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熊耀珍  何巍  陈牡蓉 《江西医药》2011,46(12):1101-1102
目的探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发病原因。方法对近4年338例3个月-3岁IDA婴幼儿进行病因调查(包括生产史、喂养史、既往史)。结果纯母乳喂养、腹泻、呼吸道感染、添加辅食情况是IDA的相关因素。结论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针对发病因素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IDA)与性别、月龄、母亲贫血史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中528例婴幼儿均为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保健体检的儿童,根据月龄进行分组,进行血常规与血清铁蛋白检测与问卷调查。结果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个月组与7~12个月组婴幼儿男女性别组间血清血红蛋白(Hb)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中7~12个月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最低,婴幼儿贫血发生的高发期为7-12个月。贫血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降低,25~36个月的婴幼儿Hb平均值与其他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婴幼儿IDA的发病以7~12个月为多发,母亲孕期贫血发病率较高,针对性预防对于婴幼儿IDA的预防和治疗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淑芳 《黑龙江医药》2005,18(3):234-234
2003—2004年,我们在儿童系统管理中,对辖区内散居儿童的缺血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贫血发病率。方法检测该院门诊保健的120例婴幼儿(≤3岁)外周血常规,并对孕晚期贫血、喂养史、辅食添加、出生体重、是否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婴幼儿中共有26例(21.7%)确诊为贫血。在<1岁、1~2岁及2~3岁患儿中贫血发病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晚期贫血、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出生体重、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显著相关(P <0.05)。结论孕晚期贫血、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出生体重、是否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是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应提倡母乳喂养,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低体重儿的出生,加强儿童系统保健和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沈欣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53-295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见病,是儿童保健门诊“四病”重点防治之一.它不仅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还会对智力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为准确掌握婴幼儿时期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找出危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对2010年1~12月在我所儿保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3岁的婴幼儿,进行相关调查,并对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戴兴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19-220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结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婴幼儿共1200例,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年龄为3岁。其中6个月~1岁共365例,1岁~2岁共407例,2岁~3岁共428例。对本组体检婴幼儿进行抽血检测血常规。结果根据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本文1200例婴幼儿中,共有228例婴幼儿存在缺铁性贫血,本组1200例婴幼儿中,营养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19.0%(228/1200)。其中6个月~1岁年龄段缺铁性发病率为28.7%,发病率最高;2岁~3岁年龄段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最低,为9.5%。结论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特别是1岁以内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最高,要对导致缺铁性贫血原因进行宣教,做好预防,有利于婴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MIDA)对其发育水平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个月~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将符合MIDA诊断标准的婴幼儿列为病例组,其他非贫血儿童列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Gesell发展诊断量表测试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盖塞尔(Gesell)发展诊断量表测试结果发现,MIDA病例组患儿适应行为、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患儿适应行为、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婴幼儿MIDA相关危险因素有居住地为农村、家庭收入较低、纯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时间〉6个月、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母亲孕期贫血,保护因素有添加富含铁蛋白的食物(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可以影响婴幼儿适应行为、大运动及精细运动的发育,家庭经济状况、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及种类、出生体质量、母孕期贫血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保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情况以及原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儿保门诊的2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200例婴幼儿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结果观察结果发现,导致婴幼儿患缺铁性贫血的因素有添加辅食不及时、反复腹泻、呼吸道感染、早产、体质量过低、母亲年龄以及孕晚期贫血等。并且不同的因素导致婴幼儿患缺铁性贫血的概率各有不同。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婴幼儿进行定期的检查,同时加强对婴幼儿贫血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严格控制各种会引发缺铁性贫血的因素,有助于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概率,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我市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2年间的7所幼儿园中50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该500例儿童的基本情况及病史等对其血清铁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对该些儿童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现状以及其贫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该500例儿童中有29例为缺铁性贫血患儿,患病率为5.8%,影响其出现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原因主要包括年龄、喂养方式、饮食习惯、出生时体质量以及母亲贫血史。结论导致儿童出现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原因主要包括年龄、喂养方式、饮食习惯、出生时体质量以及母亲贫血史等,因此要注重对胎儿以及母亲的营养状况,在婴儿时期要注意对其喂养方式以及合理营养搭配,尽可能减少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药实践》2013,(11):837-838
目的:了解辖区内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2012年系统管理中3岁以下婴幼儿为调查对象。血红蛋白<110 g/L作为儿童贫血诊断标准,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调查辖区内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2011年为31%,2012年为18%,两年内平均发病率为22%。结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与喂养方式有关,婴幼儿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和孕母晚期贫血,是婴幼儿贫血的重要影响因素。贫血严重危害小儿健康,尤其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因此,积极预防应作为儿童保健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近2年收治的89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89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补铁治疗和饮食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变化、贫血纠正率、生长发育情况及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贫血纠正率、身长、头围和胸围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提高患儿血红蛋白水平,纠正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生长,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主要发生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又以6个月~1岁的婴幼儿发病最多。它对全身各组织器官有较大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机体免疫力方面,对小儿将来的成长有诸多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贫血状况进行调查,探讨主要发病原因并为之提供有效的预防依据。方法跟踪调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乌鲁木齐地区某三甲医院儿童缺铁性贫血情况,建立数据库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统计分析显示,缺铁性贫血在男女分布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发病儿童年龄多集中在1~3周岁,辅食添加不合理、早产儿是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首要是要加强家长正确的营养观念,避免因发育不良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青岛市李沧区0~12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辖区两所幼儿园和一所学校的1800名健康儿童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并对抽查儿童母亲进行孕期、哺乳期及婴幼儿的饮食、营养补充剂和辅食的添加等营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1800名健康儿童中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5.76%。其中0~3岁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尤其是0~1岁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5组,P均〈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李华  邱骅婧  印嬿 《上海医药》2023,(4):6-8+13
目的:分析分娩孕周、喂养方式、母亲妊娠期贫血情况、婴儿出生体重等因素对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为制订相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4—12月期间选取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社区卫生服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检的420名6月龄婴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结果:420名婴儿中,男婴216名(51.4%),女婴204名(48.6%),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2.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纯母乳喂养、母亲妊娠期贫血、母亲学历较低、家庭多个子女、外省市户籍、婴儿低出生体重、母亲非主要看护者是对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社区儿童保健医师应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健康宣教,提供营养指导,从而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16,(12):909-911
目的:探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与智能发育的关系。方法:选择儿童保健门诊查体的3~24个月龄婴幼儿72例,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生产的LH 750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进行血常规测定;用盖瑟尔发育诊断量表(GDS)进行智能测试。结果:贫血组的应物能、应人能DQ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值水平与应物能、应人能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智能发育水平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刘金变 《临床医药实践》2014,(3):205-206,240
目的: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发病因素,探讨预防工作重点所在。方法:选择2012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在防保科接受4∶2∶1系统管理的3岁以下儿童(包括3岁)为调查对象,对小儿进行健康体检并化验血红蛋白;家长填写问卷调查表。结果:786例中发现贫血237例,发病率为30.2%,其中缺铁性贫血233例,发病率为29.6%(缺铁性贫血占贫血病例的98.3%)。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36个月组占39.2%,76个月组占39.2%,712个月组占36.6%,112个月组占36.6%,12岁组占27.5%,22岁组占27.5%,23岁组占23.7%;男孩发病率29.9%,女孩发病率29.3%,男孩、女孩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及非纯母乳喂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比较:33岁组占23.7%;男孩发病率29.9%,女孩发病率29.3%,男孩、女孩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及非纯母乳喂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比较:36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4,2.739,P>0.05),76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4,2.739,P>0.05),712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2.739,P<0.05),112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2.739,P<0.05),12岁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6,P<0.05)。结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出生前、后均有关系。降低小儿贫血要从多方面抓起,出生前是孕期母亲营养、生产方式(早产、剖宫产),出生后喂养的方式、辅食的添加、辅食添加不合理是造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小儿科学正确的喂养指导,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科学的喂养方法;加强母亲孕期和哺乳期合理营养的指导,减少早产、降低剖宫产对降低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与感染的关系。方法观察我院门诊5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年感染的次数与正常婴幼儿比较。结果缺铁性盆血患儿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耳感染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反复感染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