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院内相关感染的高发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对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49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感染部位、药敏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3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83%.感染部位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其他(以口腔、生殖道为主),部位构成比分别为45.29%、25.05%、8.22%.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D群链球菌.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放、化疗导致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要重视院内感染的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从而及时、准确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院内相关感染的高发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对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49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感染部位、药敏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3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83 %。感染部位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其他(以口腔、生殖道为主),部位构成比分别为45.29 %、25.05 %、8.22 %。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D群链球菌。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放、化疗导致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要重视院内感染的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从而及时、准确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1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易感因素、感染的好发部位、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135例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6例次恶性血液病患者住院过程中各种医院感染发生率37.9%;易感因素与年龄、原发疾病类型、粒细胞缺乏、化疗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有关;感染的好发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血液、胃肠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念珠菌为主;药敏试验表明所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均对多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他啶耐药率相对较少,未检出耐舒谱深的菌株.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对老年人和粒细胞缺乏者,应加强治疗过程的环境保护,及时使用恰当的支持治疗,对重度感染者应尽早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采取化学治疗合并医院感染的24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送检的感染性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感染的部位、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构成比及不同种类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呼吸道所占比例最高,137例占57.1%,泌尿道感染次之,54例占22.5%;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162株占67.5%,革兰阳性菌次之63株占26.3%,真菌15株占6.2%;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真菌对氟康唑、氟胞嘧啶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对于化疗后合并院内感染的肺癌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能够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种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盛京医院血液科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收集分析,分离不重复的病原菌株,分析其耐药率。结果:849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3.34%,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368例次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43株,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3.26%)、铜绿假单胞菌(20.93%)和肺炎克雷伯氏菌(13.95%)等。所检出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高,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率高,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多依靠于经验性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是目前此类患者院内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不排除多种耐药菌和真菌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患者粒缺状态持续时间、加强院感宣教及病房管理,可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荣华  高燕  孙晓茹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0):1441-144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手术或放化疗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本文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30日,对61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了病原学调查。结果:在引起病原学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7.2%,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泊菌,大肠埃希氏杆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氏阳性细菌占7.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合并真菌感染占25.2%,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准确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对于及时做出临床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手术或放化疗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本文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30日,对61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了病原学调查。结果:在引起病原学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7.2%,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泊菌,大肠埃希氏杆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氏阳性细菌占7.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合并真菌感染占25.2%,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准确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对于及时做出临床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62例院内感染的血液病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62例患儿共发生79起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系统为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真菌,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倍能)和头孢吡肟(马斯平)高度敏感(90.48 %和87.13 %)。粒、单核细胞减少、化疗、激素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为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总数<1.5×109/L的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倍能和马斯平可作为血液病患儿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我院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院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1996年~ 2 0 0 0年间住我院并发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 4 4 8份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 ,阳性菌以K 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5年中分离出病原菌 333株 ,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病菌检出率为 74 33%。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孢菌为主 (19 6 %~ 2 9.4 % ) ,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12 .8%~ 2 4 7% ) ;药敏试验结果提示铜绿假单孢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三代氟喹诺酮、氨基糖甙类较为敏感 ,但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 (P <0 .0 5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 ,对苯唑西林的药物敏感性明显降低 ,由 4 5 5 %下降到 11 1% (P <0 .0 5 ) ,对头孢曲松敏感性亦降低 (P <0 .0 5 ) ;常用抗生素对肠杆菌属多有较高抗菌活性。结论 :我院住院肿瘤患者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但革兰阳性菌也是重要致病菌 ,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重视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标本537例,病原菌的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及其相应的配套试剂进行病原菌的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肿瘤患者手术感染病原菌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81株占15.08%、铜绿假单胞菌77株占14.34%、金黄色葡萄球菌69株占12.85%。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耐药率最高为72.84%、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最高为79.22%、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5.1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率最高为76.81%、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临床要重视肿瘤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手术切口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和药敏 ,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调查2 0 0 0年 1月 - 2 0 0 1年 12月在肿瘤科住院的恶性肿瘤合并医院感染的 148例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和药敏 ,作回顾性综合分析 ,并对医院感染的防治作初步探讨。结果 :本组医院感染主要部位在下呼吸道 ,占 73 7% ;其次为泌尿道 ,占 11 0 %。 148例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株 186株 ,革兰氏阴性菌占 96株(5 1 6% ) ,其中前 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 19株 (10 2 % ) ,铜绿色假单胞菌 19株 (10 2 % ) ,鲍曼不动杆菌17株 (9 1% )。真菌 60株 (32 3% ) ;革兰氏阳性菌 30株 (16 1% )。 6例为重复感染 ,有 2 8例是几种混合细菌感染。检出阳性病原体中占前 3位的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与经验治疗的药敏结果相仿。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常由条件致病菌引起自身感染 ,以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为主。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 ,故应高度警惕 ,及时诊断 ,尽早开始经验治疗 ,一旦检出致病菌 ,应选用针对性强的高活性、低毒杀菌剂 ,避免滥用抗生素。同时加强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肿瘤专科医院恶性肿瘤院内感染1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化疗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化疗科住院的3 316例患者中123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感染部位、感染致病菌、患者年龄、肿瘤期别、住院时间等,并初步探讨院内感染的防治。结果本组院内感染率、病死率为3.8%、17.1%。感染与年龄、肿瘤期别、抗肿瘤治疗和侵袭性操作密切相关。感染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53.7%、16.3%。病原体阳性患者112例,共检出致病菌株127例,有9例为合并几种菌感染。感染主要菌种为革兰氏阴性菌占67株(52.8%),其中前3位是肺炎鲍曼不动杆菌18株(14.2%),克雷伯菌16株(12.6%),铜绿色假单胞菌14株(11.0%)。真菌36株(28.3%);革兰氏阳性菌24株(18.9%),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常由条件致病菌引起,住院时间长、放化疗结合、老年及晚期肿瘤患者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院内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徐珂  刘燕  李媛媛 《癌症进展》2021,19(5):495-498
目的 探究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后体内病原菌分布,并进一步分析耐药性情况.方法 收集化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17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感染部位,并归纳分析送检标本中的病原菌株及对应的药敏结果.结果 178例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出现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及泌尿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35.39%,下呼吸道感染占26.97%,泌尿道感染占19.66%.从178例感染患者所取标本中共分离得到19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分别为64株(32.65%)、117株(59.69%)、15株(7.65%).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90%,对环丙沙星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5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为100%,且肺炎克雷伯菌对上述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8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氟康唑及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均﹥50%.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分析主要病原菌类型、分布及药敏结果,可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提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率、感染部位、易感病原菌、易感因素,探讨防治院内感染的方法.方法:调查统计20002年1月~2003年12月两年间我院血液肿瘤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24.39%,明显高于其他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5.63%,以呼吸道、肠道、泌尿道最为常见,常合并多次、多部位感染.致病菌多样,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球菌均常见.其感染部位与其病变部位相一致.结论: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及其并发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放化疗后的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是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内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部位、菌群分析、药物敏感性等。方法:根据病历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总结。结果:我院肿瘤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3年间共上报院内感染275例,院内感染率为8.0%,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50.2%,主要感染菌群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有上升的趋势,耐药率较高的药物为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等。结论:肿瘤内科院内感染与患者的身体状况、抗肿瘤放化疗及医务工作者对院内感染的监控、预防、治疗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重院内感染的管理和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内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部位、菌群分析、药物敏感性等。方法:根据病历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总结。结果:我院肿瘤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3年间共上报院内感染275例,院内感染率为8.0%,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50.2%,主要感染菌群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有上升的趋势,耐药率较高的药物为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等。结论:肿瘤内科院内感染与患者的身体状况、抗肿瘤放化疗及医务工作者对院内感染的监控、预防、治疗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重院内感染的管理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对3年来诊治的203例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液病中社区感染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和初诊恶性血液病患者居多,院内感染多见于化疗中及化疗后患者;感染率与化疗强度及骨髓抑制期长短有密切关系。结论 明确疾病诊断、及时治疗原发病、创造无菌环境、感染的监测与诊断、及时正确用药是预防、降低和控制血液病患者感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我院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院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1996年~2000年间住我院并发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448份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阳性菌以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5年中分离出病原菌33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菌检出率为74.33%。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孢菌为主(19.6%~29.4%),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2.8%~24.7%);药敏试验结果提示铜绿假单孢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三代氟喹诺酮、氨基糖甙类较为敏感,但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苯唑西林的药物敏感性明显降低,由45.5%下降到11.1%(P<0.05),对头孢曲松敏感性亦降低(P<0.05);常用抗生素对肠杆菌属多有较高抗菌活性。结论:我院住院肿瘤患者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也是重要致病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重视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病人院内感染部位与治疗方案的关系。方法 对作者单位 1998年 3月~ 1999年3月 90例肿瘤患者经手术、放疗、化疗后感染发生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以呼吸道、皮肤感染为主 ,放疗以放疗照射野内相应组织器官感染为主 ,尤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最多 ,化疗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为主。结论 院内感染好发部位与治疗方案有关 ;为减少肿瘤病人院内感染对易感染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和药敏,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调查2000年1月—2001年12月在肿瘤科住院的恶性肿瘤合并医院感染的148例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和药敏,作回顾性综合分析,并对医院感染的防治作初步探讨。结果:本组医院感染主要部位在下呼吸道,占73.7%;其次为泌尿道,占11.0%。148例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株186株,革兰氏阴性菌占96株(51.6%),其中前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19株(10.2%),铜绿色假单胞菌19株(10.2%),鲍曼不动杆菌17株(9.1%)。真菌60株(32.3%);革兰氏阳性菌30株(16.1%)。6例为重复感染,有28例是几种混合细菌感染。检出阳性病原体中占前3位的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与经验治疗的药敏结果相仿。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常由条件致病菌引起自身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为主。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故应高度警惕,及时诊断,尽早开始经验治疗,一旦检出致病菌,应选用针对性强的高活性、低毒杀菌剂,避免滥用抗生素。同时加强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