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ICU对危重患者的救治目的在于保护和支持多器官的功能,恢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危重患者的病情来势迅猛,由于致病因素难以祛除,患者易产生烦躁、激动等情绪,给临床诊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烦燥的原因主要包括疾病本身、创伤、各种导管的刺激、疼痛、药物的副作用、环境的刺激等。因此对于重症患者采用镇静手段,使得患者的机体处于休眠状态,降低代谢和氧耗非常重要。我科通过严密观察和临床分析,确定烦躁原因后,采用对烦躁的患者实施晨间唤醒计划,有效避免镇静过度和不足的缺陷,达到理想的镇静状态,满足了临床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ICU是集危重、抢救、大手术于一体的治疗场所。其环境特殊。气氛严肃实行无陪护制度。处在危重或监护期间的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迅速,躯体和心理往往遭受着过重的不良应激。而此时医护人员往往只重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而忽视了同样遭受着严重的不良心心理刺激的患者的支持系统的重要部分-患者家属。些时,处理不当会加重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不利于疚病的治疗且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我科通过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治疗为患者提供良性刺激,以增加患者的信心,保证医疗护理措施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生存率,降低了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危重患者转运是因检查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相关的专科病房进一步检查或治疗[1]。转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转运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仪器设备状况等种种因素均可增加患者的转运风险。而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转运会进一步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稳定,甚至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有效提高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已经引起急诊急救和重症医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危重疾病常常导致高血糖,甚至在非糖尿病患。在创伤、感染、侵入性操作和药物(可的松等)的情况下,机体代谢内环境会明显地改变,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和胰高糖素无规律地释放,刺激机体引起血糖升高。危重病患发生高血糖时,被认为患存在有胰岛素抵抗。在代谢状况改变时,糖异生加强,以满足机体炎症反应要求。当血糖升高时,刺激胰岛素释放量增加,但这增加的内源性胰岛素不能有效地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献 《临床医学》2009,29(10):114-115
ICU患者病情危重,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同时,不良环境、有创性检查、机械通气等又使患者产生心理应激,出现烦躁、焦虑、恐惧等。应用镇静剂可改善患者通气时的舒适,有助于防止不希望产生的呼吸用力,便于进行各种医疗操作,并减少氧耗和二氧化碳的产量,减低气压伤的危险。对机械通气患者给予镇静剂治疗已经成为监护危重患者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危重患者院间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重患者院间转运是指医院有组织、有计划把危重患者从基层医院转运到专业医院治疗的过程.但在转运过程中,路途颠簸、汽车噪音、陌生环境、不当体位等都能使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加影响通气,还可能造成患者的激惹,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耗氧量[1],危重患者转运时36%患者发生轻微至严重并发症.近几年有关学者对转运前患者的评估、途中安全保障、转运后交接做了大量研究,现就目前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科ICU危重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出现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病人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对113例外科ICU危重病人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与意识障碍评估方法进行评估,获取52例出现精神障碍患者,将52例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MMSE和CAM的评分。结果:外科ICU危重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24.7%,且随年龄增大发病率明显增加;住院天数、环境改变、使用镇静药物等是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人性化护理干预后的MMSE和CAM的评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外科ICU危重病人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积极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5~47 ℃温热水刺激鼻肠管主动留置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20年1月31日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需留置鼻肠管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床旁主动留置鼻肠管过程中,通过分次间断注入45~47 ℃温热水,刺激胃肠蠕动,提高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结果:76例患者中,其中一次性置管成功71例,成功率为93.42%;5例一次性置管失败患者,给予再次温热水刺激置管,成功3例,剩余2例2次置管均未成功,给予被动等待技术均置管成功。结论: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床旁主动留置鼻肠管过程中,通过注入45~47 ℃温热水刺激胃肠蠕动,能够保证置管成功率,尽快实现幽门后喂养,为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建立有效途径。该方法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唐利 《当代护士》2016,(5):136-137
本文总结了我科2011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张口呼吸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体会,介绍了危重患者张口呼吸的呼吸道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环境要求、口腔护理、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认为保持口腔湿润能有效地减少张口呼吸患者的气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总结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环节质量管理。危重患者转运管理分为转运前环节管理、转运中环节管理和转运后环节管理,管理重点为确定转运危重患者人员,明确职责,使用《危重患者转运前核查表》和《危重患者交接单》。实施环节质量管理6个月,转运危重患者212例,发生意外情况14起,较实施环节管理前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质量,实现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通过构建护理记录三级监控体系、制订持续质量改进标准和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教育等方法 ,对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进行全程监控与管理。结果我院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质量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质量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危重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一般心理调查表对393例普通门诊和393例急危重患者病后紧张、恐惧、焦虑等十五项因子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比较。结果普通门诊和急危重患者在焦虑不安、抑郁、恐惧、安全需要,依赖性五个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危重患者因病情急,重,复杂,变化快大多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士在及时准确抢救的同时,可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3.
心胸外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桂清  肖跃勤 《华西医学》2010,(12):2273-2274
目的总结并完善心胸外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将16名危重患者按院内转运流程安全转至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结果实现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为患者病情的特别监护和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和时机。结论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订和实施严谨、有序、高效的流程方案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方法:分析490例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问题,提出对策,对483名护理人员加强管理。结果: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问题存在于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记录、仪器有效使用、危重患者护士"八知道"、规章制度等方面。对护理人员加强管理包括加强护理管理、落实核心制度、组织培训学习、提供优质服务。结论:分析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问题,并实施相应对策,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脚踏吸引器在ICU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ICU患者大多数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患者常因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呕吐等原因有窒息、误吸的危险,需用吸引装置进行操作。认为脚踏吸引器在危重患者转运及无动力源环境等情况下,对于抢救患者及提高救治效果,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危重患者病情危重且易发生变化 ,特别是夜间 ,由于迷走神经紧张占优势 ,机体的许多功能发生了不同于觉醒状态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各种感觉减退 ,血压下降 ,心率、呼吸减慢 ,各种反射减弱 ,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减退 ,机体的“应急”与“应激”能力差 ,所以危重患者多在夜间死亡 ,猝死发生也多于白天。因此 ,做好危重患者夜间的观察与护理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 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我们所在科室死亡 51例 ,其中夜间死亡 37例 ,男 2 4例 ,女 1 3例 ,2 6~ 72岁 ,平均 54岁。脑血管病 2 2例 ,占59 4% ,急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落实危重患者护理管理措施后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效果。方法从2009年逐步对危重患者实施重点管理,2010年进一步强化、细化、规范“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及配套的相关规定。以评价实施规范化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压疮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落实危重患者护理管理措施后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P〈0.01),环节质控到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19,P〈0.01),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并发症,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明确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了解危重患者感染特点。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析感染因素,从穿刺环境准备、医护人员准备、穿刺部位消毒、导管选择与维护和灌注抗生素等几个方面探讨预防措施。以期为临床导管相关性感染I临床治疗与护理提出可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危重患者院间转运是指医院有组织、有计划把危重患者从基层医院转运到专业医院治疗的过程。但在转运过程中,路途颠簸、汽车噪音、陌生环境、不当体位等都能使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加影响通气,还可能造成患者的激惹,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耗氧量,危重患者转运时36%患者发生轻微至严重并发症。近几年有关学者对转运前患者的评估、途中安全保障、转运后交接做了大量研究,现就目前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清单式交接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使用表格式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与采用清单式交接前后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所需时间、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转运物品未及时取回例数进行比较。 结果 实施清单式交接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质量及效率和患者或家属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所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转运物品未及时取回例数均有所下降。 结论 实施清单式交接显著提高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质量、转运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确保了患者的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