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外伤性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诊拟行单侧下肢外伤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B组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均用罗哌卡因.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9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针刺疼痛消失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病人的麻醉后血压均下降,B组病人麻醉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A组:术中B组的晶体输入量,曾用麻黄碱病例数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针刺疼痛消失时间A组显著低于B组.两组病例麻醉效果确切,均无更改麻醉方式完成手术.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适用于下肢创伤性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20例血管外科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为腰肌间隙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为臀区入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1 Hz,起始强度1 mA,麻醉总量为1%利多卡因30 mL、0.5%罗哌卡因30 mL。结果20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客观指征明显,效果可靠,对患者各系统干扰小,对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4.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神经刺激仪的应用,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越来越普及。作者自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并与传统的蛛网膜下腔阻滞作一比较,以观察两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27-1529
对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收治的78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前所采取的麻醉方式分为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对照组和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观察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与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4.9%)显著优于对照组(6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增加麻醉阻滞范围,避免盲目操作损伤患者神经,超声显影清晰,准确定位神经位置、穿刺针进针位置与深度,穿刺成功率高,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58-3659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下肢骨折患者7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行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时间、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运动、感觉神经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DBP、S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手术中采用B超引导下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提高神经阻滞效果,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危重患者下肢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持清醒、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传统的阻滞方法以人体的解剖标志作穿刺定位,以穿刺针触及神经时引发的异感寻找神经,成功率较低,且易损伤神经、血管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可直观分辨出局部组织结构,并可将穿刺针置于靶神经旁,使局麻药充分浸润神经,能提高神经阻滞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住院的112例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与常规组,每组56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常规组采用常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自控镇痛(PCA)用量,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自控镇痛(PCA)用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麻醉维持时间均长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比较,超声组麻醉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A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术后恢复效果及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延长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阻滞时间,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咏梅  吴嘉宾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343-2343,2345
目的评价不同给药途径吗啡联合罗哌卡因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局部吗啡复合液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比较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复合液阻滞组较对照组术后感觉恢复时间延长。结论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中,吗啡通过复合局麻液途径优于单纯肌肉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技术能精确定位神经,麻醉效果确切,能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而且该技术对血流动力学和全身的影响较全麻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年龄66~7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记录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显像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技术可清晰显示腰丛、坐骨神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行径,动态观察局麻药扩散情况。两组患者基础血压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后E组BP明显降低,N组BP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N组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E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E组明显高于N组。结论:超声引导技术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精确操作提供了影像学依据。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LPSB)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进行治疗的86例IF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EA组与LPSB组,各43例。CSEA组采用CSEA麻醉,LPSB组采用LPSB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运动、感觉神经起效及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麻醉给药后30 min(T1)时的心率(HR)均低于麻醉前(T0)时,T1、麻醉给药后60 min(T2)时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T0时,且LPSB组T1时的HR高于CSEA组,T1、T2时的MAP高于CS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B组T1、T2的HR及MAP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B组术后2 h、12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CSEA组,LPSB组运动、感觉神经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均长于CS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B组总不良反应率(9.30%)低于CSEA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下肢骨科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价值.方法:选取84例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行常规麻醉的42例患者纳入比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42例患者纳入麻醉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组运动神经阻滞、感觉神经阻滞的见效时间短于比照组,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器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方法用于高龄患者单下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30例75岁以上、ASA分级Ⅱ-Ⅲ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后,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分别给予0.4%罗哌卡因20mL和25mL阻滞;B组选择L3-4或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给予0.75%布比卡因1.2mL+10%葡萄糖0.1mL。对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5、30min,手术结束时SBP、DBP和HR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阻滞效果及HR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前2组患者的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B组15、30min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A组(均P<0.05)。B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的发生率为66.7%,A组未出现不良反应,B组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单下肢手术阻滞成功率较高,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浓度、不同容量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30例:0.3%罗哌卡因60 ml组(A组)、0.4%罗哌卡因45 ml组(B组)、0.4%罗哌卡因60 ml组(C组)。各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均按2∶1分配腰丛和坐骨神经的局部麻醉药容量,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阻滞范围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快于A、B组(P<0.05),持续时间长于A、B组(P<0.05)。A组和C组的阻滞范围明显大于B组(P<0.05),A、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A、C组患者在神经阻滞下均能完成手术,B组有5例患者由于镇痛不全或肌松效果较差,需辅助静脉麻醉或改为全身麻醉才能完成手术。结论低浓度高容量(0.3%、60 ml)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能为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提供较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可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并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83-3884
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预后的影响。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表评估两组单侧股骨颈骨折预后情况,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两组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26%(4/39)低于对照组30.77%(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显著改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常见股骨近端骨折,股骨近端骨折通常采取椎管内麻醉完成手术。但因老年患者大多合并内科系统疾病,椎管内麻醉广泛扩张阻滞区域的血管,麻醉平面不易控制,可引起血压不稳,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再者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超声引导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直观方便、成功率高、麻醉阻滞效果好。本研究观察并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1资料与方法择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ASAⅠ级~Ⅱ级,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40~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