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发生原因与相关因素,积极落实母婴安全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进修科室近5年来收治3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2%,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73%;胎盘因素占13%;软组织损伤占10%;手术产发生产后出血明显高于自然分娩(P〈0.01),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稍高于初产妇。结论:产后出血主要因素是孕产妇身体状况、胎位、高危妊娠、分娩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罗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32-133
产后出血是指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仍然是目前产科的主要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预防和制定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现将我科在产后出血方面的护理经验分析报道如下。2010年1月一2013年1月我院产科共收治产妇产后出血179例。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48例(占产后出血的82.68%),软产道损伤14例(7.82%),胎盘残留16例(8.937%);凝血功能障碍1例(2.90%);产后出血高危因素2例(2.90%);心理紧张、焦虑、恐惧因素1例(0.0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45例的临床资料,对产后出血原因、出血时间及出血量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4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28例,出现率为2.87%(25/870),阴道分娩产后出血20倒,出血率为2.58%(20/775)。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加强防治,减少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原因,探讨预防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09年我院分娩的212例产妇;将胎儿娩出24h内出血量≥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产妇发生产后出血3例,发生率为(3/101)2.97%;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3例,发生率为(2/111)1.8%。顺产发生产后出血2例,发生率为(2/126)1.6%;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2例,发生率为(2/86)3.48%。结论:产后早期哺乳也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可能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之首,严重威胁产妇生命。2001年8月-2006年8月,在本院分娩产妇4562例,发生产后出血118例,发生率为2.59%,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我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4%,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76例(65、52%),胎盘因素33例(28.45%),软产道损伤6例(5.17),凝血功能障碍1例(O.86%)。其中治愈115例(99.14%),死亡1例(O.86%)。结论: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针对原因迅速止血,扩容、输血等维持重要器官功能,预防休克;对各种措施处理无效者果断切险子宫,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I晦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6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资料,其宫颈或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同时以20U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予以按摩子宫来刺激宫缩,或以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欣母沛宫肌注射等途径迅速加强子宫收缩。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56例产后出血中宫缩乏力42例(75%),胎盘因素6例(10.71%),软产道损伤4例(7.14%),子宫不完全破裂2例(3.57%),子宫内翻1例(1.78%),凝血功能障碍1例(1.78%),其中胎儿娩出2h内发生出血者50例,2h后发生出血者6例。结论:要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病,要早处理,适当地干预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缩宫素配合艾箱灸神阙、关元穴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72例入住我院的出现产后出血的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缩宫素配合艾箱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h、12h、24h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治疗总有效率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12.42±4.29)min,产后2h出血量(51.84±6.23)mL,产后2~12h出血量(91.78±6.74)mL,产后12~24h出血量(205.24±21.52)mL,出血发生率5.5%、子宫切除发生率2.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20.53±4.89)min,产后2h出血量(70.33±7.56)mL,产后2~12h出血量(137.94±9.55)mL,产后12~24h出血量(285.92±31.54)mL,出血发生率22.2%、子宫切除发生率16.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配合艾箱灸神阙、关元穴治疗产后出血可以更好地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及出血量,减少子宫切除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诊治方式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0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导致40例剖宫产产妇术后晚期出血病因有,子宫假性动脉瘤17例(42.5%)、子宫复旧不良11例(27.5%)、蜕膜残留7例(17.5%)、子宫内膜炎4例(10.0%)、子宫切口感染、裂开2例(5.O%)。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可有多种原因引发,在处理过程中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其发生率,提高剖宫产诊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住院孕产妇死亡32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死亡原因:产后出血11例占34.3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6例占18.75%,妊娠贫血及前置胎盘大出血各3例,各占9.37%,产后出血死亡率高居首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的死亡率较高。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普及孕产期保健知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重危孕产妇的识别及急救意识,普及急救及转诊紧急处理措施,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2002年的全国监测资料显示,我国孕产妇的死亡主要原因为产科出血(占49%),其中产前出血占11.9%,产后出血占88.1%^[1]。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产后出血患者97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妇子宫切除术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择产妇子宫切除病例80例。随机以5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但末行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样本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率(4.61%)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3.28%),剖宫产子宫切除率(0.18%)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0.03%),且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高接生技术及住院分娩率,是有效降低阴道分娩死亡率和子宫切除率的必然选择,围分娩期充分准备、适时切除子宫,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病因及预防。方法:对2008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第二产程剖宫产的436例及同期第一产程剖宫产的12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中出血量,出血率,及出血原因。结果:第二产程组的出血量,出血发生率(12.8)明显高于第一产程组(4.8%)P〈0.05,第二产程术中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55.4%),子宫切口延裂(30.3%),胎盘因素(14.3%)。而且第二产程组的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延裂发生比率明显高于第一产程组(p〈0.05)。结论:导致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及子宫切口延裂。应加强对孕妇的评估及产程观察,减少剖宫产率,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4.
产科子宫切除较为少见,但在紧急情况下不失时机地采用子宫切除术,是抢救产妇生命的关键。现将我院24例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三一般资料:我院于1987年1月~1996年12月收住产妇分娩总数为11532例,产后急症子宫切除24例,发生率为0.ZI%。同期阴道分娩7351例,子宫切除2例(003%);剖宫产分娩4181例,子宫切除22例(0.53%)。24例子宫切除中,初产妇14例(58%),经产妇10例(42%)。1.2孕产妇年龄及孕次:本组孕产妇年龄平均29.5土67岁(22~44岁),孕次平均2.5土1.4次(1~7次)。1.3子宫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因素切除子宫的相关临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8例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子宫切除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17例(42.5%),子宫破裂8例(20.0%),胎盘因素7例(17.5%),晚期产后出血4例(10.0%),妊高征合并HELLP综合征3例(7.5%),羊水栓塞1例(2.5%)。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而果断的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在挽救危重产妇出血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1-1999.1(3071例)和2000.1-2009.1(3071例)两组住院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产后出血的人数和发生率等数据并进行预防措施的比较。结果:前者产后出血人数39人,发生率为0.65%。后者产后出血人数39人,发生率为0.65%。结论:恰当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是必要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欣母沛辅助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3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欣母沛辅助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产后2h、12h及24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12h及24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观察组65例患者经以上方法成功止血64例,总有效率为98.5%,1例止血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率为1.5%;对照组73例患者经以上方法成功止血67例,总有效率为91.8%,6例止血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率为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面部潮红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但症状均较轻微,多为一过性反应,不需治疗。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欣母沛可以提高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成功率,但需注意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近年来51例产后出血案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1.7%,产后出血发生时间在2h内的占82.35%;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强孕产妇的健康宣教,积极探讨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及时挽救产妇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的7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48例,占63.2%;胎盘因素17例,占22.4%;软产道损伤9例,占11.8%;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2例,占2.63%。结论:做好产妇的产前检查,产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产科并发症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住院分娩产妇540例为基线组,另5so例为对比干预组。基线组按孕产妇常规护理,干预组孕产妇入院后严格筛选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对产前、产后、产时给予严密监护,及时干预处理,做好各项应急准备。结果:基线组发生产后出血24例,干预组发生产后出血7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出血的防治,重在预防,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