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自体减压椎板骨粒超大量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腰椎滑脱患者.根据Meyerding分类法:Ⅰ度滑脱35例,Ⅱ度滑脱21例.其中L4/5滑脱19例,L5 ~S1滑脱37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自体减压椎板骨粒超大量植骨后,评价其手术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无断钉、损伤神经表现.根据Macrab评定标准评定:优53例,良3例.完全复位率及椎间融合率均达100%. 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自体减压椎板骨粒超大量植骨能够对滑脱的腰椎进行良好的固定、减压、复位和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1月接受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的21例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9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64岁;退变性滑脱6例,峡部裂性滑脱15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3例,Ⅲ度滑脱6例;均为单节段滑脱,L4滑脱9例,L5滑脱12例.所有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植入、椎间隙撑开复位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及滑脱角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随访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2例发生切口脑脊液漏,采取切口加压包扎、头低脚高位、脱水等治疗后得以控制,切口按期拆线.21例患者术后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后3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16~26个月,平均20.5个月,末次随访时上述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ODI评分判定疗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90.6%及92.5%,随访期间矫正程度无丢失,螺钉无松动,融合成功19例,成功率为90.5%.结论 采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平均43岁。病程11个月~22年。L4滑脱12例,L5滑脱21例。观察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和疼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4个月复查X线片,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均达骨性愈合,所有病例下肢疼痛症状均消失。有18例达解剖复位,10例Ⅱ度滑脱复位达90%,5例Ⅲ度滑脱复位达80%。结论GSS内固定对腰椎滑脱复位后提供了早期稳定性,为椎体间的植骨融合提供了力学支持,从而达到更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4.
三种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组35例(A组)、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组32例(B组)、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组29例(C组),分别采用Suk标准及Nakai评分方法来分别判断临床疗效及骨性融合,并进行比较。结果 Nakai评分下A、B、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2.9%、81.3%、79.3%(P〉0.05),Suk标准评判下融合率分别为71.5%、91.8%、89.0%,B、C组的椎间隙高度要优于A组(P〈0.05)。结论三组近中期随访疗效未见明显差异,但前路及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法在椎间隙高度维持及融合率优于后外侧植骨融合法,但腰椎滑脱症的病因和症状呈多样化,宜具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整块自体脊柱棘突修整成短“T”形后椎间植入加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04~2008—04,采用后路棘突椎间隙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68例腰椎滑脱与椎体不稳症,观察其疗效。结果: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所有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52例,良15例,可1例。X线动态观察:全部病例均于术后3~4个月融合,无手术撑开的椎间隙高度回落丢失与再滑脱。结论:后路自体棘突椎间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能有效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速度快,融合率高,避免了用髂骨、异体骨或椎间融合器等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从1987年以来,我们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23例,其中腰椎峡部裂18例,急性创伤引起的椎体滑脱4例,退行性变1例.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和近些年流行的新方法治疗获得不同的结果.现将我们的一些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探讨性看法作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7.
从1987年以来,我们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23例,其中腰椎峡部裂18例,急性创伤引起的椎体滑脱4例,退行性变1例.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和近些年流行的新方法治疗获得不同的结果.现将我们的一些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探讨性看法作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8.
腰椎滑脱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由于发病机理复杂,其治疗方法也呈多样化,自Dick内固定器应用于该病手术治疗以来,其治疗效果明显好转。我院自1995~2000年应用Dick内固定器加后侧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2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特点,并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6例创伤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资料,通过6~28个月随访,观察经后路内固定、椎间及后外侧融合术的疗效。结果6例均为L5椎体滑脱;4例因治疗合并伤漏诊腰椎滑脱而使之成为陈旧性损伤;2例曾在外院行腰椎后外侧内固定术失败。本组术后腰痛症状完全缓解,1例翻修发生一过性神经根不全功能障碍;术后X线片示5例解剖复位(83.3%),融合率为100%。结论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均为严重创伤所致,易发生在L5,因合并伤而致早期漏诊率较高。经后路内固定、椎间及后外侧融合术有望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对23例腰椎滑脱病人采用椎弓根钉固定复位,辅以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或(和)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23例平均随访18个月(6-36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临床效果优18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5%。结论后路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彻底的减压、有限复位滑脱的椎体,充分的椎体间、横突间植骨融合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陈邦忠 《西南军医》2008,10(4):40-4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方法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得宝松脊旁局部注射并配合牵引、推拿治疗,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经治疗三个疗程后:痊愈37例,显效11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得宝松脊旁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不开刀、不住院、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副作用及创伤小、疗效满意等优点,病人易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邓兴华  王友良 《西南军医》2009,11(3):407-40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局部封闭治疗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64)采用局部封闭联合电针针刺穴位。对照组(n=56)单纯用局部封闭治疗。两组均辅助屈腰抱膝法松解粘连。结果治疗后6月随访,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封闭联合电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效果明显,作用机理可能是局部封闭联合电针改善了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恢复其动态平衡,从而使各种复杂症状缓解或消失。  相似文献   

13.
杨剑  康建平  王松  雷飞 《西南军医》2014,(3):257-260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A组)与传统腰椎后正中入路椎间融合术(B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120例,B组165例。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融合率,术前、术后随访均应用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下腰痛(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估计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但A组末次随访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融合率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 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减压融合术与传统腰椎后正中入路固定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腰痛残留率低,并能早期起床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按统一的扩大开窗术式实施手术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完成预期的减压,30例随访6月-1年,平均7.5月。JOA评分改善率78.20%±16.43%;Macnab分级评价疗效优良率86.7%。发生腰椎不稳1例,硬膜囊破裂1例。结论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满意;关节突的斜行切除方式可以使减压操作简便安全,对椎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总结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影像诊断 ,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 16例PL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典型的影像改变为 :( 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 ,边缘较致密硬化 ;( 2 )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 (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 ) ;( 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 ,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切吸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  黄胜 《西南军医》2011,13(5):796-798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60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60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均顺利完成,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按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此研究中的8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单双号方法 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选择前路以及后路内固定方法 ,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过前路内固定治疗后,其Cobb角明显少于采用后路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同时两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之间相比较,P<0.05,差异性有所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前路以及后路内固定可进行治疗,而前路内固定的效果显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靳学芬  周旭  徐晓蓉 《西南军医》2010,12(2):225-227
目的观察椎间盘突出症经卧硬板床休息、牵引、药物、推拿按摩、物理治疗及运动等综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2例椎间盘突出根据病人病情分别采用牵引、理疗、运动治疗等措施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多项康复治疗和足够的疗程后458例病人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率99.13%。4例因马尾神经受压症状未缓解接受手术治疗。结论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复发率高,病人经过综合治疗和足够疗程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平片椎间隙后方软组织影(腰椎间盘后缘轮廓征)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意义;方法100例感绿X线腰椎平片与CT或MR图像对照分析并测量平片椎间隙后方弧形软组织影最突点至两椎体后缘连线的长度;结果39例41个椎间隙后方发现此征象,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LIF手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9例患者依据TLIF术入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75例患者,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对照组:74例患者,实施传统后正中入路。对比两组围术期各项指征与术后VASJ、OA 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与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组间评分差异明显( P<0.05)。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行TLIF术医治腰椎退变性疾病,对多裂肌与神经功能损伤明显较传统入路方式小,且微创、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