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青海省婴幼儿腹泻的A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和青海省红十字医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PCR进行轮状病毒A组阳性筛选,用多重RT-PCR方法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并对部分标本进行序列测定,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 4年共收集283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共检出A组轮状病毒88株,感染率为31.1%。G分型中G3型27株(58.7%)、G9型19株(41.3%)。P分型中P[4]型2株(25.0%)、P[6]型3株(37.5%)、P[8]型2株(25.0%)、P[10]型1株(12.5%)。对选取的3份标本进行序列分析,其中2份标本同源性为100.0%,同属G3P[8]型;另1份属G9P[8]型。结论 A型轮状病毒是青海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G3和G9型是青海省主要的流行株,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选用与 A 组人类轮状病毒(Human Romvirus,HRV)编码 VP7蛋白的第9基因(或8)两个保守序列互补的引物,建立检测 A 组 HRV dsRNA 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产物片段约342bp。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T)检测18例无腹泻症状新生儿89份粪便标本,并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前者检出 HRV 核酸54份(60.7%),而后者则检出35份(39.3%),PCR 结果可能比较接近新生儿排泌轮状病毒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014—2016年郑州地区秋冬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基因分型及疫苗干预后发病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儿科、郑州人民医院儿科、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及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小于5岁门诊及住院部秋冬季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1 000份,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RV抗原,阳性标本进行VP7和VP4基因分型。结果 1 000份粪便标本中,624份检测到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为62.4%(624/1 000);对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轮状病毒G血清型以G9型为主,和P型的组合以G9P8型为主。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G血清型以混合型为主,P基因型以P8型为主。624份阳性标本中,口服RV疫苗干预后再次感染的患儿以混合型感染者居多。以口服RV疫苗者为观察组,以未使用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再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1);观察组再感染的患儿出现腹泻天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P<0.001);观察组再感染的患儿发热症状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1,P<0.001);观察组再感染的患儿无脱水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4,P<0.001)。结论郑州地区RV腹泻患儿流行病毒株多样,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出现感染的以混合感染型别为主,且临床表现较未使用疫苗者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成都市婴幼儿轮状病毒的基因分型特点,以及流行优势毒株VP4基因核酸序列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3月华西第二医院75份门诊婴幼儿腹泻标本,RT-PCR检测轮状病毒并进行G、P基因分型.据检测结果确定流行优势株,对两株优势株VP4基因进行T-A克隆和测序比对.结果 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7.3%(13/75...  相似文献   

5.
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4种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采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儿科收治的269例小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的抗原,并与50例健康儿童的标本相对照。对轮状病毒进行病毒株血清学检测,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儿病毒病原检出率分别为轮状病毒59.2%、杯状病毒7.8%、腺病毒1.1%,未检出诺如病毒;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2%。同时用RT-PCR及ELISA2种方法检查56份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检查一致率达96.43%。56株轮状病毒G血清型分型:血清Ⅰ型3份,Ⅱ型3份,Ⅲ型43份,Ⅸ型4份,未能分型3份。对8株轮状病毒P分型,其中7株为G3P8,1株为G9P8。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明显季节性,以秋、冬季多,杯状病毒以秋季多。结论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毒病原中以轮状病毒为主,杯状病毒次之,腺病毒检出率低。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3型为主,G3P8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重庆儿童医院就诊的患非细菌性急性腹泻的婴幼儿大便和问卷。先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经RT-PCR(逆转录PCR)方法证实为轮状病毒,然后用巢式RT-PCR方法进行VP7(G)、VP4(P)基因分型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到507份大便标本,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50.69%(257/507)。147份轮状病毒VP6基因阳性标本中G分型结果:G1型占40.14%(59/147);G2型6.80%(10/147);G3型17.01%(25/147);G4型2.04%(3/147);G9型0.68%(1/147);尚有49份未能分型,占33.33%(49/147)。P分型结果:P[8]型占60.54%(89/147);P[4]型占6.12%(9/147);P[9]型和P[10]型各有1例,分别占0.68%(1/147);尚有47份未能分型。G、P型别组合最常见的是G1/P[8]型,占58.93%(33/56)。各G、P型别间临床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P分型结果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所有腹泻住院患儿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哨点医院2010—2012年5岁以下所有腹泻住院患儿发病3日内粪便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A组人类轮状病毒抗原,采用巢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对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1155份粪便标本中514份标本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4.50%,12—17月龄段患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最高,达到58.54%。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2月,其中11-12月份阳性率最高,达到63.15%。血清型G型中主要流行血清型为c9型,占42.22%;P型中P[8]型最多,占66.34%,G/P组合型主要型别为G9P【8】(占35.21%)。结论轮状病毒是河北省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型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A组轮状病毒基因VP7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将检测出的A组轮状病毒阳性样本用一步多重RT-PCR技术对其进行VP7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武汉地区793份腹泻患儿粪便样本经检测轮状病毒阳性257份,阳性率为32.4%。其中G1型5例(1.9%),G2型6例(2.3%),G3型202例(78.6%),G1与G3混合感染10例(3.9%),G2与G3混合感染1例(0.4%),G3与(迅混合感染1例(0.4%),22例(8.6%)未能分出型别,另外发现非正常G3型10例(3.9%)。结论:武汉地区A组轮状病毒以G3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年龄以7~12个月为主,这对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酒泉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的分型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01年11月~2002年12月酒泉地区收集的324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中的204份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分型。结果:ELISA法RV阳性率为54.9%,阳性率与性别无关。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以7~18个月年龄段最高,但各年龄段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月份的感染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发病高峰在2001年11、12月份和2002年10、11月份。在ELISA阳性标本中RT-PCR法检出G3者50例,G1者16例、G2者6例,G9者2例,G3与G1混合感染6例,G3与G2混合感染2例,30例未能分型。G分型阳性标本中检出P[8]型24例,P[4]型14例,未发现P[6]、P[9]、P[10]。结论:轮状病毒是酒泉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G3型及G1型。本次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初步揭示了酒泉地区轮状病毒的流行情况,为轮状病毒疫苗在该地区的应用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特点。方法: 用ELISA法对1 32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 323例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阳性600例,阳性检出率为45.4%。10~12月份为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高峰期。2003年A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6个月~2岁组最高(53.4%),0~6个月组次之(18.8%),>2~5岁组最低(13.8%);男性患儿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结论: 轮状病毒为>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浙江省萧山区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中分离的轮状病毒A组G型、P型的基因序列,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和分子特性。方法收集2010年6~12月浙江省萧山区急性婴幼儿(≤5岁)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应用多重PCR技术从临床标本中扩增轮状病毒A组G型、P型基因片段并测序分析,比较基因的亲缘关系并绘制进化树。结果162例粪便样本,ELISA结果为54例阳性。PCR检测结果G1型为32株,G2为5株,G3为9株,P型中,P4为3株,P8为5株,成功地对16例A组轮状病毒基因进行测序。2010年A组轮状病毒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参考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A组基因核苷酸序列发生了一定的变异。结论轮状病毒A是引起浙江萧山地区急性腹泻的主要的病原之一,其病原具有基因型别的多样性,Gl型可能是2010年浙江萧山地区流行的优势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太原市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轮状病毒(RV)、人杯状病毒(HuCV)、人星状病毒(HAstV)和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321份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巢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RV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采用巢式RT-PCR检测HuCV和HAstV;采用PCR反应检测EAdV。结果 321份样本中4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A组RV(53.0%)、HuCV(23.4%)、AstV(7.2%)和AdV(5.3%)。对170份RV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G9型及P[8]型为优势株;1318个月年龄段患儿中RV检出率最高(69.0%),2012年RV发病高峰在12月、1月(76.3%)。4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HuCV、AstV和AdV也是重要的病原,2岁以下婴幼儿为发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浙江省急性腹泻患儿的常见病毒组成.方法 采集5岁以下(≤5岁)急性腹泻患儿的811份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RV),应用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B/C组RV、诺如病毒(NoV)、札如病毒(SaV)、肠道腺病毒(AdV)、星状病毒(AstV),并利用RT-PCR对RV的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结果 811份粪便样本中,RV、NoV、SaV、AdV 及AstV总的阳性比例分别为25.52%、18.37%、4.44%、2.71%和1.23%;65份(8.01%)混合感染标本中以RV和NoV混合感染所占比例最大(56.92%); 116份RV的G/P分型中,G3型(37.93%)、G1型(32.75%)和P[8]型(57.76%)是RV的优势型别,且G3/P[8](27.59%)是混合感染最主要的组合.结论浙江省五种常见腹泻病毒及其混合感染的流行状况,为临床治疗和疾病监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3年至2016年长沙市手足口重症病例感染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V 6)和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AV 10)肠道病毒的流行趋势,并对其VP1基因进化概况进行分析。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全市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CAV 6和CAV 10型肠道病毒阳性咽拭子、肛拭子或粪便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VP1基因片段,序列比对后用MEGA软件构建进化树。结果 2013—2016年全市共检测111份重症手足口病例标本,肠道病毒阳性标本80份,检出率为72.07%。80份肠道病毒阳性标本中,CAV 6型10株, CAV 10型8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发现,CAV 6型肠道病毒核苷酸序列之间存在0.8%~6.6%的差异。CAV 10型肠道病毒核苷酸序列之间存在1.1%~5.6%的变化差异。8株CAV 6型毒株均位于D2分支,1株处于D1分支。6株CAV 10型毒株位于E分支。结论 CAV 6和CAV 10肠道病毒在基因水平并未发生明显突变。重症病例中出现CAV 6型和CAV 10型感染高峰年份,但2016年有所降低,应将CAV 6和CAV 10型肠道病毒纳入常规监测,降低手足口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在国内报告用PAGE法对轮状病毒感染作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首次确认该病毒是本地区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据我们手头资料)。本研究从151份急性腹泻患儿粪便中提取轮状病毒核酸,用PAGE法进行核酸检测,共测出轮状病毒核酸阳性标本90份(阳性率为59.6%),其中86份的RNA基因图型为“长型”,仅4份为“短型”。我们对轮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亦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发病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RV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疫情监测系统中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RV,然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提取的RV-RNA做基因分型。结果 2009年调查地区各级监测医院共报告5岁以下感染性腹泻儿童5893例,其中RV阳性2 303例,阳性率为39.1%。随着年龄增大,儿童RV阳性率逐渐减小,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1月~(41.8%)和10月~(43.9%)两个季节腹泻儿童RV阳性率高于4月~(30.8%)和7月~(26.8%)(P〈0.01)。男性与女性患儿RV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机抽取100份经ELISA检测RV阳性的2303份标本中,RT-PCR法进行轮状病毒基因G、P分型,分型率为64.0%,其中P8G3为主要流行型,占所有分型的42.0%。结论 RV是深圳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以G3型为主,可作为研究RV疫苗的主要血清型。  相似文献   

17.
江门成人散发急性腹泻者星状病毒的检测及毒株型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江门地区成人腹泻者星状病毒感染情况及型别特点.方法 收集江门地区病毒性腹泻流行期散发成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经胶体金法、RT-PCR法分别检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后,运用实时荧光PCR进行星状病毒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RT-nested PCR测序,鉴定型别.结果 56份成人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中,荧光PCR法测出3份星状病毒株(5.4%),经RT-PCR测序1份,序列分析鉴定为HAtsV-4型.结论 江门成人散发病毒性腹泻者存在星状病毒感染,型别为HAstV-4,未发现多致泻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流动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241例流动儿童腹泻患者的人口资料学以及粪便标本,利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轮状病毒(RV),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标本中诺如病毒(NVs)、星状病毒(AstV),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腺病毒(AdV)。结果 241例患者粪便标本中RV、NVs、AdV、AstV4种病毒总检出率为56.0%(135/241),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3.6%(105/241)、11.2%(27/241)、7.9%(19/241)、6.6%(16/241)。27株NVs阳性毒株均为GII-4;19株AdV中14株为AdV-41型,并有AdV1、2、3、31型的散在感染;AstV感染15株,均为AstV-1型。结论病毒为流动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其中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其他依次为NVs、AdV和AstV。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002年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特征.方法:2002年9月~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集秋冬季腹泻患儿便样标本,利用ELISA和PAGE(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尽可能的降低检测中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并采用RT-PCR及net-PCR方法对PAGE阳性的80份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4种主要的VP7血清型(G1、G2、G3和G4)分型.结果:(1)经ELISA检测,有83份阳性,检出率为83%;PAGE检测有80份阳性,检出率为8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天津流行的人A组轮状病毒VP7、VP4和NSP4基因进行分型和序列特征分析。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天津市急性腹泻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 group A, RVA)阳性病例的粪便标本,提取核酸,进行RT-PCR扩增VP7、VP4和NSP4基因片段全长并进行测序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所有RVA均属于G9P[8]基因型,进化树分析其VP7和VP4基因分别属于G9-VI和P[8]-3亚型。分析NSP4基因片段发现19株为E1型,12株为E2型。TJ株VP7、VP4、NSP4与疫苗株和参考株比对发现在关键位点有氨基酸替代现象。31个TJ-VP7氨基酸序列与 Rotavac G9 和Rotasiil G9 VP7相比,各有4个和3个替换位点。31例天津株VP8*核苷酸序列与Rotarix P[8]-1和RotaTeq相比,各有6个和3个氨基酸差异。天津株VP5*核苷酸与两种疫苗相比,仅在RotaTeq的5-1区I388L这一处发现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其余11个氨基酸位点高度保守;而与Rotarix5-1到5-5区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TJ E1株与疫苗株的NSP4序列相比在ASI和ASII区分别有2和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TJ E2株与疫苗株的NSP4序列相比在ASI-ASIV分别有3、8、2和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替换。2018—2020年在天津地区检测到19株G9P[8]-E1型RVA,12株G9P[8]-E2型RVA,这是首次在天津发现G9P[8]-E2重组基因型。结论 与同基因型疫苗株和参考株相比,位于TJ株VP7、VP4和NSP4抗原位点的改变对于疫苗保护效力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需要对轮状病毒分子变异和重组现象进行持续监测,不只是单一监测G/P分型情况,要考虑多基因片段共同分析和全基因组测序,以便及时追踪和掌握轮状病毒的重组和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