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肱骨近端三或四部分骨折治疗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三或四部分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存在较大争议。对移位不明显和稳定骨折,保守治疗、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缝线捆扎及髓内钉固定的疗效较好;对不稳定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有一定优势,特别是锁定接骨板更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对肱骨头缺乏软组织附着或技术上不可能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则应考虑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一般而言,三部分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较好,四部分骨折行锁定接骨板与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则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肱骨头血供情况、年龄、骨量及健康状况等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难以有效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待更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通过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结果,仅约20%的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其中一小部分不适于内固定治疗的患者需要假体置换。骨折后肱骨近端解剖结构破坏失去了正常的解剖标志,加之肱骨近端解剖变异大,另一个技术难点是确保大小结节牢固固定并愈合,因此,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技术方面非常具有挑战性。确实,许多患者由于假体置放的技术错误导致术后结果不理想。除了手术技术外,还要重视患者选择与制定合理的术前计划及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尤其四部分骨折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棘手,该类损伤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难以取得满意疗效^[1]。我科2003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18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外翻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外翻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文献,从定义、分类、病理解剖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外翻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的颈干角≥160°,重要特征是肱骨头干骺端内侧区域无移位或轻度移位,有助于维持骨折后内侧骨膜完整性,降低肱骨头坏死发生率。因此,与肱骨近端其他复杂骨折相比,该类型骨折预后较好。Neer分型将其归为三部分或四部分骨折,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将其归为C型(C1.1)。该类型骨折的治疗,可以根据患者年龄和骨折移位程度选择保守或外科治疗。保守治疗优点为无创,但存在无法获得解剖复位和并发症多等不足。外科治疗包括切开复位结合钢丝或锁定钢板和/或不可吸收缝线内固定、骨间缝合技术以及肩关节置换术等。微创手术有助于保存肱骨头血供,降低肱骨头坏死发生风险,减少骨和软组织术后并发症。对于骨折粉碎、移位严重,骨质疏松且不适合内固定的老年患者,肩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最佳治疗方式。结论 外翻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在骨折分类、肱骨头血运以及治疗等方面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微创技术的临床安全性、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适应证等方面尚需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普通钢板治疗逐渐淘汰,锁定钢板广泛用于治疗各型肱骨近端骨折并取得较满意疗效,髓内钉应用已取得很大进展,半肩关节置换技术也日益成熟.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植骨、骨水泥加强内固定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预后更好.该文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者,治疗较为棘手,治疗不当常导致肩关节僵硬、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大,会进一步破坏肱骨头的血供,增加肱骨头缺血坏死及骨不连的风险.人工肱骨头置换能迅速地消除患者的疼痛、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分析自2008—01—2012—10收治并随访的52例肱骨近端二部分以上骨折。采用有限切开、透视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骨缺损患者采用自体髂骨及人工骨植骨。结果本组获得随访8—25个月(平均15个月),肱骨近端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1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2.7%。未发生断板、断钉,无肱骨头缺血坏死及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骨缺损者取髂骨、人工骨植骨,根据骨折类型及稳定性等指导功能锻炼,骨折愈合良好、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8.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生于老年人,而严重骨质疏松给骨折的临床治疗带来许多困难,保守治疗效果往往较差。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普通钢板固定往往导致内固定失败、骨折再移位发生率高。我们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26例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人工骨植骨加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智  翁伟峰  潘福根 《骨科》2013,4(1):16-18
目的探讨利用AO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或四部分)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41例,其中37例、平均年龄63岁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PHILOS钢板内固定方法,术中注意保护小结节内侧的骨膜连续性,并保护好腋神经及头静脉,肱骨头复位后骨缺损处行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采用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及肩关节X线片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7个月(5.0~32.0个月),3例肱骨头坏死,坏死率为8.1%,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平均为78.6分(46.0~96.0分)。结论利用PHILOS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使早期功能锻炼成为可能,从而保证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1996年1月~2003年1月,共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2例,仅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51例患者进行分析。按AO/ASIF原则分类,分别采用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5例、“T”形或三叶草钢板内固定40例、人工肱骨头置换4例、肱骨头切除、肩袖重建2例。结果51例获得1~3年随访,平均1.5年。无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骨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发生,1例延迟愈合。按Neer评分标准,优35例(68.6%),良11例(21.6%),可3例(5.9%),差2例(3.9%)。结论对肱骨近端移位或粉碎性骨折,采用内固定能恢复肱骨近端解剖形态,骨折端稳定,术后配合康复锻炼,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目前临床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较多.但因受患者骨折类型、损伤程度、骨质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少内固定方法达不到骨折有效固定反而会导致肩关节僵硬、疼痛、骨折复位丢失、骨不连等问题。随着人们对损伤修复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寻找一种损伤小、影响小的优质材料和新的治疗方法,已成为骨科临床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被临床称之为“生物学固定”的锁定钢板(LPH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Ⅱ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应用Ⅱ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5例,三部分骨折17例,四部分骨折6例。采用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或经三角肌外侧入路,Ⅱ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术后采用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情况;影像学评价骨折愈合、内置物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末次随访优良3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1.58%。其中并发症发生6例次,发生率15.79%。包括肩关节撞击1例,肱骨头内翻畸形3例,螺钉松动伴骨不连1例,肱骨头吸收伴坏死1例。[结论]采取Ⅱ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Neer三、四部分骨折,能有效固定后外侧骨块,有效减少内翻畸形及肩峰撞击的发生,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眩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5例眩骨近端骨折.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0.3岁。按Neer分型,其中Ⅱ型3例,Ⅱ型20例,Ⅳ型12例。术后按照Neer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过术后6~12个月的随访,优28例.满意4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91.4%。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8例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25~79岁,平均52.8岁.所有骨折均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质疏松7例.手术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对骨折进行固定,对其中6例存在严重骨缺损患者进行自体骨植骨.结果 随访8~24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良7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72.2%.合并内翻畸形1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术后1年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适宜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既能实现对骨折断端的稳固固定作用,又避免了对骨块附着软组织和骨膜的过多剥离,可有效地遏制肱骨头的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技术要点和早期疗效。方法对12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伴肱骨头脱位的高龄患者,早期手术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采用三角肌胸肌间入路,先复位大小结节,确定假体高度,骨水泥固定假体保持30°左右的后倾,大小结节再复位固定,必要时取骨折的肱骨头自体骨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6个月,术后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骨折。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定人工关节功能,平均为84.4分,90分以上(优)3例,80~89分(满意)7例,70~79分(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83.3%。12例患者疼痛方面平均得分为33.5分,功能方面为25.6分,运动方面为16.5分,解剖重建方面为8.8分。结论在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掌握手术技术以及合理的术后康复等前提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患者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尤其在减轻创伤后肩关节疼痛方面效果最为显著。但在恢复肩关节活动度方面仍欠满意,需加强对患者术后关节康复训练的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肱骨头粉碎骨折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头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螺钉克氏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头四部分骨折患者22例,术后用ConstantFunctionalScore评分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人工肱骨头置换组优于LCP固定组(P<0.05),两者均优于螺钉克氏针内固定组(P<0.01)。结论对于年龄偏年轻,骨质条件较好的患者,LCP内固定应考虑为首选;对于严重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7例,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0例,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7例,均为四部分骨折。采用Neer评分标准从疼痛、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12~30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置换组优良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3例,应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9例,复位内固定治疗18例,外固定治疗16例。结果:平均随访5.5个月,9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肩关节活动大于90度,内固定患者中,16例肩关节活动度恢复40%~60%,外固定治疗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20%。结论:老年骨质疏松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4例,三部分骨折25,四部分骨折3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围手术期根据骨折三期用药的理论辩证使用中药内服治疗。术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 42例均获随访,时间5~1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24周。1例发生肱骨头坏死。功能情况采用Neer评分:优15例,良21例,可6例。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有重要意义:可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利于同行之间的交流。常用的肱骨近端骨折分型有AO分型、LEGO分型、Neer分型等,作者更喜欢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主要包含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四部分,判断标准为成角45°或骨折移位1cm。这四个骨折块之间的移位程度决定了骨折的Neer分型。需要指出的是在Neer分型中,所提到的移位程度是指其他三个骨折块相对于肱骨头的位置。Hertel2004年研究指出,连接肱骨头的内侧皮质长度非常重要,是判断骨折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大于8mm,则预示其内侧血运未被破坏,肱骨头发生缺血坏死的几率较小,如果连接肱骨头的内侧皮质长度8mm+骨折移位2mm,则肱骨头可能会发生缺血坏死。因此对于复杂的四部分骨折,只要连接肱骨头的内侧皮质长度8mm,则应该考虑在良好复位的基础上进行内固定,这种情况下发生肱骨头坏死的几率较低。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只要涉及的肱骨近端骨折,均要拍肩关节创伤系列片,即肩关节正位、肩胛骨侧位、腋位或肩关节三维CT。以准确观察判断四个骨块之间的关系。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不论使用什么固定方式,应争取对骨折进行解剖重建、有效固定。肩关节置换尤其是反肩置换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