-2001年期间在我科治疗的无瘤生存至今的舌癌患者,54例自主完成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第4版(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version 4,UW—QoL^v4),分析结果中可能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利用SPSS11.0软件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0岁以下的长期无瘤生存的舌癌患者,QoL显著高于60岁以上的患者(P〈0.05),早期、未行下颌骨骨段切除或未放疗的长期生存的舌癌患者QoL聪显高于进展期、下颌骨骨段切除或放疗的舌癌患者(P〈0.05),手术、年龄、临床分期、下颌骨骨段切除和放疗明显影响患者的QoL。结论:UW—QoL^v4是有效的舌癌患者QoL评价工具,可为舌癌治疗方案设计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舌癌联合根治术+同期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的患者39例,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4年,全部病例供、受区创口均一期愈合,患者语言、吞咽等功能均满意。结论: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是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其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适应症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的舌癌137例。改良型即是增加了往复锯和磨头对下颌下缘内侧和口底黏膜连接处的骨组织进行片切和选磨。选择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拉拢缝合/带蒂/游离皮瓣移植行舌、口底重建再造。术后30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随访均达到30个月以上,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74.45 %(101/137)和70.80 %(97/137)。术后的咀嚼、吞咽、语言和外形的丧失程度有较大的改善,无一例发生病理性骨折,疗效比较满意。结论: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舌癌联合根治术对中期舌癌是一种可行的根治性手术,既能完成根治性,又能对患者的外形和功能保留有积极的作用。手术的关键是掌握好适应症,同时要求术者具备相当的经验和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8.
远中楔形瓣切除术是牙周翻瓣术的一种,主要应用于末端磨牙远中区,也可用于治疗邻近缺失牙间隙的深牙周袋。该手术在牙周翻瓣术的基础上针对磨牙后区特殊的组织类型和解剖结构,以及手术入路困难的特点进行改良,较好的解决了磨牙后区的牙周问题,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将具体论述远中楔形瓣切除术的术式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舌癌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舌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语音功能,探讨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0月—200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I病区接受手术的舌癌患者27例,所有患者的舌切除范围均在半舌内。根据重建术式分为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16例)、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11例);根据肿瘤大小和分期分为T1组(9例)、T2组(13例)及T3组(5例);根据肿瘤切除后缺损的部位分为舌前部切除组(5例)、舌中部切除组(6例)、舌后部切除组(12例)和半舌切除组(4例);根据术后舌活动度分为I度受限(14例)、Ⅱ度受限(7例)和Ⅲ度受限(6例)。采用100个具有代表性的汉字组成的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作为检测手段,对每例患者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变化情况进行采样,利用SPSS11.5软件包对所获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评价原发灶大小、手术切除部位、修复术式、邻近结构保存以及术后舌活动度等因素对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结果:前臂游离皮瓣组和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间,术后语音清晰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原发灶大小不同的舌癌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比较表明,T1和T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舌前份切除者的语音清晰度显著低于后份切除者(P〈0.05),保存舌尖和口底组术后的语音清晰度明显高于未保存组(P〈0.05),保存舌根组和未保存组间的语音清晰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程度伸舌受限者,术后语音清晰度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半舌范围内行舌切除的舌癌患者,手术切除部位和邻近结构以及舌活动度的保存与否是影响术后语音功能的敏感因素,原发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术后语音清晰度的高低,而选择何种修复手段并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它的受体VEGFR-3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舌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定位。结果62例舌癌中,24例VEGF-C染色阳性,阳性38.7%。且发现肿瘤细胞中VEGF-C的表达和内皮细胞中VEGFR-3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形态学研究证实,此内皮细胞为淋巴管内皮细胞,这些淋巴管主要位于肿瘤周围,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交界区即肿瘤浸润区表达尤其丰富。临床病理研究证实,VEGF-C的表达和肿瘤淋巴转移密切相关。结论VEGF-C主要由肿瘤细胞产生,VEGF-C可能通过表达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VEGFR-3来诱导舌癌间质淋巴管的增生。在这样的微环境下,肿瘤细胞通过增加的肿瘤细胞和淋巴管接触点而能容易地侵入淋巴管,到达淋巴结,并在那增值,形成肿瘤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肌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缺损中的个性化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舌癌患者在原发灶切除术均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舌体缺损和舌体形态重建,并进行术后随访评价舌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修复后舌体运动良好,患者的吞咽及言语功能较满意。结论:针对不同舌缺损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行的股前外侧肌皮瓣功能性重建,手术可操作性强,术式相对简单,符合舌的解剖生理特点,术后舌的功能恢复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采用下颌骨旁正中截开入路实施舌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下颌骨旁正中截开入路对12例舌体癌患者行舌癌切除联合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后下颌骨骨裂愈合情况、舌外形及功能、咬合关系等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舌体癌患者中11例下颌骨骨裂愈合良好,舌外形及咬合关系正常,吞咽及语言功能正常,随访1~3年无局部复发,仅1例术后半年出现肺转移。结论:下颌骨旁正中截开舌癌切除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口腔鳞癌治疗技术的发展,使依照发病部位判断患者预后变得愈加闲惑。该文旨在回顾口腔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确定发病部位是否为患者生存率或无瘤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993~2003年间233例手术切除的OSC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病例分为2组,舌癌73例,其他部位152例,应用Cox模型对2组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对切缘阳性、低分化、侵袭性和晚期患者术后辅助放疗或放化疗。对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发病部位、肿瘤分期、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及生存资料进行记录,并应用描述性及Kaplan—Meier曲线进行分析,以确定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其术后复发也是临床中常见的情况,而且是影响患者预后最主要的因素。现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舌癌术后多次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病例,通过对该病例治疗经验的总结,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口内冲洗消毒法与传统口腔护理在舌癌术后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舌癌术后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1.5%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进行口腔护理,实验组采用1.5%双氧水和生理盐水行口腔冲洗+圆形海绵棒擦拭+西帕依固龈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舒适度、伤口愈合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增加口腔清洁程度、减轻口臭、减少组织瓣移植区分泌物、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口内冲洗消毒法对舌癌术后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有效预防口腔感染,增加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5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国人成人男性标本,对颏下动脉相关解剖进行观测,并结合我院2005-09—2008-06使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的9例舌癌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颏下动脉走行恒定。9例颏下岛状皮瓣均成活,2例皮瓣远端表面部分坏死。修复后的舌黏膜表面光滑,运动受限不明显,吞咽功能良好。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供血血管恒定,制备简单,成活率高,供区并发症少,且能够耐受放疗,是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7.
超声骨刀在上颌窦内提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上颌窦底内提升种植术中应用的效果和技术特点。方法:30名患者共36颗上颌磨牙缺失,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之间的剩余骨高度2~8 mm,以超声骨刀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结果:24名患者植骨同时植入28枚种植体。6例因剩余牙槽骨高度少于5 mm先行上颌窦提升植骨术,6个月后延期植入8枚种植体。平均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为426 mm(213~540 mm)。36个上颌窦提升位点,仅1例出现上颌窦黏膜穿孔,以Bio-Gide胶原膜修补。术后随访未发现种植体周围阴影或快速骨吸收。所有病例随访3~17个月,未见种植体脱落或松动现象。结论:超声骨刀上颌窦内提升术简单易学,避免了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的术后反应,降低了上颌窦黏膜穿孔的机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开窗式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9名患者30侧行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术,用超声骨刀开窗,植入种植体共53枚(同期植入47枚,延期植入6枚),6~8月后完成上部修复。修复后3、6及12个月复查。结果:术前平均剩余牙槽突高度为4.46 mm,术后平均提升高度为7.34 mm,植入53枚植体,没有发生黏膜穿孔。术后随访3~18个月没有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及种植体松动脱落。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存留率及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结论:超声骨刀在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术中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ADAM10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T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舌鳞癌中ADAM10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结果:ADAM10蛋白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浆和胞膜。舌鳞癌伴淋巴结转移ADAM10表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P〈0.05)。ADAM10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参数无关。结论:ADAM10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有可能成为新的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由于肾移植技术日益成熟,移植肾存活的时间不断延长,因而肾移植后机体其它器官或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作者对肾移植后并发舌癌在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上进行了探索、研究。方法 本组3例肾移植后并发舌癌的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7.5岁,肾移植术后平均9年发生舌癌,左侧舌缘部2例,左右侧多灶性舌缘1例,所有病例均被病理证实。结果 除一例患者伴全身骨转移未手术外(一年后死亡),均被减少免疫抑制剂量,同时采用化疗,手术,放疗。随访期2~3a,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全身远处转移。结论 肾移植术后并发舌癌的患者,由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对肝脏、凝血、免疫系统都有不同损害,所以在临床治疗上提出:(1)肾移植术后患者除移植肾功能定期复查外,全身系统检查是必要的,能及早发现和治疗癌肿;(2)手术治疗仍为肾移植后并发舌癌主要治疗手段,辅以化疗和放疗;(3)手术范围不要因机体免疫情况差而保守手术范围,否则将引发肿瘤的复发和加速肿瘤的全身远处转移;(4)在彻底治疗癌肿的原则下,尽可能保留移植肾的存活——即低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