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常见风险因素,并给出具体的安全方法措施,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质量。方法:以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4例患者为对象,依据住院床号单双数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2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中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投诉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管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安全问题,根据护理风险发生原因提前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投诉率,大幅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中中医特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产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实验组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投诉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投诉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后,可降低医患纠纷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方法: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内科患者中选取52例,依据抽签法分组,各26例。对参照组未实施有效护理沟通,对实验组实施优化护理沟通。计算2组沟通问题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沟通问题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25/26)和69.23%(18/26),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根据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关对策,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予以提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心血管内科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之上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护理人员以及医院管理;对照组护理事故的发生率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16%和84%,而观察组护理事故的发生率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3%和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能够明显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分析本院儿科护理投诉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儿科的护理投诉资料,分析投诉原因。结果 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儿科共接到护理投诉72例,其中有效投诉41(56.94%)例,投诉原因包括医院设施、管理、护理人员、患者等多方面的因素。结论通过改善医院基础设施,加强管理力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与患者沟通,提高护理质量,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护士长在精神科病房护理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5月发生的病房护理危机事件,分析病房护理危机事件引发因素,总结护士长在病房护理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结果:65例精神科病房护理危机事件中患者因素33例(50.77%),环境与设施因素19例(29.23%),物品因素9例(13.85%),家属因素2例(3.08%),护理人员因素2例(3.08%).结论:通过分析精神科病房护理危机事件的引发因素,可知护士长在危机管理中进行合理排班,加强健康教育,制定、完善并落实规章制度加强沟通,对危机事件进行总结均可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减轻危机事件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风险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共收治的68例内科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模式的护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要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686例儿科患者护理信息,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结果:导致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有社会、护理人员、规章制度等.通过制定有效完善措施,儿科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投诉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儿科护理水平,降低病患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范春梅 《时尚育儿》2018,(5):245-246
目的:探究主动沟通与转科后回访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通过ICU成功抢救病情改善到本院住院科室持续治疗的280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沟通,观察组在患者入科至转科整个过程中进行主动护理沟通.并对护理满意度、沟通能力、护理投诉、基础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重返率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不良事件、患者重返率与护理投诉服务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主动沟通与转科后回访可提高ICU护理质量,提升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40例患者投诉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结果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服务态度欠佳、沟通障碍、理论知识欠缺、技术操作不熟练、缺乏法律意识等是导致急症科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增强其法律意识,同时改善其服务态度,并且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的重视是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护患沟通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牙体牙髓科收治患者共1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未进行护患沟通培训,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实验组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培训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的护患关系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减少护患纠纷,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亚玲 《时尚育儿》2016,(10):81-82
目的:研究分析基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相关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给予患者相应的防范措施.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实验组100例患者中,2例患者为不满意,总满意例数为98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10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例数为90例.由此可得,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为2例,发生概率为2.0%.对照组患者中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例数为8例,发生概率为8.0%.由此可得,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不良时间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降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概率,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常见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性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9年发生的42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目前药物事件和跌倒事件在不良事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成为护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隐患.结论: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正逐渐为护理人员接受,目前护患沟通和药物事件在不良事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成为护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隐患,必须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技巧,严格落实护理工作制度,加强对药物的核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心血管内科患者提供有效地安全地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资料.总结分析在住院期间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再随机对这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为没有接受安全防范护理的患者,对观察组实施安全防范护理,然后对这两组患者发生危险事件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总结出安全防范护理对策的实施效果.结果:在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中发生风险的几率为35%,其中包括12例医护人员因素以及13例是患者的自身因素还有9例是由医院环境引发的.在100例观察组患者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有10%,其中有4例是由护理人员引发,3例是患者自身原因还有1例是由医院环境引发.对比发现两组的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具有比较明显地差异,说明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具有明显地效果.结论:在老年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安全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险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帮医院树立良好形象,全面提高护理管理的整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探讨护理风险防控对策.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36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病历资料,统计风险事件发生率,剖析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探讨护理风险的防控对策.结果 本组136例患者中,共有18例(13.24%)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风险事件包括:坠床、跌倒、换错液体、标本送检错误、护患纠纷及其它.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及家属因素(16.67%)、护理人员因素(61.11%)、药物和医疗器械因素(11.11%)及其它(11.11%).风险防控对策为:①加强健康宣教;②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③加强器械及药物安全管理;④加强病区环境管理.结论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较高,患者及家属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及药物和医疗器械因素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加强护理风险防控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投诉发生的原因、特点并提出化解对策.方法 对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儿科护理投诉中对科室分布情况、投诉方式和投诉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并分析投诉特点.结果 护理投诉主要原因为:护理技术不过硬23例(46.93%)、护理解释服务不到位15例(30.61%)、服务态度冷漠9例(18.36%)、环境卫生情况2例(15.38%),结论通过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护士服务意识.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加强护患交流沟通,做好新分配护士、进修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只要合理适时地采取技巧化解,一般投诉不会升级,护理纠纷的避免需要多方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乡镇卫生院收治的150例门诊输液患者选入研究中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抽选于2013年至2016年期间.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护理干预(对照组)与人性化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投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90.19±4.24)分,投诉概率为4.00%,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优异,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内开展人性化护理,可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我科艾滋病护理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2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治疗和护理资料,分析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分析两组病区护理质量考核情况。结果根据我科艾滋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病房管理、护理人员知识掌握度、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以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等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最终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医院中艾滋病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能够很好的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沈晓华 《中国校医》2018,32(6):478-479
目的 探讨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暴力行为分为观察组(有,n=41)和对照组(无,n=22)。采用问卷调查向患者家属调查患者具体情况,内容包括:患者性格、就业情况、婚姻情况、是否有妄想情况、是否有抑郁情况、是否易激怒、既往有攻击行为、是否非自愿入院、是否早年是否发生了重大生活事件、是否存在家庭情况不良的情况等。通过分析发生暴力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疾病因素、患者家属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采取改善服务态度、改善病房环境、组织患者参加合适的文娱活动、加强护士责任心、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与患者沟通等措施预防暴力行为发生;并对暴力行为进行患者情况评估、心理沟通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检查及暴力行为护理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41例发生暴力行为中躯体暴力24.39%(10/41)、言语漫骂60.97%(25/41)、威胁恐吓或聚众闹事12.19%(5/41)、性骚扰2.43%(1/41),其中言语漫骂占大部分比例(P<0.05)。63例精神病患者通过采取暴力行为预防及护理措施,好转53例(84.12%),观察组好转30例(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理念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ICU收治的59例患者以及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ICU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59例患者为对照组,后59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86.4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84.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在ICU护理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