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讨论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手法整复、小夹板及钢丝托板外固定,辨证分期用药.方法 根据骨折分型,采用不同手法整复和不同的外固定,结合骨折三期辨证分型外用中药治疗,重点防治肘内翻的发生.结果 对80例骨折分别以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及外敷中药,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2年,优: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以内,肘内翻5°以内,56例;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20°,肘内翻6°-10°,18例;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21°-30°,肘内翻11°-15°,4例;差: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30°以上,肘内翻15°以上,2例.优良率达92.5%.结论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外固定有利于小儿避免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防止儿童发育期骨骼的损伤,依据骨折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法整复及外固定,对于各种类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整复、尺骨鹰嘴悬吊牵引的应用、中药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根据骨折分型,采用手法整复和尺骨鹰嘴牵引悬吊固定,结合骨折三期辨证分型内服及外用中药治疗,重点防治肘内翻的发生.结果27例患者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以内,肘内翻5°以内,效果优良22例;骨折对位不良或复位后再移位,需手术治疗5例;优良率为94.7%,本组无畸形愈合病例.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予手法整复后配合尺骨鹰嘴悬吊牵引及中药内服外用,具有有效地维持骨折端复位后对位的稳定,患肢消肿快,避免手术切开复位防止儿童发育期骨骼的损伤,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特点,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马丽杰 《中原医刊》2009,(20):23-24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后的固定方法。方法对223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手法整复+夹板+树脂石膏绷带固定。结果随访6—18个月,完全正常者197例;肘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肘内翻5°~15°者9例;肘关节活动度稍差、肘内翻超过15°~25°者5例。优良率93.3%。结论手法整复+夹板+树脂石膏绷带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发生.方法采用手法整复,屈肘90°、前臂旋后90°和外展15°~25°位长臂石膏托矫形固定,必要时配合闭式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125例.结果经6个月~7年随访观察,120例外形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占96 %,5例发生不同程度肘内翻畸形,占4%,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可预防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1985年3月~1995年3月手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60例.优良率90%.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应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手术宜采用肘外侧入路.有利于防止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和肘内翻.  相似文献   

6.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治疗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6例,对上述病例均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方法。结果:治疗后随访6~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活动功能正常,肘内翻1例。结论:伸直型肱骨折治疗以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为首选,其简便易行,家长患儿均易接受,复位直观,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发生。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58例(小夹板联合石膏组),另收集同期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小夹板组)与石膏托外固定(石膏组)的患者各30例。随访比较三组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发生率及肘关节伸屈功能。结果:解除外固定后,随访6个月~5年,三组骨折均愈合。小夹板联合石膏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的发生率、肘关节屈伸功能及临床疗效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单独小夹板组和石膏组(P均<0.05);小夹板组与石膏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方法可预防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是治疗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孙强  才林  陈和兵 《农垦医学》2005,27(4):267-268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ms,SFH)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儿童最多见,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多发年龄为5-12岁,处理不当容易引起骨折畸形愈合、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关节功能受限等并发症。目前,多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但存在固定不牢靠,肘内翻发生率高等并发症,而且术后仍需较长时间的外固定,影响了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肘内翻和恢复肘关节屈伸功能。我科自2002年~2004年所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经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型肱骨髁上骨折12例,  相似文献   

9.
黄金华 《中外医疗》2008,27(35):37-37
目的 观察手法整复联合闭合钢针固定对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6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手法整复闭合钢针固定组(闭合固定组)39例与手术切开复位固定组(手术复位组)26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65例骨折均得到复位固定.手法整复闭合钢针固定组发生肘内翻8例,手术切开复位固定组发生肘内翻6例,内翻角在10°以内,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两组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发生率统计学无显著差异,但手法整复闭合钢针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避免扩大手术范围及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发生。方法采用手法整复,屈肘90°、前臂旋后90°和外展15~25°位长臂石膏托矫形固定,必要时配合闭式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106例。结果经6个月~10年随访观察,103例外形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占97.17%.3例发生不同程度肘内翻畸形,占2.83%,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可预防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凡 《西部医学》2020,51(6):73-75
目的观察先屈后伸位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及肘内翻畸形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8例,在手法整复的基础上行先屈后伸位夹板固定,复位后先夹板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110°位置2~3周,X线检查见骨折线周围有少量骨痂形成后改为伸直位固定10~14 d,复查X线片见连续性骨痂形成后解除外固定,配合中药熏洗同时进行屈伸肘关节锻炼。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Flynn肘功能评分及X线检查评价患者治疗前后骨折处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疗效、肘内翻畸形发生情况。结果 68例患者随访9~12个月,平均(10.3±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5周,平均(4.23±0.76)周;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ME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根据Flynn肘功能评分标准,优5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4.12%;无肘内翻畸形发生。结论先屈后伸位夹板固定结合中药熏洗能有效促进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在常规范围内,肘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疗效较佳,且无肘内翻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12.
黄锦宏 《广东医学》1994,15(5):337-338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关节损伤,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我们从1989年1月~1991年12月,共收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84例,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本文重点分析整复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和肘内翻的预防。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用自制超肘腕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肱骨髁上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病人16例,均采用手法整复超肘腕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结果:根据Flynn功能评定标准,综合屈伸功能评价结果:优4例,良10例,一般2例,优良率87.5%。桡骨远端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手法整复超肘腕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合并桡骨远端骨折能取得良好疗效,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斯针内固定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疗效。方法:均为闭合性骨折,伸直型92例,屈曲型14例,都采用切开复位克斯针内固定。结果:本组106例,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优66例,屈伸受限10°内,肘内翻0~5°;良36例,9例屈伸受限11~30°内;肘内翻10°;差4例,屈伸受限30°以上,肘内翻10°以上,总优良率96%。结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斯针内固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伟宏 《微创医学》2006,25(4):690-691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内外髁之上2厘米以内的骨折,在儿童肘部骨折中最多见,发病率占肘部骨折的50%~60%[1],其中尤以伸直型多见,约占髁上骨折的95%,发病高峰在6~13岁.该类骨折虽属一般性骨折,若治疗不当,会发生前臂缺血性肌痉挛、肘内翻及肘关节功能受限等并发症.笔者结合儿童骨折的特点,自1998年至2004年4月,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药物和功能锻炼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内固定矫正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骨科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内固定矫正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病例24例。测量手术前后提携角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拆除内固定后3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儿均获随访,术前提携角为(-15.23±4.21)°,术后提携角为(10.34±3.12)°,平均改变25°,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肘关节伸直和屈曲活动分别为(-0.35±3.05)°、(112.54±15.78)°,术后肘关节伸直和屈曲活动分别为(0.06±1.02)°、(141.65±7.48)°,肘关节伸直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屈曲活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拆除3个月后,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其中优15例、良6例、中3例。结论: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内固定是矫正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雷廷发 《中外医疗》2011,30(15):63-64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分析。方法 2003年9月至2010年9月,本院采用微创肘内、外侧联合小切口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35例。结果失访15例,5~39个月(平均23个月)随访者120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12周,无l例发生Volkman缺血挛缩。结果:优120例,良9例,可6例,优良率达96%。并发肘内翻15例(其中9例内翻5°,6例内翻8°),肘内翻发生率11%。肘关节功能正常129例,6例因患儿及家属不配合功能锻炼,肘关节伸屈轻度受限,术前合并尺神经损伤的12例于术后3个月内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采用微创肘内、外侧联合小切口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方法,如能灵活掌握适应证,其他几种治疗方法亦可达到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结果整复45例,随访42例,2例出现轻度肘内内翻,小于10°,全部肘关节伸屈功能正常,优良率95.2%。结论正确复位,可靠的外固定仍然是肱骨髁上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姚郁华  金浙凯  翟波 《浙江医学》2010,32(5):732-733
儿童中肱骨髁上骨折十分常见,占儿童全身骨折的26.7%,肘部骨折的55%~80%.新鲜单纯骨折一般经手法整复、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治疗多能达到较好的疗效.但处理不当,则易发生肘内翻畸形及肘关节功能障碍.因此认识肘内翻发生机制、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实属重要.现将本院2001年9月至2009年9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1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60例小儿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屈肘夹板固定时效力最大、断端最稳定、移位倾向最小,能有效预防肘内翻的发生。结论我们认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