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自发向造血分化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和成熟血细胞标志出现时间,这将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提供依据.方法 将我所建立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chESC3)自发分化形成拟胚体,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造血相关基因KDR、Bmil、Scl、gata2等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6、8、10、12 d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表达,并通过造血集落培养方法检测这些时间点造血集落形成能力,最后将拟胚体制备石蜡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10、12、15、18 dCD45阳性阳性细胞数.结果 造血干细胞早期基因KDR、Bmil在hESCs中有表达,同时该基因随着拟胚体培养时间的延长,在第4~6天开始上调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性基因Scl,gata2在6~8 d开始表达,并且维持高表达到12 d.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hEBs中CD34阳性细胞数,发现其随时间的延长有增多的趋势,6、8、10、12 d分别为(1.4±0.4)%、(3.4±1.3)%、(5.5±2.2)%、(5.1%±1.7)%;6、8、10、12 d的拟胚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检测形成的集落数在每105个拟胚体细胞中分别为0、7±2、37±11、89±29,P<0.01;集落细胞表达CD45,瑞士吉姆撒染色,可以检测到分叶核粒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对10、12、15、18 d拟胚体进行切片染色,发现在这4 d中可以明显观察到CD45阳性细胞的出现,并随时间的延长而数量增多,分别为:0、40.5±15.09、178.6±55.89、253.0±52.04,P<0.05.结论 在自发向造血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经历了 3个阶段:hESCs向胚层特异性细胞分化(前6~8 d);造血干祖细胞扩增期(第8~12天);成熟血细胞大量出现期(15 d以后).  相似文献   

2.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是从早期胚胎中发现的能在体外培养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无限增殖及诱导分化成几乎机体所有类型的细胞,按组织来源可分为由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分离的ESCs和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Cs),通常所讲的ESCs即由早期胚胎  相似文献   

3.
人胚胎干细胞就其来源分为来源于囊胚内细胞群的hESCs和来源于胎儿生殖嵴的hEGCs,两都具有类似于其他哺乳动物ES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细胞表面标志、碱性磷酸酶和端粒酶活性,经过反复传代复苏仍然保持二倍体核型和未分化状态,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人体多种类型的细胞。本将就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可以从囊胚的内细胞团(ICM)和早期胚胎的原始生殖细胞(PGCs)中分离得到.ES细胞在体外具有分化成胎儿或成体动物各种类型细胞的潜能,可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包括口腔上皮细胞、造血细胞、平滑肌、横纹肌、神经上皮、复层扁平上皮等[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并进行多向分化研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44、CD90、CD45)的表达。传至第3代后,分别进行成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及成肝细胞的诱导。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器检测表明培养的细胞为大鼠BMSCs。BMSCs经诱导后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及肝细胞。结论:大鼠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自1981年英国的Evans等和美国的Martini21相继从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分离建立胚胎干细胞系以来,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就一直是各国学者感兴趣的课题。目前,已从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出卵黄囊、血岛、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和内皮等结构及细胞。利用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成果可望发展出治疗多种疾病的新方法,将在人体早期发育、基因功能、药物开发、细胞治疗和组织器官替代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组织器官移植的新资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质干细胞多向分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而关于其分化机制,目前认为是微环境因素诱导,通过一定的信号转导通路传递,转录因子抑制或激活,启动关键基因表达的结果,本文综述了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多向分化及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 cell)体外培养可以分化成为外胚层组织,并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这些细胞已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主要有拟胚体介导的神经细胞分化、基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细胞分化、默认模式介导的神经细胞分化、单层粘附培养诱导的神经细胞分化和遗传工程介导的神经细胞分化等。本文综述了这些分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1981年英国的Evans等[1]和美国的Martin[2]相继从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分离建立胚胎干细胞系以来,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就一直是各国学者感兴趣的课题。目前,已从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出卵黄囊、血岛、神经细胞、心  相似文献   

10.
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的具有多分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非人灵长类作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其ES细胞与人类十分接近。非人灵长类ES细胞的建系成功为开展干细胞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本文阐述非人灵长类ES细胞的建系、分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刘永亮  叶钢  方针强 《重庆医学》2008,37(8):842-844
目的原代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观察体外培养中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形态学特点,测绘传代MSCs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周期及表面标记,体外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分化并鉴定。结果原代及传代MSCs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传代细胞具有类似的生长规律;流式细胞仪分析MSCs CD44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87%以上细胞处于G0/G1期;经成骨细胞诱导,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经成脂肪细胞诱导,细胞内出现红染脂滴。结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可大量扩增、纯化MSCs,所获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2.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广泛存在于结缔组织或器官间质当中。1867年[1],德国病理学家Cohnhe in推测骨髓和血液中存在能向非造血系统分化的干细胞,1968年,Fried-edste in首次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证据,证明在骨髓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由于它能分化成骨髓基质等多种间充质组织,故将其命名为MSCs。人们发现骨髓中MSCs的数量丰富,近年来,也有从骨膜、肌腱和胎儿脐带血等组织中分离出MSCs的报道。随着细胞移植的发展,MSCs因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逐渐成为细胞移植的一种可行性供体…  相似文献   

13.
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附植前胚胎的内细胞团或附植后胎儿的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的细胞。近年来在胚胎干细胞分化机制研究和定向诱导分化方面都有长足进展,但其分化机制和定向分化的方法一直是人们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主要就胚胎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机制、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最近研究表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在体内外均可以发育分化出神经组织细胞,这对于了解神经发育的机制和研究神经组织退化性或者脑组织损伤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组织细胞及其基因表达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胚胎干细胞(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后,在海马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小鼠ESC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制作小鼠HIBD模型.术后第2~3天,将细胞植入损伤侧侧脑室.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聚合酶链反应(PCR)、X-gal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等检测.结果小鼠ESC在特定条件下,能成功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细胞移植后,经PCR检测和X-gal染色发现能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海马,构成海马结构,经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可分化为神经元;同时病理学检测亦发现细胞移植后受损海马内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体外经过特定的诱导分化后,ESC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植入HIBD小鼠脑内后,能迁移至损伤海马,分化为神经元,替代损伤或坏死的神经细胞,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内微环境诱导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状况,确定胚胎干细胞脑内移植的最佳分化阶段。方法:将未分化的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和经维甲酸初步诱导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分别进行侧脑室内移植,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尼氏染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胚胎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未分化的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侧脑室内移植后.不能很好地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有形成畸胎瘤的倾向。而经维甲酸初步诱导分化的胚胎干细胞进行侧脑室移植后4周,移植物中有相当一部分细胞为NSE免疫阳性细胞.部分细胞的胞浆中可见尼氏小体。具有神经细胞的典型特征。结论:经过维甲酸诱导后,胚胎干细胞发生了向神经细胞的分化.在侧脑室微环境中可以存活.并朝着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7.
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着床前的囊胚和早期胚胎的胚胎干细胞(E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增殖潜能的全能干细胞,它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已非同凡响。随着对ESC各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其研究已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本文就ESC的特性以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胚胎干细胞(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后,在海马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小鼠ESC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制作小鼠HIBD模型。术后第2~3天,将细胞植入损伤侧侧脑室。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聚合酶链反应(PCR)、X-gal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等检测。结景小鼠ESC在特定条件下,能成功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细胞移植后,经PCR检测和X-gal染色发现能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海马,构成海马结构,经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可分化为神经元;同时病理学检测亦发现细胞移植后受损海马内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体外经过特定的诱导分化后。ESC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植入HIBD小鼠脑内后,能迁移至损伤海马,分化为神经元,替代损伤或坏死的神经细胞。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胎肝基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在诱导胚胎干细胞向血液血管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分析基因表达差异.方法 通过将分化4 d的EBs分别接种到以下两组中:(1)胎肝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2)骨髓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诱导结束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中血液血管干细胞标志KDR阳性细胞数以及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阳性细胞数,计数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成的造血干细胞样的集落数,比较诱导分化效果;收集胎肝基质细胞和胚胎骨髓基质细胞,采用cDNA芯片分析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两组中KDR+细胞的比例为分别为:(1.06±0.20)%、(8.8±1.49)%;CD34+细胞比例为分别为:(1.25±0.16)%、(9.19±2.10)%;血岛样集落数量分别为0.9±0.36、10.6±0.63;上述结果均以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方法效率最高.基因芯片(hBMSCs/hFLSCs)中总共有240条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中高表达,397条基因的在肝脏基质细胞中高表达.对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凶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在hBMSCs高表达的相关的21条基因,推测可能与造血分化相关.结论 人类胚胎十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涉及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的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蛋白等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生殖细胞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可在体外抑制分化培养条件下无限扩增,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和多能性.ES细胞研究是国际生物科学的热点课题之一.多年来,众多学者对ES细胞形态结构、核型、分化潜能、碱性磷酸酶、胚胎阶段特异性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以及一些分子标记等生物学特性作了大量研究报道,为ES细胞分离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