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D)对患者机体生理的影响,探讨ANHD在OLV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且需要行OLV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H组)和对照组(R组).H组术前行ANHD(Het目标为30%),R组不进行血液稀释(HD).术中连续检测HR、BP、CVP及心输出量(CO).均于HD前(T1)、HD后30min(T2)、OLV 15 min后(T3)、OLV30 min后(T4)各时点测量动静脉血气及动脉血乳酸(Lac),并计算心脏指数(CI).结果 (1)两组各时点Na+、K+、Ca2+、pH、BE及LAC均无显著变化.(2)H组HD后CI明显增加,其增幅为27.3%,与R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LV后CI继续增加(P<0.05).其余血流动力学指标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NHD在OLV中安全可行,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稳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D)对患者机体生理的影响,探讨ANHD在OLV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40例ASAI-Ⅱ级择期手术且需要行OLV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H组)和对照组(R组)。H组术前行ANHD(Hct目标为30%),R组不进行血液稀释(HD).术中连续检测HR、BP、CVP及心输出量(CO).均于HD前(T1)、HD后30min(T2)、OLV15min后(T3)、OLV30min后(T4)各时点测量动静脉血气及动脉血乳酸(Lac),并计算心脏指数(CI)。结果(1)两组各时点Na^+、K^+、Ca^2+、pH、BE及LAC均无显著变化。(2)H组HD后CI明显增加,其增幅为273%,与R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LV后CI继续增加(P〈0.05)其余血流动力学指标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NHD在OLV中安全可行,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稳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阻滞对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时血流动力学和心脏氧耗的影响。方法 44例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E组),根据放血量公式V=EBV×(H0-Hf)/Hav,麻醉后两组分别用50 ml注射器从桡动脉放血,放血速度平均40 ml/min,同时等速输入等量血定安;测定并记录稀释前后的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两组于麻醉前(HD)、麻醉后30 min(HD0)、血液稀释后5 min(HD1)和30 min(HD2)时分别测定并计算HR、SAP、DAP、MAP、CVP、MPAP、PAWP、CI、SI、LVSWI、RVSWI和TI值。结果两组血液稀释后Hb和Hct显著下降(P<0.01);G组HD0时HR、SAP、SDP和MAP值比HD时显著下降(P<0.05),低于E组同时间点各值(P<0.05);两组稀释后CI和SI显著增加(P<0.05),其中HD1和HD2时,G组CI比HD0时分别增加34.97%和31.79%,SI比稀释前分别增加19.89%和26.64%,E组与G组CI和SI的增幅相似;G组麻醉后LVSWI和TI显著下降(P<0.05),其中TI在HD0、HD1和HD2时,分别比麻醉前下降了19.38%、24.80%和31.18%,G组麻醉后和稀释后LVSWI和TI分别显著低于E组各值(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清醒患者一样具有代偿血液稀释的能力,而且左心室做功和心脏氧耗少,全身麻醉比硬膜外阻滞可能更适用于手术中的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相似文献   

4.
郭一闽  王忱 《中国医药》2012,7(2):197-199
目的 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用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可行性及其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90例择期行TURP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乳酸林格液组(R)、6%羟乙基淀粉组(H)和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组(S).3组均用L3~4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手术开始后每隔15 min记录各时点(T0、T15、T30、T45、T60、T75、T90/Tend)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隔30 min抽取动脉血检测Na+、K+、Hct、Hb,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冲洗液用量.结果 3组术前HR、MAP、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30之后R组HR、MAP明显下降(P<0.05),CVP明显升高.T60之后H组HR、MAP明显下降(P<0.05),CVP明显升高(P<0.05).各时点S组HR、MAP、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Na+、K+、Hct、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点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0之后R组Na+、Hct、Hb明显下降(P<0.05).T60之后H组Na+、Hct、Hb明显下降(P<0.05),S组Hct、Hb明显下降(P<0.05).R组有6例患者发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经输入高渗盐水及呋塞米后得到纠正.H组和S组均无一例发生.R组有12例、H组有7例患者发生低血压需要注射麻黄碱纠正,S组无一例发生严重低血压.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低血钾、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 TURP术中应用高渗溶液安全可行,预防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效果较6%羟乙基淀粉优越.  相似文献   

5.
张如锦  刘功俭 《江苏医药》2013,39(3):322-324
目的 研究靶控输注(TCI)雷米芬太尼和依托咪酯诱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老年手术患者均分为三组:诱导用依托咪酯TCI靶浓度均为0.6μg/ml;雷米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 ng/ml(L组)、4 ng/ml(M组)和6 ng/ml(H组).记录麻醉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1 min(T3)和5 min(T4)时点的MAP、HR、每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加速指数(ACI)值.结果 在T2时点,三组MAP、HR、SI、CI、SVRI、ACI均比T1时明显降低(P<0.05),且H组较L、M组变化明显.在T3、T4时,L组HR、MAP、SVRI明显高于M和H组(P<0.05),而H组CI、SI、ACI明显低于L和M组(P<0.05).结论 以靶浓度雷米芬太尼4 ng/ml复合依托咪酯0.6μg/ml TCI麻醉诱导能较好地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HES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内环境的影响。方法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8例,年龄43~65岁,体质量50~68kg,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A组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B组AHH联合CSEA组。麻醉诱导后,B组开始血液稀释,以50mL/min的速率输注HES 130/0.4 20mL/kg,A组常规输液。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呼吸(R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尿量。分别于稀释前即刻(T0)、稀释后即刻(T1)、稀释后60min(T2)、术毕(T3)采集桡动脉血进行电解质、乳酸(Lac)、血糖(BG)、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测定,计算血浆渗透浓度(Posm)。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效果、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记录术中失血量、输液量、输血量。结果与T0时相比,B组Hct及Hb血液稀释后下降约20%(P<0.01);A组T1时MAP降低、HR增快(P<0.05);B组AHH后CVP显著升高(P<0.01);两组在T3时BG增高(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血电解质、Lac、BUN、HCO3-、Posm等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能够维持腰-硬联合麻醉下骨科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全麻诱导中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中应用舒芬太尼,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2min(T2)、插管后5min(T3)、插管后10min(T4)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及心指数(CI)。结果观察组的各观察指标在T0、T2、T3、T4无显著差异。HR、MAP、CO、CI在T2、T3、T4时点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不但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而且能维持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谢莉  胡利国  方才 《安徽医药》2012,16(5):671-673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平衡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时血液动力学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以探讨老年患者合适的麻醉方式。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的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n=20),全静脉麻醉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R组)和丙泊酚+舒芬太尼组(S组);平衡麻醉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烷组(RS组)和丙泊酚+舒芬太尼+七氟烷组(SS组)。观察各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3 min(T2)、插入喉罩即刻(T3)、喉罩置入后5 min(T4)、进腹时(T5)、拔除喉罩即刻(T6)和拔除后5 min(T7)HR、MAP、搏出量(SV)、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胸腔体液水平(TFC)和升主动脉血液加速指数(ACI)值。结果 T2时各组患者HR、MAP、SV、CI、SVR、TFC、ACI值明显低于T1(P0.05);术中平衡麻醉组各时间点MAP与CI值明显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P0.05);拔除喉罩时SS组MAP值低于RS组(P0.05)。结论平衡麻醉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影响较全凭静脉麻醉小,联合使用舒芬太尼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FloTrac/Vigileo监测下静脉快速输注甘露醇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30例。麻醉前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指数(CI)、每博量指数(SVI)、平均动脉压(MAP)和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变化。所有患者均于钻颅骨时给予20%甘露醇250 mL,15 min内输注完毕。记录输注甘露醇前5 min(T0)及甘露醇输注完毕10(T1)、15(T2)、20(T3)、25(T4)、30(T5)、35(T6)、40(T7)、45(T8)、50(T9)、55(T10)和60 min(T11)时CI、SVI、SVV、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T1T10时点CI值增加(P<0.05),T11时点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T10时点CI值增加(P<0.05),T11时点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T10时点SVI升高(P<0.05),T11时点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各时点SVV、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静脉快速输注后CI和SVI明显增加,在输注后60 min回到输注前水平,而不影响SVV预测液体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异氟醚对海水浸泡后单肺通气(OLV)氧合的影响。方法健康犬20只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0只微泵输入剂量4mg·kg-1/h;异氟醚组10只持续吸入1.5%;建立胸部开放性海水浸泡犬模型。监测海水浸泡30min,双肺通气(TLV)30min,单肺通气30、60min等时点的股动脉血气,并计算心脏指数(CI),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数值。结果海水浸泡30min时点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Qs/Qt增加,CI下降。两组双肺通气30minPaO2、PaCO2、DO2I、VO2I与海水浸泡30min时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单肺通气30、60min时点分别与双肺通气30min时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肺通气30min、60min两时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Qs/Qt、CI从双肺通气开始分别逐渐上升和下降,CI最低为(2.4±0.7)L·min-1/m2,存在心源性休克。结论异丙酚和异氟醚对胸部开放性海水浸泡后单肺通气氧合无影响。心源性休克表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马骏  黄祥  康芳  董行  李娟  柴小青 《安徽医药》2015,19(10):1989-1992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单肺通气患者围麻醉期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胸科食道癌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8~75岁,体质指数(BMI)20~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七氟烷组(S 组)和丙泊酚组(P 组)。S 组麻醉维持时吸入七氟烷(1.0%~2.5%),P 组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1.5~3 mg·L -1)维持,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于麻醉前(T1)、双肺通气15 min(T2)、单肺通气15、30及60 min (T3~5)及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6)时分别记录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吸气峰压(Ppeak ),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 );在 T2、T5、T6时采集血标本,通过血气分析测量氧合指数(OI);从切除肺叶中取健康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 NF-κB 水平;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各时点 HR、BP、SpO2、Cdyn 及 Ppeak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P 组比较,S 组在 T5时 OI、PaO2升高,肺组织中 NF-κB 表达水平弱,术后呼吸困难发生率降低(P <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烷在改善单肺通气时和术后肺氧合功能方面优于丙泊酚,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阳倩  刘丹彦△ 《天津医药》2020,48(9):866-870
摘要:目的 探讨单肺通气前低氧预处理(HPC)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麻醉诱导插管对位后在行单肺通气(OLV)前,处理组缺氧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0.90,随即复氧使SpO2回升至1.00后持续通气3 min,重复2次,每次SpO2为0.90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SpO2由1.00降至0.90的缺氧耐受时间。对照组实施常规通气。2组均在麻醉前(T)、OLV前(T0)、OLV 30 min(T1)、OLV 60 min(T2)、OLV 90 min(T3)抽取桡动脉及颈内静脉血测血气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在T0、T1、T2、T3时刻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记录OLV时间、术中各时刻的生命体征及气道压(Peak)。结果 2组OLV各时点平均动脉压 (MAP)、SpO2、心率(HR)、Peak、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pH、血红蛋白(Hb)、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次HPC过程中,缺氧耐受时间由(6.9±1.3)min延长至(7.9±1.1)min(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OLV后2组动脉血氧分压 [p(O2)]水平较OLV前明显下降,但对照组各时间点p(O2)较处理组下降更明显,OLV后2组Qs/Qt较OLV前升高,对照组各时间点Qs/Qt较处理组升高更明显(P<0.05或P<0.01)。2组PLT、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肺通气前对患者行低氧预处理是安全的,可以降低患者OLV期间肺内分流率、提高氧分压、改善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氧合,其作用与血小板计数及功能的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拟观察舒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单肺通气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肺通气(OLV)食管癌手术患者加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组(S组),异氟醚.芬太尼组(I组),每组20例。S组选择舒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I组选择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分别在双肺通气后15min(To),OLV15min(T1),OLV30rain(T2),OLV60min(13)及OLV90min(T4)采集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患者PaCO2、pH均在正常范围,组问比较无明显差异;S组单肺通气后各时点PaO2均高于I组(P〈0.05),Qs/Qt值低于I组。结论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比,舒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可减少OVL时的肺内分流,提高动脉氧分压,有利于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邢珍  朱红霞  董跃华  任炜  王丽  张振明  赵永泉 《河北医药》2009,31(23):3202-3204
目的观察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对气道高反应患者气道压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胸科手术患者38例,ASAⅠ~Ⅱ级。其中左肺癌行左肺叶或左全肺切除术18例(L组,n=t8),食管中、下段癌行根治术20例(E组,11=20),麻醉诱导后双腔支气管插管,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4mg·kg^-1·h^-1,间断静脉滴注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单肺通气参数设定为: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5次/min,吸:呼=1:2,吸入氧浓度100%。侧卧位后记录右肺通气气道压,分别于麻醉前(入室未吸氧),双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20min,单肺通气60min桡动脉、中心静脉抽血测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与双腔通气时比较,单肺通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明显下降,气道压明显升高,2组肺内分流明显增高。与E组患者比,L组患者在单肺通气20min时气道压明显增高(P〈0.05)、在单肺通气20min、60min时肺内分流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使气道高反应患者气道压增高,肺内分流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万梅方  孙来荣  吴春培  顾连兵 《江苏医药》2012,38(16):1925-1927
目的比较支气管阻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对单肺通气(OLV)时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支气管阻塞器组(A组)及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分别于双肺通气5min(T0)、OLV 5min(T1)、30min(T2)和60min(T3)时采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0相比,OLV期间两组Qs/Qt均显著增加(P<0.01)。在T1、T2和T3时,A组Qs/Qt显著低于B组。结论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OLV期间应用支气管阻塞器有助于减少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OLV)对开胸手术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患者30例,分为双肺通气(Ⅰ)组和单肺通气(Ⅱ)组,每组15例.Ⅱ组在OLV前1 min(T_1)、结束后3 min(T_2)及其后30 min(T_3),Ⅰ组开胸前1 min(T_1),关胸前3 min(T_2)及其后30 min(T_3)采取颈内静脉血,测定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的活性.结果 与T_1时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在T_2、T_3时显著升高(P<0.05),Ⅱ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T_2、T_3时显著下降(P<0.05),而丙二醛(MD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升高(P<0.05).在T_2、T_3时,Ⅱ组SO)D显著低于Ⅰ组,而MDA、ICAM-1、TNF-α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 单肺通气较双肺通气更容易引起或加重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徐银秀  李利 《安徽医药》2012,16(6):812-813
目的观察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年龄在42~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低流量组(A组)和常流量组(B组),每组25例。单肺通气时A组氧流量1.0 L·min-1,B组氧流量3.0 L·min-1,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后(T1)及单肺通气15 min(T2)、30 min(T3)、45 min(T4)、60 min(T5)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6)时CVP、HR、MAP和气道平均压(Pmean),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5时Pmean和Qs/Qt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点Pmean、Qs/Qt、CVP、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