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乳恒牙替换时的剩余间隙进行间隙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固定保持器,保存因牙间隙丧失的替牙期患者的剩余间隙,从而进行间隙管理。结果:治疗7例病例,6例成功,使乳牙列替换成正常的恒牙列;1例失败。结论:采用固定保持器保存剩余间隙进行替牙期的间隙管理,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经济的早期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活动和固定矫治装置治疗儿童牙间隙丧失的效果。方法:随机使用活动或固定矫治装置对25例牙间隙丧失的患者进行恢复间隙的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SPSS 2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5例患者中,乳牙列期为2例,替牙列期为23例。使用活动矫治装置有13例,使用局部固定式矫治装置有12例。18例成功,3例有效,4例失败。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活动间隙扩大矫正器和局部固定式间隙扩大矫正器的成功率进行比较,活动组和固定组成功例数各为9例,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68)。间隙恢复最快3个月,最慢11个月。结论:采用活动和固定矫治装置恢复丧失的牙间隙,效果良好,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经济的儿童早期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局部固定装置关闭前磨牙间隙山东医科大学口腔系王春玲,王秀印,刘东旭,张本君济南西铁路医院李延广临床经常见到第二双尖牙缺失后,邻牙向缺隙侧倾斜,易出现前磨牙间隙,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同时给口腔修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常需要正畸关闭间隙后再行修复,常见的间隙...  相似文献   

4.
间隙保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间隙保持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牙科(100081)马文莉,邓辉在乳牙列和混合牙列期出现的间隙丧失可能导致错畸形的发生,这是儿童牙科及正畸科医师所公认的。一、造成间隙丧失的主要原因1、乳牙早失。2、邻面龋及不完善的充填。3、恒切牙外伤脱落。4、牙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患儿家长对儿童牙间隙丧失认知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宣教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错畸形发病率。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6例接受牙间隙丧失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基本信息和间隙丧失相关问题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长比较关注孩子常见的口腔问题,口腔预防保健意识比较薄弱,对治疗的重视程度高于预防。家长对间隙丧失造成错的认知度比较低(27.78%),与龋齿(75.00%)和乳牙早失(63.89%)造成错的认知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隙丧失总体认知度为61.11%。不同的家长对间隙丧失总体认知度不同,50岁以上的家长认知度较低(14.29%),高学历的家长认知度较高(82.35%);不同性别、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组相比,认知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基本口腔健康,本次就诊与上次就诊间隔3个月内者较多(63.89%);前来就诊的目的主要是因龋齿或龋齿引发的牙疼(63.89%)。家长不了解间隙丧失的危害性者较多(72.22%),不知道间隙丧失需要治疗者较多(58.33%)。家长主要通过就诊时医师宣教了解到间隙丧失需要治疗(72.22%);出现间隙丧失后主动就诊者较少(22.22%),大多数通过就诊时医师建议前来就诊(72.22%)。大多数家长能接受医师关于间隙丧失的治疗建议(77.78%)。结论:需要加强口腔保健宣教力度、覆盖度和深度,加强口腔预防保健意识,尤其要对特殊体征的家长进行牙间隙重要性的宣教,保护好乳牙,预防乳牙龋和乳牙早失,避免牙间隙丧失,使完整的乳牙列形成正常的恒牙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7年2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收治的34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状况、临床症状、感染来源、治疗效果和并发症。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8例患者中,高龄患者152例(43.28%),青年患者196例(56.32%),高龄患者中,男91例(59.87%),青年患者中,男117例(59.69%),两组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患者发生并发症112例(73.68%),青年患者49例(25.00%),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还发现,从症状出现到就诊的时间、2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患者细菌培养阴性101例(51.53%),青年患者有更高的细菌培养阴性率(P<0.05),在细菌的组成中,两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高龄患者和青年患者有着许多相同的临床表现,但高龄患者较青年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在乳牙列期及混合牙列期,乳牙早失引起的间隙丧失可能影响继承恒牙萌出和牙弓长度发育,增加错(牙合)畸形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同时影响患儿的咀嚼功能和美学需求。因此,及时有效的间隙保持对于儿童的口腔咬合发育十分重要。随着口腔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科交叉发展的深入,口腔医学领域出现的技术、材料和设计上的创新逐步应用于间隙保持器的设计与制作。文章将从临床传统间隙保持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和间隙保持器技术、材料、设计的新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固定修复体适合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定修复体适合性是评价修复体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已广泛开展,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多。本文就固定修复体适合性研究现状,重点是研究方法及实验仪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以牙源性、腺源性感染常见,而外伤性、血源性和医源性感染少见。作者就1985~1997年诊治的198例间隙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特别对儿童感染的病源牙进行了统计分析。1临床资料1.1发病原因牙源性感染168例,占84.85%,其中儿...  相似文献   

10.
正畸和美容修复治疗前牙间隙24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玉林  查玮  徐正耘 《口腔医学》2009,29(11):581-581
我们对24例因缺牙等原因引起的异常牙间隙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对异常间隙进行关闭和重新分配,并进行相应的修复治疗,观察修复后4~5年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钱明  徐军 《口腔医学研究》2010,26(4):580-582
目的:比较息止颌位法及发音法确定的无牙颌垂直距离与拔牙前记录的差异。方法:选择6例患者,先记录口内余留天然牙维持的正常垂直距离,在因治疗需要拔除余留牙后,由5位医师应用息止颌位法,5位医师应用发音法重新确定其垂直距离,将结果与拔牙前记录的正常垂直距离进行比较。结果:息止颌位法确定的垂直距离明显高于拔牙前记录,发音法确定的垂直距离更接近拔牙前记录。结论:与息止颌位法相比,发音法是一种受主观因素影响更小的,更可靠的垂直距离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固定矫治装置治疗儿童牙间隙丧失的效果。方法:采用托槽弓丝+螺旋推簧局部固定矫治装置,对8例牙间隙丧失的患者进行恢复性治疗。结果:8例病例,6例成功,1例有效,1例失败。间隙恢复最快为2个月,最慢为7个月。结论:采用固定矫治装置恢复丧失的牙间隙,效果良好,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经济的早期矫治方法。由于本组病例数较少,仍需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234例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6年来,我科共收治颌面间隙感染患者234人,总结出几点临床经验供同道参考指正。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第三代稀土永磁体——钕铁硼(Nd_2—Fe_(14)—B)1983年问世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口腔正畸界的极力关注,很多学者用该材料做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Vardimon(1985)将该材料用于活动矫治器,作快速腭扩张。并与Graber,Verrsion 和 Voss 等用猴作实验,进行生物毒性、组织耐受性、牙移动速度和矫治后的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钕铁硼永磁体较钐  相似文献   

15.
1580例乳牙列间隙发生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580例乳牙列间隙发生率的调查分析杨富生文玲英蔡伟英樊淑梅王小竞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710032)乳牙列的生理特点之一就是牙与牙之间存在着间隙,据国外报告其发生率在70%~90%之间[1,2]。国内还少见儿童乳牙列间隙情况报告[3]。为此...  相似文献   

16.
橡皮圈矫治上前牙间隙致牙齿松动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林 《口腔医学》2004,24(6):324-324
患儿,男,8岁。患儿因间隙于2000年9月14日在某个体诊所施行冠部直接套入橡皮圈矫治,3日后未见橡皮圈,后自觉患牙疼痛,松动,龈肿胀,经服抗生素无效,疼痛症状日趋加重,于9月26日来我科就诊。检查:松动Ⅲ度,牙周袋3~5mm。牙龈红肿,且唇侧龈缘有明显的线状痕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研究颌面部间隙感染(MSI)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以及MS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4-06—2011-12在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65例MSI患者的临床资料,要求有详细的病历记录。分析其病因、手术方式、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5例患者年龄2~86岁(平均年龄44.4岁),男34例,女31例;牙源性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主要原因;下颌下间隙是最容易发生感染的颌面部间隙;6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3例死亡(病死率4.6%);糖尿病患者有14例(21.53%)。结论:早期的牙病治疗、脓肿切开引流协同使用抗生素是治疗MSI的有效措施。尤其对西北地区农牧民患者,需要重视口腔卫生宣教;针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拔牙后继发多间隙血肿一例报告郑富聪拔牙创的止血或对拔牙后因各类原因引起出血的处理,压迫止血都是常规之举。我科近期经治一例少见的拔牙创压迫止血后。口内未见出血,但继发颌下、舌下、颊、翼颌、咽旁等诸多间隙血肿,病势危急的病例,现报道如下。患者马某某,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拔牙方法对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变化的影响,分析拔牙间隙变化的原因和预防办法。方法选择44例需拔除第一磨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3组,A组17例,拔牙后不作特殊处理。B组15例,对患牙近、远中邻牙调牙合后再拔牙。C组12例,拔牙后戴用可摘过度性义齿。分别测量各组患者拔牙后30 min、3个月时拔牙间隙的近、远中方向最小径,比较分析各组间拔牙间隙变化的情况。结果拔牙后30 min与拔牙后3个月比较,A组拔牙间隙有显著性减小(P<0.001)。B组和C组拔牙间隙都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拔牙后3个月内,调牙合和过渡性义齿修复均可阻止第一磨牙拔牙间隙的减小,有利于维持拔牙后牙列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下颌第三磨牙发育形成情况与下磨牙后间隙的相关性,预测牙弓后端间隙的生长潜力,为临床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计划的设计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就诊的8~18岁符合纳入标准的初诊患者所拍摄的CBCT 129例(女性67人,男性62人)。对不同性别参照Nolla法的牙龄判断标准对下颌第三磨牙发育情况进行分期,并于CBCT影像上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后间隙,计算下颌第三磨牙牙龄与磨牙后间隙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组之间第一磨牙后距离存在差异,女性:(16.89±3.25) mm;男性:(15.74±2.97) mm,女性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年龄、牙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三磨牙牙龄与第一磨牙后距离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860,P<0.001)。结论:可通过评估下颌第三磨牙牙龄来预测下颌牙弓后段生长间隙潜力,为矫治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