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活压力的日益加剧,心身疾病屡见不鲜,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阴阳平衡观为依托,分别从生理、病理、治疗、预防、体会5个方面探讨了这一观点与心理调适的关系及其对于心理调适的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压力的日益加剧,心身疾病屡见不鲜,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阴阳平衡观为依托,分别从生理、病理、治疗、预防、体会5个方面探讨了这一观点与心理调适的关系及其对于心理调适的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中医体质类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关系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心理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一定方向。方法: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实施的中医体质量表对1032名本校在校大学生实施体质现状测评,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032名大学生实施心理建康调查。结果:气虚质与人际交往敏感有相关性,气郁质与抑郁有相关性。结论:中医体质类型与心理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有一定的联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心理推拿法”就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者针对不同的疾病采用心理治疗与推拿手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十多年的临床摸索和探讨,在施术治疗过程中常常感到许多病症,如果加上良好的心理暗示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我把这种心理诱导称之为“心理推拿法”。“心理推拿法”就是在治病过程中,恰到好处地把心理疗法运用于推拿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推拿疗法在临床中能治疗和预防内、妇、儿、精神、伤等多种的疾病,运用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有的是以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傣族上新房仪式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调适功能.方法:运用现场参与和体验的方法对上新房仪式进行考察和总结.结果:傣族上新房包含佛事活动、感谢以及厨房安稳仪式.结论:傣族上新房的整个仪式有利于傣族人民的心身健康.其心理机制源于仪式的暗示作用满足了村民的心理需要,以及佛法中的行为疗法因为拥有和谐的环境和彼此交流的机会使得村民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虚实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为临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情志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冠心病患者86例,指导患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辨别患者的中医证候虚实,分析比较冠心病患者与一般人群心理状态的差异及冠心病证候虚实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与一般人群比较,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P0.05);实证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虚证组(P0.05);在SCL-90方面,实证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3项评分明显高于虚证组(P0.05),而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性4项评分明显低于虚证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其证候虚实与心理状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患者(TTH)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们接收了2014年1月—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120例紧张型头痛伴随中医心理紊乱患者,将其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所有患者资料,建立起数据信息库,研究分析紧张型头痛患者中医心理紊乱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思虑过度患者,主要表现为风痰证和风瘀证;焦虑烦躁患者主要表现为风火证;郁闷不畅患者主要表现为风痰证和风瘀证;惊悸难安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血两虚;精神不振患者主要表现为阳虚寒凝和气血两虚。两者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紧张型头痛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具有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心理教育治疗临床研究中提炼出多轴诊断评估。该研究分别从病因、病机、人格倾向、病症、心理状态5大轴诊断评估展开阐述,为中医心理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心理调护法对心身疾病反复发作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身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调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中医心理调护,比较两组的再次住院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3个月内再次住院率和12个月内再次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6个月内、9个月内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心理调护对于心身疾病反复发作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中医适宜技术干预组、心理干预组、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心理干预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肿瘤规范治疗及护理,中医适宜技术干预组在肿瘤规范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适宜技术,心理干预组在肿瘤规范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心理干预组在肿瘤规范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心理干预,比较各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简明心境状态评定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评分除对照组外,各干预组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心理干预组与中医适宜技术组、心理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适宜技术组与心理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中医医学史上,论述传染病的著作颇多,中医治疗与预防传染病有独特优势。从中医角度探讨儿科传染病的防治,介绍儿童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迅速、易于传变、脏腑清灵、易趋康复的生理病理特点,论述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治疗方法,探讨从"治未病"等方面预防儿科传染病的方法,为现代儿科中医临床治疗传染病提供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刺加拔罐治疗老年心理生理障碍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郄玉兰 《中国针灸》2005,25(5):329-33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背部腧穴吻罐疗法治疗老年心理生理障碍性病症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常见的5种老年心理生理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背部腧穴快速反复吻罐疗法)和对照组(对症口服小剂量药).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背部腧穴快速反复吻罐疗法治疗老年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性病症,能较迅速减轻患者的多思疑虑、郁闷欲哭、虚烦不安、焦虑易怒等不良心理障碍引起的精神病症.  相似文献   

13.
董菊萍  张欣媛  王振华 《陕西中医》2010,31(12):1675-1675
笔者从事中医内科诊疗工作20余年,近10年来将心理疏导法灵活地应用在内科各种病症的治疗中,加上对具体的病症施治具体的方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中医院校护理兼职教师的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各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护理学院兼职教师,通过问卷星线上填写调查问卷进行调研.结果:中医院校护理兼职教师的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和0.011,P<0.01],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8和1.000,P<0.01).结论:心理契约在中医院校护理兼职教师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中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措施满足中医院校护理兼职教师的心理契约,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减少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5.
中医心理疗法在失眠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心理疗法在失眠治疗中的运用刘正森(福建省南平市精神病院南平353000)关键词失眠心理疗法失眠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可发生在不同年龄组,病因复杂。笔者以中药结合中医心理疗法,治疗42例失眠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6例...  相似文献   

16.
中医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键,是预防、治疗、用药和摄生的靶点。现基于中医体质理论,探讨该理论与疾病的流行性、疾病与证型、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辨体诊病、治病、防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6,(9):1270-1271
中医情志理论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形成,笔者在本文中对情志内伤病症的含义及现阶段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分析了情志内伤病症的发病机理,对如今的中医治疗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与情志内伤病症相关的治疗体系,总结出了情志病症应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以物理治疗和心理疏导,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量西药治疗,是一套行之有效,思路清晰,操作相对简易的治疗方案,可为临床诊疗情志病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华富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1):41+43-41,43
目的:探讨心理与中医结合治疗童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心理与中医结合治疗。观察组中医心理疗法:顺志从欲法,精神内守法认知疗法,情志相胜法,暗示治疗法等。中医辨证分型为:肝气郁结,肝风内动型;脾虚健运,肝气横逆型;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型。对照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经心理与中医辨证治疗好转率89%,有效率9%,无效率2%。结论:心理与中医辨证结合治疗此症具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候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94例冠心病患者,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后进行中医证候虚实判断,并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量化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分析证候虚实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结果跟一般人群比较,冠心病患者具有明显的心理问题(P 0.05),实证组与虚证组患者在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6个心理因子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且与中医证候虚实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医护人员可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心理因素与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认为心理问题是导致不孕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在治疗不孕症中,通过对现代心理干预技术和中医心理疗法作用的研究,认为二者各有优势,将二者结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不孕患者的生殖健康水平,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