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预防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低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对263例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观察和评估、健康知识宣教、机械预防、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等措施。结果263例患者中只有9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42%)。结论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施行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取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原发或者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3例,给予患肢护理、疼痛护理、以及药物治疗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DVT患者病程进展及预防血栓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其中有1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由于发现及时,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余无病情加重及并发症发生病例。结论:除外科手段干预外,综合的护理措施干预能有效的预防DVT病情进展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降低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 对263例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观察和评估、健康知识宣教、机械预防、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等措施.结果 263例患者中只有9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42%).结论 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施行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2例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均在1周-2周内消失.功能恢复良好,治疗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无大出血及肺栓塞发生,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9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96例中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4d后患肢消肿,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的危险并发症,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 9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96例中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 4 d后患肢消肿, 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的危险并发症, 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护理措施, 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接受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4例患者及时采用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方法加之得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结果 24例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抗凝、溶栓、祛聚降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结论 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预防的效果,应加强护理人员理论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8例外科老年手术患者采取入院评估、饮食指导、心理护理、体位指导、防止下肢静脉损伤、预防性抗凝治疗护理措施。结果:只有5例患者(7.35%)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80例下肢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给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有4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DVT,发生率为1.05%,其中3例经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另1例为股骨髁骨折,给予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使用抗凝治疗的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按病例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对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断指再植治疗相关知识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断指再植抗凝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方式应多样性,方式因人而异;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心理教育;满足患者对治疗信息渴望,加强与患者信息交流。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增强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03-02-2008-08的10例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结果:本组LDVT左侧6例,右侧4例。术后早期发生的LDVT有8例,平均发生于术后第9天,另2例术后半年到一年发生。10例均得到彩色B超检查证实,表现为下肢肿胀。本组患者早期用抗凝,溶栓治疗后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LDVT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5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可促进患儿康复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5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分别从基础护理、体温维持、合理给氧、喂养方式、体液疗法、高压氧护理、并发症及康复护理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结果:(1)经过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44例痊愈(占81.48%),6例好转(占11.11%),3例自动出院(5.56%),1例死亡(1.85%)。(2)治疗后患儿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为(39.68±1.18)分,显著高于治疗前(24.71±1.62)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中就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0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能有效预测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从而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中药内服和中药外治为主,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为4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配合做好护理工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丽春  林小玲  李雅琴 《全科护理》2011,9(19):1702-1703
[目的]总结妇科肿瘤病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对12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病人行抗凝、溶栓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溶栓的护理、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恢复期的护理。[结果]12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肺、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妇科肿瘤病人术后并发DVT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78例使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抗凝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实验组有29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74.36%,对照组22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56.41%,2组遵医程度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在需要长期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中行经皮肾镜下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12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泌尿外科行PCNL的4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者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21例中2例应用华法林、4例应用氯吡格雷,15例应用拜阿司匹林。应用华法林患者于术前5 d停药,术后5 d恢复用药;应用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患者于术前10 d停药,术后5 d恢复用药。分析2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红蛋白、血肌酐的变化,结石清除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出血或者血栓形成情况。结果:2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8±5.7)min,其中行二期手术患者2例,1个月后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5.2%(20/21);血红蛋白平均下降(7.5±1.4)g/L,肌酐平均下降(7.7±1.8)μmol/L。2例患者需要输血,其中1例发生大出血,行肾动脉栓塞;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安装下腔静脉滤网治疗。结论:对于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在做好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管理后行PCNL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需要充分评估停药后发生血栓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重症病人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45例肿瘤重症病人分为对照组70例和实验组75例,对照组病人采用重症监护室(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评估、行为训练、物理治疗等早期护理干预。每隔14d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比较两组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中有5例发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病人中有13例发现深静脉血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肿瘤重症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杨金娣 《天津护理》2013,(6):485-486
目的:分析采用分级护理的方法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7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Autar评分后根据分级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Autar评分表对患者的评估结果采取分级护理后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