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保证颈椎前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的疗效,促进病人的康复,我院 1997年 3月~ 1999年 10月介入康复护理,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患者 32例中,男 18例,女 14例 ;年龄 28~ 52岁,平均 38.6岁。颈椎病 18例,其中病变累及 1个节段 4例, 2个节段 11例, 3个节段 3例 ;颈椎骨折、脱位 15例,其中 C5~ 6 9例, C7 2例, C4~ 5 4例,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住院天数 14~ 26d,平均 18.6d。 1.2康复护理 (1)术前措施:①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由颈椎病变引起四肢感觉、运动障碍,而产生…  相似文献   

2.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侧块钢板内固定用于治疗颈椎管狭窄及颈椎骨折,具有稳定性强,术式易掌握,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在省内各大医院正逐渐开展,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采用该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6例,颈椎骨折2例(其中C5骨折1例,C4骨折伴C4~5脱位1例),术后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2 0 0 0 - 0 3~ 2 0 0 3- 0 3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 2 3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6例 ,女 7例 ;年龄 32~ 6 4岁 ,平均 5 2 .6岁 ;病程 8~ 4 6个月 ,平均 2 8.2月。影像学表现 :全部病例均行X线和 MRI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弯曲减弱、消失或反屈 ,病变节段椎间隙变窄 ,椎体退变。单节段退变 8例 ,C5~ 6 4例 ,C6~ 73例 ,C4~ 51例 ;双节段退变 15例 ,C5~ 6 ,6~ 710例 ,C4~ 5,5~ 6 4例 ,C3~ 4 ,4~ 51例 ;3个节段以上退变者未列入此类手术中。MRI显示退…  相似文献   

4.
1998 - 0 6~ 2 0 0 0 - 10我院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 (PL 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5 0例 ,发生椎间盘炎 3例 ,外院转入 3例 ,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2 7~ 5 0岁 ,病变间隙 L4~ L54例 ,L5~S1 2例。住院治疗时间 5 5~ 10 0 d,平均 77d。主要临床表现 :椎间盘切吸术后 1周左右 ,术前症状缓解后再发剧烈腰痛 ,轻微震动可诱发 ,病变椎间隙有深压痛、叩痛 ,并向双下肢和臀部放射。 t37~ 38℃ ,血沉早期加快 6 0~ 130 mm/ h,平均 95mm/ h,WBC升高 ,C反应蛋白 5 0~ 12 0 mg/ L ,平均 85 mg/ 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颈椎和上胸椎相关参数变化情况,并初步分析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代偿的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因脊髓型颈椎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24例患者。通过侧位X线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C2~7Cobb's角、C2~7SVA值、颈椎倾斜度、头颅倾斜度、T1倾斜角、胸廓入射角(TIA)等颈椎矢状位参数。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4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T1倾斜角[(19. 90±4. 50)°vs.(19. 61±5. 40)°vs.(19. 90±6. 33)°)]、TIA[(75. 38±5. 48)°vs.(75. 42±6. 11)°vs.(74. 46±7. 23)°)]、C2~7Cobb's角[(16. 40±6. 71)°vs.(15. 36±7. 55)°vs.(15. 70±8. 03)°)],上述参数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2~7SVA[(1. 88±0. 82) cm vs.(2. 25±1. 16) cm vs.(2. 39±1. 23) cm]、头颅倾斜角[(7. 71±4. 08)°vs.(9. 88±5. 20)°vs.(10. 32±6. 15)°)]、颈椎倾斜度[(8. 19±2. 96)°vs.(7. 26±2. 60)°vs.(7. 10±2. 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论术前还是术后,T1倾斜角与C2~7SVA及C2~7Cobb's角均显著相关,但C2~7Cobb's角与SVA无显著性相关。术后3例患者出现颈椎矢状位失衡,6例患者可以通过减少T1倾斜度代偿维持颈椎矢状位平衡。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颈椎前凸保持良好,但C2~7SVA较术前显著增加。大部分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良好,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术后减小T1倾斜角来进行代偿,极少数患者术后会出现颈椎矢状位失衡。  相似文献   

6.
胡启翔  常义 《临床医学》1997,17(10):5-6
内蒙古高原为甲状腺疾病的高发区。巨大甲状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常可遇到。我院自1985年至1995年共收治甲状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640例,其中重量在500g以上、肿块直径8cm以上的巨大甲状腺肿32例,占5%,现结合临床浅谈手术治疗过程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女26例,男6例,年龄20岁~54岁,平均42.5岁。病程短者4年,长者40年,平均10.5年。病变部位:双侧甲状腺肿27例,单侧5例。术后病  相似文献   

7.
李垠  栾金达 《临床医学》1996,16(8):33-34
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自 1992年12月~1995年12月采用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用棘突骨支撑植骨防止再关门的方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获得了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0岁,平均45.6岁。15例患者术前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表现四肢无力,麻木,有束带感。肢体  相似文献   

8.
颈椎前路手术技巧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应超 《临床医学》1998,18(9):13-14
颈椎前路手术用于治疗颈椎疾病已有40余年的历史,作者自1989年开始应用该技术,并在临床工作中研究探讨,积累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53例,女33例。年龄24~68岁,平均56岁。脊髓型颈椎病3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31例,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孤立型)3例。完全性瘫痪11例(包括急性颈椎间盘突出2例,颈椎骨折脱位9例),不完全性瘫痪75例。病变部位:C_4~_55例,C_5~_628例,C_6~_715例,C_5~_(6、6)~_732例,C_4~_(5、5)~_(6、6)~_76例。病变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自从Robinson和Cloward于1958年首先提出该术以来,以其减压彻底、效果可靠而迅速被人们所接受。我院从1999年开展此项手术以来共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8例,给予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病人康复。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30岁~62岁,平均50岁;其中C4~C5间隙6例,C5~C6间隙11例,C6~C7间隙3例,双间隙8例;全部病例临床表现有脊髓压迫征象,MRI显示脊髓前方明显受压,采取局部麻醉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住院3周~4周,拆线后颈围固定10周~12周。2…  相似文献   

10.
颈椎损伤合并截瘫是一严重的创伤,死亡率较高。手术能消除脊髓以外的骨或其他组织所造成的压迫因素。我院自1989年以来,对15例颈椎损伤合并截瘫患者进行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术,现就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2例;年龄28~40岁9例.41岁以上6例。外伤原因:高处坠落伤周例.跌伤3例,颈椎伤2例。入院时间:24h4例,48hi0例,1例为10个月。完全性截瘫12例,不全性截瘫3例。c;2例.C57例,C;5例.C,五例.合并卜滑脱5例,巨”滑脱2例.CT检查合并3例椎间盘突出症。1.2治疗和结果本组15例.入院后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28例.损伤部位:C1 6例,C2 2例,C3~4 3例,C4 3例,C5 4例,C5~6 5例,C6 3例,C6~7 2例.脱位程度:Ⅰ度脱位20例,Ⅱ度脱位5例,Ⅲ度脱位1例,Ⅳ度脱位2例.ASIA分级:A级 3例,B级1例,C级3例,D级4例,E级17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 X线、CT及 MRI检查并根据其结果行个体化椎弓根钉置入.术前和术后按ASIA神经功能评估方法评价手术疗效.[结果]28例均获得8~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期内无一例死亡.其中置入螺钉140枚,有128枚位置正确,12枚存在不同程度偏差,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无神经损伤加重.ASIA分级:A级3例中的1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B级,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3例中的1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D级4例恢复至E级,E级17例仍为E级.[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与根尖周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临床应用较广 ,但术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应引起重视。我院 1997~ 1999年进行 6 2 7例后根管治疗 ,随访至少 1年以上 ,6 9例治疗失败 ,本文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并探讨预防措施 ,以期减少失败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4例 ,女 4 5例 ;年龄 9~73岁 ,平均 4 3 3岁。前磨牙 12例 ,后磨牙 5 7例。牙髓病 18例 ,根尖周病 5 1例。根管治疗术后患牙疼痛 4 4例 ,瘘管形成 18例 ,患牙松动 7例。1 2 术后患牙X线检查 有根尖周病 5 2例 ,根管充填不足 6例 ,根管超填 4例 ,髓腔底壁…  相似文献   

13.
张侠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0):49-50
2006年1月~12月,我们对27例颈椎外伤手术患者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18例,女9例,30~72岁,平均51岁。颈椎骨折15例,脱位7例,骨折伴脱位5例。MRI显示脊髓均有不同程度受压或挫伤,受累部位:C4~5节段10例,C5~6节段14例,C4~6节段3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7例,同时后路颈椎管减压术9例。全身麻醉插管17例,局部麻醉 颈丛麻醉10例。均于入院后行枕颌带或颅骨牵引,3例术前、术中、术后均持续颅骨牵引。2存在问题分析2.1手术室接送患者往往由护理员去执行。因其只经过简单常规…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病人的监护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否,因此对术后病人及时有效的监护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近年来体外循环术后82例循环、呼吸管理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方面的监护治疗体会如下。临床资料”1.一股资料;男48例,女34例。年龄4~16岁,14岁以1:56例,14岁以上26例,平均年龄20.6岁。先心病53例。其中房缺21例、空缺24例、肺动脉狭窄4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2例、不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合并房缺1例、法乐氏四联症29例。风心病29例;其中单瓣膜病变17例、联合瓣膜病变12例。作重15,5~67.5kg,平均35.2kg。体外转流使用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院对10例阑尾炎患者行膀胱镜单孔阑尾切除术,并给予密切手术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4~54岁,平均28.6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例,慢性阑尾炎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手术时间10~15min,平均12.7min。本组术后恢复肠蠕动时间为6~8h,并可进流质饮食,住院1~3d,平均2d,术后无腹腔内感染及皮肤戳孔感染。  相似文献   

16.
蒋成  叶俊武  蔚芃 《华西医学》2010,(12):2181-2184
目的探讨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联合胸骨柄劈开术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9年7月收治颈胸段脊柱结核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8-52岁,平均38岁。其中位于颈6-胸1者2例,颈7-胸1者5例,胸1—2者4例,胸2-3者3例,胸1-3者2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B级4例,C级7例,D级3例,E级2例。手术行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联合胸骨柄劈开术,术中彻底清除结核肉芽组织、脓液、死骨并进行脊髓减压,取自体髂骨块植骨重建中前柱、前方钛板内固定。术后佩戴头颈胸支具6个月,正规抗痨18个月。术前后凸Cobb角为25-60°,平均为37.5°。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年,平均3年。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5~8个月,无螺钉松动、脱落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3.6个级别;结核病变无复发,术后后凸Cobb角明显改善,为15-35°,平均22.6°,末次随访后凸角无明显丢失。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术后1个月恢复。结论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联合胸骨柄劈开术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病灶显露充分,植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可靠。  相似文献   

17.
2001年4月~2003年4月我科对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钙化和外伤患者18例行双开式颈椎管成形术,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25~66岁,平均49岁.职业:农民12例,工人5例,干部1例.其中颈椎管狭窄症9例,后纵韧带钙化2例,外伤7例.病程2个月~13年,平均2.7年.X线平片测量:颈椎椎管前后径9.5mm~14.5mm,平均13.5mm.椎管与椎体前后径之比0.41~0.67,平均0.55~0.58(正常>7).脊髓造影6例,部分梗阻2例,完全梗阻4例.CT检查3例,均为椎管狭窄.MAIl例,为椎管狭窄.椎管扩大范围矢状径4mm~6mm,平均5.4mm.随访3个月~2年,平均1年4个月.除3例颈髓损伤稍恢复慢外,其他均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行半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9年3月采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半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15例.男4例,女11例,其中小儿9例,成人6例;年龄4个月~56岁,平均22.6岁.左侧9例,右侧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1~105 min,平均62 min,术中出血量5~90 mL,平均35 mL.术后住院3~9 d,平均5.6 d.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随访1~26个月,平均15.4个月.下半肾功能良好.结论: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半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椎形电切术治疗宫腔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宫腔电切镜行宫颈椎形切除治疗52例CIN,术前阴道镜下诊断为CINⅠ15例(28.85%),CINⅡ26例(50.00%),CINⅢ11例(20.15%)。结果:宫腔镜下宫颈椎形电切时间为10-30min,术中出血量5~10ml,52例全部治愈。术后随访1年未发现病变残留及复发。结论:此方法疗效较好,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1993年~ 2 0 0 1年对 15例肝胆管结石采用“游离空肠通道式胆道造口成型术”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5例 ,其中男 5例 ,女 10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32岁 ,平均 4 8岁。所有病人经B超和CT确诊为肝胆管多发性结石并扩张 ,胆总管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