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学龄前听障儿童不同发音方式的声母正确率与康复时间的关系,为不同发音方式的声母康复训练提供指导。方法选取3~5岁康复半年以上的听障儿童104名和健听儿童36名,以《汉语构音能力测验词表》为测试材料,分析不同发音方式声母的发音正确率。结果①康复时间1年以上的听障儿童鼻音的发音与健听儿童没有显著差异;②康复时间1.5年以上的听障儿童边音的发音与健听儿童没有显著差异;③康复时间2年以上听障儿童的塞音正确率同健听儿童没有统计学差异;④所有康复时间段听障儿童的擦音和塞擦音正确率均与健听儿童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学龄前听障儿童不同发音方式的声母习得有一定时间顺序,可能与声母的音高、发音的难度、发音的可见性、发音动作的发育有关。建议听障儿童进行声母康复训练时应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提高听障儿童声母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5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言语清晰度的差异,为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昭鸣一韩知娟词表为测试材料,分别测试3~5岁听障儿童114名和健听儿童36名的言语清晰度得分,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儿童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障儿童在3~5岁3个年龄段的言语清晰度均显著低于健听儿童;③两组儿童声母清晰度和韵母清晰度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声调清晰度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岁听障儿童的言语清晰度明显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且以声母和韵母的差异最为突出,应重视对听障儿童的言语清晰度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4岁经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通过听觉记忆句子能力的差异。方法选取24例3~4岁经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及14例同龄健听儿童,听障儿童再按助听时间1~2年(10例)和2~3年(14例)分为两组,以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valuation of auditory response to speech,EARS)中封闭式句子测试的两组图片分别对各组儿童进行测试,比较听障及健听儿童通过听觉完整记忆句子的正确率及平均次数。结果在记忆两组测试句的正确率方面,助听时间2~3年听障儿童第一组测试句的正确率是57.14%,与健听儿童的正确率(58.93%)接近,助听时间1~2年听障儿童的语句的正确率仅为32.5%,低于其他两组儿童;助听时间2~3年听障儿童第二组测试句的正确率是44.64%,高于助听时间1~2年听障儿童的正确率(22.5%),健听儿童的语句的正确率为55.36%,高于听障儿童组。健听、助听2~3年和助听1~2年听障儿童正确记忆第一组测试句的平均次数分别为2.36±1.08、2.29±1.68、1.30±1.25次,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第二组测试句测试中,助听1~2年的听障儿童正确记忆句子的次数(0.90±0.57次)明显低于健听儿童(2.21±0.89次)(P<0.01)和助听2~3年听障儿童组(1.79±1.89次)(P<0.05),而助听2~3年的听障儿童组与健听儿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3~4岁听障儿童通过听觉正确记忆句子的能力随着助听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并逐渐接近同龄健听儿童,这一能力也受到测试内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4~6岁极重度听障儿童构音情况的研究,分析其言语清晰度及易出现的错误,为开展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训练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平均年龄为5岁、配戴助听器的极重度听障儿童71名,选用孙喜斌等主编的听觉评估及学习中的材料进行声母构音测试。结果①各声母清晰度变化较大,从几乎不能识别到完全识别。清晰度较高的声母为/b/、/m/、/l/、/d/,清晰度较低的声母为/s/、/c/、/z/、/sh/、/x/;②4~6岁极重度听障儿童不同发音部位声母的发音从易到难依次为:双唇音-舌尖中音-唇齿音-舌尖后音和舌面音-舌根音和舌尖前音;③4~6岁极重度听障儿童不同发音方式声母的发音从易到难依次为:边音-鼻音-不送气塞音和送气塞音-不送气塞擦音-擦音-送气塞擦音;④4~6岁极重度听障儿童声母构音错误中替代错误最多,其次是省略错误。结论声母构音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有其内在规律性,对构音障碍的听障儿童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康复效率,使听障儿童获得更好的言语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6岁听障儿童看图讲述的特点及与健听儿童的差异。方法参考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标准中看图讲述能力三级水平,编制4幅彩图,对44名听障儿童和14名健听儿童进行测验。结果听障儿童看图讲述的得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F=4.173,P<0.05);听障儿童与同龄健听儿童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听障儿童看图讲述的能力与其认知发展存在密切关系;4岁听障儿童看图讲述能力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评估健听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修订听障儿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的评估标准。方法采用听觉语言识别能力评估词表分别对300名健听儿童进行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评估,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评估标准进行修订。结果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岁1个月~2岁12个月健听儿童的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率都低于90%,3岁以上健听儿童的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率均≥90%。结论①制定了2岁听障儿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评估标准。②对于3岁及以上各年龄段听障儿童可以用实际测试得分代表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短句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听力障碍患儿佩戴助听器后塞音的发音特点。方法以佩戴助听器的语前聋患儿30例(助听器组)和健听儿童30例(健听组)为研究对象,年龄3~6岁(分为3~、4~、5~6岁组,每组2类儿童各10例),日常均使用汉语普通话交流,具备一定的发音能力。以塞音词表进行测试,分析两组儿童塞音(/b/、/d/、/g/、/p/、/t/、/k/)的发音正确率和错误类型,分析不同生理年龄、助听时间与发音正确率的关系。结果助听器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为/b/>/d/>/g/>/k/>/t/>/p/,健听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g/>/k/>/p/>/d/>/t/;健听组儿童塞音/b/、/g/、/k/、/t/、/p/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助听器组儿童(P<0.05)。助听组儿童发音错误规律包括:①发音方法相同的音互相替代,如不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和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②发音部位相同的音互相替代;③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不同的替代,如:塞音擦音化,塞音塞擦音化,不送气化。4~、5~6岁组听障儿童塞音/g/、/p/、/k/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3~岁组(P<0.05),助听器佩戴时间大于2年的听障儿童塞音/p/、/t/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小于2年的儿童(P<0.05)。结论听障儿童塞音发音清晰度落后于健听组儿童,生理年龄、听觉干预的时间对听障儿童部分塞音发音的正确率有影响,需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修订《听障儿童语言功能评估》参考标准,初步探讨听障儿童的语言功能特点。方法以《听障儿童语言功能评估》为工具,对15个省市的741例3~7岁健听儿童进行测试,分别得到各年龄段健听儿童在语言功能5个方面(表述功能、工具功能、协调功能、表现功能、娱乐功能)的得分以及综合功能得分,以此制订该评估工具的参考标准;另对90例3~5岁听障儿童进行该测试,考察听障儿童的语言功能特点。结果①建立了各项语言功能的线性回归方程:表述功能分数=3.34+0.81×儿童年龄,工具功能分数=6.00+0.51×儿童年龄,协调功能分数=5.72+0.52×儿童年龄,表现功能分数=4.44+0.67×儿童年龄,娱乐功能分数=6.34+0.47×儿童年龄,综合功能分数=4.96+0.62×儿童年龄,6岁与7岁健听儿童各分项功能和综合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制订了3~6岁健听儿童语言功能评估参考标准(期望值和最小值);②5岁听障儿童的工具功能、表现功能显著高于3岁、4岁听障儿童(P<0.05),5岁听障儿童的综合功能显著高于3岁听障儿童(P<0.05);听障儿童的各项语言功能远低于同龄健听儿童的期望水平。结论新修订的《儿童语言功能评估》参考标准提供了3~6岁四个年龄段健听儿童各项语言功能的期望值和最小值,可以为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提供效标;听障儿童的语言功能随着年龄增长显著提高,但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存在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以音位对为载体,从听说两方面探讨听障儿童的听觉识别和构音语音特征,从而为听障儿童声母构音语音异常矫治提供指导.方法 对60名听障儿童声母音位对的听觉识别能力与构音语音能力进行分析,分别从听、说和听说对比3个维度对汉语普通话中的9项23对声母音位对的听觉识别和构音语音得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1]9项声母音位对在听和说两方面难度分布相似,塞音与鼻音音位对、送气塞音与不送气塞音音位对的难度都较低,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音位对的难度较高;[2]23对声母音位对的听觉识别难度低于构音语音难度,被试的听觉识别平均分高于构音语音平均分;[3]听障儿童的听觉识别平均分和构音语音平均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听觉识别能力越高,构音语音能力也相对较高.结论 听障儿童的构音语音能力落后于听觉识别能力.对听障儿童进行构音语音异常矫治时,要充分利用其听觉辨识能力,进行听说对比训练,用听带动说,以增强其构音语音康复训练的效果,提高言语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3-6岁听障儿童语言功能发展的特点。方法利用《听障儿童语言功能评估》对202例3-6岁听障儿童进行跟踪评估,分别在基线期、6个月后、12个月后进行测试;对3次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并将听障儿童评估分数与健听儿童参考值对比。结果听障儿童的各项语言功能随时间推移极显著提高(P=0.000<0.01);听障儿童年龄越大,语言功能越强,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所有年龄段听障儿童基线评估得分均低于3岁健听儿童期望值,康复12个月后,3、4岁听障儿童达到同龄健听儿童期望值,5、6岁听障儿童和同龄健听儿童仍有差距。结论听障儿童的语言功能和健听儿童存在差距,但经过康复可有较大提升,且干预年龄越小,提升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康复训练的4岁和5岁听障儿童听觉记忆发展的特征及其与同龄正常儿童的差别。方法根据记忆广度法对4岁和5岁正常儿童及经康复训练半年以上的听障儿童各15例分别进行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汉语词汇的听觉记忆容量测试,记录其听到中文词汇声音后正确指认对应图片的最大个数,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①4岁正常儿童的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词汇平均听觉记忆容量分别为3.00、2.87、2.67个词汇,5岁分别为3.93、4.13、3.53个词汇;4岁听障儿童的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词汇听觉记忆容量分别为2.53、3.07、2.60个词汇,5岁分别为3.27、3.47、3.13个词汇。②听力情况主效应不显著(F=3.567,P>0.05),年龄主效应极其显著(F=28.006,P<0.01),音节数主效应极其显著(F=9.495,P<0.01),各因素间无交互作用。结论①4岁和5岁正常儿童与经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听觉记忆无明显差别,都随年龄增长而增长。②儿童听觉记忆受音节数的影响较大,对双音节词汇的听觉记忆优于单音节和三音节词汇。  相似文献   

12.
听障儿童融合教育是将听障儿童安置于普通幼儿园,并在普通幼儿园的环境中进行康复、融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如何让听障儿童真正融入普通幼儿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听障儿童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帮助听障儿童融入普通幼儿园学习、生活和游戏的方法,同时强调要提供听力补偿和语言康复等特殊教育服务,使得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整合为一个系统.本文还探讨了融合教育对于听障儿童、健听儿童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腭裂儿童ABR表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腭裂儿童听力受损情况及其听性脑干反应(ABR)异常特征。方法对94例腭裂儿童进行ABR测试,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94例患儿(188耳)中,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共150耳。患儿左耳ABR波Ⅰ、Ⅲ、Ⅴ的峰潜伏期(PL)分别为2.14±0.38、4.30±0.41、6.20±0.53ms;右耳分别为2.12±0.39、4.29±0.44、6.21±0.53。对照组左耳波Ⅰ、Ⅲ、Ⅴ的峰潜伏期分别为1.50±0.13、3.74±0.12、5.60±0.15ms;右耳分别为1.60±0.16、3.72±0.13、5.62±0.17ms。上述所有数据,患儿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岁的28例听力下降的发生率为94.6%(53/56耳),中重度异常占66.7%;3~6岁的发生率为77.0%(57/74耳),6岁以上至12岁的发生率为69.0%(40/58耳),3岁以后听力中重度异常仅占33.3%。结论腭裂组听力下降发生率高达79.8%;其ABR的特点为波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均延长;腭裂组年龄越小的,听力损害发生率越高,听力损害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口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采用启音博士—实时言语测量仪软件,对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5例发/a/、/i/、/u/韵母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采集提取,分析比较两组各测试音的 F1、F2频率值及口腔共鸣障碍发生率、类型。结果脑瘫儿童发/a/音的F1、F2分别为1184.16±323.10 Hz、1895.37±258.77 Hz,正常儿童F1、F2分别为1296.01±102.68 Hz、1896.20±161.54 Hz,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发/i/音的F1、F2分别为423.38±150.98 Hz、2639.54±634.08 Hz,正常儿童分别为327.64±84.18 Hz、3454.80±162.64 Hz,脑瘫儿童的F1高于正常儿童,F2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瘫儿童发/u/音的F1、F2分别为427.62±136.00 Hz、872.35±226.34 Hz,正常儿童分别为370.55±117.47 Hz、1085.77±255.27 Hz,两组间F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F2低于正常儿童(P<0.05)。脑瘫儿童口腔共鸣异常发生率达60%(15/25),以后位聚焦居多(53.33%,8/15),其次为混合型聚焦(20.0%,3/15),喉位聚焦和前位聚焦各2例(各占13.33%,2/1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容易出现口腔聚焦,主要表现为后位聚焦或混合型共鸣障碍;发/i/、/u/音的F2值可为脑瘫患儿口腔共鸣障碍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4—8岁儿童嗓音声学参数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掌握正常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的嗓音数据,为病理嗓音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用Dr.speech嗓音分析软件采集4-6岁(学龄前)及7-8岁(学龄期)各120例儿童的嗓音资料,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测出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嗓音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信噪比、谐噪比、噪声能量、平均基频及第一至第三共振峰,在性别及年龄段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正常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间所有参数均无差异。正常儿童与声带小结等喉疾患儿间各项参数有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 McGurk 效应范式材料,探究唇读对听障儿童语音识别的帮助作用。方法实验组选择双耳重度语前聋且双耳接受助听器补偿的儿童36例(10~12岁,平均11.82±1.54岁),对照组为听力正常儿童36例(10~13岁,平均11.23±1.75岁)。McGurk 效应范式测听材料由音频和视频组成,音频包括/ba/、/da/、/bi/、/di/、/bu/、/du/6个刺激音,视频内容为6个音发音时的完整图像资料,经软件处理,在纯听、视听一致、视听不一致三种条件下,测试两组受试者的听觉反应正确率。结果实验组在纯听、视听一致、视听不一致条件下的听觉反应正确率分别为71.23%±19.20%、96.13%±7.10%、11.12%±16.20%,对照组分别为93.15%±10.02%、96.21%±11.12%、54.03%±23.41%,两组受试者听觉反应正确率均依次降低。视听不一致条件下测听时,正常儿童听觉反应所占比例(54.04%±23.23%)显著高于听障儿童(11.47%±16.32%)(P <0.05)。结论视听结合是最佳聆听条件,唇读对听障儿童语音识别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国省级听障儿童康复机构中3岁以下听障儿童的康复状况,探讨未来听障婴幼儿的康复模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省级听障儿童康复机构进行调查,重点调查2009年底前听障婴幼儿开始接受康复的时间和模式.结果 在省级康复机构最早接受康复指导和训练的听障儿童年龄为2个月,多采取由家长定期带小儿到机构接受训练的形式.同时结合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及指导家庭康复的方法 ;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推广和普及,听障婴幼儿早期康复干预需求呈上升趋势,家长和机构对早期康复较过去更加重视.结论 政府对听障儿童的康复投入不断增加.低龄听障儿童的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的康复应把低龄听障儿童作为重点,根据家庭、社会的需求,采取机构、社区、家庭等多种形式的康复教育,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及社区家庭指导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用不同的方法评价助听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23例4~6岁听障儿童分别采用问卷调查、助听听阈、听觉功能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家长问卷、助听听阈及听觉功能测试3种评估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23~0.51,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处于低、中相关程度之间.结论 各项评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患者配戴助听器后的实际效果,相互之间不能替代但又可以互补,临床运用时不能依靠单—评估方法评价判断助听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