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管癌在中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伊立替康在胃肠道肿瘤包括食管癌的治疗中,显现出极具前景的抗肿瘤活性。文章对近年来伊立替康单药、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或放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在中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伊立替康在胃肠道肿瘤包括食管癌的治疗中,显现出极具前景的抗肿瘤活性.文章对近年来伊立替康单药、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或放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观察伊立替康(CPT-11)和顺铂(DDP)联合方案用于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证实的18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CPT-11180mg/m2静脉滴注90min,第1天;DDP25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21d为1个治疗周期,患者最少进行2个周期化疗,采用RECIST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18例接受联合方案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4例,进展(PD)8例,化疗总有效率(CR+PR)为33.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55.6%。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急性胆碱能综合征、迟发性腹泻,无与治疗有关的死亡。结论CPT-11和DDP联合治疗晚期胃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彭一  林芳 《实用癌症杂志》2016,(7):1143-1145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R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Ⅲ~Ⅳ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化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后躯体功能和情绪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能够有效提高顺铂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减少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加顺铂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全部病例化疗均采用顺铂30 mg/m2,伊立替康65 mg/m2,第1天及第8天,21天重复,共4个周期。化疗同时行放疗,标准为1.8~2.0Gy/次,每周5次,直到肿瘤量达50.4~61.2 Gy。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24.5个月(2.7~60.3个月),15例存活2,7例死亡。2年总生存率为42%。31例复发:24例为原位复发5,例为远处转移2,例为局部和远处转移。2年无病生存率为9.2%。3级以上白细胞下降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例数分别为12和6例。结论顺铂加伊立替康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较好,毒性小,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黄成溢  朱骥 《肿瘤学杂志》2021,27(10):791-797
摘 要: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后手术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虽然与单纯手术相比,其局部复发率有所降低,但约1/3的患者会发生远处转移,这成为该治疗模式最主要的失败原因。为了减少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伊立替康因其能与放疗产生协同效应的作用机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有关伊立替康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探索也越来越多。全文旨在回顾与展望伊立替康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顺铂(DDP)方案与CPT-11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远期生存和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复治晚期胃腺癌患者168例,随机分为CPT-11+DDP组(n=84)和CPT-11组(n=84)。CPT-11联合DDP方案:CPT-11 250 mg/m2静滴,d1;DDP 70 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CPT-11方案:CPT-11 250 mg/m2 d1静滴,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的远期生存和不良反应。结果168例均可评价疗效。CPT-11+DDP组获CR 3例、PR 11例、SD 44例,有效率(RR)为167%,疾病控制率(DCR)为890%。CPT-11组获CR 1例、PR 12例、SD 41例,RR 为155%,DCR 为643%。两组RR和D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34,P=0513)。CPT-11+DDP组和CPT-11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6个月和41个月(P=0522),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38个月和125个月(P=0185)。亚组分析显示,在肠型腺癌中CPT-11+DDP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优于CPT-11组(156个月vs. 136个月,P=0.016)。CPT-11+DDP组3~4级贫血、肝功能损害以及1~4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高于CPT-11组,而CPT-11组1~4级便秘和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均高于CPT-11+D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T-11联合DDP方案较单药CPT-11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并未带来生存获益,但对于晚期肠型胃癌具有优势,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13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新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率、SCC-Ag下降至正常和宫旁组织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呕吐、恶心、贫血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给药后生活质量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化疗后、手术后等各时间段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XR  Zhu YZ  Xiu QY  Han FC  Liu DQ  Chu DT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0):777-779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CPT-11)联合顺铂(D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由国内4家医院协作研究完成。入组晚期NSCLC患者36例中,初次化疗24例,曾经化疗12例;全部患者均有可测量或可评价的指标。给药方法:CPT-1160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DDP80mg/m^2静脉滴注,第1天;28d为1个周期。结果36例患者共接受治疗97个周期,中位数为3个周期。可评价病例数为35例,无CR病例,PR8例(22.9%),SD21例(60.0%),PD6例(17.1%)。初治者有效率为29.2%(7/24),复治者有效率为9.1%(1/11),中位治疗至进展时间为199d,1年生存率为45.4%。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粒细胞减少(16.7%),脱发(13.9%),腹泻(5.6%),恶心呕吐(2.8%)。结论CPT-11联合DDP方案对晚期NSCLC治疗有效,患者耐受性良好,应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局部晚期可手术食管鳞癌的治疗日趋综合化、个体化,围绕手术这个基石,有诸多组合模式,如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术后放化疗、围手术期化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及新辅助放化疗等,也包括非手术治疗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等模式,更有新的治疗模式的探讨。其中,新辅助放化疗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本文对上述治疗模式加以简要综述,以期规范食管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500例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放疗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目的分析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放疗的预后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和准确评估预后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单纯放疗的中晚期胸段食管癌500例中,男318例,女182例,中位年龄56.5岁。胸上段癌195例,胸中段癌277例,胸下段癌28例。X线片病变长度≤3.0cm者36例,3.1~7.0cm者318例,7.1~10.0cm者132例,>10.0cm者14例。胸部CT扫描显示病变长度≤3.0cm者14例,3.1~7.0cm者130例,7.1~10.0cm者298例,>10.0cm者58例。病变最大层面上测量肿瘤最大直径≤2.0cm者87例,2.1~3.0cm者153例,>3.0cm者260例。应用加速器6MVX线给予一前、两后斜野等中心或源皮距照射,常规分割或后程加速超分割,总剂量60~66Gy,30~39分次,6.0~6.3周完成。结果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32.6%、20.8%。单因素分析显示传统预后因素性别、声哑、病变部位、病变长度、软组织阴影、溃疡和食管腔扭曲成角均明显影响预后;CT扫描相关因素如病变长度、最大外侵深度、最大直径、气管支气管受侵、降主动脉受侵、椎前三角消失和淋巴结转移也显著影响长期生存;治疗相关因素如前垂直野宽、野长、后斜野宽、野长、总剂量、总疗程时间、即时疗效和近期疗效对生存也有显著影响。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CT显示的病变最大直径、声哑、CT显示病变长度、病变部位、病变最大外侵程度、后斜野宽度、总疗程时间、即时疗效和近期疗效均为独立性预后因素。综合多种因素的预后指数PI值越低,预后越好。结论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放疗后,除传统预后因素外,胸部CT扫描能提供更准确的评估预后的指标,预后指数模型能够更敏感地预测疗后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接受放化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35例局部进展期食管癌采用联合放化疗(放疗总剂量45~50.4 Gy;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 顺铂).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疗效和生存期.结幕:联合放化疗后获得手术机会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未能行手术者有明显提高(分别为83.3%和47.8%,P=0.023).近期疗效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重要因素(P<0.01和P<0.05).放化疗的疗效影响总生存期,治疗有效、疾病稳定以及疾病进展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8、15和6个月(P=0.003).结论:联合放化疗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法,放化疗的疗效是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NCRT与NCT疗效。方法 收集2009-2015年在本院分别接受NCRT与NCT联合手术治疗的177例食管鳞癌患者资料,其中NCRT组72例,NCT组105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两组总样本量177例(临床分期cT2-4N0-1M0期),2、3年样本量NCRT组分别为44、26例,NCT组分别为47、28例。NCRT组pCR率为22%,明显高于NCT组10%(P=0.019)。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复发率均相近(P均>0.05)。NCRT组与NCT组2、3年OS率分别为74%、51%与64%、51%,DFS率分别为54%、50%与54%、46%(P=0.527、0.379)。结论 NCRT较NCT可明显提高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患者pCR率,同时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但两组患者生存无差异,最终结果仍需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紫杉醇加顺铂(TP)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8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A组为单纯放疗组,B组为每周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放化疗组。两组均采用6MV或者18MVX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60~68Gy,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Gy。B组放疗同时给予紫杉醇40mg/m2 DDP20mg/m2,均于d1、d8、d15、d22、d29、d36静滴。结果:单纯放疗组和紫杉醇加顺铂组的有效率(CR PR)分别为75%和8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1、3、5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7%、21.0%和9.5%,71.2%、49.3%和19.2%,两组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4);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5.0%和12.5%,79.2%、58.3%和29.2%,总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1)。同步放化疗组的Ⅲ、Ⅳ级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但毒副反应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免疫治疗被批准用于晚期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二线治疗,但临床研究由于其严格的入排标准不能完全反映真实世界的情况。本研究旨在分析局部晚期和转移性ESCC免疫治疗现状,并探索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大学肿瘤肿瘤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局部晚期及转移性ESCC患者,分析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情况、疗效、不良反应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结果  本研究纳入33例ESCC患者,其中1例合并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均接受程序性细胞死亡抑制剂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为信迪利单抗(17/33,52%)。25例(76%)接受免疫联合治疗,包括联合化疗或抗血管靶向治疗。接受一线、二线和三线及以上治疗的ESCC患者分别为19例(58%)、10例(30%)和4例(12%)。1~2级和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21/33)和27%(9/33)。11例(33%)发生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包括皮疹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免疫性肝炎2例,免疫性肠炎2例,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2例,免疫性肺炎1例。4例irAEs影响免疫治疗使用,其中3例采用类固醇激素治疗。总体客观缓解率为36%(12/33)。中位PFS为9.17个月(95%CI8.23~ 10.11)。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白细胞计数(P=0.010)、免疫治疗线数(P=0.004)、免疫治疗疗效(P=0.049)是PFS的独立影响因子。  结论  免疫治疗在晚期ESCC的临床实践中,药物选择和治疗模式更加多样,但是依然产生良好的疗效。早期应用免疫治疗有效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的PFS,而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为不良预后因素,未来需扩大人群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 2008~2011年收治的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214例,其中单纯手术93例(单纯手术组),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121例(术后放化疗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5.37%和27.38%(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6.23%和31.65%(P<0.05);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5%、23%和98%、74%、5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7个月和64.6个月(P<0.05)。术后放化疗组不良反应以1~3级为主,3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和咳嗽,晚期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和吻合口狭窄。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安全、可行,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The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nCRT) for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can vary, but there is still no biomarker that can identify the benefiting population. Therefore, biomarkers to predict the outcome of nCRT are needed, as well as elucid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therapy. We investigated differences of genom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 and those with little or no response (pathologic stable disease: pSD) before and after nCRT.MethodsFourteen subjec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ESCC (7 cases of pCR and 7 of pSD) who received nCRT before undergoing esophagectomy were enrolled. An analysis of whole-exome sequencing (WES) data from 27 ESCC tissue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subjects pre and post nCRT was performed.ResultsThe number of pretherapy samples displaying loss of chromosome 19p13.11 was higher in the pCR group than in the pSD group (5/6) (P=0.0291, Fisher’s exact test). Gain of 19q13.31 was observed significantly more often in the samples obtained following nCRT (5/14). KMT2A missense mutation was found more frequently in the pSD group’s pre-nCRT samples than in those of the pCR group (3/6), and following nCRT, new genes such as NF1, KMT2D, NOTCH2, and NIPBL were detected new variations. C/G>G/C (P=0.003) and C/G>A/T (P=0.002) transition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every patient after nCRT, with similar observations made in both groups (pCR group: C/G>G/C, P=0.027; C/G>A/T, P=0.004; and pSD group: C/G>G/C, P=0.032; C/G>A/T, P=0.017).ConclusionsBiomarkers to predict pCR might include 19p13.11 copy number loss and KMT2A missense mutation. Further validation i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a larger sample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