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突变在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的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常见致聋基因的研究进展和产前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进行概括性综述,以期对我们理解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的分子病理和产前诊断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50%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遗传因素中70%属于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引起非综合征型聋的热点基因有GJB2、SLC26A4、线粒体DNA和非热点基因GJB6、OTOF、跨膜丝氨酸蛋白酶等.通过对热点基因的产前诊断和新生儿早期检测可以实现遗传咨询、生育指导、聋儿早期防治和早期干预,减少听力残疾婴儿的降临.本文对引起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的热点和非热点基因突变以及产前诊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50%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遗传因素中70%属于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引起非综合征型聋的热点基因有GJB2、SLC26A4、线粒体DNA和非热点基因GJB6、OTOF、跨膜丝氨酸蛋白酶等.通过对热点基因的产前诊断和新生儿早期检测可以实现遗传咨询、生育指导、聋儿早期防治和早期干预,减少听力残疾婴儿的降临.本文对引起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的热点和非热点基因突变以及产前诊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50%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遗传因素中70%属于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引起非综合征型聋的热点基因有GJB2、SLC26A4、线粒体DNA和非热点基因GJB6、OTOF、跨膜丝氨酸蛋白酶等。通过对热点基因的产前诊断和新生儿早期检测可以实现遗传咨询、生育指导、聋儿早期防治和早期干预,减少听力残疾婴儿的降临。本文对引起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的热点和非热点基因突变以及产前诊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非综合征性聋占遗传性聋的70%,至今已有60余个非综合征性聋基因被克隆.随着耳聋基因研究的迅速发展及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耳聋基因诊断将广泛应用于耳聋病因学检查和预防性筛查中,有助于耳聋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恰当的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6.
目前认为60%的耳聋患者与遗传相关,而遗传性耳聋根据是否伴有全身其它症状,分为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和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现有的研究资料显示:与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密切相关的GJB2基因,不同人种突变位点不同,各个位点突变形式、频率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是遗传性耳聋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中的重点和焦点,相关基因的发现和克隆工作发展迅速.目前估计约有150~200个基因与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相关.根据耳聋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非综合征型耳聋分为常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遗传和线粒体遗传.本文全面回顾了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中与核染色体有关的基因定位与克隆的研究历史与最新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聋病是严重影响语言交流的一种疾病,遗传性综合征性聋即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主要针对遗传性综合征性聋的听力学特点、常见遗传方式、遗传咨询及常见综合征性听力损失临床特点作一简要综述,以期进一步探索遗传性综合征性聋的预防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聋病是严重影响语言交流的一种疾病,遗传性综合征性聋即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主要针对遗传性综合征性聋的听力学特点、常见遗传方式、遗传咨询及常见综合征性听力损失临床特点作一简要综述,以期进一步探索遗传性综合征性聋的预防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缝隙连接蛋白基因GJB2、GJB6是导致遗传性聋的重要基因,其发生频率及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种族之间可能有很大差异。本文就GJB2、GJB6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GJB2基因突变及语前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码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26(Cx-26)的基因称为GJB2基因,该基因的突变被认为是语前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分子遗传基础.编码GJB2基因突变的证实给遗传咨询提供了帮助.本文综合目前GJB2基因的突变及其在遗传性耳聋发病机制的作用和检测方法、治疗等方面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POU3F4基因是X染色体上唯一已克隆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基因,该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聋具有显著的遗传学特点和特异的颞骨影像学改变.本文对POU3F4基因及其突变引起的耳聋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遗传性聋线粒体DNA分子流行病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应用可以导致耳聋,线粒体DNA突变与药物性聋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线粒体基因突变在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种族之间的发生频率不同,本文主要就引起非综合征性聋和药物性聋的线粒体1555位点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耳聋的遗传基础比较复杂,具有很强的遗传异质性.在人类约有15种连接蛋白,现证实有4种连接蛋白与遗传性耳聋有关,本文从它们在组织和器官的表达、突变类型、引起耳聋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耳聋是一种很普遍的感音神经功能紊乱的耳部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在耳聋患者中遗传性聋约占60%。遗传性聋可分为综合征型聋和非综合征型聋。综合征型聋是指以耳聋合并其他临床症状的遗传综合征,而非综合征型聋是指以单一听力缺失为临床症状的遗传性疾病。本文对非综合征型聋的遗传性基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从分子水平探讨耳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北京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证明,通过基因筛查不仅可以发现先天性遗传性聋患者,更重要的是发现药物敏感性聋基因携带者和迟发性聋基因携带者。早期对耳聋患者实施干预和康复,可以使其聋而不哑;对耳聋基因携带者进行预警及耳聋防治知识的宣教,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耳聋的发生;通过进一步的耳聋遗传咨询,可以避免生育聋儿。  相似文献   

17.
非综合征型聋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最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聋。深入了解耳聋分子病因学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耳聋患者进行病因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听力筛查,还可以及时干预和治疗,为防聋治聋提供帮助。目前人类研究发现的致聋基因已有百余种,中国最常见的致聋基因为GJB2、SLC26A4、线粒体DNA12S rRNA和GJB3。本文对非综合征型聋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耳聋是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在我国,现有听力语言残疾者2057万,占全国现有各类残疾人总数(6000万)的34%,占全国人口的1.58%,在各类残疾性疾病中听力言语残疾性疾病高居首位。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DNA是存在于线粒体内的双链环状DNA分子,tRNALeu(UUR)基因是线粒体DNA的突变热点区域。目前已发现的tRNALeu(UUR)基因的点突变种类有21种。在tRNA基因点突变中,人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A3243G点突变为最常见类型,携带突变患者可表现为神经性聋、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及中风样发作综合症等多种症状[1~3],即点A3243G突变是一种与聋病相关的突变,但神  相似文献   

20.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致病基因研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其中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4型(DFNA4型耳聋)基因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本文详述了DFNA4基因的定位、克隆及突变筛查,为阐释遗传性耳聋发生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