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双黄连注射液等药物体外配伍的稳定性。方法:用数字随机表法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G+E、G+H、E+H、糖+盐、G+E+H)配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双黄连注射液,对照组(G、E、H)为单独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双黄连注射液,观察配伍后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室温下配伍后微粒、p H值以及物理外观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双黄连注射液溶液多药或者两药配伍后,p H值和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变化,且外观澄明,试验组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以及射用头孢唑林钠和双黄连注射液在配伍后,0.5h与对照组相比发生少量絮状悬浮物,且悬浮物直径≥25μm,微粒数量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等可以和双黄连注射液进行二连应用,但不适合多联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室温下内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0~6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6h内稳定,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等药物体外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考察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在室温下配伍后物理外观、pH值、微粒的变化。结果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溶液两药或多药配伍后外观澄明、pH值无明显变化,但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后0.5 h出现少量絮状悬浮物,且直径≥25μm 微粒数量显著增加。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可以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二联应用,不宜多联应用。  相似文献   

4.
双黄连注射液与4种抗生素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这4种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配伍。方法利用GWF-5 J型微粒分析仪分别计数上述配伍后≥5μm,≥10μm,≥12μm,≥20μm,≥25μm,≥50μm的不溶性微粒数,并进行比较。结果4种抗生素与双黄连注射剂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超过《中国药典》标准,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5μm,≥10μm,≥12μm,≥20μm,≥25μm,≥50μm的不溶性微粒明显多于配伍前。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这两种注射液与双黄连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也比配伍前有所增多,但低于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数。结论临床上双黄连注射液与这些药物联合应用时,宜分别放在不同输液瓶中,以避免因不溶性微粒数的增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注射用炎琥宁与甲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25℃)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炎琥宁与甲硝唑注射液的含量,8 h内各时间段考察配伍液的含量、外观性状、紫外光谱、pH值及微粒数变化.结果 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8 h内可使用.  相似文献   

6.
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唑啉钠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双黄连粉针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药混合后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在 37℃条件下观察 6 h,配伍液的外观、p H值及两药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实验证明两药可在生理盐水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临床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各注射剂临床使用剂量,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法考察配伍后溶液的理化指标及酚酸类成分含有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碳酸氢钠注射液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接触后,颜色和p H值发生明显变化;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接触后立刻产生沉淀,紫外图谱和指纹图谱发生明显变化;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接触后立刻产生沉淀,紫外图谱发生明显改变;氨茶碱和二羟丙茶碱注射液不溶性微粒书超标和指纹图谱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在与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二羟丙茶碱注射液、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时可能会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产生隐患,应予以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丹参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自然光环境下,模拟临床常用的浓度,分别测定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丹参配伍后8 h内不同时间的盐酸莫西沙星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混合液外观及pH值的变化。结果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丹参混合后,8 h内莫西沙星含量和pH值无明显变化,但1 h时,混合液出现白色沉淀,pH值及盐酸莫西沙星含量均有所下降。结论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丹参配伍在室温下性质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异甘草酸镁与还原型谷胱甘肽配伍后PH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室温条件下配伍p H的变化。方法根据临床药物配置浓度,测定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别与5%葡萄糖、10%葡萄糖配伍后p H变化。结果室温下,配伍液在0h、0.5h、1h、1.5h、2h、4h,p H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实验条件下,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5%葡萄糖、10%葡萄糖溶液中配伍,4小时内外观澄清,颜色透明,无明显浑浊、沉淀产生,p H值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6,(6)
目的:考察痰热清注射液配伍头孢呋辛钠对连翘酯苷、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测定连翘酯苷、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HPLC方法。检测痰热清注射液配伍头孢呋辛钠后分别于25℃和35℃放置8 h内的连翘酯苷、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变化。结果: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呋辛钠配伍置于5%葡萄糖注射液内,25℃放置8 h连翘酯苷、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降低幅度均在5.0%以内,不溶性颗粒检查合格,p H值无明显变化,其35℃放置8 h连翘酯苷降低6.15%,咖啡酸略升高0.15%;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呋辛钠配伍置于0.9%氯化钠注射液内,25℃和35℃放置8 h,2 h和1 h的不溶性颗粒检查合格,p H值无明显变化,其余时间均不合格,p H值明显降低,两种溶液连翘酯苷水平显著降低,分别降低21.11%和62.09%,咖啡酸分别升高5.43%和7.93%,绿原酸分别降低4.18%和7.49%。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呋辛钠可配伍在5%葡萄糖注射液内使用,25℃和35℃放置8 h稳定,不建议在0.9%氯化钠注射液内使用,若要配伍应用,建议在25℃下2 h内用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热毒宁注射液与头孢菌素类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变化。方法:选择常用注射用药物炎琥宁以及注射用药物头孢地嗪钠两类热毒宁注射液与头孢菌素内代表药物,按照相关的测定标准,对于两类注射药物配伍后的pH值以及不溶性微粒、光谱吸收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室温环境中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注射用炎琥宁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配伍后,8 h内配伍药物的外观以及pH值头孢地嗪钠含量等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并且根据对于配伍后的色谱图测定结果显示,头孢地嗪钠的峰形以及保留时间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没有其他杂质峰出现。结论:室温环境下临床常用的注射用炎琥宁与常用浓度的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配伍后,8 h内对于常用浓度的注射用头孢地嗪钠药物的稳定性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常用27种中药注射剂配伍木糖醇注射液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临床常规使用剂量及说明书要求,将中药注射剂分别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分别于0、1、2、3、4、6、8、24 h等不同时间点考察配伍液的性状(颜色、澄清度)、不溶微粒、可见异物、p H值、紫外吸光度变化情况。结果:27种中药注射剂与木糖醇变注射液配伍4 h内,溶液外观性状、不溶性微粒数目、pH值、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均符合规定,个别药品6 h出现稳定性下降;结论:木糖醇注射液与27种中药注射液配伍未见明显配伍禁忌、稳定性好,是非常理想的糖代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茵栀黄内服联合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1例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并配合退黄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对照组42例仅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观察记录2组患儿每日经皮测胆红素值及排便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4,48,72,96 h经皮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72,96 h大便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茵栀黄内服配合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可促进新生儿黄疸快速消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5%葡糖糖注射液的配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常用的5种中药注射剂(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痰热清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观察各种中药注射剂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0~4h内的性状及pH值。结果:本组5种中药注射剂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4h内均未出现变色和沉淀,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本次研究中的5种中药注射液剂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较好,可在4h内输注。  相似文献   

15.
更昔洛韦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更昔洛韦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25℃和37℃下配伍液中更昔洛韦及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变化,并在200~400 nm处进行紫外扫描,同时观察外观、pH值及微粒变化。结果配伍液在8 h内pH值、吸收峰峰形、峰位及微粒无明显变化,但颜色、含量及吸收峰峰值有变化。结论临床应用时二者需分开输注,不宜混合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丹红注射液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在2种常用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为二者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并测定丹红注射液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在2种常用溶媒中配伍后一定时间段内(4 h)性状、不溶性微粒数和p H的变化;采用UPLC测定丹红注射液和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中主要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对香豆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胞磷胆碱钠)的含量变化。结果:丹红注射液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在2种溶媒中配伍后的颜色均为棕黄色澄清透明液体,4 h内p H相对稳定,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标准;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时,丹红注射液中咖啡酸的质量分数在4 h内降低至50%,其余成分含量无明显变化且相对稳定;溶媒为5%葡萄糖注射液时,各成分含量无明显变化且相对稳定。结论:丹红注射液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首选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与4种常用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模拟临床常用的浓度,观察10%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及注射用磷霉素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6 h内混合液的外观、pH值和吸收度的变化。结果: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磷霉素钠混合时,1 h内有沉淀产生, 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混合,6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磷霉素钠不可配伍使用,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配伍6 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常见中药的配伍不当。方法:对双黄连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以及茵栀黄注射液的配伍进行了分析。结果:喹诺酮类与中药注射剂混合滴注易产生沉淀。结论:喹诺酮类与中药注射剂混合滴注时,应在两组液体间加与其不发生反应的另一组液体。  相似文献   

19.
清开灵注射液配伍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模拟临床用药浓度条件下,考察清开灵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后4 h内溶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黄芩苷和头孢西丁。结果 4 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无明显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配伍液中10μm、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增多,1 h后超过《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黄芩苷和头孢西丁的质量浓度均逐渐降低。结论清开灵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后4 h内不稳定,不建议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就常用中药针剂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干扰实验药物:痰热清、脉络宁、双黄连、清开灵、香丹、茵栀黄注射液,对其进行生化检验。结果:双黄连注射液血药浓度与TG、GGT无相关性;香丹注射液与Fe、Mg、ALP、P、CRE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可明显增高测定结果;茵栀黄注射液与CK、GLM、CO2、AST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能够明显降低测定结果,痰热清、脉络宁、清开灵、香丹、茵栀黄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结论:常用中药针剂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应该排除药物干扰,开发出特异性更高的生化试剂,提高生化试剂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