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eysteine,NAC)对胃缺血/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股静脉注射NAC后,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再灌注1 h的GI/R模型,计数胃黏膜损伤指数(gastric mueosal damage index,GMDI),测定胃黏膜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结果 股静脉注射NAC能降低GI/R胃黏膜损伤指数,使胃黏膜组织中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凋亡相关因子COX-2的表达减少.结论 NAC对大鼠G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少胃黏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粘附分子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的作用及阻断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同  李晓 《上海医学》2001,24(2):85-88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P-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P-选择系单克隆抗体的阻断意义。方法 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P-选择素单抗处理前后的大鼠肾组织中P-选择素及ICAM-1表达,及其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细胞凋亡等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组织中P-选择素和ICAM-1先后明显表达,且MDA含量增加和SOD活性下降,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及组织学病变改变,经给予P-选择素单抗处理,肾组织中P-选择素和ICAM-1表达受到抑制,MDA含量降低和SOD活性增高,细胞凋亡减少及组织学病理改变减轻。结论 粘附分子P-选择素和ICAM-1参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以单抗抑制P-选择素可明显减少肾内炎症细胞浸润,脂质过氧化反应,细胞凋亡及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胃黏膜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分别检测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GMDI)及胃黏膜组织抑制羟自由基能力、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可造成胃黏膜明显损伤;缺血后处理明显减轻GI/R损伤,并使胃黏膜组织抑制羟自由基能力、SOD含量增加,XOD、MDA明显降低。结论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机制与减轻缺血/再灌注胃黏膜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旋四氛巴马汀(TH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和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在大鼠和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上,THP30,60mg/kg,iv及60,120mg/kgiv,可显著提高下脑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上,THP30,60mg/kg,iv可明显缩小梗死灶面积,并显著抑制脑缺血组织中LDH和SOD活性降低,减少MDA过量生成。结论:THP对大鼠和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和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UNEL法检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依达拉奉干预后海马CA1区原位凋亡情况,用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依达拉奉干预能显著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MDA含量和NOS活性。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依达拉奉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而减轻细胞凋亡及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总丹酚酸(Sa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和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在小鼠和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上,Sal10,20mg/kg iv及Sal5,10mg/kgiv可显著提高脑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上,Sal5,10mg/kgiv可明显缩小梗死灶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并显著抑制缺血脑组织中LDH和SOD活性降低,减少MDA的地量产生。结论:Sal对小鼠和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虎杖苷(PD)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的保护作用及与抗氧化的关系。方法用小动脉夹夹闭腹腔动脉30min,复灌6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GIRI模型,观察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及胃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结果PD可明显减轻损伤模型中的胃黏膜损伤指数;能明显降低胃组织MDA含量,增加胃组织SOD、GSH-Px、NO、NOS水平。结论PD通过抑制胃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产生,提高组织抗氧化能力,对GIRI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夏天无总碱抗实验性脑缺血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夏天无总碱(Corydalis ambailis migo total alkaloids,COAMT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小鼠断头张口喘气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2 h模型,以神经病学评分、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观察COAMTA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通过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药物作用的机制.结果:COAMTA可延长小鼠张口喘气时间,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病学评分及梗死范围,降低脑组织MDA含量和NOS活性及升高SOD活性,COAMTA还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结论:COAMT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OS活性、提高SOD活性、减少神经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丹参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对噪音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工厂实际噪音为施加因素,诱发大鼠产生逃避、烦躁不安等心理应激从而复制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丹参组大鼠舌下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观察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并计算溃疡指数(UI),测定胃液pH值,比色法测定胃黏膜组织及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用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胃组织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结果与噪音组相比,丹参组的UI明显降低(P〈0.01);胃液pH值明显升高(P〈0.05);血清和胃黏膜组织NO、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活力升高;胃组织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明显增高(P〈0.01)。结论丹参可能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胃组织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等而发挥对噪音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芪丹泡腾片(QDPT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观测QDPT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评分、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SOD活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和血清中IL-1β水平的影响。结果 QDPTP能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神经行为评级,显著降低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亦能拮抗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SOD活力下降及MDA含量升高,高剂量(900mg/kg)组还能使脑组织和血清中IL-1β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QDPT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伤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胃粘膜损伤及其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Rosenthal方法复制大鼠LIR模型。观察并测定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后胃粘膜的损伤性变化。测定各组胃粘膜损伤指数。检测胃粘膜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黄嘌呤氧化酶(XOD)含量的变化,以及血浆中MDA,XOD,SOD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LIR后胃粘膜损伤严重。胃粘膜损伤指数增加;胃粘膜中MPO-MDA,XOD的值均较对照组增加,血浆中MDA,XOD的值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血浆及胃粘膜中SOD的酶活力下降。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作为应激原可引起胃粘膜损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自由基在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继发胃粘膜损伤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缺血/再灌注中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用血管夹夹闭其根部1 h,随后松夹形成再灌注,建立在体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设3个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硫化氢预处理组(NaHS组),24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到以上各组,每组8只。再灌注2 h检测各组血清和小肠组织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使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和NaHS组的小肠黏膜和腺体损伤明显,血清及小肠组织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指数(AI)和MDA水平明显升高,回肠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NaHS组和I/R组比较,损伤明显减轻,SOD和GSH-Px水平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指数(AI)、MDA水平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 结论 H2S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黏膜组织,减轻了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减轻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丹参酮ⅡA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红艳  牛春燕  刘凯歌  吴方雄  汪文  张琦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467-1469,147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水浸束缚应激法(WRS)复制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模型,提前7d灌胃给予丹参酮ⅡA,应激6h后处死大鼠,观察胃粘膜损伤指数和胃粘膜损伤程度的变化,检测血清及胃粘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水浸束缚应激后胃粘膜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可能与应激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有关,从而产生胃粘膜损伤,出现应激性溃疡;丹参酮A能明显降低应激大鼠胃粘膜损伤指数和胃粘膜MDA水平,升高血清和胃粘膜SOD活性。结论:丹参酮ⅡA对水浸束缚应激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拟用失血性休克模型来研究盐酸戊乙奎醚是否对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8):对照组、休克组、小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0.15 mg/kg)和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0.30mg/kg)。盐酸戊乙奎醚或等量生理盐水在休克前30 min通过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经15 min股动脉缓慢放血使大鼠平均动脉压达(40±5)mm Hg(1 mm Hg=0.133 kPa)诱发失血性休克,通过放血或输血维持大鼠休克状态60 min。休克结束30 min内输注大鼠自身血液和林格液(32 mL/kg)进行复苏。复苏4 h之后检测肠黏膜pH(pHi)、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戊二醛(MDA)及钙离子(Ca2+)的含量,并观察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休克组比较,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NO、MDA及Ca2+的含量显著降低;而SOD活性和pHi增高。与此相应的是肠黏膜细胞凋亡及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结论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死亡和保存细胞抗氧化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蜂胶总黄酮(TF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50 mg/kg)对照组和TFP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组,模型组和用药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低、中、高剂量的TF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神经功能(NSS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NSS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内SOD活力和MDA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FP低、中、高剂量组均能使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SS评分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FP中、高剂量组能使大鼠脑梗死面积和脑组织内MDA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能使SOD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FP能显著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神经功能,使脑组织梗死面积与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力显著升高,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脑组织的损害,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前后不同时间脑室内注射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前12,6h、缺血即刻(0)及再灌注6,12h经侧脑室注射0.5μgBDNF.观察指标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脑皮层凋亡神经细胞,每组随机取一术侧大脑皮层行常规透射电镜标本制备,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BDNF侧脑室给药各组脑组织SOD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明显降低,给药各组中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以BDNF缺血前12,6h给药组脑组织SOD活性较高、MDA含量以及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较低(P〈0.05或P〈0.01).透射电镜观察,I/R组缺血侧脑皮层神经细胞染色质浓缩、集聚或边集化,部分崩解,胞质肿胀、扩张,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甚至消失.部分凋亡细胞裂解成小碎片,由膜结构包裹部分细胞核和细胞质而形成凋亡小体;而BDNF给药各组缺血侧脑皮层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改变不大或仅有轻微改变,胞质相对比较均匀,染色质轻度聚集,核仁存在,线粒体结构基本正常或仅轻微改变.结论:不同时间脑室内注射BDNF对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BDNF能够增加体内抗氧化物质SOD的活性并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其中以缺血前应用的脑保护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董小莉  谭宁  邓宇珺 《海南医学》2014,(21):3124-3126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入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BNP 0.005组及BNP 0.01组,每组6只,制作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使用上述干预,再灌注结束后摘取心脏,检测心肌标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结果 S组、I/R组、BNP 0.005组、BNP 0.01组SOD分别为(195.78±21.45)U/mg、(84.35±9.03)U/mg、(125.66±18.06)U/mg、(161.83±15.49)U/mg;MDA分别为(2.73±0.41)nmol/mg、(7.36±0.51)nmol/mg、(4.46±0.47)nmol/mg、(3.69±0.38)nmol/mg;AI分别为(3.84±2.53)%/(43.63±3.70)%/(22.13±2.85)%、(14.21±2.77)%。各组间SOD、MDA活力及A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其他组,BNP各组均具有较高的SOD活力和更低的MDA活力及AI水平(P〈0.001),而相较于BNP 0.005组,BNP 0.01组SOD活力更高(P=0.001),MDA活力及AI水平更低(P值分别为0.007和0.012)。结论 BNP后处理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PVN)对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探讨电刺激PVN对GI/RI保护作用的细胞机制.方法 采用电刺激、电解损毁PVN的手段,以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松开 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1 h制备GI/RI模型,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检测胃黏膜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 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再灌注1 h后可造成胃黏膜的明显损伤,电刺激PVN后GI/RI明显减轻,而且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增加,凋亡减少.结论 电刺激PVN对G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