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描述北京市儿童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检出率以及HCV抗体阳性儿童的复查情况。方法选取2013-09-01—2015-08-30到北京市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或住院连续就诊,并行HCV抗体检查的18岁以下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电子病历数据库方式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诊断及HCV抗体检查结果;并对HCV抗体阳性或检查结果灰区的住院儿童用电话随访的方式询问其监护人对检查结果的知晓和复查情况。结果 25 748例就诊儿童的中位年龄2.9(1.3,6.1)岁,98%的患者因手术前、内镜前常规检查或输血而检测HCV抗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04%,其中因内镜检查或输血检查者抗体阳性率均为0.08%,高于因手术检查者;对HCV抗体阳性/灰区的51例住院患儿的调查发现,仅58.8%家长知晓孩子HCV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或灰区,进行了HCV抗体复查的患儿占41.2%。结论北京地区儿童HCV感染呈较低水平,医生及患儿家长对HCV抗体筛查的重要性认知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医院2012~2018年HIV抗体检测初筛与确认结果数据的分析,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初筛与确认结果的相关性,为预防及干预其感染制定防治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2~2018年的246458例样本为研究对象,用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初筛,初筛阳性的样本送确证实验室免疫印迹法(WB)确认。回顾分析阳性患者一般资料,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2018年共完成HIV抗体检测246458例,初筛553例阳性标本,阳性率0.22%,确证阳性337例,阳性率0.14%;阴性121例,不确定95例;确证阳性患者年龄在16~76岁之间,其中男性318例,女性19例,男性构成比94.36%,明显高于女性5.64%,年龄分布21~30岁为高危人群,占59.05%,病例分布以皮肤科门诊患者居多,占69.44%。结论艾滋病总体呈散发、低流行,以21~30岁的男性为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的教育,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同时提高检测技术以降低HIV抗体检测的假阳性率,对预防和控制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各种手术前患者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共1525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前血液的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12.39%,其中HBsAg阳性者133例,阳性率为8.72%,阳性率最高;抗HCV阳性者25例;阳性率为1.64%;抗HIV阳性者4例,其阳性率为0.26%;梅毒抗体阳性者27例,阳性率为1. 77%;男性患者各项指标阳性率为11.20%,女性患者各项指标阳性率为13.4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临床科室检测指标阳性率分布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患者在操作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四项指标检测,用于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相关感染,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避免在治疗过程中与其他患者发生交叉感染,也可减少医院感染,降低医疗意外发生率,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雅培化学发光法在HIV筛查试验中的假阳性。方法对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期间所有术前检查病人通过雅培化学发光法进行HIV筛查试验检测。结果 39076例病人血清标本中,共筛检出阳性血清31例,经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通过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后,21例为阳性,6例为不确定,4例为阴性。结论雅培化学发光法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假阳性率(12.90%)较高,因此仍应结合临床资料及确认试验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其选择性恶性变为临床症状的一种致死性疾病。我国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其HIV感染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几年来,贵州省已发现多例供血者HIV抗体阳性感染者〔1,2〕,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HIV检测必不可少。为此,我们对11 913名供血者进行了HIV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海南分院2013年1月至12月共1026例输血前患者,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阳性者102例,阳性率为9.94%;抗HCV阳性者18例;阳性率为1.75%;抗HIV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0.19%;梅毒抗体阳性者23例,阳性率为2.24%。感染指标阳性率在临床科室分布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有一定的感染率,尤其是乙肝感染率很高。因此,输血前进行传染病检测很有必要,可减少或避免医院感染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江门地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孕产妇所生婴儿的母婴阻断措施和跟踪随访情况。方法对2006-2014年江门地区HIV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幼儿按规范服药、人工喂养、儿童体检、血生化、HIV抗体检验等为指标,全程跟踪随访,观察到婴儿满18个月,母婴同时随访。结果 149例HIV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幼儿低出生体重儿18例,发生率为12.08%,人工喂养率达97.5%,孕产妇抗病毒药物服药率为91.28%,婴幼儿的抗病毒药物服用率为97.79%,18月龄婴幼儿随访率为94.12%,婴幼儿的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23%(1/81)。结论江门地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开展效果显著,一对一的服务模式,产科和儿保科之间的无缝对接,有效提高服务对象的依从性,减少母婴传播,增加HIV阳性孕产妇生育健康儿童的机会,促进优生优育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某妇幼保健医院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了解HIV感染情况及流行规律,为妇幼系统的艾滋病的检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2013年至2019年进行HIV抗体筛查的阳性病例及分析确证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7年筛查阳性率为0.052%,经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阳性率为29.6%...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1 858例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结果,探究其对安全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对31 858例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结果 31 858例住院患者中, RhD阳性患者31 517例(98.92%), RhD阴性患者341例(1.08%)。抗体筛查阳性患者92例,阳性率0.3%,血液病患者抗筛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21%(11/497),妊娠孕妇抗筛阳性率为0.72%(31/4313)。92例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为:抗E 45例(48.91%)、抗D 11例(11.96%)、抗c 10例(10.87%)、抗Le~a 6例(6.52%)、抗Ec 5例(5.44%)、抗M 5例(5.44%),其他抗体10例。结论输血前进行抗体筛查与抗体鉴定,可有效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013年5月-2015年1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全部住院患者进行HIV抗体筛查,阳性者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并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在152 633住院患者中检出149例HIV感染者,检出率为0.98‰.男、女比例为1.92∶1.不同民族(维吾尔族与汉族)、年龄组(20-39岁与40-49岁年龄组)、不同性别组间HIV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以性传播和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 HIV在住院患者中存在一定的感染,而且在青年中感染率高,因此对就诊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和HIV常规检查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CMIA)技术定量检测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用CMIA技术对22235例患者进行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Anti-TP)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定量检测,所有阳性标本用相应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定性检测,Anti-TP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诊,Anti-HIV阳性标本送市疾控中心进行抗体确认,并对几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定量检测阳性例数分别为3028、336、684、63;定量阳性标本经ELISA检测,定性阳性例数分别为2472,269,668,58;684例Anti-TP定量阳性样本中,用TPPA确认,阳性603例;63例Anti-HIV定量阳性样本送南充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认,48例确定为阳性,5例不确定,10例为阴性。结论 CMIA法定量检测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可及早发现感染"窗口期"患者,降低漏检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及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56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及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0.10%、抗-HCV阳性率1.53%、抗-HIV阳性率0.19%、TRUST阳性率2.06%、ALT>40u/L者18,90%.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在艾滋病检验中HIV抗体ELISA法筛查结果与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探讨HIV抗体筛查在艾滋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14年1月于海军总医院门诊或住院部术前或输血前患者79 231例,对所有患者抽血,采用EHSA方法对HIV抗体进行初筛检测,将阳性标本进行ELISA复核检测及免疫印迹试验确证,记录各标本复核结果及确证结果,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初筛结果阳性189例,复核结果双阳性186例,初筛与确证结果符合率为96.77%,其中2例经确证为阴性,4例确证结果为不确定.确证为阳性、阴性及不确定的HIV抗体初筛样本结果S/CO值分别为9.9 ~38(17.02 ±3.19)、1~5.8(5.18 ±0.48)、6~9.9(7.94±2.34).1<S/CO值<5.9、6<S/CO值<9.9及S/CO值>9.9的样本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分别为33.33%、85.71%,、98.22%.189例初筛阳性样本确诊结果阳性符合率为95.24%,确证试验共出现11条反应带,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gp160、gp24、gp120、gp41、p66、p51、p31、p17、p55、p39和p36,前4者出现率为95%以上.结论 通过ELISA方法进行HIV抗体筛查阳性率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其阳性符合率与S/CO值呈正相关性,虽然高S/CO值不能证明其HIV感染,但它是艾滋病诊断中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44968例输血前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以及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抗-TP)检测.结果 总阳性率为22.41%,HBsAg阳性率20.67% (9294/44 968),抗-HCV阳性率为0.33%(148/44 968),抗-TP阳性率1.65%(9741/44 968),抗-HIV阳性39例;39例抗-HIV阳性患者23例其他三项指标至少有一项阳性,其中合并感染梅毒最多有14例;乙肝、丙肝和(或)梅毒重叠感染者共117例,同时感染乙肝加丙肝或同时感染乙肝加梅毒较常见;消化科为乙肝的高发科室(x2≥83.0,P<0.01).结论 部分受血者在入院前就已感染了传染性疾病,输血前检测传染性指标可事先知悉患者的感染情况,对医院感染控制、日后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12—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HIV筛查阳性样本的确证试验中HIV抗体不确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HIV筛查实验室上送的8 454例次筛查阳性样本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WB), 分析不确定样本的带型特点和随访情况, 并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 454例次筛查阳性样本中, HIV抗体不确定样本1 895例次, 占比22.4%, 主要来自医疗机构(50.5%), 其次是血液中心(47.8%)。WB条带出现率最高是gag蛋白中的p24(78.7%)和env蛋白中的gp160(17.7%)。在完成随访的211例样本中, 其中35例(16.6%)转为阳性, 79例(37.4%)转为阴性。18~44岁年龄组的男性, 尤其是有男男性行为的转阳率较高。条带越多转阳率越高。结论北京市海淀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存在较高假阳性。尽管病例随访率低, 但是仍发现一些急性期阳转病例。应加大随访力度,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lliDed immunodeficiency syn-arome)简称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T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自1985年第一代HIV/抗体问世以来,HIV病原学检测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输血是临床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疗重度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缺乏症等患者的主要措施,但同时也可导致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以往由于缺失手术及输血前患者相关传染病的既往感染资料,难以鉴别是输血传播还是既往感染,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为此,本文回顾分析了36655例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四项传染性指标,以揭示该人群的既往感染状况,阐明其在保护医者、及时治疗患者及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对人体的影响,为研究该病的临床特征提供和积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HIV感染5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50例HIV感染患者均合并其他感染,以结核感染最为常见,除有T淋巴细胞异常外,所有患者均出现血液学异常,其中贫血、白细胞异常、血小板降低常见;HIV感染患者可合并出现自身免疫症状和全身症状.结论 HIV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合并出现多种感染和自身免疫情况异常、血液学及免疫学异常均较常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龙岗区60例艾滋病(AIDS)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龙岗区各级医院产检330 757例和分娩的孕产妇206 69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产妇HIV抗体阳性检出率、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此外,分析HIV阳性孕产妇和所生婴幼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对母婴传播的影响,HIV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幼儿12月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龙岗区2014年~2018年行HIV抗体检测孕产妇共537 456例,检出HIV抗体阳性77例,HIV检出率为0.11‰,其中HIV检出率最高年份为2016年的0.13‰,最低年份为2015年的0.10‰。60例HIV阳性产妇中抗病毒药物治疗100%,其中孕前已服用抗病毒治疗32例,占53.33%,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22例,占36.67%,产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6例,占10%。60例HIV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幼儿HIV阳性检出率为1.67%(1/60)。龙岗区60例HIV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幼儿12月龄时的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长、身长别体重评价为上级人数占比分别为5.00%、3.33%、5.00%,中级人数占比分别为91.67%、93.33%、88.33%,下级人数占比分别为3.33%、3.33%、6.67%。结论龙岗区HIV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生长发育尚可,并且最大程度的减低了HIV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20.
贾运民 《医学信息》2008,(10):28-29
目的评价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66例输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央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张鑫强2 )和梅毒抗体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3.8%和3.0%。单独ALT〉40u/L者115人次,未检出抗-HIV阳性和梅毒抗体阳性。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