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0岁,因产后第3次行经量多、不净伴腹部隐痛而就诊,经消炎、对症处理无效遂行宫内膜诊刮术。术中探宫腔未见明显异常,病理检查示宫内膜印戒细胞癌,遂收住入院。入院后妇科检查示子宫受孕2个多月大小,质硬,呈球状,宫颈质硬,后穹窿有散在多个突起,颈旁组织亦较硬,主韧带有增厚,曾先后行2次宫颈管诊刮,报告示宫颈管印戒细胞癌,宫颈间质淋巴管内有癌栓。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排除胃肠道肿瘤,盆腔CT结合临床符合宫内膜低分化癌。查血hCG<3.1μg/L,尿hCG阴性,血CEA为5.0ng/L,血CA125为34.1mg/L,遂行广泛性全子宫及双… 相似文献
2.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53岁,缘于2009年6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气短,咯少量白色黏液痰,无痰中带血,无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6月22日就诊于吉林省肿瘤医院。行肺部CT检查提示:左肺下叶改变,左侧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淋巴结增大,左侧胸腔积液。8月12日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左下叶基底段支气管开口处可见新生物,官腔明显狭窄。取病理结果回报:病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 ,43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 2 0h ,拟诊为急性阑尾炎 ,于 2 0 0 1年 2月 14日收住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腰痛、大小便正常 ,2d前来月经。 2个月前曾有类似发作史 ,经抗感染治疗症状消失。以往有右输尿管结石、心肌炎后遗症及右卵巢囊肿病史。体检 :体温 36 .5℃ ,血压 110 / 70mmHg ,两肺 (- ) ,心率 80次 /min ,心律不齐。腹平软 ,无肠型及蠕动波 ,肝脾肋下未触及 ,右下腹麦氏点偏外上方压痛、反跳痛明显 ,轻度肌卫 ,未及包块 ,腰大肌试验 (± )。检查 :血常规 :WBC 2 1.9× 10 9/L ,N 81.7%、Hb 13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报告1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回肠代膀胱术.结果 术后病例理告为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术后5个月肿瘤腹腔广泛转移死亡.结论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且组织类型少见的膀胱肿瘤,进展快,局部浸润性生长,有早期扩散转移倾向,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35岁,已婚。因结肠癌术后7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2个月于1998年10月1日入院。患者于7个月前因横结肠癌在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横结肠印戒细胞癌。术后予氟脲嘧啶、顺铂及α-干扰素治疗。近2个月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而就诊于我院... 相似文献
6.
乳腺印戒细胞癌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患者 ,女性 ,5 3岁。右乳腺无痛性肿物 1年 ,同侧腋下肿物 3个月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右乳外上象限肿物 4cm× 3cm× 3cm ,右腋下淋巴结肿大、融合 ,最大直径 3cm ,临床拟诊乳腺癌行根治术。病理检查 :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标本 ,18cm× 14cm× 6cm ,外上象限近皮肤处肿物 3.8cm× 3.5cm× 3.0cm ,下方 1.5cm乳头水平另见一肿物 2 .7cm× 2 .2cm× 2 .0cm ,两者不连接 ,切面大致相同 ,黏液外观 ,灰白、质硬 ,无包膜。镜下 :癌细胞圆形 ,大小较一致 ,胞质内黏液积聚呈印戒状 ,片块状分布 ,伴有浸润性导管癌成分。特殊染色 :PAS阳性 ,… 相似文献
7.
<正> 直肠印戒细胞癌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常被延误诊断和治疗。从1978分1月~1994年12月我们共收治1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胆囊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是胆囊腺癌的罕见类型,其发病率低,侵袭性高,早期远处转移,临床症状不典型,大多为胆囊切除后偶发肿瘤,已知文献多为个案报道,也少有合并多种肿瘤的情况。本文介绍1例因肾肿瘤入院治疗同时行胆囊切除,偶发胆囊印戒细胞癌患者的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1]。1 病例资料患者男,59岁,2021年9月因间断发热伴左侧腰部疼痛入院,无黄疸、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乳腺印戒细胞癌的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2例乳腺印戒细胞癌的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印戒细胞癌在大体上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组织形态学上有3种结构,印戒样、小管状和小叶样.免疫组化染色中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CK20阴性而CK7和PR阳性,而胃转移性乳腺印戒细胞癌的CK20呈阳性表达而ER、PR和CK7阴性.结论乳腺印戒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印戒细胞癌的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2例乳腺印戒细胞癌的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印戒细胞癌在大体上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组织形态学上有3种结构,印戒样、小管状和小叶样。免疫组化染色中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CK20阴性而CK7和PR阳性,而胃转移性乳腺印戒细胞癌的CK20呈阳性表达而ER、PR和CK7阴性。结论乳腺印戒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患者,女,48岁,平时月经规则(3~4/28),量中,无痛经。2010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间期阴道不规则流血,于当地医院就诊,行B超、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等检查均未提示异常,未接受治疗。此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反复出现,且出血量逐渐增多,伴有轻微腹胀及纳差,无腹痛、 相似文献
13.
一、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37岁,1998年11月因反复上腹部胀痛4个月,加重伴呕吐2周入院。连续3次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遂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经2次全身正规静脉化疗后病情缓解。1999年8月患者无意间发现腹部切口处有3~5个皮下硬结,色红,固定,微痒。1周后皮下硬结相继消退,又2周后腹部 相似文献
14.
15.
8例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8例乳腺印戒细胞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瘤细胞圆形,呈印戒指形,胞质丰富空泡状,核呈月芽状。免疫组化:瘤细胞通常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而不表达E-cadherin。昝译乳腺印戒细胞癌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对其分型有临床和病理学意义,诊断主要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对经胃镜检查后病理确诊的82例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胃印戒细胞癌82例,青年女性发病率高于其他类型胃癌,男女之比为1.34: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腹痛腹胀为主(72.8%),病变部位以胃窦(25.6%)多见;进展期胃癌占91.4%,形态以Ⅲ型最多见。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并不少见,青年女性发病率较高,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病灶以胃窦部多见,进展期胃癌占多数,形态以Ⅲ型最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升结肠印戒细胞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升结肠印戒细胞癌伴多发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病常发生于年轻人;患者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黏液血便和体重减轻;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经病理确诊。结论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结直肠癌的0.9%,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且多发于直肠。关于印戒细胞癌在大肠癌组织学类型中的构成比,国内外学者的报道尚存在差异。提高临床和病理医生对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5岁,因发现左侧乳房无痛性包块6个月,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为主诉,于1998年12月20日入院诊治。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距乳头5era处可触及一包块,包块大小4 cm×3 cm×3cm,活动度差,有深压痛。包块处乳腺皮肤有桔皮样外观,范围6 cm×5cm,累及乳头边缘。同侧腋下可触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常规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及消化道钡餐透视均未发现异常。临床诊断:左乳癌。于1998年12月29日行左乳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9.
3例子宫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血脂康降脂之外的作用,观察血脂康对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35例青年高脂血症患者(年龄1839岁)口服血脂康胶囊,每次0.6 g,3次/d,连续服药8周。检测患者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脂康胶囊除降脂作用之外,还能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用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例胃印戒细胞癌粘蛋白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形态印戒细胞同源于一个细胞前体,即起源于胃腺颈部细胞。在观察以不同类型细胞为主的印戎细胞癌与预后的关系时发现,A型或B型患者5年生存率较C型患者为低(P<0.05)。不同类型的癌细胞有不同的凝集素标记,其中PNA主要表达于B型癌细胞;PHA主要表达于C型癌细胞。对印戒细胞癌的进一步分型有一定帮助,有利于对患者的预后做出初步的判断,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