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为评估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及不同载体在口腔种植植骨手术中对成骨性能的影响,成骨特点以及所成骨与种植体的骨结合情况, 建立一种符合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特点的动物模型。方法:以beagle 犬为实验动物, 拔除其双侧前磨牙和第一磨牙,3个月后左右两侧各植入埋入式螺纹种植体各4枚,种植体颊侧形3mm×4mm的裂开性骨缺损,缺损处分别植入浸润了0.05mg/mL和0.2mg/mL浓度rhBMP-2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人造骨和可吸收胶原海绵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造骨和可吸收胶原海空白对照。分别于种植体植入后2、4、8、12周处死动物,取材制作种植体-骨磨片。结果:8只实验犬均无死亡,饮食、活动正常,3号犬有两枚种植体颈部暴露,种植体松动。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随着时间延长,各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的新生骨组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hBMP-2处理的缺损内新生骨组织量较多,骨种植体结合率较高。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建模方法, 形成了统一的种植体颊侧颈部-中部的3mm×4mm的裂开性骨缺损区, 较符合种植临床实际情况,能达到较好地模拟种植体周围常见骨缺损的目的,为今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骨缺损; 种植体; 动物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种植床自体骨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在牙种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例(37颗)种植牙病例分成A、B两组。A组24例(27颗种植体),植入德国Ankylos螺纹种植体后,在部分暴露的植体处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8例(10颗种植体),采用经牙槽嵴顶人路,使用德国费亚丹公司的FRI—OS^R空心取骨钻进行定位定向和定深度后制备圆柱状骨,游离取出后即刻碾磨成碎骨颗粒,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后植人到种植体周骨缺损区。植入术后4—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二期手术时根据成骨情况评估成骨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骨修复效果,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植骨后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85.19%。自体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植骨后的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100.00%。结论种植床自体骨可作为有效的植骨材料,手术创伤小,无需开辟第2手术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Bio-oss骨胶原在即刻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例15颗前牙,拔除后同期行牙种植术,骨缺损处植入Bio-oss骨胶原,表面覆盖可吸收的胶原膜。结果术后6个月X线检查发现,移植材料和移植物周围正常骨组织界线变模糊。所植入的15枚种植体无一枚出现松动脱落。种植体和骨组织融合良好,种植体周围未见明显骨吸收阴影。结论Bio-oss骨胶原在即刻牙种植中单独作为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刘丽  何福明 《浙江医学》2000,22(8):468-470
目的 观察国产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基种植体(HACI)在即刻与延期种植后植入区骨组织反应。方法 模拟临床延期和有或无羟基磷灰石颗粒(HAG)充填即刻种植术,在狗股骨植入HACI,种植后1,2,3,4个月时制作植入区骨组织不脱钙标本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显微X线摄影及计算机辅助种植体-新生骨接触率测量。结果 新生骨组织在种植后1月时即已覆盖了种植体的大部分表面;3种种植方法在种植后的同一阶段新生骨与种植  相似文献   

5.
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修复良性骨肿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无机材料珊瑚人工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天然珊瑚经特殊处理加工成羟基磷灰石,作为骨修复的填充材料,植入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区.共治疗25例患者,均为良性骨肿瘤.缺损范围最大10 cm×3.5 cm×2 cm,最小0.8 cm×0.5 cm×0.5 cm.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查血生化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无异物排出现象.X线显示:1月后管状骨周围有骨痂生长,3月植入的珊瑚骨密度开始逐渐降低,而珊瑚骨之间的空隙密度增高,4月达到临床愈合,18月珊瑚羟基磷灰石基本完全吸收.结论: 天然珊瑚制成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而且生物降解时间延长,基本与骨形成达到同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6.
何亮  时玉梅  郑金曙 《河北医学》2010,16(9):1098-1101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术中对软、硬组织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在拔牙创内即刻植入ReplaceTM根型螺纹纯钛种植体,采用切削法或骨挤压法制备种植体窝,在骨缺损区植入自体骨颗粒、Interpore 200TM多孔羟基磷灰石颗粒,Bio-OssTM颗粒多孔骨无机材料以及复合植入。种植体和植骨材料植入后的软组织创口采用自体咀嚼粘骨膜滑行瓣或旋转瓣进行关闭。结果:13例即刻种植18枚植体,均达利临床和放射学上的骨融合,植骨材料及自体咀嚼粘骨膜瓣也正常愈合。13例患者即刻种植义齿修复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根形螺纹纯钛种植体、骨挤压植入法、微创取骨法和骨磨制骨法等配套种植技术,自体骨颗粒及混合人工骨颗粒等植骨材料植入,自体牙龈粘骨膜瓣移植在即刻种植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钛膜引导牙种植体HA颗粒周围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 在狗的下颌骨区制备种植窝及人工骨缺损区后,植入HA涂层钛种植体,用钛片将骨缺损区平均隔离成两部分,一部分植入HA颗粒,另一部分作为空白对照,于缺损区上覆盖钛膜,种植后第4,8,12周分别作组织学切片,观察种植体周围形态学。结果 在第4周,种植体周围有明显的骨生长,第12周时骨量生成增多,骨的结构与周围的板状骨相似。结论 钛膜可维持膜下间隙的存在,可作为膜引导的材料,HA颗粒对骨的再生有引导性。  相似文献   

8.
陆学伟 《黑龙江医学》2004,28(8):614-615
目的 应用天然无机牛骨Bio -oss结合自体骨修复拔牙后即刻种植中的骨缺损 ,解决种植区的骨量不足问题。方法 在种植术中将Bio -oss和自体骨混合物充填在拔牙后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 ,6~ 9个月后进行 2期手术。暴露骨缺损区 ,通过临床检查评价其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骨组织再生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2期手术时发现骨缺损区都获得了高水平的新骨形成 ,术后负重 8~ 4 0个月的跟踪随访 ,结果显示 5 4颗植入骨缺损区的种植体 ,有 2颗脱落 ,种植体存活率达 96 %。结论 Bio -oss与自体骨联合应用于拔牙后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可以成功的引导骨组织再生 ,重建缺损的骨组织 ,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  相似文献   

9.
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负重骨大段骨缺损的长期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大段负重骨骨缺损的长期效果及所用支架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内最终转归情况。方法 中国青山羊15只,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缺损内植入组织工程骨(珊瑚羟基磷灰石+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术后早期行ECT、X线、组织学等手段检测,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远期在术后6、12、18、24月行X线及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及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内转归。结果 早期ECT显示在术后2个月内骨再生和再血管化进展顺利,X线和组织学显示术后组织工程骨成骨呈渐进性和偏心性:远期X线和组织学显示组织工程骨与山羊胫骨牢固愈合,并开始塑形且出现髓腔再通,珊瑚羟基磷灰石在体内逐渐成为骨基质的组成成分,自身架构消失。结论 组织工程骨可以完全修复山羊大段负重骨骨缺损,形成正常骨组织并发挥功能;珊瑚羟基磷灰石最终被降解转化成骨基质。  相似文献   

10.
上颌窦提升术中单独应用Bio-oss骨胶原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骨胶原在上颌窦底植骨提升中的应用.方法:采用Bio-oss骨胶原对4例患者共6侧上颌窦行植骨提升术中,同期行牙种植术.结果:术后6个月X线检查发现,移植材料和移植物周围正常骨组织界线变模糊.所植入12 枚种植体无出现松动脱落.种植体均和形成的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组织,种植体周围未见明显骨吸收阴影,成功率100%.结论:Bio-oss骨胶原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单独作为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以成年杂种犬为实验对象,以未涂层纯钛种植体为对照,用定量组织学方法研究两种羟基磷灰石(HA1和HA2)涂层种植体穿骨皮质种植1、3、6个月后,种植体-骨组织界面骨融合形成的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均能在种植早期加速界面骨融合的形成,其中HA2涂层种植体的骨融合指数在各种植程期均高于HA1涂层和未涂层纯钛种植体,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钛网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在不同植体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的实际成骨效果.方法 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2、3、4前磨牙,一侧植入韩国DIO植体4枚,另一侧植入ITI植体4枚.每颗植体周围制作垂直-水平联合型骨缺损,48枚植体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GBR组、钛网+骨粉组、钛网+GBR组.6个月后处死实验犬,通过直观测量、硬组织切片和新生骨形成率比较各组骨再生效果.结果 酸蚀喷砂(SLA)表面的植体周围骨再生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可吸收研磨介质(RBM)表面;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GBR组骨再生效果最佳,GBR组和钛网+骨粉组次之,对照组最差,其中GBR组和钛网+骨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A表面处理方法有利于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的骨整合;钛网联合GBR技术作为一种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的新方法,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it the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PECT) to compare osteoblastic activity of two implant systems: an Endopore implant (Beaded implants) placed immediately into an extraction socket in conjunction with peri-implant autogenous grafting supplemented with a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 technique, and an Endopore implant placed immediately into the extraction socket without peri-implant grafting and GTR. Endopore implants of the same size (12 mm x 4.1 mm INT-Hex) were placed in fresh extraction sockets in the canine-tooth region of the pigs jaw. The implant on the right side had peri-implant bone grafting utilizing autogenous bone together with cytoplast resorbable GTR membrane, whilst the implant on the left side received no peri-implant bone grafting. Osteoblastic activity was evaluated 81 days (11 weeks and 4 days) post implantation using the SPECT imaging technique. The SPECT imaging revealed more osteoblastic activity on the side with peri-implant bone grafting as compared with the site without peri-implant bone grafting.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peri-implant bone grafting with GTR around the immediate implant showed more osteoblastic activity and thus enhanced osseointegration when compared with the implant without bone grafting and GTR. Bone grafting and GTR should be encouraged as a standard procedure with dental impla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ITI种植体用于后牙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后牙游离端缺失采用种植义齿修复的56例共227个种植体。其中即刻种植4例,上颌窦内提升术9例。3~6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定期随访种植牙的探诊深度、种植体骨结合状况、种植体的骨丧失水平。结果经过1~4年的随访观察,227颗种植体无一松动脱落,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和感觉异常。种植体稳定,未见其周围有X线透视区。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种植体龈沟探诊深度为(2.93±0.37)mm;术后1年的骨丧失水平均值为(0.92±0.62)mm,1年后的平均每年骨吸收均〈0.2 mm。病人对舒适度、美观性和咀嚼效率评价良好。结论 采用ITI种植系统对后牙游离端缺失进行修复,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牙槽窝保护技术,在拔牙后牙槽窝中即刻植入Bioss骨粉或羟基磷灰石骨材料。后期完成种植手术,同期取牙槽窝骨标本,行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测,对比不同材料保护牙槽窝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患者50例,因创伤致牙脱位、断裂,牙槽窝骨折者25例,牙周病15例,残根伴根尖囊肿6例,咬合致牙折4例。患者在局麻下微创拔除病灶牙根,刮净牙槽窝,分别植入Bioss骨粉或羟基磷灰石骨粉,表面用可吸收胶原膜覆盖,严密缝合创口。56月后局麻下用环钻钻取牙槽窝上方骨柱,行硬组织切片检测,对比新骨形成和人工骨代谢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牙槽窝骨质均得到有效保护,牙槽嵴的宽度均满足临床种植需求。刚植入人工骨粉时,数字牙片显示牙槽窝的骨密度高,人工骨颗粒清晰,到3个月时,骨粉密度渐变淡,颗粒也渐渐变得模糊。由标本硬组织切片来看,无论是羟基磷灰石还是Bioss人工骨粉,在牙槽窝中均有新骨形成,在人工骨粉颗粒间有骨质形成,越往根部,骨质形成越多,骨结构越成熟。Bioss骨粉植入的牙槽窝标本,其新骨形成量多,人工骨代谢更快。结论:利用牙槽窝保护技术,将Bioss或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粉在拔牙后即刻植入牙槽窝中,均可以有效保护牙槽骨量,维持牙槽骨形态,顺利完成种植手术,软硬组织美学效果良好。Bioss骨粉的成骨效果好于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材料PepGen P15 Flow(简称P15)和Bio-Oss引导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能力及骨一种植体结合能力。【方法】将beagle犬下颌单侧双尖牙全部拔除,然后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3颗。植入后于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骨缺损并作如下处置:A组空置,B组植入P15,C组植入Bio-Oss;覆盖Bio-Gide,初期缝合伤口。于术后第6周、12周将beagle犬分期处死获取标本,进行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测。【结果】B、C组植骨区外形均较A组膨隆,尤其是C组。X线观察可见B、C组X线阻射影几乎覆盖整个植骨区,而A组的X线阻射影仅局限于骨缺损周边区域。组织学检查发现:植骨区范围内的新生骨比例和骨一种植体结合率B组最高,C组其次,A组最低;未降解的植骨材料比例B组低于C组;植骨材料一新生骨结合率B组高于c组。【结论】与Bio-Gide联合应用,P15与Bio-Oss均能有效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数量与质量,且能促进骨一种植体结合率,前者较有利于促进植骨区新生骨改建成熟,而后者较有利于保障植骨区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上颌磨牙区上颌窦底骨质菲薄的拔牙创,开展即刻种植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上颌磨牙区上颌窦底骨质间隔 菲薄的拔牙病例,实施同期上颌窦底内提升并即刻种植,观察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形式及效果,观察伤口生长及植体愈合情况,观 察上颌窦的变化情况。术后六个月制作并佩戴种植牙冠,观察咀嚼功能恢复情况,MCT观察牙槽骨质生长情况并测试比较手 术前后牙槽骨的变化。结果共收集32例上颌窦底骨质薄弱的上颌磨牙区拔牙病例实施即刻种植,平均年龄59.8岁。植体长 度8.5~10 mm,直径4.5~5.5 mm。植体的最小就位扭力仅依靠手指就位能够维持静立不动,最大就位扭力达到30 Ncm。术后 过程平稳,无植体松动失败。术后6月,上颌窦未见异常表现,完成种植牙冠制作佩戴,恢复咀嚼功能良好。随访时间12~96月, 成功率100%。治疗前后,颊、腭及近、远中牙槽嵴高度变化差值分别为0.8069±0.6253(t=1.2904, P>0.1)、0.5275±0.3331(t= 1.5836, P>0.05)、0.5416±0.4048(t=1.3379, P>0.05)、0.5172±0.3874(t=1.3351, P>0.05)mm,牙槽嵴宽度变化差值为0.5522± 0.4381(t=1.2604, P>0.1)mm,术前后牙槽骨尺寸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颌磨牙区拔牙创骨质条件欠 佳、上颌窦底骨质薄弱的情况下实施即刻种植,即可以避免损伤上颌窦底粘膜又能达到良好的种植效果。手术过程简单、创伤 小,充分利用了现存牙龈以及牙槽嵴的有利条件,维持了牙槽嵴的形态,避免了延期种植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羟基磷灰石(HA)涂层钛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的可行性,将HA涂层钛种植体植入狗颌骨内,施以150g正畸力,采用X线照片定位测量及种植体周围临床指征的动态观察,了解支抗种植体的稳定性、颈部软组织健康状况及颈部骨量变化。结果显示:种植体无松动、脱落,不移动;颈部软组织存在轻微炎症,但对颈部骨组织无影响,骨量未发生改变。提示HA涂层钛种植体可作为支抗用于短期的口腔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