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28岁,山区农民。自幼左上肢较有上肢粗。7岁时左上肢出现多个蚕豆大小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其大小变化与劳动有关。左手无麻木感。尔后颜面、颈部、躯干、右上肢及双下肢皮肤相继出现软疣状包块及咖啡样色素斑。近3年来,包块生长迅速致左上肢巨肢畸形,于1996年10月来院就诊。家族成员未发现类似疾病。  相似文献   

2.
1病例摘要
  病例1,男,2011年7月20日出生。于2011年9月23日在双桥区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下第1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10月1日,家长发现患儿肛门周围出现1包块,随即包块逐渐增大。7日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在全麻下进行了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9日,患儿出现发热,期间最高体温达39℃。15日患儿四肢不能动,查右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Ⅲ级。专家会诊怀疑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即刻转上一级专科医院诊治。患儿于10月17日转到北京市儿童医院治疗。入院查体: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Ⅰ级。住院治疗23d,于2011年11月9日出院。出院时:四肢肌张力减低,左上肢肌力Ⅴ级,右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Ⅱ级。诊断为:急性麻痹综合征,虽经康复治疗,仍残留麻痹。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20岁。出生时母亲见左侧面部有红斑,随年龄增大红斑增多,4岁时己遍及全身。同时发现面部、右肩部、右下肢有色素斑。右侧肢体亦较左侧长而粗,但活动正常。遇冷时四肢远端皮肤青紫、发凉,夏天则潮红,多汗。其它无明显不适,家族中无类似疾病。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体温左腋下为36℃,右侧为37℃,血压左上肢为18.4/11.7kPa,右上肢为19.7/12.0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智力正常。心、肺正常。肝、脾不肿大。皮肤科情况,右侧半身较左侧肥大,测量右下肢髌骨上15cm的周长较左侧长6cm,髂骨下10处较左侧长3cm。右上肢较左上肢长2.5cm,右下肢较左下肢长4cm。全身可见大片状暗红色斑,边缘不整齐,压之易退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0岁,因右下肢、左上肢畸形,头部多发隆起就诊。以前曾有右下肢及左上肢多次轻微外伤致骨折史,无放射线、毒物、长期药物等接触史,家族中无肿瘤病史。体格检查:头部不对称,可及多发隆起,左上肢及右下肢弯曲畸形,四肢皮肤广泛黑色素沉着,皮肤肿胀光亮。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8岁,1999-10-19入院。入院前10余日有腹泻症状,在当地诊所抗炎、补液治愈。于入院前1d在劳动中自觉左上肢,右下肢无力感。左上肢上举无力,左手拳不紧,右下肢于蹲位站起时费力,症状逐渐加重,无发热。查体:意识清,咽反射减弱,左上肢、右下肢肌力均为IV级,四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余来见异常。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给予激素、免疫球蛋白、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和胞二磷胆硷等药物。入院第2天吞咽困难反射(一),右上肢肌及左下肢肌力减退,均为IV级;左上肢及右下肢肌力均为Ⅲ级,四肢均为远近…  相似文献   

6.
王琦  金义琢 《吉林医学》1991,12(4):247-247
<正> 病历摘要男患,59岁。间断性腹泻、腹痛15年,大便为粘液糊状,每日3次~5次,且伴有疲乏、无力、头晕、消瘦。近一年来,自觉左臂发凉、疼痛,伴有左上肢无脉。10天前,腹痛、腹泻加重.于1990年1月4日入院。既往曾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查体:T37.2,右上肢血压14/10,左上肢血压、脉搏测不出,左下肢血压10/8,右下肢血压18/12,极度消  相似文献   

7.
2000~2006年我科共收治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73例,分别采用皮瓣移植结合植皮、血管移植加长血管蒂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植皮与串联皮瓣移植Ⅱ期修复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3例伤者中男45例,女28例,年龄17~40岁,平均年龄约31.5岁,左上肢20例,右上肢8例,左下肢25例,右下肢20例,肢体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约20cm×15cm,最大约为35cm×15cm,均为其他医院转入我院,且为Ⅱ期伤口。入院后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后,随机把患者分为A组,B组与C组,A组为皮瓣移植结合植皮组,B组为血管移植加长血管蒂游离皮瓣移植结合…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8岁,因四肢麻木乏力1月余于2016年2月27日入院.既往史:1年前于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右侧附件区包块(考虑畸胎瘤可能性大),未行特殊处理.患者1月余前(2016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感,后逐渐出现右上肢、双下肢及腰腹部麻木感,伴胸腰部束带感,四肢乏力,大小便困难,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脊髓炎,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激素冲击治疗后,四肢麻木感稍好转,仍遗留四肢乏力及大小便困难.于2016年2月27日转至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入院体格检查示:左上肢肌力3级,右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5-级.  相似文献   

9.
马瑞彦  肖颖彬  钟前进  郝嘉 《重庆医学》2004,33(7):1051-1051
患者,男,4岁,因发现心脏杂音3年入院.查体:血压左上肢113/65mm Hg(1mm Hg=0.133kPa),左下肢95/38mm Hg,右上肢116/79mm Hg,右下肢98/40mm Hg.  相似文献   

10.
<正> 病例于喜发,男性,45岁。该病人被1万伏电压击伤右上肢,右上肢功能障碍。左下肢大腿前内侧软组织缺损大约15cm×40cm,内侧肌群坏死,大隐静脉外露,创面渗出液多,左下肢活动受限。入院2周后行右上肢肩关节离断术,术后4周创口愈合。3周后右大腿软组织坏死,面积广泛,决定手术治疗。术式:首先设计左胸脐部皮瓣约13cm×35cm,以脐至肩胛角轴线,取中心线,掀起胸腹部皮瓣,至浅深筋膜为度,距腹白线左1cm~2cm切开腹直肌前鞘,距脐上5cm切断前鞘,将腹直肌外翻显露脐旁穿枝并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地氟醚和七氟醚对神经外科手术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术中行SEP监测的患者30例,每例应用地氟醚和七氟醚,分为地氟醚组和七氟醚组(n=30).术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肌松、SEP和血流动力学.维持BIS范围35~45,肌松消失,血流动力学平稳,调节吸入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为0.3、0.6和0.9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时分别吸入不同浓度麻醉药.记录四肢吸入麻醉药前(基础值)、达到各呼气末浓度(T1、T2、T3)和吸入麻醉药吹尽时(回归值) SEP的潜伏期和波幅,并计算与基础值比较所得的百分率.结果与基础值的潜伏期比较,左上肢、左下肢和右下肢地氟醚组T1、T2及T3,右上肢地氟醚组T2及T3,左上肢、左下肢和右上肢七氟醚组T2及T3,右下肢七氟醚组T1、T2及T3的潜伏期延长(P<0.05),其百分率随着吸入麻醉药物剂量的增加,潜伏期随之延长;与基础值的波幅比较,左上肢、左下肢地氟醚组T1、T2及T3,右上肢地氟醚组T1,右下肢地氟醚组T1及T2,左上肢七氟醚组T1,左下肢七氟醚组T1及T3的波幅下降(P<0.05),尤其在T1时下降最明显.与地氟醚比较,左上肢和左下肢T1、T2、T3的潜伏期和波幅、右上肢和右下肢T2、T3的潜伏期和右下肢T1的波幅,七氟醚的抑制作用小(P<0.05).结论地氟醚和七氟醚对SEP均有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并且地氟醚的抑制作用强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17岁,因左颈部包块伴右上肢疼痛2个月于1993年10月4日入院。曾于1989年及1990年两次行肝包虫摘除术,1992年1月行第5颈椎硬膜外包虫摘除术。检查: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一4cm×4cm大小、质软、界限清楚的包块。右上肢肌为4级,右上肢桡侧及左侧胸部第2肋间以下皮肤有深浅感觉障碍,双下肢Babinski征阳性,Ehaddock氏征阳性。CT检查可见C_6椎管内右前方有两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34岁。因突感左胸撕裂样疼痛3小时伴胸闷、气短、心悸、出汗于1989年11月11日入院。既往:15岁患“关节炎”,5年来夜尿增多,3年前体检发现高血压,无心脏病史。 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晦暗,血压:右上肢37/18.7KPa(240/140mmHg)左上肢32.7/18.7Kpa(245/140mmHg)右下肢24/20KPa(180/150mmHg)左下肢26.7/20.0KPa(200/150mmHg)。双侧桡动脉搏动  相似文献   

14.
患者 ,××× ,女 ,2 8岁 ,因腰痛 ,双大腿痛 4 年 ,右大腿骨折 1 年 ,左下肢功能障碍 2 天于 2 0 0 1年 4月 2 8日急诊入院。门诊两侧股骨拍片结合透视见 :“头颅、肋骨、双上肢、双下肢、骨盆等广泛骨质疏松 ,并见广泛囊状骨质破坏区 ,右股骨上段陈旧性病理性骨折畸形愈合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刘某某,男,36岁,主诉腰痛继左下肢疼痛后出现右下肢疼痛2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约40℃左右,经治疗2天后热退,2月后出现双侧腰痛,为持续性隐痛伴沉重感,随即波及左下肢膝部并感右下肢麻木。半年后右下肢亦出现疼痛,感双下肢乏力、沉重,夜间左下肢时有突发性,一过性抽动。无大小便障碍,上肢无异常。既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15岁,心脏杂音15年,双足发凉二年。于1986年1月9日入院。患者幼时发现心脏杂音。近两年出现头晕,耳鸣,下肢冷感及间歇性跛行。查体上肢血压140/80mmHg,下肢血压100/80mmHg。颜面潮红。锁骨上窝可见动脉搏动。心底部胸骨左缘有3/6级收缩晚期杂音,肩岬间区最响。股动脉搏动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相似文献   

17.
<正> 例1,女,19岁,因头晕、头痛伴高血压1.5年入院。查体:心界向左下轻度扩大,脐上4cm脊柱左侧可闻及Ⅱ—Ⅲ级连续性吹风样杂音。血压:左上肢225/130mmHg,右上肢210/110mmHg,左下肢220/140mmHg,右下肢250/130mmHg。同位素肾图:左肾a段  相似文献   

18.
吴华明 《四川医学》2001,22(12):1179-1179
患者 ,女 ,78岁。因左侧肩部受伤 1小时入院。诉左锁骨区疼痛。查体 :左锁骨区肿胀、青紫、压痛。扪及骨折断端。右侧锁骨中段扪及一无痛包块 ,推挤锁骨时感包块处活动 ,右上肢功能正常。否认有产伤及外伤病史。 X线片示 :左锁骨外段骨折 ,右锁骨中段假关节形成 ,肩峰侧锁骨段向前下移位 ,肩峰侧锁骨端比胸骨侧锁端较为膨大。锁骨先天性畸形少见 ,而锁骨假关节则更加罕见。假关节形成多见于右锁骨中三分之一 ,肩峰段常因上肢重力作用向前下移位 ,胸骨侧锁骨端膨大。而该例患者肩峰侧膨大可能与右上肢长期活动刺激断端增生所致。该病一般不…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2岁,无明显诱因突然晕倒,20 min后入当地医院治疗(具体治疗不详),病情稳定后半月转入我院.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时查体:血压:左上肢测不到,右上肢106/65mmHg,左下肢115/78 mmHg,右下肢124/82 mmHg.  相似文献   

20.
病人,女,48岁,农民。两年前自觉左下肢麻木,尔后右下肢麻木。1年后,觉尿频尿急。近6个月来,下肢麻木向上肢发展,先左侧后右侧,四肢无力,走路不稳,渐至不能行走。小便困难,常有尿潴留。遂于3月18日入院,体检:两手大鱼际肌萎缩,感觉平面T4以下减退,左上肢肌力4°,右上肢肌力2°,两下肢肌力0°。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Queekenstedt试验(颈静脉征)示完全梗阻。脑脊液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