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旁置管分次阻滞用于单侧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置管术后镇痛组(N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组(E组),每组30人。N组均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根据相应手术部位在腰丛或坐骨神经旁留置导管行分次阻滞术后镇痛。E组施以腰硬联合麻醉并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次数,患者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E组麻醉后30min和术后4h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1)。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E组(P<0.05),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显著短于E组(P<0.001)。结论:单侧下肢骨折手术采用腰丛、坐骨神经旁置管分次阻滞可以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并且对全身各系统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电针刺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A组行腰丛加坐骨神经电针刺阻滞;B组行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电针刺阻滞.比较两组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阻滞成功率、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在手术开始后10 min、20 min时患者SBP与阻滞前相比有所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间点HR、DB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注药后30 min,A组腰骶丛神经支配皮区针刺感觉阻滞成功率为98%~100%,B组为92%~100%.A组麻醉优良率为100%,高于B组93.3%,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中毒.[结论]相较于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电针刺阻滞麻醉,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电针刺阻滞麻醉其患者的HR、SBP和DBP均较为稳定,各水平面阻滞成功率较高,神经麻醉效果较好,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20例血管外科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为腰肌间隙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为臀区入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1 Hz,起始强度1 mA,麻醉总量为1%利多卡因30 mL、0.5%罗哌卡因30 mL。结果20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客观指征明显,效果可靠,对患者各系统干扰小,对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下腰骶丛减压术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疼痛及LSICS评分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68例不稳定性骶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经腹直肌旁入路下腰骶丛减压术)及B组(骶骨后正中入路腰骶丛减压术)各3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手术指标、腰骶丛损伤评分、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LSICS及SF-36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但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晚期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直肌旁入路及骶骨后正中入路下腰骶丛减压术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患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腰骶丛损伤情况,临床疗效显著,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A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术后恢复效果及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延长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阻滞时间,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神经刺激仪定位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危重老年人髋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38例合并多种严重内科疾病行单侧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术中辅助镇静,常规管理呼吸和循环,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8例ASA Ⅲ~Ⅳ级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无神经阻滞不全、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尿潴留、术后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危重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采用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定位后路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后路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49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情况(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不同时间段[麻醉前(T0)、麻醉10min(T1)、术后即刻(T2)]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T0时期两组HR、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T1、T2时期两组HR、MAP高于T0时期,但研究组HR、MAP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后路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并延长麻醉持续时间,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70岁以上的择期行单侧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ASAⅡ~Ⅲ级,分为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前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后对照组血压明显低于试验组及麻醉前(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于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髋部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影响公众的健康[1]。麻醉方式是影响髋部骨折病死率的独立因素,神经阻滞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并影响术中安全和预后[2,3]。目前,腰骶丛神经阻滞在髋部骨折手术多作为辅助镇痛手段,而改良型腰骶丛神经即前路腰丛神经序贯骶丛神经阻滞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应用于临床。本次研究拟评价改良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监测下的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年龄66~7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记录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显像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技术可清晰显示腰丛、坐骨神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行径,动态观察局麻药扩散情况。两组患者基础血压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后E组BP明显降低,N组BP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N组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E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E组明显高于N组。结论:超声引导技术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精确操作提供了影像学依据。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姜红梅  王海涛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23-225,229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外周神经刺激器(PNS)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160例拟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PNS引导下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PNS引导定位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麻醉相关指标。【结果】阻滞前(T0)~阻滞后60min(T3)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SBP、DBP、HR监测值随着时间的变化,均较本组T。时刻发生了显著地波动,且差异具有选择性(P<0.05);麻醉前、麻醉后12h、24h、72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麻醉后12h和24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随着时间的变化,均较本组麻醉前时刻发生了先降低后升高的显著改变(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超声联合外PNS引导有利于提高定位的快速准确性,神经阻滞时间更长,但是对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与单独应用PNS定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郭平  贺蕾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5):705-708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小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使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镇痛的效果以及麻醉不良反应。方法在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选择7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编号后随机平均分为两组,39例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为对照组,39例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麻醉前、中、后MAP和HR、SpO2变化,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的MAP和HR、SpO2没有差异(P>0.05);麻醉中、后研究组患者的MAP和HR、SpO2比对照组更为稳定(P<0.05)。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镇痛效果更显著,VAS评分较低,MAP和HR、SpO2更为稳定,麻醉不良反应较少,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正>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老年患者重要脏器的储备功能显著下降,常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相关的慢性疾病,容易出现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显著降低。因此,麻醉的方式要尽量准确和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并且对身体的影响小而且有利于术后恢复及其他特点[2]。过去,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神经刺激仪,患者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一般不能被准确定位,而现在所采用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进行术前麻醉,对照组患者使用硬膜外术前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在麻醉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SBP、DBP在麻醉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阻滞达最高层面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448.4±112.3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224.5±102.4 min),且其运动阻滞维持时间(197.4±70.2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54.6±90.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咏梅  吴嘉宾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343-2343,2345
目的评价不同给药途径吗啡联合罗哌卡因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局部吗啡复合液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比较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复合液阻滞组较对照组术后感觉恢复时间延长。结论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中,吗啡通过复合局麻液途径优于单纯肌肉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住院的112例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与常规组,每组56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常规组采用常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自控镇痛(PCA)用量,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自控镇痛(PCA)用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麻醉维持时间均长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比较,超声组麻醉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每组32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药起效时间[(5. 25±2. 98) min、(5. 73±3. 43) min]、麻醉阻滞时间[(8. 07±3. 07)min、(8. 32±3. 71) min]均少于全身麻醉组[(10. 42±2. 73) min、(13. 22±2. 47) min];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VAS评分[(3. 21±0. 13)分、(4. 33±0. 15)分]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5. 32±0. 32)分],Ramsay评分分数评分[(4. 98±0. 64)分、(4. 52±0. 87)分]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2. 22±0. 16)分],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 38%、6. 25%)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28. 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缩短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减少患者疼痛感,改善镇静度,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纳布啡复合腰骶丛阻滞在髋部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髋部手术患者中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纳布啡复合腰骶丛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及髋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运动时疼痛评分、静息时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最大屈曲度、术后最大外展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手术采取纳布啡复合腰骶丛阻滞法进行麻醉后阵痛效果良好,促进了髋部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下肢手术推荐使用外周神经阻滞单次阻滞或连续置管.股神经阻滞或腰丛阻滞(需要时合并坐骨神经阻滞)提供了很好的手术麻醉、最佳的术后镇痛并且不影响患者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早日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