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药物在使用途中产生的对患者不利的影响,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保证患者的健康国家及相关各部门开展了对ADR的监测工作.本文简单介绍ADR监测工作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进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134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 分析总结1340例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旨在引起医生的重视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方法 从“全军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数据库中提取1997-1998年抗感染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中1340例,并对ADR的临床表现、所涉及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所致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约占50%,依次是胃肠系统损害、药物热、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等;在1340例中严重的ADR有243例,其中有8例死亡;按引起ADR例次排序,青霉素类居首位,以下依次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病药物及氨基糖苷类。结论 要避免或减少抗感染药物的ADR首先要发挥临床医生的主观能动性,临床医生要熟知各种药物的抗菌谱和药代动力学特点,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3.
蔺梅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3):76-78
从药物自身药理作用、药物用法用量、药物制剂工艺和生产质量、用药机体因素(生理因素、病理因素、个体差异)等方面,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临床用药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钱桥医院76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本组资料来源于1995年7月~2005年7月期间本人在我院临床工作中收集到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共76例,依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不良反应判断标准,分别对患者的基本概况、过敏史、致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不良反应表现及类型、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2结果2.1一般资料76例ADR中,男性36例,女性40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81岁,其中0.8~14岁12例,14~40岁30例,40~81岁34例。2.2过敏史患者本人以往曾有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等药物过敏… 相似文献
5.
在抗结核治疗中非常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很多不良反应都是用药两个月内.导致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HIV感染等.普遍的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肝脏损害、肾脏损害、过敏、神经肌肉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免疫损害,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要想避免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做好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6.
药物是人们用来防病治病的特殊武器,但是在进行防病治病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反应。因此,药物治病与致病的双重性,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药物的副反应是指药物治疗剂量上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这种反应常因人因药而异,但一般较轻微:可很快恢复,如果是超大剂量的应用,也可能会出现大的问题。由此医生常会根据某种药物的副反应,嘱咐病人在使用时给予相应的处置,如服用解热镇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医院2006~2010年4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药品种类、微生物出现次数、给药途径以及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结果45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女性占总例数的58.09%(262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87.36%(394例);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为抗感染药,占总例数的71.4%(322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总例数的62.75%(283例)。结论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医院2006~2010年4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药品种类、微生物出现次数、给药途径以及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结果 45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女性占总例数的58.09%(262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87.36%(394例);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为抗感染药,占总例数的71.4%(322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总例数的62.75%(283例)。结论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对我院2004-2006年33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结果 ADR,以抗感染药最多,其次是中成药、心血管类.ADR病例中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 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11.
1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药物不良反应不包括药物过量、药物滥用和治疗错误。药源性疾病是由药物引起的人体功能或结构的损害 ,并有临床过程的疾病 ,其实质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是所用药物特有的性质和病人某种决定个体对药物反应方式的先天性和获得性性状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 ,某些反应主要决定于药物 (物理化学性质、剂型、剂量、给药速率和途径 ) ,而另一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抗精神病药品发展迅速,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由新药代替了经典的老药.尽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于传统的药品要少得多,但由于近年来临床使用率高,由其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抗精神病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必将成为医务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变态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孕产妇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6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孕产妇,对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类以及分析。结果: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别:依据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的分类方法,将本文收集的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分类,其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为中药注射剂和抗生素;给药途径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几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入,所选的患者中46例为这一途径,占76.7%;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我院所选的60例孕产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皮肤过敏,30例,占50%;其次为发热,寒颤,24例,占40%;4例为消化系统,占6.7%;2例为呼吸系统,占3.3%。结论:当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逐渐的完善,全面的落实,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命及健康带来的威胁必然降低,同时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几率,避免了同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反复出现,规范药品的管理,进而提升医院临床的科学、安全及合理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不良反应( ADR)发生情况及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对服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的707例活动性肺结核进行 ADR 监测与调查。结果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 ADR 发生率为32.96%;80.69%的ADR发生在强化期;≥50岁患者ADR发生率高于〈50岁者( P〈0.05);发生ADR组患者在及时复诊、规则服药和治愈率方面,均低于未发生ADR组( P〈0.01)。结论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ADR发生率较高,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均有影响,应加强对板式药物ADR的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16.
药物相互作用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加重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1呼吸肌瘫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应该与普鲁卡因胺联合使用,因为组合可能引起肌无力和呼吸麻痹。多粘菌素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或肌肉松弛剂合用,组合 相似文献
17.
18.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男性72例,占59.5%,女性49例,占40.5%;10岁和≥60岁患者最多,分别占33.1%和22.3%;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最多,分别占到了47.9%、17.4%和13.2%;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以1 d为主,占56.2%;妇产科、骨科以预防用药为主,ICU和内科以治疗用药为主。结论临床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张代真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5)
目的 了解门诊、住院患者药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为开展药物监测,指导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从门诊、病房药物不良反应(ADR)报表的诱发药物、严重程度、损害类型、主要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生素、中药制剂是引起ADR的主要药物,主要表现为皮疹,新药的不断增多也是引起ADR的原因之一.结论 要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从医生、护士、药学工作者到患者应普及ADR的预防知识,使医患双方对ADR的发生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合理应用.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用药种类不同分为五组进行研究,即A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患者19例.A组予以利尿剂类药物治疗,B组予以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C组予以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治疗,D组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治疗,E组予以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B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D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E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中,医护人员必须熟知各类降压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等知识,从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降压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