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在中耳胆脂瘤手术中,为防止术后上鼓室胆脂瘤凹陷袋形成,以软骨封闭上鼓室回顾分析了这一临床技术、外科适应证及软骨在防止胆脂瘤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2014年4月~2019年12月因中耳胆脂瘤接受治疗的63例(63耳)患者。基本术式为乳突切开术,保留外耳道后壁但同时切除上鼓室外侧壁,以充分暴露并清理病变,缺损的上鼓室以软骨填塞封闭,防止术后 上鼓室内陷袋形成,以避免胆脂瘤复发。软骨取自耳廓,切成条块状修复上鼓室缺损。本文术后随访检查包括软骨愈合情况、上鼓室回缩袋形成及胆脂瘤复发情况,不涉及听力。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年以上。63例中,18例(28.6%)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3例软骨缝隙过大,缝隙处局部胆脂瘤痂皮,门诊清理;6例术后检测咽鼓管功能不良,软骨缝隙处回缩局部胆脂瘤痂皮,但无内陷袋形成;3例上鼓室及中上鼓室交界处不同程度凹陷,胆脂瘤生成,但被软骨阻挡,未再发展;3例鼓膜边缘穿孔未愈合,鼓室内感染;3例术后胆脂瘤复发,由上鼓室向鼓窦和乳突方向发展。结论 在中耳乳突手术中,切除上鼓室充分暴露术区病变并彻底清除病灶后,缺损的上鼓室填塞封闭可有效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胆脂瘤复发。而软骨在术中取材、雕刻塑形、手术操作、术后抗感染能力、预防和阻止上鼓室处胆脂瘤的发生和发展均具有较强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脂瘤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介绍了2009年1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突鼓室成形伴上鼓室切开重建(Mastoidotympanoplasty with epitympanoplasty,EMT)手术的56例(耳),即在保留外耳道后壁切开乳突的前提下,同时进行上鼓室外侧壁的切除以彻底清除病灶,最后进行上鼓室乳突填塞并重建听力.本文初步报告了这一技术并对与此相关的外科处理策略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9个月,1例术后疼痛再次手术,2例术后感染鼓膜穿孔未愈合,2例术后鼓膜紧张部后上微小穿孔,其余病例术后愈合良好,术后换药2~3次即完全愈合,术后随访56例中26例听力资料完整,0.5、1、2 kHz气骨导间距由术前平均31.9 dB HL缩短到19.6dB HL.结论 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同时切除术上鼓室外侧壁并进行重建,简化了经典完壁式手术的复杂操作,易于掌握;同时,手术保留的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了术后换药次数;上鼓室软骨填塞可有效的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了胆脂瘤的复发.该术式为治疗中耳炎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上鼓室切开软骨重建技术在中耳炎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45例(耳)中耳胆脂瘤和13例(耳)活动期中耳炎患者,在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上鼓室外侧壁切除或及经砧骨窝向下开放面隐窝,清除听骨链区(包括上鼓室、中后鼓室)及鼓窦乳突区病变后,行上鼓室软骨封闭重建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术后中耳炎胆脂瘤复发、鼓膜形态及听力提高等情况。结果58例(耳)术后重建的上鼓室外侧壁与保留的外耳道后壁相连接。本组病例中6例术后外耳道后壁肿胀或皮肤缺损,继续换药4~5次后愈合良好;3例患者出院后仍有少量流脓,鼓膜边缘穿孔,门诊局部给药后延迟愈合;3例听骨脱出、2例鼓膜再穿孔、2例24个月后原胆脂瘤复发,行开放式手术后治愈。术后6个月复查纯音听力测试,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0.5、1、2 kHz气骨导差平均减10 dB,气导听阈平均提高15 dB 左右。结论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上鼓室切开软骨重建技术在中耳炎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既能够充分暴露病变,病灶清除彻底,同时又保留了外耳道的形态,可有效防止鼓膜回缩袋的形成,降低了胆脂瘤的复发,又避免了开放式手术所残留的宽大术腔。术后鼓膜形态恢复良好,从而保持或提高了患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4.
上鼓室胆脂瘤多数由鼓膜松弛部Prusska间隙形成囊袋产生。如何既彻底清除病灶,又能保护听力,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现对2004年3月~2010年6月我科的26例上鼓室胆脂瘤患者行上鼓室、后上鼓室外侧壁重建,一期鼓室成形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耳胆脂瘤行乳突根治术中保留外耳道后壁完整性的临床意义及技巧.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月对140例(140耳)中耳胆脂瘤患者行乳突根治术,术中切除上鼓室盾板及开放上鼓室,清除病灶后行全人工听小骨或部分听小骨听骨链重建,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以耳屏软骨及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及外耳道后壁,保持外耳道...  相似文献   

6.
上鼓室胆脂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保留完整外耳道后上壁的上鼓室开放术治疗局限性胆脂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8耳上鼓室胆脂瘤及内陷袋形成患者,耳内镜检查鼓膜松弛部内陷9耳,鼓膜松弛部穿孔27耳,外耳道胆脂瘤侵入上鼓室2耳。颞骨轴位和冠状位CT检查,病变局限在上鼓室区,天盖无明显破坏或下垂。虚拟耳镜显示听骨链完整13耳,听骨链变形12耳,听小骨不同程度破坏13耳。手术时在颞线下磨开外耳道后上嵴至颧弓后根骨壁,保留菲薄完整的外耳道后上壁和天盖,开放上鼓室经上而下处理胆脂瘤及鳞状上皮,完成听骨链成形术。结果术后外耳道完整,鼓膜松弛部穿孔或内陷袋行鼓膜修补术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听力较术前平均提高15~25dBHL,随访1.0~4.0年未见胆脂瘤复发。结论保留完整外耳道壁的上鼓室开放技术,在彻底清除上鼓室和听骨链病变的同时,完整保持外耳道和鼓室结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CWU)中取用大块完整耳甲腔软骨行嵌入式方法修复上鼓室外侧壁缺损治疗外耳道后壁及/或上鼓室外侧壁明显破坏的中耳胆脂瘤疗效。方法 35例(共37耳)伴有外耳道后壁及/或上鼓室外侧壁明显破坏的中耳胆脂瘤在CWU术中取用大块完整耳甲腔软骨修复盾板缺损且同期行鼓室成形。总结手术技术要点,观察术后干耳时间、鼓膜愈合等相关情况;纯音测听检查比较手术前后言语相关频率平均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值;声导抗检查统计分析外耳道容积值、声顺值以及A型曲线鼓室导抗图出现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9.3±7.5月。术后相关情况:平均干耳时间(23.47±11.76)d;鼓膜完全愈合34耳(34/37,91.89%),3例未愈合者中央性穿孔1耳,前下象限边缘性裂隙状愈合不良2耳;面瘫(0/37,0.00%);外耳道狭窄(0/37,0.00%);未发生上鼓室内陷袋(0/37,0.00%)。术后12月,0.5、1、2kHz平均气导听阈较术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44.13±6.82dBHL,57.72±10.37dBHL,P=0.000, P<0.01),ABG值较术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13.57±7.59dBHL,27.46±6.35dBHL,P=0.000, P<0.01);共有23耳行声导抗检查,平均外耳道容积1.73±0.61ml,平均声顺值为0.76±0.49ml,共计A型曲线鼓室导抗图15耳(15/23,65.22%),C型曲线4耳(4/23,17.39%),B型曲线4耳(4/23,17.39%。结论 CWU术中尽量保存和利用残存硬壁结构,采用大块完整的耳甲腔软骨嵌于上鼓室外侧壁修复缺损,能更好地维持外耳道及中耳解剖及生理功能,防止上鼓室内陷袋形成,是中耳乳突手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intact-bridge tympanomastoidectomy,IBM)并用自体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IBM术式,清除病变后自体外耳道后壁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及听力重建,观察鼓膜愈合情况及听力提高水平,总结手术技术要点和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21个月,干耳时间3-14周,平均6.7周;鼓膜穿孔愈合率92%(46/50耳),3耳因术后感染及1耳胆脂瘤上皮残留导致鼓膜穿孔不愈,经再次手术愈合。患耳的气导平均纯音听力(pure tone average,PTA)由术前53.7±6.9 d BHL提高到术后36.3±9.1d BHL,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由术前26.4±7.3 d BHL缩小到术后15.0±4.2d BHL,手术听力提高成功率(术后PTA-ABG≤20d BHL)为72%(36/50耳)。结论 IBM术式保留的"骨桥"对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骨片和鼓膜移植物起到支撑作用,结合上鼓室外侧壁重建保持了中上鼓室含气腔和正常外耳道后壁形态结构,减少术后鼓膜内陷袋形成,是中耳乳突手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处理上鼓室胆脂瘤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以及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中耳上鼓室胆脂瘤并行全耳内镜下手术的患者。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总数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15~68岁,平均41岁。术中常规取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鼓膜、重建上鼓室,于耳内镜下清除胆脂瘤,行鼓室成形术,根据具体情况行上鼓室重建术、听骨链重建术。分别于术后1月、2月、3月和6月复查。结果所有47例患者中,32例(68%)为局限在上鼓室的胆脂瘤,15例(32%)为胆脂瘤同时累及中鼓室、前鼓室;其中21例(45%)听骨链完整,26例(55%)锤骨/砧骨有破坏。其中29例行听骨链重建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无面瘫、耳流脓、鼓膜穿孔。术后复查,所有患者的鼓膜形态良好,无内陷、无穿孔,移植物形态良好。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43.45±9.56 d B HL,术后平均气导听阈为27.23±6.89 d B HL,术前术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28.42±6.78 d B HL,术后平均气骨导差为13.62±8.67d B HL,术前术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29例行听骨链重建术者,术后气骨导差<10d B HL者11例,10~20d B HL者13例,20~30d B HL者3例,>30d B HL者2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病变复发、病变残余,无二次手术者。结论全耳内镜经外耳道手术处理上鼓室胆脂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鼓膜紧张部完整的上鼓室胆脂瘤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989年7月至2002年7月所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45例;年龄8~62岁,平均32岁;病史3个月至32年,平均9年.手术方法是以Bondy改良乳突根治术为基础,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范围.单纯上鼓室凿开术38例,改良乳突根治术40例,乳突根治术4例.同期行鼓室成形术16例(W-Ⅱ型6例,W-Ⅲ型1O例).结果术后听力提高31例,占37.8%,其中达到正常听力范围、气骨导差消失者19例,提高15dB以上但未达到正常者12例.保持术前原有听力者47例,占56.6%.听力下降者4例,占4.9%.随访1年~12年,平均6年,67例保持干耳,占81.7%;15例偶有外耳道流水或流脓,4例有肉芽生长,经过局部处理而消失;4例有胆脂瘤上皮生长,需要经常清理但未再手术,占4.9%;随访中听力无明显改变者74例,比术后下降者8例.结论以Bony改良乳突根治术为基础,根据病变范围选择一种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上鼓室胆脂瘤82例,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35耳)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21耳)患者随访术后听力情况。结果21例(21耳)术后随访纯音测听3个月~5年,12例平均骨导阈值(0.5、1、2,N4kHz)与术前差别小于5dBHL,较术前听力提高者3例,较术前下降者5例,1例于术后3个月成功植入人工耳蜗。21例患者中11例行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其手术前后骨气导各频率间(0.5、1、2、4~118kHz)听力阈值未见明显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P值均大于0.05)。结论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的术后骨导听力阈值无明显变化,有条件者仍可行鼓室成形术保存听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外耳道全耳内镜下处理中耳乳突部胆脂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32例累及乳突的胆脂瘤患者经外耳道全耳内镜下的手术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气导平均听阈术前为56.52±4.89dB HL,术后6月为38.49±3.82)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9,P=0.00);平均气骨导距术前为31.45±4.52dBHL,术后6月为17.36±5.14 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5,P=0.00)。所有患者鼓膜愈合良好,人工听骨无外露脱出,无面瘫、无眩晕,无听力进一步下降。结论经外耳道入路全耳内镜下乳突部手术术后患者听力较前提高,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IL-8和IL-6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伟陈乾美叶惠平林尚泽梁文妹【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分析它们在胆脂瘤上皮骨质破坏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1例患者胆脂瘤上皮和14例患者外耳道皮肤中的IL-8、IL-6的表达情况。结果IL-8主要在31例患者胆脂瘤基底上层细胞和基底层细胞阳性表达,8例患者外耳道皮肤有不同程度表达,两种组织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155.07±13.93、202.15±14.32,有显著性差异(t=10.56,P<0.01)。IL-6主要在30例患者胆脂瘤基底上层细胞和基底层细胞表达,10例患者外耳道皮肤有不同程度表达,两种组织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162.56±20.05、204.15±18.38,有显著性差异(t=6.63,P<0.01)。IL-8与IL-6表达间存在正相关。结论IL-8、IL-6在胆脂瘤上皮高表达,可能与胆脂瘤骨质破坏有关,并可能与IL-1、TNF-α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胆脂瘤骨质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耳胆脂瘤并发面瘫患者的病程和程度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30耳)中耳胆脂瘤并发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7岁,平均54.7±8.9岁;面瘫时间9天~5个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30耳)中耳胆脂瘤并发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7岁,平均54.7±8.9岁;面瘫时间9天~5个月,其中,术前面瘫≤2个月14例,>2个月16例;术前不完全面瘫组(III-IV级)14例,完全面瘫组(V-VI级)16例;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方法分析术前面瘫病程和程度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30例患者中,3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术中探查见面神经骨管先天性缺损,无面神经受损,术后面瘫完全恢复;27例面神经骨管受损,伴有面神经充血、水肿或肉芽形成,其中20例面神经受损部位累及鼓室段;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和局部面神经减压术,术后14例(46.67%,14/30)面瘫恢复良好.面瘫病程≤2个月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78.57%,11/14)高于>2个月者(18.75%,3/16)(P<0.05),不完全面瘫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71.43%,10/14)高于完全面瘫者(25%,4/16)(P<0.05).结论 本组中耳胆脂瘤并发面瘫者面神经受损多位于面神经鼓室段,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和局部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中耳胆脂瘤并发面瘫的有效方法.术前面瘫病程越短、程度越轻,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TIMP-2)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胆脂瘤溶骨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患者中耳胆脂瘤组织和10例正常人外耳道皮肤组织中MMP-2、 TIMP-2和IL-6的表达.结果 MMP-2在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中均有表达,基底层表达最强,棘层次之,颗粒层及角质层细胞表达较弱;TIMP-2在基底细胞层和棘细胞层有少量表达;IL-6的表达分布于胆脂瘤上皮全层,但在基底层细胞表达最弱,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依次递增,染色最强的部位是颗粒层和角质层,而正常外耳道皮肤未见MMP-2、 TIMP-2、IL-6的表达.结论在胆脂瘤组织中存在MMP-2与TIMP-2的表达失衡,导致胆脂瘤的骨质破坏.同时胆脂瘤上皮高表达IL-6可能是MMPs过表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中耳胆脂瘤手术的疗效以及采用“完壁法”的优点。方法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15.74±3.97岁(范围4-19岁),随访66.75±38.32月(范围12-132月)。13例一次手术。12例有再次手术,平均再手术次数是3次,共计手术49次。其中6例初次手术在本院(可追溯到8-16年前,4例是去壁法的开放的技术,2例采用完壁技术,因残留疾病如鼓膜穿孔,鼓室积液,胆脂瘤复发等再手术),19例本院初次手术中术前8例有1-12月以上流脓史,3例有紧张部穿孔,15例有松弛部袋凹或肉芽,1例鼓膜完好,有传导聋。另6例初次手术在外院,本次手术均有胆脂瘤复发。术前平均气骨导差(取0.5-2kHz均数,下同,37.16±15.52)dBHL,平均气导(46.45±17.45)dBHL,平均骨导(9.45±6.12)dBHL。完壁法技术包括:彻底清除胆脂瘤病灶“前后夹击法”:前卸盾板、后探孔,保留与外耳道后壁延续的上鼓室与鼓窦间骨桥,胆脂瘤从桥下完整掏出。用“自体骨回复技术”把卸下的盾板、探孔的耳道成块骨质修磨成听骨(臼柱或枪柱),和修复耳道壁(包括盾板)骨片,尽可能保留乳突腔内黏膜,使鼓室乳突再气化,鼓索神经弹压听骨,置入防粘连可吸收网片或注入透明质酸胶液。带钢芯塑管探察咽鼓管,必要时(术前有鼓室积液)给予鼓膜置管等多项综合技术]。以往已作去壁法手术的患者用自体耳道或乳突骨片作壁修复。取最后一次随访听力为结果,统计分析采用U检验。结果本院首次手术后复发的6例再手术中发现都有胆脂瘤皮囊存在,并伴有深部和周围的骨质侵蚀。残留复发率6/19=31%(完壁法复发率2/15=13%)。再手术后随访都超过12月,没有再复发迹象。有3例随访CT显示中耳气化良好,毫无胆脂瘤复发征象。25例术后平均气骨差(15.95±12.99)dBHL,与术前相比,U值5.13>u0.01=2.57,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术后均气导(28.41±14.43)dBHL,与术前相比,u值3.90>u0.01=2.57,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术后骨导(10.83±10.97)dBHL,与术前相比u值0.53,B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0例气骨差在20dB以内,3例虽>20dB,但气导在40dB以内,23例为成功(92%),其中10例在10dB以内(40%)。平均气骨导差的差值为(20.45±14.29)dBHL。13例(52%)1次手术术后气骨差(10.61±9.28)dBHL,与再次手术的12例的术后气骨差(22.27±14.27)dBHL相比,u值2.23>u0.05=1.96,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完璧法综合技术治疗少年儿童胆脂瘤,虽仍有一定胆脂瘤复发率(13%左右);但复发后再次采用同样方法仍能获很好效果,并预防再次复发以及去璧法所固有的各种术后麻烦,保持良好听力和正常耳道结构,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tactic factor ,MCP -1)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 FN)在继发性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及其对胆脂瘤上皮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MCP-1和FN在30例中耳胆脂瘤上皮、20例胆脂瘤患者耳后正常皮肤、16例非胆脂瘤患者耳后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表达灰度值情况及分析,比较三组之间 MCP -1和 FN表达的差异。结果 MCP-1阳性细胞表达主要分布于胆脂瘤上皮全层,其中棘层呈高表达,MCP-1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70%,灰度值为147.2±20.1,强于胆脂瘤患者耳后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35%,200.8±18.4)和非胆脂瘤患者耳后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37.5%,193.3±15.5)( P<0.05)。F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胆脂瘤上皮全层,基底层、棘层和基质呈高表达,FN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76.7%,灰度值为139.2±18.5,强于胆脂瘤患者耳后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30%,195.0±12.9)和非胆脂瘤患者耳后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31.3%,191.6±13.5)(P<0.05)。在30例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MCP-1和FN的灰度值与胆脂瘤的侵袭能力负相关(rmcp-1=-0.682,rfn =-0.531,P<0.01),MCP-1和FN蛋白的表达不存在线性相关。结论 MCP-1和FN均在成人中耳胆脂瘤中高表达,且与中耳胆脂瘤的侵袭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病变部位、范围、临床症状、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9年1月诊治的11例颞骨先天性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的年龄为9~38岁,中位数为15岁,男6例,女5例,术前平均听阈为39 dB HL,气-骨导差为20~55 dB.病变仅位于鼓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法,检测MMP-9、EGFR在22例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10例中耳肉芽组织及22例外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分析二者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的表达与骨质破坏程度的相互关系。结果 MMP-9、EGFR均表达于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耳肉芽组织及外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但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二者的含量显著高于中耳肉芽组织及外耳道深部正常皮肤,MMP-9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高于EGFR,二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且与骨质破坏的程度有关,骨质破坏范围越广,二者的表达越高(P<0.05)。结论 MMP-9和EGFR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中耳胆脂瘤的骨质破坏密切相关,且二者的表达与骨质破坏程度呈正比,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MMP-9在中耳胆脂瘤的骨质破坏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