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作为系统炎症因子在心房颤动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入选98例患者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n=34)、阵发性房颤组(n=31)和持续房颤组(n=33),比较各组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心房颤动组CRP水平[(1.85±0.44)mg/d]比正常对照组的水平[(0.41±0.13)mg/d]高,P<0.01;在心房颤动组中持续房颤组血清中CRP[(2.02±0.54)mg/d]高于阵发性房颤组[(1.55±0.40)mg/d],P<0.01,阵发性房颤组[(2.02±0.54)mg/d]高于正常对照组(0.41±0.13)mg/dl,P<0.01。并且不同原因引起的房颤CRP不同,冠心病最高,其次为高血压,心肌病最低。结论CRP在心房颤动患者中明显升高,说明炎症状态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关系。方法将85例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比索洛尔组(48例)和地高辛组(37例),随访观察(9.8±1.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RP和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房结构变化。结果比索洛尔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41.8±4.2)mmvs(39.7±5.3)mm,CRP 3.9 mg/Lvs3.5 m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地高辛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41.8±4.6)mmvs(42.3±5.2)mm,CRP 3.8 mg/Lvs3.5 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的左心房内径和CRP下降幅度与地高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变化与CRP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218,P=0.045)。结论比索洛尔可改善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结构重构,并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心房内径(LA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左心收缩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30例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33例,另选30名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与窦性心律者血清NT-proBNP水平,并观察血清NT-proBNP水平与LAD大小的关联。结果心房颤动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较窦性心律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5.2±170.9)ng/L比(57.2±31.9)ng/L,P<0.01]。其中持续性心房颤动组的LAD和NT-proBNP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均显著升高[LAD:(33.7±4.9)mm比(30.5±3.3)mm,P<0.05;NT-proBNP:(261.8±124.9)ng/L比(143.7±26.2)ng/L,P<0.05];永久性心房颤动组的LAD和NT-proBNP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均显著升高[LAD:(37.5±2.9)mm比(30.5±3.3)mm,P<0.05;NT-proBNP:(599.0±33.5)ng/L比(143.7±26.2)ng/L,P<0.05];永久性心房颤动组的LAD和NT-proBNP较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均显著升高[LAD:(37.5±2.9)mm比(33.7±4.9)mm,P<0.05;NT-proBNP:(599.0±33.5)ng/L比(261.8±124.9)ng/L,P<0.05]。不同类型心房颤动组的LAD越大(中位值分别为30.5、33.7和37.5 mm),患者血清NT-proBNP的水平越高(中位值分别为143.7ng/L、261.8ng/L和599.0 ng/L)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AD、心房颤动类型和病程是高血清NT-proBNP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均为P<0.01)。结论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者,可能与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及心房颤动类型和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C反应蛋白增高在心房颤动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RP)增高在心房颤动 (房颤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96例诊断为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 ,并对房颤按持续时间、病因不同分设亚组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房颤组、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 (4 .30± 2 .87)、(1.15± 0 .90 )mg L ,两组相比P <0 .0 5。器质性、孤立性房颤者CRP水平分别为 (5 .0 6± 1.92 )、(4 .37± 1.32 )mg L ,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者CRP水平分别为 (5 .6 0± 1.80 )、(5 .0 0± 1.6 0 )mg L ,均高于阵发性房颤 [(3.30± 1.2 0 )mg L],P <0 .0 5。结论 :CRP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可能促进房颤发生 ,以及呈持续性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冠心病患者(A组)和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B组),分别行CRP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斑块指数,比较其相关性.结果 A组CRP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5.27±3.85)mg/L和(2.18±3.40)mg/L,P<0.01;A组斑块指数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4.51±2.75)和(1.24±0.37),P<0.01;冠心病组CPR与斑块指数呈正相关,r=0.36,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CPR明显高于对照组,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病窦综合征(SSS)患者心房颤动(AF)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62例SSS合并阵发性AF(PAF)未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且血脂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 mg/d),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AF发作次数、AF持续时间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F的发作次数、AF持续时间虽没有明显降低但显著低于对照组(13.4±2.8次/年vs 16.2±3.6次/年,62.4±7.2小时/年vs 66.3±4.7小时/年),血CRP水平显著降低(7.95±0.87 mg/L vs 9.52±1.31 mg/L)且显著低于对照组(7.95±0.87 mg/L vs 10.02±1.37mg/L)。治疗组的血脂在治疗12个月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则无明显改善。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未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SSS患者AF的复发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脂有关。  相似文献   

7.
老年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84例入选对象(其中老年脑梗死106例,老年脑出血78例)的CRP含量。同时选择年龄情况和其他身体一般状况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具有可比性的老年健康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均经CT/MRI检查确诊。结果(1)老年脑卒中患者CRP异常率为68.48%,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2)老年脑卒中患者CRP的水平为(13.07±2.37)mg/L,与正常对照组(2.17±0.86)mg/L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老年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CRP水平分别为(14.06±2.17)mg/L和(10.95±2.86)mg/L,与健康对照组(2.17±0.86)mg/L有显著差异性(P<0.01),且老年脑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1)。(4)老年脑梗死患者大梗死灶组较小梗死灶组CRP水平升高明显,分别为(18.67±3.64)mg/L和(15.45±2.14)m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小梗死灶组较腔隙性梗死CRP水平显著增高,分别为(15.45±2.14)和(6.93±1.02)mg/L,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5)老年脑卒中患者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同,CRP含量依次增高(P<0.01)。(6)老年脑卒中预后好转组CRP异常率50.96%,明显低于无好转组的91.25%(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与CRP水平关系密切,CR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CRP水平可作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预测因子,还是一个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n=3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n=24)、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n=29)和健康体检者(n=32)的hs-CRP和PAPP-A水平。同时将ACS患者(包括UAP和AMI组,n=61)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阿托伐他汀10mg/d,n=31),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PAPP-A水平。结果(1)hs-CRP和PAPP-A水平在UAP组[(16.7±1.24)mg/L,(63.88±1.82)μg/L]、AMI组[(18.52±1.96)mg/L,(66.41±1.24)μg/L]比SAP组[(4.6±1.16)mg/L,(47.56±0.72)μg/L]、正常对照组[(3.2±0.88)mg/L,(45.17±1.28)μg/L]显著升高(P<0.05)。(2)2周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血清hs-CRP和PAPP-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s-CRP(18.52±2.37)mg/Lvs.(3.58±1.33)mg/L;PAPP-A(67.83±2.15)μg/Lvs.(45.62±1.58)μg/L,P<0.05],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2周后亦有显著降低[hs-CRP(3.58±1.33)mg/Lvs.(5.23±1.98)mg/L;PAPP-A(45.62±1.58)μg/Lvs.(51.35±2.15)μg/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干预可以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相关时间段内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辛伐他汀40mg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Ⅰ组,n=62)和常规组(Ⅱ组,n=58),I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辛伐他汀40mg,同时对各患者分别于心房颤动发作时及转复窦性心律后14d、28d时检测血清中的CRP水平,并统计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时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时的CRP水平(P<0.05);试验终点时Ⅰ组患者心房颤动的累计发作次数及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复发可能与炎症有关,辛伐他汀具有减少心房颤动发生和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与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对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第1次发作时及终止后2d、1周、1个月时测外周静脉血浆 hs-CRP浓度,并与6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持续时间≥5年30例、<5年30例)及同期30例体检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浆 hs-CRP浓度进行比较.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心房颤动发作时血浆hs-CRP浓度(16.6±4.34)mg / L,较对照组(2.2±0.58)mg / L 明显升高(P<0.01),且升高持续至心房颤动终止后1个月;持续性心房颤动组 hs-CRP 浓度(22.4±5.45)mg / L,显著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发作时(P<0.01),并且持续时间≥5年者[(24.7±5.67)mg / L]较<5年者[(20.1±5.05)mg / L]更高(P<0.01).结论炎症可能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