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针治疗呃逆4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炼 《江苏中医》1997,18(4):34-34
  相似文献   

2.
耳针治疗呃逆43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耳针治疗呃逆,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22岁;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2天;初次发作31例,反复发作12例。2治疗方法2.1取穴胃、肺、贲门、膈、神门、交感。2.2操作患者坐位,医者用针柄在相应的耳穴局部轻轻按揉,探求到最敏感点,耳廓常规消毒后,将耳针依次快速刺入相应穴位敏感点,采用大幅度高频率快速捻转进针法,使患者感到耳廓相应穴位处烧灼和胀痛为宜,每5分钟捻转行针1次,留针时间最少30分钟,最长3小时,每日1次,3次为1疗程。第一次针左耳,第二次针右耳,两耳交替进行。3…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中风呃逆症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孔江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933-933
中风呃逆症系指中风以后 ,患者多因情绪紧张 ,抑郁不畅 ,气逆上冲而出现的呃逆声短而频发 ,连续不断 ,不能自止为其特征。此症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膈肌不由自主的持续性的痉挛反复发作而出现的症状 ,且非器质性的病变。此法能够迅速的改善呃逆频作 ,对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减少出血 ,改善水肿以及病情的康复起着很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本篇对中风合并的呃逆症采用针刺治疗3 8例观察 ,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 8例中 ,男性 2 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5 0~ 80岁之间 ;缺血性脑血管病 2 2例 (包括脑梗死、脑栓塞 ) ,出血性脑…  相似文献   

4.
耳针膈区治疗呃逆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针膈区治疗呃逆23例214001无锡市中医医院谢建琴呃逆,俗称打呃,临床表现为气逆上冲,喉间呃逆有声,连续或间断发作,难以自忍。大多数为偶尔发作,且轻微,可不治而愈;有些连续发作者,必须经过治疗。本人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耳针膈区对呃逆疗效显著,现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科采用耳针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呃逆是由气逆上冲,致喉间呃呃有声,声频而短,难以自制的病证。祖国医学认为其病机为胃气上逆,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形成呃逆。其病位虽在胃,但与脾、肺、肝、肾密切相关。笔者随本院赵秀英老师学习多年,赵老师对中风继发呃逆有独到之见,对肝阳亢盛、痰浊阻窍型呃逆,以镇肝降逆、祛痰理气为治疗原则,处方:代赭石 30 g、天麻10 g、竹茹10 g、郁金 10 g、柿蒂 10 g、茯苓 10 g、姜半夏 10  相似文献   

7.
1病历介绍 患者,男,78岁,因左侧偏瘫半月余收入院。查体: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居中,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1级,左侧病理征(+)。螺旋CT证实为脑出血。经常规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改善血液循环治疗,并予以相应对症支持处理后,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1周后出现呃逆,呃逆声响亮有力,声短而频,连续发作,不能自抑,甚至睡眠时仍呃逆不止,严重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及情绪,予以肌注氯丙嗪、山莨菪碱后症状无缓解。查患者面红唇干,发热,口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相似文献   

8.
耳针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或结束后常出现顽固性呃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临床常采用肌注胃复安、山莨菪碱、口服中药汤剂及穴位注射等治疗。2003年2月-2006年6月,  相似文献   

9.
张鸿 《河北中医》2012,34(7):1041-1042
呃逆俗称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现代医学称膈肌痉挛,病情轻者可自行消退,严重者持续不断,若持续时间超过48 h称为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2009-01-2011-10,笔者采用针药联合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38例,与采用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合并呃逆5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针刺配合中药的方法治疗中风合并呃逆51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51例均为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可依杖行走,生活部分自理。其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最小65岁,最大77岁,平均70.5岁;呃逆病程最短3天,最长30天。平均11.5天,……  相似文献   

11.
阿托品注射内关治疗中风呃逆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坚峰 《中医研究》1999,12(3):55-56
一些中风患者可并发程度不同的呃逆症,笔者运用阿托品穴位注射双侧内关治疗中风呃逆12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系CT证实的中风住院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43岁,脑梗塞9例,脑出血3例。患者每...  相似文献   

12.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一般多发生在一些急慢性疾病中或各种手术后,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则呃逆频繁,不能自止,影响日常生活及病后康复。笔者采用体针合耳针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住院患者。性别,男4例,女2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45岁;病种,脑出血2例,脑梗塞4例;其中1例是以把逆症状先出现,其余5例均于中风发病1~2天内出现呢逆症状。2治疗方法穴位注射法:取双侧足三里穴及阿托品注射液.操作时,常现消毒后,用注射器,进针约1.scm,每穴注射阿托品各0.sing。可防病情而改变用量.但每次双穴总量不超过Zing(各1/2量)。每日1~2次。如果有阿托品禁忌症,则用以下方法。取第4和第5颈椎棘突下务开0.5寸的双侧穴位。操作时,针尖略向脊柱方向斜刺,进针在0.5~1.0寸之间,以局部出现…  相似文献   

15.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是由于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郁痰阻,气血亏虚等原因而引起胃失和降,造成胃气上逆动膈而成.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针、耳针、水针几种针刺方法对中风后呃逆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D四组,分别采用体针、耳针、水针、联合针刺四种针刺方法治疗,1周后对比疗效。结果:D组的总有效率迭100%,优于其他三组,经统计分析,D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几组虽然总有效率虽然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的痊愈率对比,D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经统计分析,D组和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针、耳针、水针三种针刺方法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中风常伴发呃逆,往往较顽固,治疗较为困难,临床上西医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治愈率低,易复发.近4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顽固性呃逆45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45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田丽琼 《中医药导报》2004,10(10):31-31
目的 :对中风后呃逆进行针刺治疗 ,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针刺足三里 (双 )、合谷 (双 )、内关 (双 )及中脘穴 ,施平补平泻法 ,得气后留针 30~ 4 0min ,每 10min运针 1次。结果 :31例患者中 ,治愈 2 0例 ,好转 9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93.5 5 %。结论 :本治疗方法治疗呃逆简便易行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中风后呃逆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古称“哕”、“哕逆”等 ,是指胃气上逆动膈 ,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为膈肌痉挛。在中风病中呃逆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 ,其辨证有自身的特点 ,治疗原则方法也与一般呃逆不同。笔者试论述之 ,冀临床可参考一二。1 逆气生呃 昭示转机《素问·宣明五气篇》述“胃为气逆为哕”指出呃逆由胃气上逆动膈所致。而多数中风后出现呃逆的病人在发病前并无胃病 ,之所以胃气上逆是因为中风病气血痰火风阳上冲 ,引动阳明胃火所致。《素问·宝命全形论》说“病深者 ,其声哕”。同样 ,中风后出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