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雪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38-1539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产后出血浅静脉穿刺静脉血管充盈度、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提高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将180例产后出血住院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静脉血管充盈度、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提高痛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结扎法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从而提高痛阈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全身浮肿患者静脉充盈度及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8例浮肿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单日组(对照组)和双日组(实验组),单日组采用单止血带结扎法;双日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结果两组止血带结扎法静脉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说明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结扎法能明显改善其静脉充盈度及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陈四萍  杨丽霞 《中外医疗》2011,30(22):55+57-55,57
目的探讨周围循环不良患者静脉穿刺置管时,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法对静脉血管充盈度、穿刺成功率和止血带结扎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周围循环不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单止血带单交叉法;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法,其余操作步骤相同。结果观察组的静脉血管充盈度、穿刺成功率和扎脉带结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双止血带双交叉法用于周围循环不良患者静脉穿刺置管,能更有效的增加血管充盈度,避免扎脉带自动松弛,明显提高了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充盈不良患者手背静脉抽血其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抽血穿刺率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30例肘前臂静脉血管充盈度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法.结果 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抽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止血带结扎法对肘前臂静脉充盈不良患者能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抽血成功率,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病人的满意度及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充盈不良患者手背静脉穿刺输液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减少护士劳力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静脉血管充盈不良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采用单、双止血带结扎法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法.结果 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减轻了护士的劳力.结论 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血管充盈不良患者穿刺输液能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护士的劳力及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蔡林娟 《广东医学》2006,27(8):1141-1141
为了提高婴幼儿肘部静脉采血成功率,我们对100例1—3岁婴幼儿分组采用单、双止血带结扎法进行血管充盈度及采血成功率的比较观察。结果发现,双止血带结扎法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充盈度及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双止血带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老年人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方法,以提高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98%,对照组80%,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采用双止血带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结扎两次止血带改善小儿静脉血管充盈度,提升小儿静脉穿刺率和满意率.方法 对296例,肥胖,血管不充盈及血液循环差的小儿进行二次结扎止血带进行穿刺,并与传统结扎止血带的方法进行穿刺成功率的比较和患儿及家属满意率的比较.结果 二次结扎止血带穿刺成功率大于传统结扎止血带的穿刺成功率.从而提升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率.结论 二次结扎止血带改善血管充盈度,提升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及家长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白凤芝  郑柔  霍新  荣淑英 《吉林医学》2008,29(8):650-651
静脉采血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技术操作,血液检验结果作为小儿疾病诊疗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日益应用于小儿的预防保健工作。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儿肥胖症在我国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发生率为5%-8%;根据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200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大城市小儿肥胖症的发生率已达8.1%。为了提高肥胖患儿静脉充盈度及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我科门诊从2805年3月-2007年6月,对280例3-12岁的肥胖患儿采用单、双止血带结扎法进行血管充盈度及穿刺成功率的比较观察,结果发现,双止血带结扎法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充盈度及提高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现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袖带法与止血带法对静脉穿刺效果影响的比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受试前臂施加不同外加压力下的手背浅静脉充盈、穿刺情况,以利改进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对150例受试学生和100例受试患实施袖带法和止血带法,比较其手背浅静脉充盈情况和静脉穿刺效果。结果:袖带法(前臂施加平均动脉压)手背浅静脉血管充盈好,明显充盈达76.7%;袖带法手背浅静脉血管穿刺一次成功率达90%,明显高于止血带法。结论:护士作静脉穿刺应考虑止血带的松紧程度,必要时可采用袖带法。  相似文献   

11.
衣晓昆  姜颖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3):175-175,184
在儿科,患儿的静脉采血是难度较大的操作之一,尤其是肥胖儿和周围循环不良的患儿,为了提高小儿静脉充盈度及穿刺成功率,我们对100例患儿采用单止血带法及双人合作挤握法进行肘部血管充盈度及穿刺成功率的观察比较,结果发现,双人合作挤握法能明显改善肘部血管充盈度、充盈速度及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艾滋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成功平均所耗时间。[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保留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穿刺平均耗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留置时间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方法 与静脉充盈度对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充盈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两种置管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比较两组血管充盈良好者和血管充盈不良者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血管充盈良好者和充盈不良者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静脉充盈良好的情况下,2种穿刺方法 均可选用,而对于血管充盈不良者应选用单纯外套管推入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扎法外周静脉留置术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7例宫外孕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日随机分为双止血带法组40例和传统法组37例,双止血带法组采用双止血带法外周静脉留置术,传统法组采用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术,两组患者均选择上肢桡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以第1次穿刺即可见回血为穿刺成功的观察指标,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的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双止血带法组穿刺成功率为67.50%,传统法组穿刺成功率为35.1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双止血带法可明显地提高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静脉留置术的成功率,为抢救患者快速建立静脉留置通道开拓了一种新途径,对提高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挽救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的护士能级匹配联合视觉辅助技术在CT增强扫描检查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按照检查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情况匹配相应能级护士和视觉辅助技术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CT增强扫描成功率、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CT增强扫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采用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的护士能级匹配联合视觉辅助技术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CT增强扫描成功率,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改进后的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40例应用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0例,对照组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穿刺。[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5.9%,对照组75.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留置时间和静脉炎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进后的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法更适合于儿科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琳俐 《广西医学》2013,(5):652-653
目的探讨热疗加醋酒液涂擦扩张外周浅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96例60岁以上的老年静脉输液病人,按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观察组穿刺前10~15 min将热水袋置于病人准备行静脉输液的手掌下方,穿刺前局部用醋酒液涂擦穿刺部位后,见血管扩张后再行穿刺,对照组46例穿刺前局部用热水涂擦2 min后再行穿刺,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的血管充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充盈度良好为92.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9%及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热疗加醋酒液涂擦穿刺部位扩张浅静脉,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患者采用不握拳手背静脉穿刺的临床成功率。方法:将2003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不握拳手背静脉穿刺注射法;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常规握拳静脉穿刺注射法。观查患者血管的显露情况以及穿刺的成功率。结果:患者采用不握拳穿刺法,由于皮肤松弛,血液在血管流动畅通,血管充盈,易于穿刺,穿刺成功率达98%。而传统的常规握拳法,在患者静脉穿刺时,由于患者握拳、皮肤绷紧,明显影响到手指的动脉流入及静脉回流,患者血管充盈较差,穿刺成功率较低,成功率仅达到76%。结论:手背浅静脉不握拳穿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静脉穿刺结扎止血带是为了阻止远端静脉血的回流、使局部血管充盈,以利于穿刺成功。小儿四肢静脉采血较成人困难,大多孩子不配合、哭闹、血管不充盈、血管滑动不易固定。近2年来,我科采用扎两根止血带给小儿行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套管针离心穿刺浅静脉留置在老年科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套管针离心方向穿刺浅静脉留置在老年科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6例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选择血管为左、右腕部头静脉,观察组采用离心穿刺留置法,对照组采用向心穿刺留置法,数据分析用SPSS软件包进行1:1配对资料分析。结果: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数、静脉炎发生数、平均最大输液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置管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长。结论套管针离心方向穿刺浅静脉留置可达到套管针向心方向穿剌浅静脉留置的同样效果。且可以充分利用向心穿刺不宜选用的血管进行浅静脉留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