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建飞 《健康必读》2008,7(10):26-2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透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交谈的形式,调查120例长期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主要顾虑,实施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不同年龄阶段的透析患者的心理和顾虑各不相同,给予的护理对策也不相同。结论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心理状态各不同,护理措施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共7028例透析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好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接受透析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获得了较好的透析效果。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共7028例透析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好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接受透析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获得了较好的透析效果。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0例尿毒症患者应用费森4008B透析机进行透析,在透析前后给予精心的心理护理和身体护理的作用.结果: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无一例出现动静脉内痿闭塞,没有病例因并发症等中断透析.结论: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血液透析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终末期肾病患者多需要依赖透析生存或延缓生命,透析治疗的目的是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时间,减少病死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充分与否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充分血液透析可以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长期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很多,如透析时间和频率、透析器及透析膜的类型、透析治疗时间、血透超滤量等,对透析充分性及中、小分子毒素清除均有影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评估方法以及对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透病人采取运动疗法在透析效果方面带来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维持性血透患者64例,并将患者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病患。对照组32例病患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32例病患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干预。对两组病患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与透析的充分性进行对比,以此作为运动疗法对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效果影响的评判依据。结果:两组不同治疗方法都取得非常理想护理效果,但是实验组采取运动疗法以后,在患者生活质量与透析效果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收效良好,临床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提高,血液透析已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肾功能替代疗法.越来越多的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而慢性肾功衰竭患者多需终生维持透析,长期的透析治疗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解决患者病痛的同时,可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不仅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通过应用心理护理技术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进行心身护理,使患者保持最有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从而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近年笔者对5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将心理护理贯穿血液透析的始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丁殊节  陈智  邹玉峰 《现代医院》2012,12(8):101-103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探讨护理干预手段。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生理、社会行为干预,采用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对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血透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使血透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治疗。方法:对194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结果: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舒适度,减少了血液透析并发症,患者治疗信心明显增强,生存质量随之提高。结论:舒适护理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提高了尿毒症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以及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对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用"康复"一词概括,包括医学、心理和社会、职业康复〔1〕,而透析患者在透析时及透析间期的护理又最为关键。笔者对2006年1—12月太原市铁路中心医院肾脏血液肿瘤科收治的40例慢性肾衰患者进行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使患者获得初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4例,结合患者临床病例、信息等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分析对患者实施临床心理干预效果.结果: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者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适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临床治疗具有极大帮助,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情况将其分为生活质量良好组(n=32)和生活质量不良组(n=62),收集并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年龄、婚姻情况、透析时间、尿素清除指数(Kt/V)、心理状态、糖尿病肾病、营养状况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Kt/V1.2、心理状态不良、营养不良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60岁、Kt/V1.2、心理状态不良、营养不良等情况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的比例相对较高,重视上述情况并及时对出现上述情况的患者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全面监护、心理辅导等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对慢性肾病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等,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3个月,患者的血清白蛋白高于护理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低于护理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物理症状以及整体健康状况方面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慢性肾病患者透析治疗期间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建立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费森透析机、FX10透析器、碳酸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对低血压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建立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维持性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主要包括:超滤量过大(>干体重的5%)、透析中降压药的不正确使用、血容量不足、低血压、低血糖.结论通过正确的评估干体重、宣教患者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血透过程中正确地服用降压药,胰岛素,给予低温序贯、单纯超滤透析等方法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齐丽君 《现代保健》2011,(31):78-79
目的观察本科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有效地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法笔者通过对患者年龄、疾病、个体差异及经济等影响患者心理因素的观察,及时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不同的心理护理,提高了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坚持规律性血液透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消极被动接受透析治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治疗。结论通过不同的心理护理,激发透析患者热爱生活,提高患者对生活的兴趣,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使患者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改善和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临床可靠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给予心理护理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每组患者44例。对比其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施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所提出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同伴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参加医院"血透患者之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72例,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通过对患者发放血液透析健康教育处方、随机教育、集中讲解授课等方式进行心理、内瘘自我护理、饮食、运动、透析并发症预防等进行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设同伴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回归社会就业7例,生活能自理20例,营养状况达标16例,负性情绪28例,依从性好21例;观察组分别为16例、30例、25例、8例、34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有协同作用,明显的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阚艳玲  潘静 《现代保健》2011,(28):75-76
目的讨论护理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体会。方法对笔者所在科47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并记录护理疗效。结果经过精心综合护理,除2名无经济透析能力患者,其余45例均安全完成透析。结论患者血透并发症发生率高,应针对透析的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透析顺利完成,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仲蕊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967-3968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抑郁焦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男40例,女40例,患者年龄18-68岁,透析时间平均(3.5±1.5)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透析时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少血透的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血透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使血透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治疗。方法:对194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结果: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舒适度,减少了血液透析并发症,患者治疗信心明显增强,生存质量随之提高。结论:舒适护理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提高了尿毒症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以及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