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产妇及家属对纯母乳喂养的错误认识及对策探讨,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500例产妇及家属在产后6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妇及家属对纯母乳喂养的认识误区主要有:1对纯母乳喂养缺乏信心;2奶粉可完全替代母乳;3母乳喂养影响体型;4占用较多工作及娱乐时间;5断奶影响婴儿发育。结论:对产妇及家属的产前宣教,产时、产后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护理干预,消除产妇及家属对纯母乳喂养的认识误区,能有效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童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在NICU住院母乳喂养失败的24名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访谈,总结分析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结果:母乳喂养失败最主要原因是家长因患儿住院期间不方便母乳喂养导致母乳喂养失败,其次是产妇因母乳少或无母乳导致母乳喂养失败。结论:针对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及合理支持,以提高NICU住院患儿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产妇的母乳喂养问题以及母乳喂养后血糖的变化。方法选择DM产妇25例,其中1型糖尿病16例,2型糖尿病9例,产褥早期开始建立母乳喂养的为母乳组9例,其他为混合组和人工组各9例。同时随机抽取无并发症的正常产褥期妇女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母乳组9例,其中2例在3个月后转为母乳、牛乳混合喂养。6个月后又有1例转为人工喂养。混合组中产褥6个月时有8例转为人工喂养。结论产褥早期能够建立母乳喂养的病例以后继续维持母乳喂养的效果也非常好,且母乳组的血糖值均低于混合组及人工组。说明DM产妇在分娩后可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产妇母乳不足时采用不同喂养方法添加牛奶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母乳不足时添加牛奶,用小勺喂哺;实验组产妇母乳不足时添加牛奶,用简易哺乳辅助装置喂哺.在产后第1、3天分别比较2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术后第3天实验组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比对照组多(P<0.01),母乳喂养率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 产后母乳不足时,用简易哺乳辅助装置喂牛奶,能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橡胶乳头纠正新生儿乳头错觉母乳喂养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将76例各种原因造成乳头错觉的母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用橡胶乳头紧扣产妇乳头,让新生儿间接吸吮母乳.对照组严格按爱婴医院制度完全摒弃奶瓶和橡胶乳头,让新生儿直接吸吮母乳.结果:两组母婴纠正新生儿乳头错觉、成功进行母乳喂养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橡胶乳头紧扣产妇乳头,让新生儿间接吸吮母乳,比完全摒弃奶瓶和橡胶乳头.让新生儿直接吸吮母乳,能更好地纠正新生儿乳头错觉,提高母乳喂养率,达到母乳喂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产妇与母乳喂养的可行性与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786-278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产妇的母乳喂养问题以及母乳喂养后血糖的变化,方法:选择DM产妇25例,其中1型糖尿病16列,2型糖尿病9例,产褥早期开始建立母乳喂养的为母乳组9例,其他为混合组和人工组各9例,同时随机抽取无并发症的正常产褥期妇女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母乳组9例,其中2例在3个月后转为母乳,牛乳混合喂养。6个月后有1例转为人工喂养。混合组织中产褥6个月时有8例转为人工喂养。结论:产褥早期能够建立母乳喂养的病例以后继续维持母乳喂养的效果也非常好,且母乳组的血糖值均低于混合组及人工组,说明DM产妇在分娩后可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7.
测定母乳钙指导母乳喂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引导哺乳妇女正确补钙,防止婴儿缺钙,乳母骨质脱钙,又能避免盲目补钙。我们采用母乳钙测定剂检测母乳中钙含量,结果表明:1859例产妇母乳钙低者1115例占60%,198例母乳钙低的产妇有22例血清钙低占11%。说明测定母乳钙指导母乳喂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母婴分离产妇母乳采集储存正确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实施PDCA循环,发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通过效果检查、最后形成标准化。将2018年1~6月实施PDCA模式前的100例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作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实施PDCA模式后的100例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作为观察组,对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母乳采集储存正确率和新生儿出生42d内纯母乳喂养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母婴分离产妇母乳采集储存正确率由32. 0%提高到91. 0%,且新生儿出生42d内纯母乳喂养率由36. 0%提高至65. 0%。结论通过PDCA循环可以帮助母婴分离产妇掌握母乳采集储存的正确方法,增强纯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拒绝母乳喂养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定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路径表,对38例无母乳喂养禁忌证而拒绝母乳喂养产妇,由责任护士实施系统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结果 38例产妇出院时有30例接受纯母乳喂养,8例因母乳不足混合喂养,无一例拒绝母乳喂养.出院后1周电话随访36例产妇均坚持母乳喂养,仅2例混合喂养产妇因乳汁过少放弃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达94.7%.结论 路径化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能改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和态度,有利于增强产妇及家属主动参与意识,直至最终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在产妇中开展护士主导的以母乳喂养为主题的同伴教育活动,以期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延长纯母乳喂养的时间。方法:将160例孕产妇按照建卡顺序依次选取尾号为双数的80例作为干预组,尾号为单数的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母乳喂养的常规宣教,干预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接受母乳喂养的同伴教育,观察产妇在产后第7,60天时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组产妇在产后第7,60天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有利于提高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07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58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2例,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及常规护理。干预组286例。对其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后2-7d纯母乳喂养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增加产妇母乳量,满足了新生儿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2.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近年来我国母乳喂养率有所下降。我院于1982年对产后42天及4个月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调查,母乳喂养率为41%。自1983年始,我院开始试行母婴同室,以提高母乳喂养率。经不断完善此措施,达到了预期目的。一、设置  相似文献   

13.
李如月 《全科护理》2021,19(11):1561-1564
目的:调查住院产妇关于母乳捐赠的知识和态度现状,并分析原因,为推进母乳库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便利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107例住院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母乳捐献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住院产妇对母乳捐赠总体知识水平较高,但是对母乳捐赠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了解较少;对母乳捐赠的认同感较强,但是在意愿方面较为犹豫。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提高产妇对母乳捐赠的认识,推进母乳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母婴分离的环境下早产的产妇使用吸奶器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在本院分娩的早产产妇共1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干预组58例,对照组57例。干预组采用吸奶器来吸奶,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法挤奶,比较产妇两侧乳房胀痛情况及乳房初始分泌母乳的时间、母乳喂养率等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在两侧乳房初始分泌母乳、分泌量以及乳房的胀痛、喂养婴儿母乳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母婴分离情况下的产妇产后6 h之内即开始应用医用吸奶器来定时吸奶,可以有效减少产妇在生产之后乳房的胀痛情况发生,而且加快了产妇初始泌乳时间,提高了喂养婴儿母乳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产妇产后早期乳房湿热敷按摩法配合心理暗示疗法对泌乳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与观察组156例,对照组产后按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除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外,于产后6~8 h开始,协助产妇进行乳房湿热敷按摩配合心理暗示疗法,产后进行持续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两组平均泌乳时间、乳量及4个月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缩短(均P<0.01),产后1周泌乳量及产后4~6个月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湿热敷配合心理暗示疗法,并进行持续的母乳喂养指导,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坚持4~6个月以上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廖冰  李文红 《中国康复》2012,27(3):223-224
目的:观察早期乳房按摩对择期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2组均实施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入院后当天即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正规系统的乳房按摩,40min,每天1~2次,直至产后4d,对照组仅在产后第2天进行乳房按摩直至产后4d。观察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量满足婴儿需要的时间、产后7日纯母乳喂养率及乳房扁平凹陷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量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乳房扁平凹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为择期剖宫产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按摩,可提早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改善乳房状况,保证母乳喂养,较产后按摩效果更佳,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评价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母乳喂养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0例妊娠合并症产妇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为对照组;实施产科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认识、母乳喂养配合度,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为91.43%,对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母乳喂养的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健康。方法:随机以对2001年7-12月分娩的204位孕妇进行母乳喂系统宣教,作为实验组,以1994年7-12月正常分娩产妇143例未经宣教的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母乳喂养和产后出血率实验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系统宣教的产妇母乳喂养率,产后出血率少,未经系统宣教的产妇母喂养率低,产后出血率高,显示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系统宣教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婴儿乳头错觉表现为婴儿饥饿感强烈、哭闹、烦躁、嘴贴进乳房拒哺母乳,或触及乳头即撮口吸吮致含接困难,或口含乳头而无吸吮动作。2003年6月~2003年12月,我院分娩的687例婴儿中发生乳头错觉56例,我们总结分析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保证了母乳喂养顺利进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剖宫产210例,自然分娩477例,母乳喂养困难者108例,占16%,发生乳头错觉者56例,占8%。2原因分析2.1产妇或家属①产妇或家属未进行过母乳喂养的培训,母乳喂养知识缺乏或信心不足而进行人工喂养,造成婴儿不认母乳。②产妇或家属对医护人员正确的指导不理解,或仅在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将1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均按常规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指导,出院后由护理人员对观察组产妇进行家庭访视,对照组产妇仅进行电话访视1次.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及观察组在家庭访视前后的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且家庭访视后母乳喂养率高于访视前母乳喂养.[结论]出院后对产妇进行家庭访视能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