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本院近 1 0年住院老年女性房颤患者1 0 5例作系统回顾分析 ,以探讨其病因、房颤类型、心功能等之间的关系。1 资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0 5例均选自本院近 1 0年余住院病人。年龄 55~ 82年 ,平均 64.5± 7.5岁。1 .2 诊断标准年龄≥ 55岁女性患者 ;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示房颤。房颤分型 :持续时间≤ 3个月为阵发性 ,>3个月为持续性房颤。1 .3 方法所有病人都进行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心脏三位片、血糖、血脂等检查 ,部分病人进行踏车或平板试验及二维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等。观察房颤持续时间、心功能情况、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3.
4.
6.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导致卒中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不但是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抗凝治疗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0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病因与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和心肌病显著相关,其中高血压占27.05%、冠心病占26.15%、风心病占25.90%、肺心病占5.13%、心肌病占3.33%。控制心室率主要采用地高辛的患者580例,占74.36%,抗凝治疗使用华法林患者60例,占7.69%,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472例,占60.51%,血栓栓塞事件发生108例,占13.8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病因以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最多见,控制心室率的治疗以地高辛为主,抗凝治疗中华法林应用不足,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韩宝海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2):155-156
冠心病是内科常见病,老年人更是多见,其中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需要及时确诊和处理。笔者对100例确诊为冠心病伴房颤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加以探讨。并提醒临床医生对老年人冠心病伴房颤和非老年冠心病房颤加以区别,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注重老年人冠心病伴房颤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1):43-4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升高与心房颤动危险相关性。方法:将3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140例,无房颤组22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并计算LAD(左房内径)、LVPWD(左心室舒张末后壁厚度)、LVD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四个指标。结果:NT-proBNP越高,LAD(左房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内径)数值越大,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越低,房颤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房颤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水平和患者左、左心室内径均与LVEF具有一定的密切关联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升高与心房颤动之间密切相关,其在预测房颤发生危险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病因、分型及心功能、病因及左房大小与f波的关系.方法:对住院的102例老年房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中位于前3位的是冠心病28例(27.5%),高血压性心脏病(简称高心病)22例(21.6%),钙化性心瓣膜病17例(16.7%).阵发性房颤24例(23.5%),持续性房颤17例(16.7%),持久性房颤61例(60.0%).心功能Ⅰ级4例(3.9%),Ⅱ级36例(35.3%),Ⅲ级42例(41.2%),Ⅳ级20例(19.6%).钙化性心瓣膜病、扩张性心肌病、风心病、甲亢性心脏病以粗f波为主,分别为12例(70.6%)、11例(73.3%)、5例(83.3%)、3例(100%),冠心病、高心病以细f波为主,分别为24例(85.7%)、17例(77.3%).左房扩大组粗f波32例(72.7%),左房正常组租f波13例(27.1%),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x2=19.1,P<0.01).结论:老年房颤的病因以冠心病、高心病、钙化性心瓣膜病多见,分型中以持久性房颤多见,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粗f波对病因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也提示有左心房扩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临床上对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较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到2010年12月门诊房颤并脑栓塞病人30例,采取对房颤并脑栓塞患者进行脑保护,改善血液循环,抗凝,扩血管等方案治疗.结果 2例因肺部感染并大面积脑栓塞死亡,16例痊愈,12例好转.结论 脑栓塞是引起心房颤动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对心房颤动高危病人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关键是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2009年门诊和住院7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冠心病占35.9%,高血压占23.1%,风湿性心脏病占19.2%,其他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等只占一部分比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占12.8%,持续性心房颤动占21.8%,永久性心房颤动占65.4%.结论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是引起心房颤动的主要病因,对心房颤动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 ,AMI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 8%~ 15 % [1] 。本文对我院收集的AMI并发心房颤动 5 8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对象 42 0例AMI患者为我院 1990年 3月— 1999年 3月住院患者 ,男 2 6 5例 ,女 15 5例 ,均符合WHO 1979年制定的AMI诊断标准 ,其中并发心房颤动 5 8例。按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A、B两组 :A组为并发心房颤动组 ,B组为无心房颤动组。1.2 方法 A、B两组的发病年龄、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并发左心功能不全及近期预后等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有心房颤动患者86例,均经心电图确诊证实。86例患者均经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结果:86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其中转复成功的患者占75例,成功率为88.0%,转复平均时间10.5±1.5分钟;患者的心室率由接受药物治疗前的平均129.7±16.5次/分钟,降为平均63.5±11.7次/分钟:患者在治疗后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出量、心搏指数、射血分数平均值为5.81±0.50、3.53±0.41、76.63±7.75、44.53±3.63、54.78±5.5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随访1年结果分别为44.3±4.3、42.5±5.1与用药前48.6±4.6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随访1年结果分别为52.5±6.2、48.6±4.7与用药前55.4±4.7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对于心房颤动有明显的好转作用。用药物治疗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房颤的病因、诱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措施,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248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房颤病因依次为风湿性心瓣膜病34.2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9.84%,原发性高血压18.55%,心肌病9.68%;老年人群占63.31%。过度劳累及呼吸道感染为其诱因。临床症状多样性,差异较大。治疗上药物或电复律成功率31.45%。而大部分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常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非吡啶类钙阻滞剂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以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为主,使用率45.88%。结论:无论是采用以复律维持窦性心律还是室率控制和抗凝治疗都将是心房颤动的治疗十分重要的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又称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高,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绝大多数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尤以二尖瓣狭窄最为常见,与心房增大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正>低血糖症是常见急症之一,多为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或剧烈运动,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所致低血糖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而以昏迷抽搐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危象则容易误诊,我科于2005年2月到2009年2月共收治低血糖危象患者2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脑梗死是脑血管病急、重症之一,因其主要为脑部大动脉急性闭塞,而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对机体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因其致死、致残率高,对患者及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现将我科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19例,女23例,60岁以上34例,60岁以下8例,平均67.8岁,42例中有高血压病史37例,占88.01%,糖尿病8例,占19.04%,冠心病32例,占76.19%,房颤28例,占66.67%,风湿性心脏病4例,占9.52%,其中3例伴房颤。既往有卒中史21例,占50%,高脂血症12例,占28.57%。以上病例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面积>20cm2)。2临床表现本组患者活动中发病28例,占66.67%,安静或睡眠中发病14例,占33.33%,其中未行头颅CT检查前诊断为脑出血26例,占61.9%。发病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17例(其中根据GCS评分分级),占40.47%,脑疝13例,占30.95%,伴头痛、呕吐18例,...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99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15~66岁。发作次数:首次发作44例,第2次复发者10例,3次以上发病者54例。就诊时病程最短2h,最长16年。本次肌无力发作持续时间平均1.6d,97%在2.5d内恢复。发病诱因:劳累39例,饱餐10例,酗酒6例,受凉8例,精神刺激5例,静脉输注葡萄糖7例,腹泻5例。4例有家族史,部分病例同时有多种诱发因素,19例无明显诱因。经全面查体及辅助检查,47例继发于甲亢,2例继发于痛风性肾炎,其余59例为原发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