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方法,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36例,恶性肿瘤6例。采用了4种手术入路。结果全部患者肿块均完整切除,肿瘤的复发率16.7%(7/42),其中良性肿瘤复发率8.4%(3/36),恶性肿瘤复发率66.7%(4/6):术后并发症17例(38.1%)。结论咽旁间隙肿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功能障碍,根据肿瘤的性质、来源、位置、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进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临床少见的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54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以外周神经瘤居多,约占55.6%.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7年,术后复发4例,2例为良性肿瘤,再次手术治愈;2例恶性者分别死于手术后1年、3年.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未手术,分别死于化疗后2年、3.5年.余均治愈.结论:高分辨CT及MRI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认为经口径路用于较小的肿瘤切除,颈侧径路为安全有效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3.
4.
咽旁间隙解剖结构深而复杂 ,血管神经丰富。发生于咽旁间隙的肿瘤 ,在头颈部肿瘤中不到 0 .5 % [1] ,术前多缺乏病理性诊断 ,且肿瘤病理类型繁杂多样 ,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困难和特殊性。现对近 1a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 2 4例咽旁间隙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以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例中 ,男 17例 ,女 7例 ,年龄 10~ 6 3岁 , x±s(39± 5 )岁。以口内或颈部包块就诊 19例。吞咽不适、咽部异物感或吞咽阻挡感 14例 ,咽部疼痛 6例 ,语言含糊不清 6例 ,鼻塞 7例 ,声嘶呛咳 3例 ,呼吸不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减少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26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者19例,出现并发症者7例,如:术腔感染、咽瘘、永久性神经损伤、颈动脉结扎、术腔渗血致呼吸困难、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结论:掌握咽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诊治咽旁间隙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咽旁间隙肿瘤89例。术前为32例患者行针吸活检术,50例行CT检查;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腮腺入路29例,经颈入路45例,经颈-下颌骨外旋入路15例,术后全部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针吸活检32例中27例诊断正确,CT检查50例中46例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组织学检查良性肿瘤72例(81例),以恶性肿瘤、混合瘤多见37(42%)。良性肿瘤术后10例复发(14%),恶良肿瘤12例复发或转移(74%)。结论:术前针吸活检和CT检查对诊断咽旁肿瘤有意义,经腮腺和经颈部入路是最常用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收治的115例咽旁间隙区原炭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诊治方法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本组11例咽旁间隙区原炭性肿瘤中良性99例,恶性16例。最常见者为腮腺深叶肿瘤(46例)及神经源性肿瘤(42例)。临床多表现为颈部或咽侧包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呼吸或语言功能障碍。CT或MRI能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继炭改变,超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能揭示肿瘤与血管系统的关系。本组肿瘤均经颌后-颌下径路切除。术后随访1~10年,2例死亡,18例失访,其余均治愈无复发。结论:CT、MRI或颈动脉造影对咽旁间隙区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治疗设计有重要意义。经颌后-颌下径路切除咽旁间隙区肿瘤简易、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8.
咽旁间隙肿瘤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28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10例,涎腺混合瘤9例,其它5例;恶性肿瘤4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颈侧切开为一较好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径路选择,对收治的8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手术入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咽旁肿瘤较大、颈内动静脉受压、包裹情况不明者以颌下入路为主;肿瘤较小、边界清楚、口咽壁较明显者以经口入路为主。认为,咽旁间隙的肿瘤以良性多发,CT、MRI、B超对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性质及周围的毗邻关系均有清晰提示,可指导医师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1964年~1990年间,我科收治颈侧、咽旁间隙肿瘤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5岁,无明显好发年龄。病程1个月~9年。本病肿瘤来源分为神经源性肿瘤和其他肿瘤,本组神经源性肿瘤41例,占82%。50例中良性肿瘤44例,恶性瘤6例;2例放疗,余均采取手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咽及咽旁间隙肿瘤切除的最佳入路。方法:采用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12例,其中鼻咽部肿瘤2例,口咽,喉咽部肿瘤5例,咽旁间隙肿瘤5例。对其中的3例恶性肿瘤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咽部缺损明显的3例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2例,胸大肌皮瓣修复1例。结果:12例病变均获得彻底的切除。疗效满意,未见明显的功能受损及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具有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便于修复缺损,后遗畸形轻微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咽及咽旁间隙特殊病变如血管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选择提供资料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9例咽旁间隙肿瘤作了回顾分析。术前32例病人作了针吸活检,50例作了CT检查;全部病人均行手术治疗,主要采用经腮腺和经颈部入路手术,术后全部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在32例针吸活检病人中27例诊断正确,50例CT检查中46例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组织学检查见良性肿瘤72例(81%),恶性肿瘤17(19%),以混合瘤最为多见,共37例(42%)。结论显示针吸活检和CT对咽旁肿瘤的术前诊断和评估十分重要,经腮腺和经颈部入路是最常用手术进路,咽旁肿瘤术的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除侵犯中颅窝的咽旁颞下区巨大肿瘤安全而彻底的手术进路.利用颞部切口可充分暴露中颅窝底和颞下窝以及颌下进路显露咽旁区解剖的特点,联合进路切除2例咽旁颞下区巨大肿瘤.2例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颞下区肿瘤顺利切除,患者术中组织损伤、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颞部-颌下联合进路适合于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颞下区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选择我院1990年10月~1992年6月间,首次放疗鼻咽癌患者104例,通过CT检查观察鼻咽癌侵犯咽旁的范围及放疗后肿瘤消退情况。结果发现,咽旁肿瘤消退时间与远期控制有关,肿癌消退缓慢,提示预后不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临床分期,临床分期越晚,肿瘤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越多。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臭氧椎旁间隙注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每组44例,均给予臭氧腰椎旁间隙注射治疗,A组浓度为25μg/ml,B组为40μg/ml,C组为60/,g/ml,注射量均为10~15ml,对比i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优良率均显著高于A、C丽组(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ore,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B组显著低于A、C两组(P〈0.01或P〈0.05)。结论臭氧腰椎旁间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40μg/ml浓度的臭氧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临床对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认识。方法: 报告近二十年来收治的7 例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男3 例,女4 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口内径路2 例,颈侧切开径路5 例。结果: 所有病例经随访2 ~8 年,均无复发。结论: 该病应早期诊断,CT 应列为常规检查;手术切除要彻底,颈侧切开为一安全、彻底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