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3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进行光镜观察(视野直径>1 mm)、免疫组化研究及部分病例随访。结果:23例诊刮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镜下观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拥挤且不规则,增生腺体分布区域大于间质分布区域(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腺上皮细胞多具有非典型性,表现为核大、核浆比大,核变圆、有明显的核仁,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不均。23例均做抑癌基因(PTEN),肿瘤抑制基因(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60.9%(14/23)PTEN(-),8.7%(2/23)p53(+),43.5%(10/23)ER,PR(+)。5例随访病例中2例发现存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诊断标准上强调子宫内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在诊断中可重复性较好,更易于组织病理诊断标准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结果28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有1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有15例。而术后经过病理检查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2例,而17例患者均诊断为浸润性癌。结论要重视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高度警惕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际为浸润性癌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免疫组化研究及光镜观察(视野直径在1mm以上),并对部分病例进行随访,观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详细分析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结果:46例诊刮子宫内膜组织标本经镜检提示子宫内膜腺体异常增生拥挤,呈不规则状,间质分布区域小于增生腺体分布区域,腺上皮细胞呈非典型性,核及核浆比大,伴有核仁,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具有不均性。46例均行PTEN、ER、p53、PR免疫组化标记检测,其中p53(+)占8.69%,ER(+)与PR(+)占43.47%。10例随访病例中发现4例伴有子宫内膜样腺癌。结论:结合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诊断标准,重视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异常改变,可提高诊断可重复性,并趋于组织病理诊断标准,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癌前的上皮改变一直是我们病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癌变形成前上皮所出现的细胞和结构的改变,曾被赋予不同的名称,目前仍在应用的有“不典型增生”.“异型性”.“异型增生”及近年来的“上皮内瘤(变)”,后者并有逐渐取代了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及原位癌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由Richart于1967年提出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这些癌前病变可存在多年,具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种是病变自然消退,或好转;另一种是病变持续不变或癌变。随着细胞学、阴道镜以及组织学检查的发展,CI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其治疗也取得长足进展,现将诊断及治疗该病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子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诊治的33例CIN2/3患者及1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使用传统刮片巴氏分级法进行细胞学检查.确诊依据是活检、锥切或全子宫标本的最高病理.采用醋酸及碘反应试验进行阴道镜检查,对宫颈内血管和上皮进行观察并对定位活检加以指导.涂碘并直接活检诊断部分宫颈外生肿块.结果:临床表现宫颈癌与CIN2/3患者阴道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明显(P<0.005).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TCT对宫颈癌的检出率为87.50%、对CIN2及CIN3的检出率分别为98.44%和100.00%,而传统刮片对宫颈癌、CIN2及CIN3的检出率则为50.00%、65.75%和85.25%.结论:执行长期随访.对没有生育要求的,建议全子宫切除.因存在漏诊浸润癌风险,若对活检诊断CINⅡ/Ⅲ的患者采用破坏疗法时必须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TCT)结果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发生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的年龄特点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感染的关系。方法对TCT TBS系统结果为LSIL的185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行阴道镜定位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185例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子宫颈鳞癌0例,CINⅡ~Ⅲ级25例(13.5%),CINⅠ级70例(37.8),宫颈急慢性炎症90例(48.7%);HPV高危型感染140例(75.7%)。年龄20~30岁50例,其中CINⅡ~Ⅲ5例(10.0%),CINⅠ20例(40.0%),宫颈急慢性炎症25例(50.0%),全部HPV感染(27.0%);30~40岁60例,CINⅡ~Ⅲ20例(33.3%),CINⅠ20例(33.3%),宫颈急慢性炎症20例(33.3%),HPV感染50例(32.5%);40~50岁55例,其中CINⅡ~Ⅲ5例(9.1%),CINⅠ20例(36.4%),宫颈急慢性炎症30例(54.5%),HPV感染35例(29.7%);50岁以上20例,其中CINⅡ~Ⅲ10例,CINⅠ10例(50.0%),宫颈急慢性炎症10例(50.0%),HPV感染5例(10.8%)。30~40岁年龄段较其他年龄段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TCT LSIL患者行阴道镜检查时,必须对30~40岁和/或HPV阳性患者行阴道镜定位下活组织病理检查,以便能及早发现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降低宫颈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种病理概念,代替原有的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CIN分为CINⅠ级、CINⅡ级及CINⅢ级,分别代替原有的宫颈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宫颈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及宫颈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CIN好发于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区. CIN这类上皮细胞具有异型性,保持了一定的分化能力,是一组不稳定的癌前病变,具有双向发展的可能,可以自然消退,也可以发展为浸润癌,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CINⅠ级或CINⅡ级可不经过CINⅢ级(包括原位癌)阶段而直接进展为浸润癌.从癌前病变演变至浸润癌一般需要10a左右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由于细胞学筛查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同时治疗方法也逐渐标准.但在行局部破坏性治疗或LEEP治疗后均有一定数目的 复发,因此, 笔者对本院就诊的645例CIN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咸阳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发病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81例CIN患者年龄、生育情况、妊娠次数、性防护、避孕方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结果CIN多发生于性活跃年龄;随着CIN级别的升高,孕产次呈现升高趋势;CIN患者普遍缺乏性防护,且文化水平较低,经济状况低下。液基细胞学假阴性率2.14%,随着CIN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检出率逐渐升高。结论加强对行为危险因素的防控及宫颈癌规范筛查,实现以病因预防为主的一级预防和“临床前预防”为主的二级预防是宫颈癌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轻患者近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但是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其关键在于通过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一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通过阻断其发展,可以预防和减少宫颈癌的潜在危险。现就CIN的中西医治疗方面的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吴芸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57-58
目的:探讨宫颈CINⅠ患者经过不同处理方法后的疾病转归。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9月经我院妇产科门诊阴道镜下活检并病理诊断为CINⅠ患者126例,其中63例采用单纯随访(随访组),63例患者采用物理治疗(微波)、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治疗组),全部病例随访2年。结果:经过2年随访,随访组CIN自然消退率73.0%,持续存在率22.2%,进展率为4.8%;治疗组疾病消退、持续、进展率分别为95.2%、3.2%及1.6%。所有进展病例均为HR-HPV持续感染。结论:HR-HPV是CINⅠ进展的高危因素,CINⅠ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症状、随访条件等因素综合决定,提倡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12.
<正>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合理干预是预防官颈癌的重要环节。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包括子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子宫颈原位癌,为一组癌前病变的统称[1-2]。CIN的治疗应根据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测、阴道镜活检CIN的诊断级别,明确治疗原则,使治疗规范化[1-2]。CIN的治疗应根据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测、阴道镜活检CIN的诊断级别,明确治疗原则,使治疗规范化[3]。现将近10年来中医治疗CIN的文献综述如下。1中医学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认识宫颈上皮内瘤变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没有相对应的病名,根据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波在宫颈糜烂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微波治疗的2 248例宫颈糜烂和3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CIN2)患者资料进行追踪随访。结果宫颈糜烂治愈率为94.66%,宫颈上皮内瘤变治愈率为99.18%。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西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妇女癌症中仅次于乳腺癌而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及健康。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组与浸润性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癌前期病变是宫颈癌的防治重点与关键。目前,针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中医中药、化学药物、电熨、电凝、冷冻、激光、微波等,手术治疗包括宫颈锥切术及子宫全切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EEP刀对于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LEEP刀治疗80例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总有效率为92.5%,治愈率与CIN级别及病变范围有明显关系。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明显的疗效,简单方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阴道镜下活检,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检查率,阴道镜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年来阴道镜检查422例中54例CIN的阴道镜检查结果.结果:422例中CIN发现54例,占12.8%.结论:阴道镜是诊断CIN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其发生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和人乳头瘤病毒有关。奥平栓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功能,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奥平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经宫颈刮片与阴道镜宫颈病理活检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共120例,117例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3例CINⅢ级患者LEEP后追加筋膜外子宫全切除术,并对全部患者随访2a。结果1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行LEEP及子宫全切术病理结果CINⅠ-Ⅲ分别为50例、32例、18例,CINⅡ-Ⅲ20例。随访术后3个月内CIN的患者宫颈大部分恢复如初.有5例患者于6个月内行第2次LEEP,LEEP一次成功率为95.73%(112/117),随访2a未发现CIN复发的病例。结论LEEP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的较好方法,同时有预防早期宫颈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又称外阴色素减退疾病或外阴白色病变。该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本文回顾近年来关于该病的中医研究报道,并从各种治法用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EEP刀对于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行LEEP刀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LEEP刀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总有效率为92.5%,治愈率与CIN级别及病变范围有明显关系。结论 LEEP刀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明显的效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得到患者的认同,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