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年男性肥胖者与体质量正常者的血压差异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30-40岁男性的肥胖与体质量正常者血压的差异。方法:对在特需医疗部住院查体的104例30~40岁男性患者询问病史,测身高、体质量,连续3d清晨测血压取其均值,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根据BMl分为两组:BMl≥25.0kg/m^2为肥胖组(n=59),BMI 18.5-25.0kg/m^2为正常组(n=45)。结果:肥胖组的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平均动脉压(mmHg),均高于正常组(收缩压:119.92&;#177;11.65和114.34&;#177;10.63:舒张压:79.15&;#177;8.36和74.28&;#177;8.58;平均动脉压:92.26&;#177;8.45和87.27&;#177;899),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539,-2.902,-3.104,P=0.013,0.005,0.003)。结论:对血压正常的肥胖中年男性(BMI≥25kg/m^2者)应采取干预措施,控制体质量,以防止血压继续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国内外关于瘦素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多,且结果也不一致。研究血清瘦素、体质量指数与血压的关系,探讨瘦素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12/2003-7老年医学科住院的98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测定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等指标。分析瘦素与其它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无论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肥胖组(BMI>25kg/m2)血清瘦素浓度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BMI<25kg/m2),P<0.01。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水平(5.2±2.6)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犤(3.2±1.7)μg/L犦,(P<0.01),经协方差分析,校正BMI和年龄后,两组间血清瘦素水平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血清瘦素水平与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显著正相关,校正年龄及BMI后,瘦素浓度仍与收缩压(r=0.333,P<0.05)及舒张压(r=0.376,P<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瘦素及BMI的升高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血清瘦素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及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机关工作者肥胖与血压、血脂的关系。方法:对西京医院门诊体检的235例根据人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的结果分为3组:超重组46例,肥胖组76例,及正常对照组113例,对以上人群进行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及B超等项目的检测。结果:235例中,肥胖患者男性56例,女性20例,男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女性(χ2=16.80,P<0.01);收缩压及总胆固醇的值超重组为(117.24±18.67)mmHg(1mmHg=0.133kPa),(4.84±0.97)mmol/L,肥胖组为(124.33±17.13)mmHg,(4.81±0.99)mmol/L,对照组为(110.56±12.82)mmHg,(4.47±0.92)mmol/L,3组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24,-5.972,P<0.05),总胆固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5,-2.387,P<0.05);超重肥胖组脂肪肝阳性43例,对照组脂肪肝阳性1例,脂肪肝的发生高于对照组(χ2=45.5,P<0.01);男性腰臀比为0.92±4.20,HDL-C为(1.19±0.13)mmol/L,女性腰臀比为0.85±5.70,HDL-C为(1.32±0.15)mmHg,肥胖组两性间,腰臀比、HDL-C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08,3.221,P<0.01)。结论:西北地区机关工作者中肥胖与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中学教师动态血压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0-04/06石家庄市藁城中学健康中学教师100人,男45人,女55人,年龄21~60岁。采用Spacelabs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受试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受试者年龄21~60岁,每10岁为一年龄组,21~30岁组32人,31~40岁组25人,41~50岁组20人,51~60岁组23人。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计算血压负荷。动态血压均数正常参照值:24h低于130/80mmHg(1mmHg=0.133kPa),白昼低于135/85mmHg,夜间低于125/75mmHg;血压负荷(在一定时间内收缩压和舒张压超过正常范围的读数百分率)低于10%。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中学健康中学教师100人。①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24h及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②51~60岁组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犤(119±4),(76±5),(90±4)mmHg;(110±7),(68±5),(82±4)mmHg;(112±8),(70±4),(84±4)mmHg;(112±5),(71±6),(86±4)mmHg,P<0.01)犦。③51~60岁组白昼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P<0.01)。④夜间平均收缩压:41~50岁组,51~60岁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21~30岁组,31~40岁组犤(108±8),(108±7)mmHg;(105±8),(106±9)mmHg,P<0.01犦;夜间平均舒张压:51~60岁组明显高于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犤(69±5),(63±4),(64±5),(65±7)mmHg,P<0.01犦。⑤各年龄组24h、白昼、夜间舒张压负荷明显高于收缩压负荷(P<0.01);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明显高于白昼(P<0.01)。结论:健康中学教师24h及白昼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21~50岁教师血压增高不明显,50~60岁教师血压增高明显。健康中学教师的动态血压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夜间血压负荷与白昼相比明显偏高,尤其是夜间舒张压负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诊所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 5 5 5名初诊或停药 2周以上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诊室血压、2 4h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5 5 5名患者根据诊室脉压 (CPP)及 2 4h动态脉压 (APP)水平分别分为四组 ,A组 :PP≤ 40mmHg ;B组 :40mmHg 60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 (LVMI)男性 >13 4g/m2 ,女性 >110g/m2 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 ,分为年龄匹配的左室肥厚组和非肥厚组 ,其中肥厚组 2 3 7例 ,非肥厚组 3 18例。结果 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 ,舒张压无明显差异 ,脉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是收缩压增高。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为因变量 ,以诊所或 2 4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 ,只有诊所或 2 4h收缩压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脉压与收缩压增高均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 ,而收缩压增高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决定因素。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增高对左心室肥厚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2456名健康体检者的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和代谢综合征进行观察。结果:在各年龄组代谢综合征患者(n=309)脉压明显升高犤40~54岁组、55~69岁组和≥70岁组分别为(49±11),(54±11)和(59±13)mmHg,1mmHg=0.133kPa犦,与对照组(n=214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4,5.15,2.22;P<0.05~0.01);40~70岁代谢综合征组患者收缩压犤40~54岁组和55~69岁组分别为(135±17)和(139±15)mmHg犦和舒张压犤40~54岁组和55~69岁组分别为(86±9)和(85±10)mmHg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19,5.21,8.81,2.20;P<0.05~0.01),在年龄大于70岁时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脉压升高,可能参与代谢综合征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中生体重指数(BMI)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体检的1943例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标准《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分成4组,A组为体重过低,B组为体重正常,C组为超重,D组为肥胖,对各组高中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检测,分析BMI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A组352例,平均收缩压(113±12)mmHg,平均舒张压(67±12)mmHg;B组1264例,平均收缩压(117±14)mmHg,平均舒张压(68±13)mmHg;C组223例,平均收缩压(127±14)mmHg,平均舒张压(69±12)mmHg;D组104例,平均收缩压(132±15)mmHg,平均舒张压(71±12)mmHg。4组间平均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和D组平均舒张压均高于A组和B组(均P<0.05),A组和B组及C组和D组的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BMI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胰岛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5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微量蛋白尿组 ( 2 3例 ) ,正常蛋白尿组 ( 2 7例 ) ,分别测 2 4小时动态血压、糖基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 :①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夜间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分别为 ( 14 1.8± 6.8)mmHg( 1mmHg =0 .13 3kPa)和( 97.1± 0 .9)mmHg ,较正常组 ( 12 2 .3± 6.1)mmHg和 ( 88.7± 5 .2 )mmHg明显升高 ,并存在显著差异 ( P均 <0 .0 5 )。②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而血脂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两组无显著差别 (P均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夜间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胰岛素水平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内皮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后左心室肥厚、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98-06/2002-11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初诊或停服所有降压药物2周以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5例。根据诊室脉压及24h动态脉压水平将555例患者分为脉压≤40mmHg(1mmHg=0.133kPa)组,40mmHg<脉压≤50mmHg组,50mmHg<脉压≤60mmHg,脉压>60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男性>134g/m2,女性>110g/m2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分为肥厚组237例,非肥厚组318例。结果:随24h动态脉压增大,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P<0.01),一氧化氮水平减少(P<0.05),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比值增加(P<0.05)。24h动态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诊室脉压均与内皮素、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171~0.377,P<0.01);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r=-0.269,-0.259,-0.167,P<0.01;r=-0.141,P<0.05)。脉压较收缩压、24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相关性更明显。而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以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均无相关性。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P<0.001),舒张压无明显差异,脉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是收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情况,并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与血糖、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关系。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10个单位维吾尔族年龄20~84岁的居民,进行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测定相关指标,分别以年龄、性别分层统计分析超重和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不同体重指数与血糖、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以WHO现行肥胖诊断标准(超重BMI≥25kg/m2,肥胖≥30kg/m2)为标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城市居民超重现患率为:65.6%,肥胖现患率为18.3%。男性分别为71.2%,17.7%;女性分别为55.9%,19.3%;男性超重现患率高于女性(χ2=15.7,15.5,P<0.01)。超重和肥胖现患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随BMI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8.6438,5.8172,P<0.01);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呈上升趋势,与体质量正相关(r=0.9424,0.9321,P<0.05)。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居民的每天膳食特点为高热量犤平均(12.35±5.62)MJ/d犦和高脂肪(平均脂肪热量比39.02%)。结论: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病现患率高、年轻人与男性的超重与肥胖现患率高、热量摄入高、膳食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