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除了绝经和增龄以外的疾病状态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骨质疏松。常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不断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的疾病[1].临床上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及脊柱压缩性骨折等.根据骨质疏松发生的病因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4].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引起骨痛、畸形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种,常见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是骨痛、易骨折、生长停止或身高下降。在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约为1.3亿人,男性在55岁以上,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4倍。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本文回顾分析25例OP患者的临床资料、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下降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点,导致骨脆性增加及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年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原因诱发而成的骨质疏松,如航天员的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栗庆山  梁道晨 《现代康复》1999,3(5):612-612
骨质疏松症是单位体积骨骼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多病因疾病。按病因分类。原发Ⅰ型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病因为雌激素不足;原发Ⅱ型称老年骨质疏松症,主要病因是年龄老化。继发性骨质疏松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引起骨痛、畸形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种,常见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是骨痛、易骨折、生长停止或身高下降.在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约为1.3亿人,男性在55岁以上,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4倍.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本文回顾分析25例OP患者的临床资料、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单位体积骨骼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多病因疾病。按病因分类。原发Ⅰ型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病因为雌激素不足;原发Ⅱ型称老年骨质疏松症,主要病因是年龄老化。继发性骨质疏松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最早的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研究中国人骨矿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规律等对骨质疏松的研究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病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osteo-porosis,P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高而使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又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骨质疏松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又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有内分泌性疾病、药物性骨量减少、废用性骨丢失、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较高且治疗费用昂贵。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为骨组织纤维结构退变、骨量减低。该病病因较为复杂,老年、各种慢性疾病及女性围绝经期等均为该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该病已成为重要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骨质疏松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及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的非药物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特征为低骨量及骨组织中细微结构的破坏,引起骨脆性增加并容易导致骨折,临床症状以疼痛、驼背、变矮、骨折为主.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两型:Ⅰ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脊柱和桡骨远端;Ⅱ型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椎骨和髋骨。但两型都属于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疾病、长期卧床等。本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59.89%;每年因骨质疏松症而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为9.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能导致骨脆性增加,增高骨折的风险性.骨密度(BMD) 是描述骨特征和诊断骨质疏松的数量性状,认为是最重要的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因子[1].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年轻时的骨量峰值及此后的骨丢失率,一般分为继发性骨质疏松和原发性骨质疏松2种,前者病因明确,容易治疗,后者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12.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13.
骨科治疗中的骨质疏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点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它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两类。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通常引起髋部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越来越多,由此造成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日趋严重。赵燕玲等[1]1997年估计,我国有骨质疏松症患者八千四百万,占总人口的6.6%,预计到2050年将成倍增加达两亿一千二百万,占总人口的13.2%。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多[2],本文就骨科治疗中常见…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检查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险峰 《新医学》2007,38(1):8-11
1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3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某些疾病或药物所引起骨质疏松症和废用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再分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当骨形成速率缓慢下降后和骨量减少至一定程度后,才会表现出如疼痛、身材缩短、脊椎变形、骨折等症状和体征,只有少数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迅速或亚急性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5.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正逐年增加~([2])。OP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ory asteoporosis,POP)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好发于髋部、椎体及腕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可以看作是机体衰老过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可分为三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2)继发性骨质疏松,(3)特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也包括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和特发性成年性骨质疏松,目前关于特发性骨质疏松的资料报道甚少,临床上易误诊;为引起重视,现结合本院2000年8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4例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及易导致骨折的全身骨骼疾病。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继发于其它疾病或药物因素。特发性骨质疏松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主要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临床存在误区及健康教育简述如下,以引起人们重视并及早科学预防。  相似文献   

18.
陈爱芬  何敏娟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78-117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受损、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二膦酸盐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进而抑制骨吸收,对体内钙的代谢起调节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质疏松均有治疗效果,尤其是骨吸收增加的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阿仑膦酸钠是目前开发合成被批准用于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的二磷  相似文献   

19.
WHO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老年人死亡不可低估的病因,常见骨折类型有椎体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退行性病变;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青少年。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女性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1]2-3。糖尿病可引起骨代谢紊乱,诱发继发性骨质疏松,已为大家所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