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按照1998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暂行)中,关于“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规定要求,血液血型检测必须做初检和复检。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从1998年10月开始对每一位献血者采血前后进行血型初检和复检,至今发现有6例ABO血型初检与复检结果不符,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无偿直接献血者血液五项指标初检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的逐步转轨 ,血源质量得到了提高 ,献血的模式也变得多重复杂。在非固定采血点 (街头、农村等 ) ,大部分采供血机构现都采用体检合格后粗筛(只作金标HBsAg检测和血型鉴定 ) ,直接采血的模式 (以下简称无偿直接 )。作者将江都市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5月无偿直接献血者的血液初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为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管理 ,提高无偿献血合格率 ,减少血源的不必要浪费提供有益的资料。1 资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江都市 2 0 0 1年 9月 1日~ 2 0 0 2年 5月 31日无偿直接献血者的血液标本 4 0 6 1份。1 2 …  相似文献   

3.
目的客观评定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提升血小板采集质量的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31名献血者作治疗组,本组入选对象均定期在漯河市中心血站接受血小板采集,总时长已超过1 a;同期再选择31名献血者作对照组,均首次接受血小板采集,观察所有入选对象纤维蛋白原值、血常规值以及血栓弹力图指标等,并与采血前进行客观比对。结果治疗组入选对象平均血小板体积以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等指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多次机采血小板不会影响献血者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4.
杨重旺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11-3812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再次献血者不断增多。我院血库自2006年2月1日起,对再次献血者采血前做既往献血信息查询,包括初检、复检是否合格、血型、采血间隔等,并将以往献血信息的查询结果代替初筛,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行无偿献血是提高血液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安全状况,对2006年至2010年献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2006~2010年海南藏族自治州无偿献血者共6462人,年龄18~55岁,男性4197人(64.9%),女性2265人(35.1%),体检合格,献血前经HBsAg快速筛查合格,采血后留取血样,按卫生部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采集的血样做初复检.  相似文献   

6.
2003~2006年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原始记录。年龄18—55岁,体检合格,献血前血液比重检测合格,献血200—400ml。献血方式采取先采集血液后检验,采血后留取血样,按卫生部的标准要求对血样进行5个项目的初复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戴庆昭 《华夏医学》2009,22(5):977-978
现代医学模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综合模式发生转变,近年来,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心理护理已成为采血者探讨的新课题,护士既要重视生理因素对献血者的影响,更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献血者的作用。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长,首次献血者未经历过机采过程,会产生情绪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献血者细胞参数与机采血小板采集效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130名体检合格的献血者,采用TrimaAccel型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用血细胞计数仪对机采血小板中的血小板进行计数.结果 献血者采前MPV 、Hct 、Plt 均对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效率有一定影响.结论 为提高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效率和血小板制品质量,应选择高质量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员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从接待献血员开始,体检、咨询、检验、采集过程中心理干预直至采集后护理,严密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反应,确保全程优质服务。对于保证血小板的治疗,保证整个采血过程顺利进行,以及稳定并扩大无偿捐献血小板的献血员队伍,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员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从接待献血员开始,体检、咨询、检验、采集过程中心理干预直至采集后护理,严密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反应,确保全程优质服务。对于保证血小板的治疗,保证整个采血过程顺利进行,以及稳定并扩大无偿捐献血小板的献血员队伍,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献血者外周血部分参数及所采集血小板制品中血小板含量,分析两者的差异,探讨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量观察组(固定捐献血小板连续时间大于1年的献血者)与对照组(首次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采血前的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测量所捐献血小板制品中血小板(Plt)的含量、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Hb减小(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Plt、RBC、Hct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捐献的血小板产品中观察组较对照组Plt含量下降(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MPV、PDW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红蛋白显著降低,所捐献血小板制品中血小板的含量显著降低,因此需关注频繁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以保证献血者健康及受血者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预防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减少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方法,以提高临床输注血小板的安全性.方法 首先采用血液采集前采血器材的检查、采血环境的严格消毒及献血者严格筛选,同时改进献血者进针区皮肤消毒方法和对手工血小板去除白细胞;其次去除最初采集的部分血液,再进行血小板输血前细菌培养检查三种预防措施来减少血小板污染.另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120细菌监测系统进行需氧瓶及厌氧培养瓶细菌培养,培养阳性者转种培养,转种培养阳性者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采取预防措施后,手工混合血小板细菌污染率由0.72%降低至0.45%(P<0.01),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率由0.47%降至0.23%(P<0.01),总的细菌污染率由0.62%降至0.29%(P<0.01).结论 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血小板细菌污染,对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站2004年1月~2006年12月50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体检标准。对以上献血者实施预防和护理措施:加强献血相关知识宣传,消除人们对献血的恐惧和顾虑、实施采集前护理、采集中护理和采集后护理等。结果发生献血反应共5人次,发生率为1.0%(5/500)。其中,初次献血者3人,空腹献血者1人,劳累或者睡眠不足者1人。实施科学有效护理措施后,5例发生献血反应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采集前、采集中和采集后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减少献血反应发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机器采集(以下简称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选择满足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采集治疗量血小板。结果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站机采血小板1189人次,其中仅有0.9%的献血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机采血小板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护理,对保证采血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献血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开展心理护理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通过观察,对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应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献血反应标准判断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程度,进行对症处理和必要的心理护理.结果 在所观察的8786例中.发生献血反应的59例,47例完成了采血,12例终止采血;终止采血中的7例在10分钟内缓解,3例在20分钟内缓解,其余2例均在30分钟内缓解.结论 在采血过程中实施对献血者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或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输血疗法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更是飞速发展, 各种血液成分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血小板输注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岛市中心血站自2001年起单采血小板完全来自无偿献血者,目前每年约采集 4 700人份血小板.机采献血者在征询、检验及采集后均存在一定的淘汰比例.现将我站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淘汰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实施以献血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展固定的献血者队伍。方法将2个固定采血点(每个采血点的日采集量基本相等)随即分为两组,一组接待的献血者为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另一组接待的献血者为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结果对献血者实施整体护理后,献血不良反应明显下降,2次以上献血者明显增加。结论在献血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整体护理,可以促进无偿献血队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的宣传和发展工作.方法 对2008年1 801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者的情况详细记录及分析,并与2009年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2 039例进行比较.并就Trima和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一些献血反应的诱因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2008年机采血小板1 801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149例,占8.27%,2009年2 039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实施全过程护理干预,仅发生献血反应19例,占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选择体质量>55 kg,血小板计数高的献血者,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实践证明全过程的沟通干预有助于献血者保留、招募及其再次献血, 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并对进一步开展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到北京市血液中心成功捐献血小板的10 16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每个献血者的特征信息,即献血者献血时年龄、性别、献血状态(初次、非初次)和是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分析其与下一年度献血者保留相关的两个变量的关系,即再次献血(是,否)和重复捐献的次数.结果 年轻献血者(<25岁)献血返回率(26.4%)低于非年轻献血者返回率(47.2%),返回后献血次数低;女性献血者返回率(22.5%)低于男性献血者返回率(3.5%),返回后献血次数低;初次献血者返回率(24.3%)明显低于非初次献血者返回率(58.8%),返回后献血次数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与献血者返回无关(P>0.05).结论 年轻、女性、初次献血与献血者返回呈负相关.建议针对这3类献血者采取相应措施增加单采献血保留率.  相似文献   

20.
董学珍 《重庆医学》2007,36(12):1225-1225
为缩短梅毒检测的"窗口期",防止梅毒经血传播,本站于2004年8月~2006年8月用TRUST法对献血者进行初检,同时用TP-ELISA法对献血者进行复检,并对其中任一检测方法阳性的样本采用TPPA法进行确认,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