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埋藏式颅内电极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非侵袭性定位不能满足癫痫外科手术要求,而颅内埋藏电极脑电描记直接反应脑电活动变化,图像质量高、定位精确,已被临床应用。现对在癫痫手术前,痫灶的定位应用和影响因素作一简要综述。颅内埋藏电极的种类、方法和脑电描记常用的埋藏式颅内电极有:深部电极和硬膜下电极,硬膜下电极又分为条片状(strip)、格珊状(grid)和特殊形状(呈半径放射状排列)。电极接触点数目不同分5~18导(深部电极)和4~16导、8×8导(硬膜下电极)多种形式。在局麻下或全麻下经颅钻孔或骨瓣开颅术埋置。深部电极在立体定向导引下准确置入预定位置。硬膜下电极在直… 相似文献
2.
癫痫手术治疗前精确定位 ,可提高手术效果 ,现将我院应用埋藏式颅内电极 ,对 19例顽固性癫痫定位 ,总结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自 1993年 9月至 1998年 2月 ,对 19例癫痫患者采用埋藏式颅内电极 ,进行术前痫灶定位应用 ,其中男 11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2 4 ( 14~ 4 2岁 ) ,病程平均 11年 ( 4~ 17年 ) ,均有抗癫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癫痫发作。临床发作形式 :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7例 ,失神伴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 3例 ,部分性发作发展至全身性发作 4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5例。全部病例均行多次头皮 -蝶骨EEG检查 ,部分行剥夺睡眠或长程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对额叶癫痫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总结额叶癫痫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从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对我科40例额叶癫痫患者,采用颅内电极监测定位致痫灶和功能区,二次手术进行致痫灶处理。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到6年随访,对手术疗效进行改良ENGEL分级。结果本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最小为6岁,最大为50岁,平均24.1岁;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颅内电极植入,其中单侧28例,双侧1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颅内电极监测到致痫灶,其中16例致痫灶涉及功能区。对40例患者均行额叶致痫灶切除,并对5例行部分颞叶处理,9例行胼胝体切开,16例致痫灶涉及功能区者行皮层电热灼。电极植入术后,1例患者发生硬膜下血肿,约50ml,进行血肿清除后成功监测并进行致痫灶手术处理,1例致痫灶处理术后发生头皮延迟愈合,经清创术后1月愈合。对术后患者疗效行1年到6年时间随访,按照改良ENGEL分级显示I级23例,占57.5%;Ⅱ级7例,占17.5%;Ⅲ级8例,占20%;Ⅳ级2例,占5%;Ⅰ级和Ⅱ级患者占总体75%,说明手术疗效良好者占比例高。结论颅内电极对额叶癫痫致痫灶和功能区准确定位是额叶癫痫手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时机以及方法,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颅内电极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电极类型、部位、电极植入方式以及并发症.结果 单纯硬膜下条状皮层电极植入87例,条状电极和深部电极联合植入9例,栅状电极植入13例,条状电极和栅状电极联合植入3例.左侧26例,右侧32例,双侧54例,监测时间24-192 h.脑脊液漏15例,胃肠道反应9例,脑脓肿2例,硬膜外血肿1例,术中硬膜下少量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颅内电极长程记录是确定癫痫致痫灶重要的定位手段,可应用于无创评估方法难以确定的致痫灶. 相似文献
5.
颅内电极长程EEG监测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估颅内EEG(intracranial EEG,iEEG)监测在致痫灶定位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头皮EEG(scalp EEG,sEEG)监测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癫痫患者46例,采用颅内硬膜下和(或)脑内电极,长程视频iEEG监测。根据术中痫样放电的表现、术后病理结果、疗效和sEEG复查结果,分析iEEG定位致痫灶的价值。结果深部电极埋置8例、硬膜下电极埋置17例、二者联合应用21例;电极留置4-23d,平均8·6±3·8d;iEEG监测8-552h,平均132±34h;捕捉到发作436次,平均9·4±7·8次。术后随访1年以上,82%(38/46)的患者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少于2次/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那些无创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的病例,iEEG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在外科治疗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方法男12例,女8例,无创检查均不能准确定侧、定位。采用硬膜下和(或)深部电极进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电极放置部位、数量根据发作症状学和无创检查结果确定,其中皮层条状电极16例,皮层条状电极+深部电极2例,皮层条状电极+栅状电极2例。其中7例于埋藏后第4~12天行慢性电刺激以定位皮层功能区和(或)诱发癫痫发作。结果本组20例埋藏后监测2~21天,平均8.6天;17例获得定侧定位,1例明确为双侧起源,2例因其它原因被终止监测而无法定侧定位;17例行切除性手术,1例行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术后无一例感染。对随访6个月以上的17例作评估,满意15例(88.2%),显著改善2例。结论颅内电极能够用于定侧定位致痫灶及脑功能区,从而提高手术效果、降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磁图(MEG)与颅内电极脑电图(i EEG)联合在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EG参与到将行颅内电极埋置患者的术前评估中:根据电-临床症状学、影像学、脑电图、MEG等结果设计出颅内电极埋置方案,进而行颅内电极置入并监测i EEG,捕捉发作期,最终根据定位结果行手术治疗。结果最终成功定位癫痫发作起始区并手术治疗者38例。其中证实为颞叶癫痫(TLE)的16例中,MEG与i EEG定位一致者仅6例,而颞叶以外癫痫(NTLE)22例中两者一致者达16例,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术后随访:EngelⅠ级28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论 MEG运用于NTLE时较TLE有着更高的与i EEG的一致率。区别于视频脑电图、MRI等其它的无创检查,MEG能够对有创的i EEG电极埋置起到额外指导作用。MEG与i EEG联合,能使电极埋置更合理精确、有针对性,能获得较高的癫痫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长程颅内电极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起源区定位作用,评估采用这一技术后的癫痫发作控制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1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常规脑电图及其它检查不能明确癫痫发作起源区位置,或癫痫发作起源区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对怀疑脑区进行颅内电极埋置术,术后进行长程颅内脑电监测,根据脑电情况,确定发作起源区,明确与功能区的部位后,进行切除术或多处软膜下横切术。结果19例患者中,核磁共振有双侧病变者5例,单侧病变9例,核磁共振阴性的患者5例。非侵袭性的术前评估方法结论不一致的有11例。手术后15例患者发作消失,3例患者发作频率减少90%以上,1例癫痫发作控制无效。1例患者发生永久性局限视野缺损,缺损为左上视野区,1例患者电极埋置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切除术后未发生失语。结论对于采用常规脑电图及其它检查不能明确癫痫发作起源区位置,或癫痫发作起源区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的患者,长程颅内脑电图监测能够准确定位发作起源区位置,回避功能皮质区,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颅内电极埋藏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在定位困难的枕叶癫痫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9例枕叶癫痫但定侧定位困难的患者,向颅内可疑部位植入硬膜下条状电极,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变化,确定癫痫病灶起始区。通过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本组9例埋藏时间为3~9d,平均5d,均记录到间歇期痫样放电及发作期脑电图情况。行枕叶局部皮层切除6例及枕叶切除3例。术后按照Engel评分,I级7例,II级2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埋藏电极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在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枕叶癫痫中,采用颅内电极埋藏进行脑电图监测,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从而提高癫痫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在功能区癫痫治疗中致痫灶定位及功能区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我科治疗的涉及功能区的癫痫患者34例,经颅内电极植入明确致痫灶后,均行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根据致痫灶与功能区关系图决定治疗方案.结果 致痫灶与中央前后回相邻者10例,术中行单纯致痫灶切除术;与中央前后回部分重叠者14例,术中行非功能区致痫灶切除,功能区致痫灶皮层电凝热灼术;完全位于中央前后回皮层区域内者5例,术中行单纯皮层电凝热灼术.术后癫痫发作较术前明显减少,无明显术后功能缺失.结论 颅内电极植入是定位功能区癫痫致痫灶及功能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技术在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头皮脑电图及影像学等非侵袭性检查难以确定致痫灶或致痫灶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的5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颅内电极埋置术,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确定致痫灶,并行脑皮层电刺激功能区测定,再次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术后致痫灶切除效果按Engel分级:I级32例,Ⅱ级13例,Ⅲ级5例,Ⅳ级1例。术后发生头皮愈合不良3例,延长住院时间后治愈。无脑脊液漏及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结论颅内电极监测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皮层电刺激术对脑功能区定位可靠、方便,故对于采用非侵袭性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或致痫灶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颅内电极监测结合皮层电刺激术可以提高其治愈率,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用非侵入性的检查癫痫灶方法越来越普及 ,在许多病人中它取代了颅内 EEG,由于侵入性监测解决的临床问题愈来愈富有挑战性 ,监测手段并不完善 ,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为了手术切除致痫区的目的 ,必须将其周围正常组织区分开来。当非侵入性检查未能得出结论时 ,必须采用颅内 EEG技术 ,找到致痫灶。本文回顾侵入性监测方法和结果的分析 ,并讨论几个在侵入性 EEG监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一、电极 [1-5]电极包括有卵圆孔、硬脑膜外、硬脑膜下和深部电极。颅内电极常用不锈钢和铂制成。两种材料与MRI相容共存 ,铂能引起较少的人工伪影信号 ,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癫痫外科长程颅内电极埋置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接受癫痫手术病人行颅内皮质和(或)深部电极埋藏的经验,总结颅内电极埋置的适应证及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共75例(35.7%)病人采用术前长程颅内电极埋置手术。术后出现颅内血肿6例(8.0%),脑水肿6例(8.0%),感染7例(9.3%),脑脊液漏13例(17.3%),电极折断1例(1.3%)。病人无因并发症而放弃癫痫外科手术,亦无与电极埋置手术相关的长期并发症发生。结论颅内电极埋置术是癫痫外科中一项安全的侵袭性检查方法。术前认真制定手术方案,注意操作细节及技巧,将有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皮质脑电监测技术在儿童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颅内电极埋置手术的173例儿童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技术、并发症及术后效果。结果 173例儿童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为(12.7±3.8)岁,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时间平均为(5.4±1.3)d,37例患者(21.4%)出现并发症,其中颅内血肿18例,脑水肿6例,脑脊液漏8例,术口感染3例,电极折断2例,颅骨骨髓炎3例,无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患者。术后随访平均47个月±17个月,84例患者(48.9%)未再出现发作(Engel I级),41例(23.3%)发作显著减少(Engel II级)。结论长程颅内电极皮质脑电监测技术,有助于儿童癫痫患者的致痫灶定位诊断,提高手术疗效。合理制定电极埋置方案,注意操作细节及技巧,可降低颅内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在癫癎外科的应用(附2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置入术在临床的应用时机、方法,评估颅内电极脑电图(i-EEG)技术在癫痫外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难治性癫痫病例.在参考非侵入性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采用颅内电极置入、长程脑电图监测技术进行可能的致痫区定位。结合术后癫痫控制情况和随访记录.综合分析i-EEG在术前评估中的作用。结果联合置入深部电极和硬膜下条状皮质电极14例,其中深部电极置入双侧海马10例,双侧海马-杏仁核4例:单纯置入硬膜下条状皮质电极4例:置入硬膜下条状和栅状皮质电极7例;置入硬膜外条状和栅状电极4例。电极留置颅内3~14d,平均5.5d;监测时间24~160h,平均38h;捕捉到临床发作5~58次,平均7.8次。置入电极后,17例(58.6%)出现暂时性脑脊液外漏.3例出现颅内少量血肿,1例出现深部电极折断。无感染和死亡病例。手术27例.随访4~30个月:Engel Ⅰ级19例.Ⅱ级4例,Ⅲ级4例。结论对难治性癫痫而言,当非侵入性评估结果难以确定可能的致痫区时.采用颅内电极置入并进行长程脑电图监测是定位可能致痫区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结合神经导航技术在难治性癫痫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对2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颅内电极置入长程脑电图监测(intracranial EEG,iEEG)进行致痫区定位,二次手术前行磁共振扫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系统,手术当天进行导航注册配准,神经导航引导手术入路,术中结合颅内电极描记切除癫痫灶,尽可能减少功能区损伤。结果手术后致痫灶切除效果:EngelⅠ级19例,Ⅱ级4例,Ⅲ级1例。无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结论颅内电极监测结合神经导航的应用可使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更精确,侵袭更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科自1989年1月开展癫痫外科治疗工作以来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58岁。病程3月~22年,平均4.3年。多数患者为大发作,少数具有各种发作形式。该组病人已明确病因,少枝胶质细胞瘤3例,血管畸形4例,脑囊虫切除术后1例,产伤1例,外伤性1例,脑炎后1例,高热后3例,不明原因6例。手术方式10例行胼胝体前部切开,1例半球切除,2例EEG颞叶痫灶行颞叶前部切除;7例CT和/或脑血管造影示形态学异常者,4例EEG呈局灶痫灶,均行病灶切除。手术效果,随访仅1月~2年4月,5例癫痫发作完全消失,均为病灶切除术后,癫痫发作或严重程度减少50%以上或无发作11例,但需继续用抗痫药,其中胼胝体前部切开7例,颞叶前部切除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像融合及颅内电极三维重建在癫痫术前计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行开颅颅内电极植入术以进行慢性皮层脑电评估的癫痫患者,获取其术前MRI及电极植入术后CT的影像资料,利用SynergyCranial软件将两种影像进行融合,并对颅内电极、脑表面及颅骨进行三维重建,以显示出颅内电极与骨窗、脑表面的相对位置,为致痫灶的定位及下一步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结果 在2015年4月至8月共对10例需慢性皮层脑电监测的癫痫患者进行了开颅颅内电极植入术。通过术前MRI与电极植入术后CT影像融合技术,可以在MRI断层图像上观察到皮层电极中各触点与脑沟、脑回的相对平面位置,克服了术后无法行MRI检查的弊端。通过对影像融合后的颅内电极、脑表面及颅骨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可以立体直观地观察到颅内电极与脑表面和骨窗的相对空间位置,电极触点的重建成功率达90%。根据重建出的三维融合影像,结合皮层脑电图的监测结果,划定出致痫灶的位置与范围,制定手术计划,进行致痫灶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在对行颅内电极监测的癫痫患者制定手术计划时,利用影像融合和颅内电极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获得更为准确且直观的致痫灶定位信息,有利于提高致痫灶切除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20.
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100例分析湛江海军422医院脑外科吴统远,姚建立,何强华,王东军,刘玉成自1985年10月至1993年10月,我们应用胼胝体前部切开加扣带回毁坏术治疗顽、固化癫痫85例,在皮层电极监测下,行痫灶切除15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