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肠造口术前定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减少肠造口并发症,便于自行护理,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术前一天由造口治疗师和患者共同参与造口定位。结果患者减轻对肠造口的不良心理;术后造口位置佳,无因造口位置不良而引起的并发症;造口位置便于患者自行护理。结论造口术前定位可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减轻术前不良心理;减少造口并发症;患者易于护理造口,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肠造口的特点,提高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造口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 374例结直肠造口患者发生造口并发症73例,发生率为22.1%.结论 通过专科护士对肠造口患者的术前定位、术后造口护理、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和造口用品使用咨询,降低了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肠造口病人的特殊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肠造口病人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前造口定位,术后指导患者做好肠造口的护理。并对患者的生活起居及饮食给予建议和指导。结果:减轻了造口病人的心理障碍,缩短了适应期,减少了并发症。结论:加强肠造口病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做好肠造口的护理指导,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树立重返术前生活的信心,尽快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朱蓓  魏青  王永媛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094-1096
目的探讨术前造口定位对肠造口患者造口适应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2月收治的73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由造口治疗师、手术医生与患者共同参与进行术前造口定位,对照组由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进行造口定位。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造口适应水平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造口定位能提高肠造口患者对造口的适应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肠造口定位吻合率为专科质量指标在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1日~11月30日设置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前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造口定位;将2017年12月1日~2018年6月30日设置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后的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适时进行专科质量指标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肠造口定位吻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口定位吻合率由对照组的70. 9%提升至定位后的86. 1%,并发症发生率由25. 5%下降至9. 2%,两组造口定位吻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肠造口定位吻合率作为造口护理的专科质量指标,可以有效降低造口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回肠皮肤造口术(简称Bricker术)前定位的方法,以期减少Bricker造口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104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由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造口定位。结果预期造口位置与实际造口位置一致者90例;预期造口位置与实际造口位置因特殊原因稍有偏移,但位置在可接受边界内者14例。无一例患者发生因造口位置不良而导致的并发症。结论 Bricker造口术前行造口定位可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闫金英  徐征  赵杰  谷洪涛 《全科护理》2021,19(24):3447-3449
目的:探讨影响肠造口病人早期造口并发症的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病房收治的肠造口病人354例,根据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是最常见的并发症(3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造口定位是早期造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可解释变异的10.8%.结论:肠造口病人术前应由造口治疗师进行造口定位,尽可能地减少早期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造口病人的舒适度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造口评分表在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肠造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造口评分表,比较2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DET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各项内容评分高于对照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4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造口评分表应用于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中,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肠造口术前定位的护理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前定位的方法,提高术后自我护理效果.方法对95例肠造口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定位的回顾分析.结果乙状结肠造口83例,回肠造口8例,横结肠造口4例;预计造口位置与实际造口位置相符合7例(7.37%),需要调整88例(92.63%).结论造口应位于腹直肌处,并避开皮肤皱褶、脐、手术切口、骨性突起部.患者应能看见造口且不影响衣服穿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腹膜外造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1~11月我科腹膜外造口患者48例,术前重视心理护理、造口定位和肠道准备;术后强调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及采用标准化ARC流程进行造口的更换和患者指导,对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术后早期会出现造口水肿,经过采取护理措施,未发生造口黏膜坏死;术后2个月回访未发生造口旁疝,2例因护理不当发生粪水性皮炎.结论 腹膜外造口可以减少造口并发症,尤其减少造口旁疝的发生;规范的造口护理及指导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建库至2013年7月国内外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造口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方面的差异,以加权均数差为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无法转换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均为中文文献,干预组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用于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优点及应用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管状吻合器行乙状结肠造口术的5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人工肛门平坦,易护理。术后随访发现1例造口回缩,2例造口狭窄,1例造口旁疝。结论:应用管状吻合器行乙状结肠造口术,手术简单,并发症少,人工肛门护理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造口访问对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院拟行肠造口手术的患者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由护士按常规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出院后常规定期复查,接受由造口治疗师主导的个体化教育,出院定时造口门诊复诊。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安排2名造口访问者(由有相似经历并已在各方面调整较好的既往造口患者担任)在患者术前1~2d及术后4~10d探访患者,出院后定期电话访问或上门探访患者。干预的内容包括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日常生活、运动、工作,以及情感支持、社会支持、造口自我护理等咨询。干预前后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 C30)中文版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人口学资料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实验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功能维度和总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85.92±10.06),(70.05±18.85),(89.77±17.03),(90.25±14.85),(73.15±18.70),(77.84±16.9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9.58±12.86),(41.66±23.35),(70.43±16.98),(71.03±15.64),(40.87±20.88),(53.16±19.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29,5.983,5.086,5.636,7.284,6.110;P〈0.01)。实验组疲倦、疼痛等症状维度得分分别为(19.44±10.96),(9.46±4.5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0.74±17.63),(17.85±8.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89,-5.285;P〈0.01)。实验组单项问题中失眠、食欲缺乏和腹泻的例数分别为17,10,2例,均少于对照组的31,35,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208,31.746,4.114;P〈0.05或P<0.01)。两组恶心呕吐症状维度得分和气促、便秘单项问题,以及经济困难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口访问干预能有效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肠造口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知信行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评价表,测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情况、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等,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肠造口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应用知信行教育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在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的45例造口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对造口患者进行管理;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的55例造口患者作为试验组,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统计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对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的人员、服务方式和服务时间段等的需求现状,旨在为开展具有连续性的延续护理服务提供支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术后出院及门诊就诊的12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进行需求调查。结果对延续护理服务方式的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电话、门诊和家庭随访,对服务人员的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跨学科团队、医生和造口治疗师,对出院后获得延续护理服务持续时间需求最多的为3~6个月,对服务时间段需求最多的集中在18∶00—20∶00;在服务频次方面,电话随访集中为1周1次或2周1次,家庭随访集中为2周1次,门诊随访集中为2周1次或1月1次。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立足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主要需求,探索更优化的延续护理服务方案,促进优质高效的延续护理服务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切除吻合的可行性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再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108例结肠癌并发的急性肠梗阻病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行根治性一期切除吻合96例(88.9%),6例行Mile′s术,1例行Hartmann术,2例行Dixon手术,3例行单纯造口术,2例行短路手术。结果: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死亡2例外,其余均行肿瘤切除并吻合成功。结论:对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患者,掌握好适应证,术中合理应用结肠灌洗,术后积极辅助治疗,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王俏然 《天津护理》2014,22(5):383-385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住院期间家属的真实体验,为进一步完善造口患者家属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访谈12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住院期间家属的真实体验,使用Colaizzi的分析程序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家属的真实体验主要包括6个主题:心理压力大、家庭角色转变、经济负担重、家庭尊严受损、信息需求增加和对未来生活担忧。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家属的真实内心感受和心理需求,加强心理疏导和沟通交流,从而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结肠造口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自我护理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Miles术是当前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后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9%和49.9%[1],而早期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2],这种手术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的寿命,但却需要使用永久性的结肠造瘘,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患者护理造口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